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聽風之小豬
1、大禹治水
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面對滔滔洪水,大禹從鯀治水的失敗中汲取教訓,改變了"堵"的辦法,對洪水進行疏導,體現出他具有帶領人民戰勝困難的聰明才智;大禹為了治理洪水,長年在外與民眾一起奮戰,置個人利益於不顧,"三過家門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盡心血與體力,終於完成了治水的大業。
2、李冰治水
李冰(生卒年、出生地不詳),戰國時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西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為蜀郡(今成都一帶)太守。期間,他徵發民工在岷江流域興辦許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為著名。
3、王景治水
自古以來,黃河就在中原大地上不斷地決口和改道,給中原人民帶來了數不清的災難和痛苦。黃河氾濫不止,漢**幾次堵決口都不成功,黃河還有個支流,從滎陽附近分出,叫做汴渠。發大水時,汴渠便被衝得一塌糊塗,漢明帝即位之前,黃河兩岸的百姓受水害已經長達60餘年了。
到明帝劉莊在位時,出現一位叫王景的能人,他在治水方面頗有成果。
2樓:
大禹治水
古堯的時期,發生了一場大水災,堯讓鯀治理洪水,鯀採用堵的方法7年都沒有治理好,後來堯就把他殺了,堯把天子的寶座傳給了瞬之後,瞬又讓鯀的兒子禹來治理洪水,大禹聽從了正確的建議,採用梳的方法,三過家門而不入,同人民共患難,經理了13年終於把大水治理好
治水必躬親
治水之法,既不可執一,泥於掌故,亦不可妄意輕信人言。蓋地有高低,流有緩急,瀦(2)有淺深,勢有曲直,非相度不得其情,非諮詢不窮其致,是以必得躬歷山川,親勞胼胝。
昔海忠介治河,布袍緩帶,冒雨衝風,往來於荒村野水之間,親給錢糧,不扣一厘,而隨官人役亦未嘗橫索一錢。必如是而後事可舉也。如好逸而惡勞,計利而忘義,遠嫌而避怨,則事不舉而水利不興矣。
[編輯本段]譯文: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執一端,不知變通,拘泥於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隨意輕易相信別人的話。原因是地勢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停聚的地方有淺有深,河流的形勢有彎有直,如果不經過觀察和測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實情況,如果不經過訪問,徵求意見就不能徹底摸清情況。因此必須親自登山涉水,親自吃苦勞動。
從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時候,輕裝便服。冒著雨,頂著風,在荒村亂流中間來來往往,親自發錢糧給民工,不剋扣一厘,並且隨同的**差役也沒有橫行勒索一文錢財。必須像這樣,後面的事才能辦成功。
如果貪圖安逸,厭惡辛勞,計較私利,忘記公義,遠遠地躲開嫌疑,避免抱怨,那麼事情就做不成,水利也就不能興修了。
3樓:
古堯的時期,發生了一場大水災,堯讓鯀治理洪水,鯀採用堵的方法7年都沒有治理好,後來堯就把他殺了,堯把天子的寶座傳給了瞬之後,瞬又讓鯀的兒子禹來治理洪水,大禹聽從了正確的建議,採用梳的方法,三過家門而不入,同人民共患難,經理了13年終於把大水治理好
4樓:六新蘭褒璧
傳說,龍之九子之一的贔屓,神通廣大,能上天入海,且能力負千斤。幫助大禹治水,開山背石,立下汗馬功勞。治水成功之後,大禹的功績為人稱頌,卻無人記得贔屓的功勞。
贔屓心裡不平衡,在大禹面前,抱怨了一通後,沒有得到好處。於是興風作浪,為禍世間,以發洩心中不平。大禹知道後,考慮了一條計謀,來到贔屓面前,對他說:
「以前是,我和天下百姓的差錯,忘記了你的功勞,我們決定補償你。」贔屓問他,如何補償。大禹回答說:
「我決定為你刻一塊碑,上面銘刻上你的功德,由你自己揹著,無論你走到**,人們看到碑文,就會知道你的功績了。」贔屓一聽大喜,於是就背上了大禹為他製作的功德碑。誰知一背上,就覺得這石碑有萬斤之重,再也放不下來,也失去了種種神通,再也不能上天入海,興風作浪。
