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老劉茶社
因為孫權忙於安定江東局勢,打擊當地豪強,只求通過長江天險守住東吳,無力北顧。
2樓:愛吃土豆炒山藥
孫權年少登位,這8年是他用來穩定自己皇權的時間,而且東吳當時剛具備自保的能力,跟曹軍相比,實力差距還是很大。
如果孫權不偷襲,關羽北伐能成功嗎?
3樓:設計部的強哥
即使沒有孫權的偷襲,關羽的北伐也不會成功的,最多隻能夠給曹操造成一點壓力而已。
畢竟三國裡面魏國的整體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都是最強的,不論是蜀國或者吳國都無法和魏國相媲美。曹操掌握著整個北方地區,實力雄厚,後勤糧草又有保障,而關羽率領的只不過是荊州一州之地的兵馬而已,雖然關羽是驍勇善戰,但是隻憑他一人之力還是難以成事。
想當年呂布攻城略地也是無人能擋,但是最終他還是敗給了曹操,就是這個道理。
還記得隆中對裡面,諸葛亮對劉備所做的規劃,「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這裡面其實也是提點了劉備,天時和地利你都沒有,你只能等機會,等什麼機會呢?就是隆中對裡面說的「待北方有亂」,然後劉備提大軍出益州,再命一上將率領軍馬出荊州,這樣才有機會興復漢室。
只可惜,這裡面所必須的三個條件,關羽都沒有達到。第一就是「東聯孫吳,北據曹操」的戰略方針沒有真正實行,蜀國和吳國還在明爭暗鬥,並未真正聯合。
第二就是「北方有亂」的時機沒有達成,這個時候曹操尚在,北方有曹操在,必然是穩如鐵桶,不會輕易被擊潰。如果再等幾年,等曹操病故,那樣或許北方就會亂了。
第三就是「劉備親提大軍出益州,再命一上將出荊州」,這個上將毫無疑問就是關羽,但是他不能乙個人率軍出荊州,他必須等劉備一起行動,配合進兵,才有機會成就大業。
4樓:匿名使用者
也許水淹七軍過後,關羽的勝利已經開始終止了。事實上,發生在西元219年的襄樊之戰,關羽一開始就沒有發動戰爭的底氣,也註定了在這場戰爭中他很難有太大的成果,這與荊州三郡可憐的軍事力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當年的襄樊之戰,關羽究竟動用了多少軍事力量,史書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但根據四年前湘水劃界時,關羽曾經統領「號三萬人」來看,去掉基層少量的留守部隊,關羽能夠拿出的機動力量只有這號稱3萬人而已,實際人數自然不足,憑藉這樣的軍事力量想發動北伐,實際上是一件極難完成的工作。
5樓:左雨迷了鹿
成功不了。從關羽北伐到敗亡時間並不長。即便沒有偷襲,關羽一沒援軍,二沒兵糧補給。打不動。
6樓:情感導師賽文
有很大可能成功的,畢竟當時關羽低估對方了,自己的馬虎大意才造成失敗。
7樓:追求成就美好
我覺得就算孫權不偷襲,關羽也未必能成功,因為除了孫權的偷襲,還有別的人會偷襲他。
8樓:女生心事
我覺得孫權要是不偷襲關羽,也不一定能夠成功,因為這都是註定了的。
9樓:網友
有援軍,劉封孟達在上庸,如果沒有東吳他們肯定出兵,曹仁頂不了多長時間,東面還有馬超。
10樓:青春恍若浮兮
如果孫權不偷襲,關羽還是有很大可能取勝的,畢竟他也是做了準備的。
11樓:回不去的年月
在孫權偷襲荊州時,關羽已經被徐晃打敗了。敗還荊州時,發現荊州已失,所以往麥城走,在麥城被圍。父子突圍時,被潘璋堵住去路,父子俱被擒。
12樓:做最好的
有這個可能,但是贏起來也會相當困難,畢竟寡不敵眾。
13樓:小嘉嘉
我覺得孫權不偷襲,關羽有超五成的勝率北伐成功。
14樓:暮光夢緣
就算孫權不偷襲,關羽的北伐也不會成功,是註定會失敗的。
15樓:怎麼會生出了你
如果孫權不偷襲,那麼關羽是有可能北伐成功的。
16樓:至尊寶和你約騷聊王者
就算孫權沒有偷襲關羽,關羽也逃脫不了命運的束縛。
17樓:庚安雙
成不了,他是猛將,不是帥才。
孫權在孫策死後8年,曹操北方未定時,為什麼不發起北伐?
18樓:櫻花不知夏
200年,孫策被許貢門客刺殺身亡,最高興的莫過於曹操。當時曹操正在準備和袁紹的決戰,最怕就是孫策渡江北伐,使自己陷入兩線作戰的不利局面。劉表、劉璋皆不足懼,但東吳小霸王的威名卻讓曹操必須足夠重視。
孫策死後,從200年到208年,整整八年時間,正是曹操忙著平定北方的時候(敗袁紹,滅袁譚、袁尚,徵烏桓),但孫權一次也沒有抓住機會對曹操發起過進攻,究竟是什麼原因?
