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萌王女
當然能。首先,三藩就是異姓王,只是後來被剿滅了。由於特殊的關係,蒙古部落始終有異姓王,親王郡王都有,如清末僧格林沁就是科爾沁郡王。
十八世紀,土爾扈特部族東歸以後,乾隆曾經冊封該部族上層貴族多人為親王、郡王。這都是世襲的爵位。
2樓:徭代雙
他是道光皇帝姐姐的過繼兒子,道光五年(1825)襲科爾沁郡王爵,僧格林沁以蒙古貴族進封親王,屬特恩,此次再獲「世襲罔替」的破格待遇,反映出來的是咸豐帝對時局的估計:僧格林沁擊滅太平天國北伐軍之功,有人評價,其功績如再造大清
清朝歷史問題
3樓:雷州海灣
清十二帝:努爾哈赤(金)、皇太極(清)、順治(入關)、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另:戰國時期的秦國秦孝公時期。
4樓:匿名使用者
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商鞅變法在戰國時期秦孝公在位期間
周顯王十三年(前356年)和十九年(前350年)先後兩次實行變法,變法內容為「廢井田、開阡陌,實行郡縣制,獎勵耕織和戰鬥,實行連坐之法」等
5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皇太極入關和他改的國號為清.到宣統皇帝為止,是整個大清朝的時間,至於努爾哈赤他當是只不過是這個部落的首領,當時還不是乙個王朝,不過後來受追封,也可以算是.
我告訴你乙個順口溜以後記清朝的皇帝幾很方便了: 天天順,康雍乾,嘉道鹹,同光宣.
注釋為:第乙個天是努爾哈赤的年號---天命,第二個天是皇太極的年號天聰,以次類推順治,康熙,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咸豐,同治,光緒,宣統.
商鞅變法有兩次分別是在戰國時期的秦孝公三年(西元前359年)和秦孝公十二年(西元前350年)
6樓:水湄一人
以上都給你了真確答案,我給你個記憶的口訣
努皇順,康雍乾,嘉道鹹,同光宣。
清朝的歷史問題
7樓:老大的牛
鐵帽子王是指這個爵位世襲罔替,不降級。也就是說每個鐵帽子王可以指定後代的乙個人繼承這個爵位,而其它的爵位每繼承一下實際上要降一級的。
清朝的鐵帽子王前後有十幾個,但一般的材料講三大鐵帽子是指指努爾哈赤的四個兒子中的三個,其中乙個兒子(愛新覺羅 皇太極)登基做皇帝,其它的三個做世襲罔替的親王。分別是愛新覺羅 多爾袞,十四子,睿忠親王。 愛新覺羅 多鐸,十五子,豫通親王。
愛新覺羅 代善,次子,禮烈親王。
8樓:匿名使用者
鐵帽子王是對清朝世襲罔替的王爵俗稱。
一共有十二位,前八位是在清初立過戰功的,後四位是在政治上得重用的。
清初八位:
和碩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次子。
和碩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
和碩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
和碩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弟舒爾哈齊六子。
和碩肅親王,豪格,皇太極長子。
和碩承澤親王,碩塞,皇太極五子。
多羅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長子。
多羅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三子薩哈璘次子。
清中後期四位:
和碩怡親王,胤祥,康熙十三子。
和碩恭親王,奕欣(言斤),道光第六子
和碩醇親王,奕譞,道光第七子。
和碩慶親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六子綿性的長子。
9樓:匿名使用者
清末三大鐵帽子王一般指的是恭忠親王奕欣,醇賢親王奕枻和莊親王奕劻。
10樓:匿名使用者
慶親王奕(匡力)、醇親王奕(xuan) 恭親王奕(訁斤
清朝的一些歷史問題
11樓:霸王卸甲無戰事
清朝的爵位為親王、郡王、公、侯、伯、子、男,公爵分為三等,一等公就是公爵裡面最高的,在往上就是郡王了,如果非皇族封為郡王,那可就是異姓王了
親王的種模擬較複雜: 分滿族和非滿族,分鐵帽子王和非鐵帽子王等等,清朝前期和後期的成分還有所區別。 清代的爵位分為兩個系統,一是皇族的爵級,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計10級(其中鎮國公、輔國公又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別,故又可計為12級)。
二是皇族之外的爵級,由分為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以上各級又分為三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9級。 清代的皇族宗室爵位在清崇德元年定製為九等,順治六年,更定為十二等: 1.
和碩親王。2.多羅郡王。
3.多羅貝勒。4.
固山貝子。5.奉恩鎮國公。
6.奉恩輔國公。7.