這就是王八駝背的故事,現在我們看到在宮殿、墳墓等地方,石碑下面,似龍非龍,似龜非龜的傢伙就是贔屓。
5樓:留遐思侍醜
在四川成都市西北的灌縣附近,有一項世界聞名的水利工程,名叫都江堰。它是戰國時
代秦國蜀郡守李冰帶領群眾們修築的,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至今還灌溉著成都
平原幾百萬畝良田。
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流域時常發生水災,威脅著當地老百姓的安全。有一年,李冰
被派到蜀郡做官。他到任以後,聽說這裡鬧水患,就想著把岷江的水利修好。他帶著兒
子二郎,還邀請了幾位老鄉,一起沿著岷江,由下游到上游,察看地形,了解水情。花
了不少時間,終於找到了水災發生的原因。
原來,岷江發源於四川西北部的岷山。每年春末夏初,山上積雪融化,雪水從四面八方
注入岷江,岷江容量不夠,到了地勢平坦的地方,江水就漲到岸上,造成洪水。
李冰聽了當地鄉親們的意見,決定在灌縣附近,在岷江剛進入平原地區的地方,開一段
新河道,把岷江和沱江連起來。這樣,岷江的水分成兩股,一股沿岷江流走,一股通過
新河道流進沱江,既可以分流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實在是一舉兩得。
但是,要在岷江和沱江之間開鑿河道,在當時來說是一項艱鉅的工程。首先,灌縣城外
有玉壘山攔路。李冰和大家商量以後,決定把玉壘山挖開。當地老鄉們踴躍參加這項工
程,動工的時候,斧鑿聲音漫山遍野,叮叮噹噹好不熱鬧。經過大家的艱苦勞動,終於
把山挖開了乙個大缺口,後來人們把這個缺口叫做「寶瓶口」。
不久,新河道開鑿好了。但是岷江的水只有很少一部分通過寶瓶口流入沱江。原來寶瓶
口和新河道這一邊地勢較高,流到這邊的江水就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冰父子又來
回察看地形水勢,打算在灌縣附近的岷江中築一道分水堤,逼著岷江水多流入寶瓶口。
可是江水流得那麼湍急,要在江心築堤並非易事。開頭,他們用泥土和鵝卵石壘了一道
分水堤,可是剛過幾天,就被江水沖垮了。經過一再改進,最後用大石塊砌了一道比較
牢固的大堤,不料一漲大水,又被沖垮了。
這可咋辦喲!李冰整天想著這個問題。有一天,他又到岷江上游去察看水情,看到山上
到處長著碗口粗的竹子;許多人家的房屋梁柱都用竹子來做,家用器具也用竹篾編成。
又看見婦女在溪水裡放了一些竹籠,裡邊浸著要洗的衣服。儘管溪水很急,竹籠卻沒被
沖走。李冰想:要是用竹篾編成竹籠,裡邊裝滿鵝卵石,再把竹籠一排排沉到江裡,這
樣子築一道分水堤,大水可能就衝不垮了吧?他向大家說了這個打算,大夥兒都同意試
一試。試驗那天,人們把裝滿鵝卵石的大竹籠投進江中,竹籠乙個個沉到江底,果然沒有被打
壞沖走。
接著,李冰領導大夥兒把乙個個裝滿鵝卵石的大竹籠丟到江裡,壘出水面,一道幾里長
的牢固的分水堤終於建築成功了。岷江的水分成兩股,其中一股乖乖流進寶瓶口,注入
沱江。李冰給這道分水堤取了個名字,叫「都安堰」,也就是今天的都江堰。
古代治水的小故事
6樓:史鉞
王景治水
初,平帝時,河、汴決壞,未及得修。建武十年,陽武令張汜上言:「河決積久,日月侵毀,濟渠所漂數十許縣。
修理之費,其功不難。宜改修堤防,以安百姓。」書奏,光武即為發卒。
方營河功,而逡儀令樂俊復上言:「昔元光之間,人庶熾盛,緣堤墾殖,而瓠子河決,尚二十餘年,不即擁塞。今居家稀少,田地饒廣,雖未修理,其患猶可。
且新被兵革,方興役力,勞怨既多,民不堪命。宜須平靜,更議其事。」光武得此遂止。
後汴渠東侵,日月彌廣,而水門故處,皆在河中,兗、豫百姓怨嘆,以為縣官恆興佗役,不先民急。永平十二年,議修汴渠,乃引見景,問以理水形便。景陳其利害,應對敏給,帝善之。
《後漢書 循吏列傳》
王景 約公元30年-85年左右,字仲通,樂浪郡謅邯(今朝鮮平壤西北)人。東漢建武六年(公元30年)前生,約漢章帝建元和中卒於廬江(治今安徽廬江西南)。東漢時期著名的水利工程專家。
少學易,廣窺眾書,又好天文術數之事,沉深多伎藝,時有薦景能治水者,明帝詔與王吳共修浚儀渠,吳用景塢流法,水不復為害。
希望對你有幫助
7樓:匿名使用者
大禹的父親
還有....洪水滔滔,鯀(gun三聲)偷了舜帝的息壤(神土,能生長不息)來填堵洪水,沒有事先請示舜帝;舜帝命令祝融(火神)在羽郊(北極之陰,不見太陽)處死了鯀。鯀又生下了禹,舜帝於是命令禹最終挖土疏通了大水,安定了天下。
後世人們正是根據鯀禹治水神話中「失敗生出了成功」這一情況創造了成語:失敗是成功之母。
8樓:
