1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自漢明帝傳入中土以來,曾幾度輝煌。佛教最興盛的時候是在南北朝時期和中唐、晚唐時期。當時人們對佛教的狂熱毫不亞於一場全國範圍內對某些人的極端崇拜。
如有人當著大眾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鳥,遍體流血卻顏色不變,又有僧人自以鐵鉤掛體,燃點千燈,一日一夜,端坐不動。在這樣的狂熱下,那時的僧尼道眾、廟宇寺院也是遠多於現在,而且那時的僧尼還享有很多的特權。然而盛極必反,宗教也一樣,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反佛運動,其中有三次規模較大,而發起這場運動的皇帝的諡號裡都有個武字,所以就稱為「三武滅佛」。
「三武滅佛」又稱「三武之禍」,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這些在位者的諡號或廟號都帶有個武字。若加上後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三武一宗」。
【北魏太武帝滅佛】
北魏為了統一北方,鞏固在中原的地位,以全民為兵。那時,由於沙門歷來可以免除租稅、徭役,所以銳志武功的太武帝就在太延四年(四三八)下詔,凡是五十歲以下的沙門一律還俗服兵役。他還聽信宰相崔浩的讒言勸諫,改信寇謙之的天師道,排斥佛教,並漸次發展為滅佛的行動。
崔浩出身於著名世族,博覽經史,善於陰陽五行及術數之學,歷仕北魏道武帝、北魏明元帝、太武帝三帝,官至司徒,經常參與軍政機要,深受太武帝的信任;結識寇謙之之後,信奉道教,受其法術。寇謙之早年就熱中仙道,修持漢末張陵、張衡、張魯創立傳承的五斗公尺道,隨方士入華山、嵩山學道修煉,自詡曾有太上老君授他天師之位及《雲中音誦新科之誡》二十卷。在明元帝末年,寇謙之從嵩山入平城,結交崔浩,常通宵達旦聽崔浩談論古代治亂史,為之嘆美。
後來,寇謙之把儒家學說和佛教經律論及齋戒祭祀儀式吸收到道教中來,重新改造五斗公尺道,期使北魏帝王容易接納。
太武帝始光初年,寇謙之獻上道書,但當時朝野信奉者很少,崔浩於是上書勸諫太武帝,使太武帝因而信奉道教,並派人奉玉帛牲畜去祭嵩山。太武帝又在平城東南建立天師道場,自稱太平真君,並親受符籙,興建靜輪天宮,奉祀太平真君,改年號為太平真君,成了十足的道教徒。
太武帝的廢佛行動,始自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的彈壓沙門,他下令上自王公,下至庶人,一概禁止私養沙門,並限期交出私匿的沙門,若有隱瞞,誅滅全門。翌年,盧水的胡人蓋吳在杏城(陝西黃陵)起義,有眾十餘萬人。七年,太武帝親自率兵前去鎮壓,到達長安時,在一所寺院發現兵器,懷疑沙門與蓋吳通謀,大為震怒,下令誅殺全寺僧眾。
崔浩趁機勸帝滅佛,於是太武帝進一步推行苛虐的廢佛政策:誅戮長安的沙門,焚毀天下一切經像。一時之間,舉國上下,風聲鶴唳。
2樓:匿名使用者
魏太武,周武帝,唐武帝
歷史上的「三武滅佛」是哪「三武」
3樓:帝林7d畤葲
「三武滅佛」又稱「三武之禍」,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這些在位者的諡號或廟號都帶有個武字。若加上後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三武一宗」。
以上在佛教史中稱「三武」之厄。110年以後,即公元955年,五代時期後周的周世宗又下詔廢天下無敕額之寺院,毀銅像,收鐘磬鈸鐸之類鑄錢。 合周世宗,稱「三武一宗」。
歷史上為什麼會發什麼三武滅佛之事?