不入八分鎮國公。8.不入八分輔國公。
9.鎮國將軍。10.
輔國將軍。11.奉國將軍。
12.奉恩將軍。
12樓:
和碩親王高一些
和碩親王簡稱親王清朝宗室和蒙古外藩中內扎薩克蒙古爵位的第一等爵。宗室唯皇子、皇兄弟可以獲得此爵位。在外扎薩克蒙古中為第二等爵位,僅次於「汗」。
歷史上,五個貴族爵位從高到低依次為: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
一等公指的是爵位,不是行政**的官銜。
13樓:逝我若痕
清朝的分
、兩種。 爵 、
()、、長子()、、
、、、、
、一至三等
、一至三等
、一至三等
、共十四級,
之前八等稱
,與之後的、等
不同。除了清初受封的、、
、豫、、碩塞、
岳托,和
、雍正時
、同治時
、光緒時
、共十二個王可以
外,其餘
只能世襲。
乾隆十六年定製,
為以下二十七等:
公,分一至三等,超品
侯,分一等侯兼一
,及一至二等侯.超品;
伯,分一等伯兼一
,及一至三等伯,超品;
子,分一等子兼一
,及—至三等子,
; 男,分一等男兼一雲騎尉,及一至三等男,正二品;
關於大清朝的歷史問題
14樓:匿名使用者
咳咳,關於順治跟董鄂,貌似還是個謎,清史稿跟世祖實錄記的,其實,那個,都是維護皇家面子來的麼。至於為啥順治對她用情最深,倆人看對眼了唄
順治是孝莊跟皇太極的兒子,多爾袞是他十四叔。據說皇太極剛死那會孝莊下嫁過多爾袞,這個也是個謎,當然正史裡是不會這麼寫噠。但是不管她有沒有下嫁過,都絕對不是為了個人利益,孝莊是個把大清國看得比一切都重的。
再多句嘴哈,滿洲入關前哥哥死了,嫂子再嫁弟弟的挺多,所以孝莊跟多爾袞,咳咳,lz,盡情發揮你的想象力吧
那個那個,還有,順治絕對不是多爾袞的兒子,算算年齡就知道了
問乙個關於清朝的歷史問題 10
15樓:夜讀偶記
2023年滿清入關,明朝亡國。
滿清也自許為中國,中華文明沒有滅亡。
辛亥革命後,2023年滿清亡國了。
清朝的一點歷史問題
16樓:匿名使用者
奕譞做的事情比較多,他推崇洋務,在政事方面活動比較活躍,不管做的事情好還是不好,但至少名聲大。所以大家提起的比較多。
載灃為人比較內斂謹慎,不太參與政治活動,名聲不大,交際也不廣泛,也正是因為這樣,慈禧才會看中他的孩子做傀儡皇帝。對於這樣乙個不摻和大事小情的人,關注度低也是正常的。
17樓:匿名使用者
載灃是亡國之丞,亡國之君之父,沒什麼重大歷史功績。
清朝歷史的問題,速度求歷史帝,歷史問題,求歷史帝。。
第乙個問題,因為咸豐後面的同治 光緒 宣統。都不是秘密立儲的。嫡長子未必是長子,還有庶出。歷史問題,求歷史帝。因為 公侯伯子男 是西周時期的 爵位的劃分。王屬於周天子,所以不在爵位劃分之列。當時號稱八百諸侯,但是相互之間是有品級的。比如 魯國 宋國他們是公爵的諸侯國。晉國是侯爵的諸侯國,秦國是伯爵的...
小小歷史問題,小小歷史問題
蘇克雷將軍。這次戰役蘇克雷將軍統領全域性並奪得最終勝利。雖然歷史問題不是你我能評價的,也受我們的學識限制,但根據記載並得到官司方肯定答案是蘇克雷將軍!阿亞庫巧戰役 這幅圖反映了南美獨立運動中阿亞庫巧戰役的乙個場景。這場戰役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拉丁美洲獨立戰爭後期,玻利瓦爾任命蘇克雷為總司令,率軍追擊...
關於唐朝的歷史問題,唐朝歷史問題
縹緲小榭孤鴻影 不同意唐初的主要制度唐初所行制度,基本上沿用隋制,但在某些方面有所改進,因而比隋制更完善,更嚴密,進一步加強了 集權。唐初,的主要機構為三省 六部 一臺 五監 九寺。地方上實行州縣兩級制。太宗時,又在州之上設道,作為監察區。三省六部制三省為尚書省 門下省和中書省 隋稱內史省 職掌與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