在四川成都市西北的灌縣附近,有一項世界聞名的水利工程,名叫都江堰。它是戰國時
代秦國蜀郡守李冰帶領群眾們修築的,到現在已經有兩千多年歷史,至今還灌溉著成都
平原幾百萬畝良田。
在都江堰建成以前,岷江流域時常發生水災,威脅著當地老百姓的安全。有一年,李冰
被派到蜀郡做官。他到任以後,聽說這裡鬧水患,就想著把岷江的水利修好。他帶著兒
子二郎,還邀請了幾位老鄉,一起沿著岷江,由下游到上游,察看地形,了解水情。花
了不少時間,終於找到了水災發生的原因。
原來,岷江發源於四川西北部的岷山。每年春末夏初,山上積雪融化,雪水從四面八方
注入岷江,岷江容量不夠,到了地勢平坦的地方,江水就漲到岸上,造成洪水。
李冰聽了當地鄉親們的意見,決定在灌縣附近,在岷江剛進入平原地區的地方,開一段
新河道,把岷江和沱江連起來。這樣,岷江的水分成兩股,一股沿岷江流走,一股通過
新河道流進沱江,既可以分流減災,又可以引水灌田,實在是一舉兩得。
但是,要在岷江和沱江之間開鑿河道,在當時來說是一項艱鉅的工程。首先,灌縣城外
有玉壘山攔路。李冰和大家商量以後,決定把玉壘山挖開。當地老鄉們踴躍參加這項工
程,動工的時候,斧鑿聲音漫山遍野,叮叮噹噹好不熱鬧。經過大家的艱苦勞動,終於
把山挖開了乙個大缺口,後來人們把這個缺口叫做「寶瓶口」。
不久,新河道開鑿好了。但是岷江的水只有很少一部分通過寶瓶口流入沱江。原來寶瓶
口和新河道這一邊地勢較高,流到這邊的江水就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李冰父子又來
回察看地形水勢,打算在灌縣附近的岷江中築一道分水堤,逼著岷江水多流入寶瓶口。
可是江水流得那麼湍急,要在江心築堤並非易事。開頭,他們用泥土和鵝卵石壘了一道
分水堤,可是剛過幾天,就被江水沖垮了。經過一再改進,最後用大石塊砌了一道比較
牢固的大堤,不料一漲大水,又被沖垮了。
這可咋辦喲!李冰整天想著這個問題。有一天,他又到岷江上游去察看水情,看到山上
到處長著碗口粗的竹子;許多人家的房屋梁柱都用竹子來做,家用器具也用竹篾編成。
又看見婦女在溪水裡放了一些竹籠,裡邊浸著要洗的衣服。儘管溪水很急,竹籠卻沒被
沖走。李冰想:要是用竹篾編成竹籠,裡邊裝滿鵝卵石,再把竹籠一排排沉到江裡,這
樣子築一道分水堤,大水可能就衝不垮了吧?他向大家說了這個打算,大夥兒都同意試
一試。試驗那天,人們把裝滿鵝卵石的大竹籠投進江中,竹籠乙個個沉到江底,果然沒有被打
壞沖走。
接著,李冰領導大夥兒把乙個個裝滿鵝卵石的大竹籠丟到江裡,壘出水面,一道幾里長
的牢固的分水堤終於建築成功了。岷江的水分成兩股,其中一股乖乖流進寶瓶口,注入
沱江。李冰給這道分水堤取了個名字,叫「都安堰」,也就是今天的都江堰。
大禹開山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的故事
傳說在帝堯時期,黃河流域經常發生洪水。為了制止洪水氾濫,保護農業生產,堯帝曾召集部落首領會議,徵求治水能手來平息水害。鯀被推薦來負責這項工作。鯀接受任務後,採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簡單的堤埂把居住區圍護起來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最後被放逐羽山而死。舜帝繼位以後,任用鯀的兒子禹治水。禹總結...
大禹治水的故事要的,大禹治水的故事 要400字的!
月亮鳥 卡哇伊 禹為鯀之子,又名文命,字高密。相傳生於西羌 今甘肅 寧夏 內蒙南部一帶 後隨父遷徙於崇 今河南登封附近 堯時被封為夏伯,故又稱夏禹或伯。是中國第一個王朝 夏朝的建立者,同時也是奴隸社會的建立者。堯在位的時候,黃河流域發生了很大的水災,莊稼被淹了,房子被毀了,老百姓只好往高處搬。堯召開...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什麼,大禹治水是什麼的故事
大禹治水是什麼的故事?大禹治水,是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主要講述大禹率領民眾,與自然災害中的洪水鬥爭,最終獲得了勝利。大禹名叫文命,他是中國古代最有名的治水英雄。傳說,堯在位時,黃河流域發生很大水災,莊家 土地都被淹沒了,百姓的房子 財產也被沖毀了。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無法生存。堯決定派部落首領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