李術之叛,不得不滅。
孫策給孫權留下了五個郡,孫權自兼會稽郡太守,丹陽郡太守是孫權的舅舅吳景,豫章郡太守是孫權的堂兄孫賁,吳郡太守是孫堅的老部下朱治,這幾個郡都安然無事,剩下這個廬江郡出事了。
廬江太守是李術,出身不詳,唯一記載是,他奉孫策之命,殺害了曹操派來的揚州刺史嚴象,對東吳獨立有功。但「策亡之後,術不肯事權,而多納其亡叛」。孫權寫信瞭解情況,李術居然回覆,「有德見歸,無德見叛,不應復還。
於是,孫權舉兵攻打李術,「遂屠其城,梟術首」。
山越之亂,不得不平。
江東地區在三國之前,很多地方屬於未開化的原始地帶。湖南南部、江西南部、浙江、福建山區生活著越族少數民族的各種分支。他們平時隱藏在山裡,一有時機,就會揭竿起事,侵擾東吳的後方。
東吳主要將領基本都有平定山越的作戰經歷。
第一次徵黃祖,就因為山越作亂,被迫中途而廢,「惟城未克,而山寇復動」。孫權「使呂範平鄱陽,程普討樂安,太史慈領海昏,韓當、周泰、呂蒙等為劇縣令長」(這些都是山越作亂比較嚴重的地方)。
殺父之仇,不得不報。
孫權繼位後,對外作戰的主要物件是劉表、黃祖。這既有進一步鞏固江東根據地的需要,更有報殺父之仇的憤恨(191年袁術派孫堅徵劉表,被黃祖射殺)。孫權集中主要軍事力量,連續組織了三徵黃祖(203年、207年、208年),直到208年赤壁大戰前,第三次徵黃祖才取得勝利,黃祖兵敗被殺。
荊州在劉表時代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弱。黃祖在東線對抗孫權,多次交鋒互有勝負,還殺了凌操(淩統之父)、徐琨(孫權的表哥,兼岳父,關係相當混亂)。
摸金校尉曰:
劉表的思維主要是守土安民,是防禦性思維,不太會主動越境攻吳。如果孫權調整主攻戰略,乘曹操北方未定之機,積極北伐,可能會取得更大的戰果,至少佔領壽春、合肥一帶的江北領土,為進一步北上取得橋頭陣地。
在戰略主攻方向的判斷上,不得不佩服曹操。南攻袁術,判準袁紹不會南下。北攻袁紹,判準劉表不會北攻。
19樓:職場小白
其實孫權是有北伐這個打算的,但是因為這個時候的江東的實力並不是很強,和當時的曹操相比還是有一些差距的,就算北伐成功的機會並不大。
20樓:新鮮妃子笑
因為孫權當時並沒完全掌控地盤,所以他需要鞏固自己的地位並且和一些大家族達成合作。
21樓:不知道幾千裡也
因為孫權並沒有一統天下的野心,東吳是富庶之地,他只需要確保現有的領土不受侵佔即可,所以並沒有主動出擊。
孫堅死後,孫策為什麼沒有繼承父親的勢力
其實孫堅在時並非算一大勢力,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從屬於袁術一派的.從歷史上來看,孫堅北上後不久,新任荊州刺史劉表上表天子,讓袁術名正言順地以後將軍的身份領南陽太守,而袁術也趁機上表,讓孫堅做豫州刺史。家世顯赫的袁術逢此亂世,可謂得天時 喜獲孫堅為前驅,可謂有人和 兼跨荊 豫二州,可謂得地利,此時的袁術,...
孫策死後,沒傳位給自己的兒子,而傳給孫權,是無私嗎?
孫策臨死前繼承人主要是在二弟孫權和三弟孫翊之間產生,兒子反而考慮的不多。孫策最終選擇孫權作為繼承人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孫策自年渡江進攻江東,次年奪取了會稽和吳郡,到年奪取了豫章郡,基本統一了江東,但是此時對於江東的統治,並不能算穩固。東漢年間世家和地方豪強的勢力很大,吳群的陸朱張顧四大家,還有虞 魏等...
關羽死後如何嚇壞曹操 關羽為什麼放走曹操?
三國演義 第七十七回 玉泉山關公顯聖,洛陽城曹操感神 吳國使者 呈上木匣,操開匣視之,見關公面如平日。操笑曰 雲長公別來無恙!言未訖,只見關公口開目動,鬚髮皆張,操驚倒。眾官急救,良久方醒,顧謂眾官曰 關將軍真天神也!操開匣視之,見關公面如平日。操笑曰 雲長公別來無恙!言未訖,只見關公口開目動,鬚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