4樓:貞觀之風
三次大規模的滅佛事件發生,其深層原因大同小異,都是因為佛教對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秩序的破壞,以及社會經濟建設,都產生了嚴重影響,成為社會向前全面發展的絆腳石。
這三次滅佛行動,對歷史程序,宗教信仰的改變,政權的鞏固,經濟和商業的布局和繁榮等,都影響極深。
滅佛的主謀者三位皇帝的名號都帶有「武」字,分別為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唐武宗,因此,歷史上把這三次滅佛事件稱作「三武滅佛」。
5樓:匿名使用者
人家這個說的好
所謂「三武一宗」四次「法難」,原因很複雜,且各不相同。如果把它們都歸結為經濟原因,是過於簡單化了;要把它們都歸結為儒學之宗教排他性的體現,更是十分荒謬、無知而淺俗的無稽之談。三武之厄中,也可以說都含有宗教之爭,但它們直接起因是道、佛二教之爭,尤其是會昌法難,道佛之爭更是相當激烈而明確的。
佛教的發展必然給封建國家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而道教和佛教的爭端往往是封建國家採取滅佛措施的乙個導火索,它的背後常常隱藏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在前兩「武」之法難中,確實與儒學有涉,但這種關涉主要表現為政治,而不是宗教。北魏太武帝是一位有雄才大略的君主,鑑於當時漢人即將鮮卑族視為「胡」或「戎」,而他欲一統天下,成為統治以具有高度文化傳統為主的漢族組成的整個中國的皇帝,所以要推崇儒學和道教來標榜自己。他稱佛教為「胡神」、「胡經」,以明自己非「胡」。
其滅佛詔令中說由於「鬼道熾盛」,致使「政教不行,禮義大壞」;「王法廢而不行」,而他自己「欲除偽定真,復羲農之治。」儼然是乙個漢族之王道正統的形象。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他推尊儒學,並沒有把儒學視為宗教,反而認為儒學必與鬼神和迷信相對立。
太武帝於太平真君五年(公元444年)的詔令中說:「愚民無識,信惑妖邪,私養師巫;挾藏讖記、陰陽、圖緯、方伎之書。又沙門之徒,假西戎虛誕,生致妖孳。
非所以一齊政化,布淳德於天下也。」(《魏書·世祖紀》,同書《釋老志》載為太平真君七年、即公元446年。)這裡,「方伎」乃神仙道教之源;而「讖記、陰陽、圖緯」不唯道教所有,也在兩漢以來的儒學中興風作浪。
太武帝的滅佛不僅針對佛教,也把混進儒學的「妖邪」和其他蠱惑人心的「師巫」一併掃除,客觀上起到使儒學純正化的作用。
北周武帝的排佛與北魏太武的滅佛有相似之處。從歷史看,周武帝也表示自己不在五胡之列,故無心敬佛。為了表現與漢文化的認同,他不但崇儒,本來也是偏袒道教的。
但在建德三年(574)五月他所召集的佛道辯論會上,經道安、甄蠻、智炫等人的揭發,使周武帝認識到道教的教義虛妄和迷信方術,所以連道教一併罷黜。但他採取了比較溫和的態度,沒有殺人;對高僧量才任用,委以官職;鼓勵繼續**佛、道的哲理,這些皆表明對漢文化和儒學認識的深刻。北周武帝滅佛,同時也滅了道。
這也是和當時北周武帝後來推行的一系列的改革政策有很大的關係。北魏末年,社會動盪。公元 515 年爆發過冀州沙門法慶聚眾造反之事,其眾多達 5 萬以上,法慶自稱「大乘」,鼓吹「新佛出世」,所至即毀寺、殺僧、焚經、燒像,故此對當時的僧俗地主統治階級形成了極大的威脅。
北魏鎮壓了「大乘起義」後不久,在公元523年,又爆發了規模更大的「六鎮起義」,接著各處紛紛出現反魏起事,群雄並出。當時北方地區的僧、道階層過於龐大。根據《魏書》稱,正光(公元520-525年)以後,不少原屬國家的編戶民眾,為避苛役重賦,相繼投入空門;此外,其時社會政治動亂的加劇,亦令普通百姓尋求相對安全的宗教實體之庇護。
以致全國的佛寺竟有3萬之多,僧、尼數目則有200萬之巨,這在當時北中國的人口比例上,達到了極高的程度,約佔全國總人口數的16分之1。士這促使封建國家政權採取極端手段,以擴大經濟**來充實國力。
唐武宗滅佛的主要原因是道、佛之爭,經濟在其次,是一次典型的宗教鬥爭,但與儒家無關。
而五代周世宗滅佛則主要是經濟原因促成的。周世宗即位後,繼承後周建立者郭威的改革政策,在劫後餘灰、民生凋弊的情況下,欲一統天下,採取了均定賦稅,發展生產等措施增加財政收入。是時中國乏錢,他想到毀銅像鑄錢的方法。
周世宗談到其滅佛的理由時說:「吾聞佛說以身為妄,而以利人為急。使其真身尚在,苟利於世,猶欲割截,況此銅像,豈有所惜哉。
」既然佛可以捨身救人急難,為什麼不捨銅像救天下呢?這種說法雖然有些強詞奪理,但可以看出其主要原因在經濟,而不是其他。事實上,周世宗也未敕禁絕佛教。
佛教在五代的衰敗,實為戰亂所致。
6樓:匿名使用者
雖然本人信佛,但是覺得三武一宗當時的行為還是正確的:
1、保護了儒、道為核心的華夏本土文明的正統地位,讓華夏文明沿著主線繼續傳承下去
2、反向淨化了佛教自身,避免了一些民間巫覡方士對佛教汙染使之成為打著佛教旗號邪教;避免了佛教參與政治,像祆教、摩尼教的那樣最後徹底消亡;也避免了中原佛教像喇嘛教一樣走向異端
3、在當時來說還是起到了穩定人心的作用 佛教的宗旨就是拯救天下蒼生,為了國家度過危機、為了解決民不聊生,自身受到損失反而是一件功德無量的事
7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傳入中國中原地區一般認為是在西漢哀帝元壽二年(西元前1年)。佛教自傳入中土以來,曾幾度輝煌。佛教最興盛的時候是在南北朝時期和中唐、晚唐時期。
當時人們對佛教的狂熱毫不亞於一場全國範圍內對某些人的極端崇拜。如有人當著大眾面前割取自己身上的肉去喂鳥,遍體流血卻顏色不變,又有僧人自以鐵鉤掛體,燃點千燈,一日一夜,端坐不動。在這樣的狂熱下,那時的僧尼道眾、廟宇寺院也是遠多於現在,而且那時的僧尼還享有很多的特權。
然而盛極必反,宗教也一樣,歷史上曾發生過多次反佛運動,其中有三次規模較大,而發起這場運動的皇帝的諡號裡都有個武字,所以就稱為「三武滅佛」。
8樓:匿名使用者
這都是因果造就,凡事有因必有果。
9樓:匿名使用者
是法運至此 更是人在作祟
「三武滅佛」指的是哪三位皇帝?
10樓:摯愛慧瑩鯒畩
北魏太武帝滅佛 北周武帝滅佛 唐武宗滅佛
歷史上為什麼會發什麼三武滅佛之事
貞觀之風 三次大規模的滅佛事件發生,其深層原因大同小異,都是因為佛教對政權的穩固和社會秩序的破壞,以及社會經濟建設,都產生了嚴重影響,成為社會向前全面發展的絆腳石。這三次滅佛行動,對歷史程序,宗教信仰的改變,政權的鞏固,經濟和商業的布局和繁榮等,都影響極深。滅佛的主謀者三位皇帝的名號都帶有 武 字,...
佛教勸人向善,為何歷史上卻出現「三武滅佛」
職場摸魚包子 佛教在我國古代其實遭受過三次非常大的災難,我們現在管這三次災難稱為三武滅佛。1.北魏武帝滅佛。北魏武帝是乙個很強的人,他非常的崇尚武功,他對百姓的要求就是全民皆兵。在那個年代和尚的數量其實非常的多,但是和尚又有不少的特權,例如和尚是不需要服兵役的,也不需要繳納各種雜七雜八的賦稅。北魏武...
中國佛教史上的 三武來佛 是怎麼回事
1 師兄你恐怕打錯字了。不是 三武來佛 而是 三武滅佛 吧。2 三武滅佛 又稱 三武之禍 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滅佛 北周武帝滅佛 唐武宗滅佛這三次事件的合稱。這些在位者的諡號或廟號都帶有個武字。若加上後周世宗時的滅佛則合稱為 三武一宗 以上在佛教史中稱 三武 之厄。是 三武滅佛 的誤寫。五筆輸入法,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