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青少年的紅星
至元十四年(公元2023年) 元廷在泉州設立行宣慰司,兼領行徵南元帥府事。
至元十四年(公元2023年) ,元廷在泉州設定市舶提舉司。
至元十五年(2023年):福建全境入元版圖。元朝統一中國後,施行行省制度。
**設定中書省,作為全國最高的行政機構;地方設定行中書省(簡稱行省或省),作為地方政權機構,行省下設路、府、州、縣。升泉州為泉州路總管府,領南安、晉江、同安、永春、安溪、德化、惠安七縣及南、北二錄事司(以領在城之民);翌年,南北二錄事司合而為一。
泉州位於福建南部。那裡水道深邃,港灣交錯,具有開港的良好條件。唐朝時,泉州已與廣州、揚州同為我國對外**的大港口。
元二年(2023年),北宋正式在泉州設定福建市舶司,開始確立泉州在全國外貿港口中的重要地位。宋徽宗政和年間(1111—1118),北宋又在泉州設立了“來遠驛”,負責接待各國的友好使者。宋王朝南遷後,福建成為南宋王朝的大後方。
泉州離京城不遠,又處在南宋海岸線的中心,南可通兩廣,北又近江浙,所以得到了南宋朝廷的格外重視和扶持,對外**得到大幅度發展。到了南宋末年,泉州終於成為全國最大的外貿港口,附近福州、漳州等地海船要出海同外國**,也必須經泉州市舶司領取官券後才能出海。
2樓:匿名使用者
應該是《南京條約》吧/使**重心北移。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泉州還是廣州?
3樓:1個高中僧
泉州 其實不用什麼材料 海絲起點經過歷朝歷代有過變遷 大概有9個 但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只認定泉州是起點 因為泉州當時的**量是最大的 北方的那些起點 都是在秦漢時期的 還不夠發達 航線也單一
4樓:蘇流白
海上絲綢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是指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海上交通的路線。中國的絲綢除通過橫貫大陸的陸上交通線大量輸往中亞、西亞和非洲、歐洲國家外,也通過海上交通線源源不斷地銷往世界各國。因此,在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將橫貫東西的陸上交通路線命名為絲綢之路後,有的學者又進而加以引申,稱東西方的海上交通路線為海上絲綢之路。
後來,中國著名的陶瓷,也經由這條海上交通路線銷往各國,西方的香藥也通過這條路線輸入中國,一些學者因此也稱這條海上交通路線為陶瓷之路或香瓷之路。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漢武帝之時。從中國出發,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線,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線。與此同時,還有一條由中國向東到達朝鮮半島和日本列島的東海航線,它在海上絲綢之路中佔次要的地位。
關於漢代絲綢之路的南海航線,《漢書·地理志》記載漢武帝派遣的使者和應募的商人出海**的航程說:自日南(今越南中部)或徐聞(今屬廣東)、合浦(今屬廣西)乘船出海,順中南半島東岸南行,經五個月抵達湄公河三角洲的都元(今越南南部的迪石)。復沿中南半島的西岸北行,經四個月航抵湄南河口的邑盧(今泰國之佛統)。
自此南下沿馬來半島東岸,經二十餘日駛抵湛離(今泰國之巴蜀),在此棄船登岸,橫越地峽,步行十餘日,抵達夫首都盧(今緬甸之丹那沙林)。再登船向西航行於印度洋,經兩個多月到達黃支國(今印度東南海岸之康契普臘姆)。回國時,由黃支南下至已不程國(今斯里蘭卡),然後向東直航,經八個月駛抵馬六甲海峽,泊於皮宗(今新加坡西面之皮散島),最後再航行兩個多月,由皮宗駛達日南郡的象林縣境(治所在今越南維川縣南的茶蕎)。
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嗎﹖
5樓:移行換影
泉州是起點之一,各時期起點不同。
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是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它主要有東海起航線和南海起航線,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歷代有所變遷。起點包括徐聞、合浦、臨海、廣州和泉州等等。
漢代“海上絲綢之路”始發港——徐聞古港,從公元3世紀30年代起,廣州取代徐聞、合浦成為海絲主港,宋末至元代時,泉州超越廣州,並與埃及的亞歷山大港並稱為“世界第一大港”。明初海禁,加之戰亂影響,泉州港逐漸衰落,漳州月港興起。[
6樓:不曾明瞭
是的,泉州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首批公佈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唐代,泉州刺桐港就是我國四大外貿港口之一,在宋元時期與埃 泉州及亞歷山大港齊名被譽為東方第一大港。
7樓:1個高中僧
泉州是在宋元時期成為起點 這個時期也是海上絲綢之路**量最大的時期 因為宋朝國立衰弱 大力推動海外** 當時的泉州有市舶司 來遠驛 相當於把***和國家海洋局 海關總署 設在泉州了 海絲起點有變遷 但是聯合國認證的只有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為何以泉州為起點
海上絲綢之路起點到底是哪?泉州?寧波還是廣州?
8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泉州拉,宋元時期的全國第一大港
海上絲綢之路為什麼以泉州為起點
9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中國與外國交通**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因中國絲綢等通過此路大量西運,故名。又因該路主要以南海為中心,起點主要是廣州,所以又稱南海絲綢之路。
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隋朝時期,繁榮於唐宋時期,轉變於明清時期,是已知的最為古老的海上航線。從3世紀30年代起,廣州已取代徐聞、合浦而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主港。唐宋時期,廣州成為中國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
由廣州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元代時,廣州的中國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廣州仍然是中國第二大港,依然為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起點。明初、清初海禁,廣州長時間處於“一口通商”局面。
明清時期,以廣州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已經有3條航線。2023年,美國“中國皇后”號訪粵,標誌著美國直達廣州的航線的開通。海上絲綢之路因運送其他貨物而又有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藥之路之稱。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泉州那終點是哪?
10樓:李薪
終點是歐洲,非洲。美洲等地。
1、海上絲綢之路,是指古代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進行經濟文化交流交往的海上通道。西漢時期,一條以中國徐聞港及合浦港等港口為起點的海上絲綢之路成就了世界性的**網路。
2、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東南沿海,經過中南半島和南海諸國,穿過印度洋,進入紅海,抵達東非和歐洲,成為中國與外國**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海上大通道,並推動了沿線各國的共同發展。唐代,中國東南沿海有一條叫作“廣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 。
3、在宋元時期,中國造船技術和航海技術的大幅提升以及指南針的航海運用,全面提升了商船遠航能力。這一時期,中國同世界60多個國家有著直接的“海上絲路”商貿往來。
4、中國境內海上絲綢之路主要有廣州、泉州、寧波三個主港和其他支線港組成。2023年3月24日,國家文物局正式確定泉州、廣州、寧波、南京共同推進海絲申遺工作。
歷史背景
1、海上絲綢之路雛形在秦漢時期便已存在,已知有關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載來自《漢書·地理志》,當時中國就與南海諸國接觸,而有遺蹟實物出土表明中外交流可能更早於漢代。
2、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國對外主通道是陸上絲綢之路,之後由於戰亂及經濟重心轉移等原因,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陸路成為中外**交流主通道。唐代,中國東南沿海有一條叫作“廣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這便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
3、在宋元時期是範圍覆蓋大半個地球的人類歷史活動和東西方文化經濟交流的重要載體 。海上通道在隋唐時運送的主要大宗貨物仍是絲綢,所以後世把這條連線東西方的海道叫作海上絲綢之路。到了宋元時期,瓷器出口漸成為主要貨物,因此又稱作“海上陶瓷之路”。
同時由於輸出商品有很大一部分是香料,因此也稱作“海上香料之路”。海上絲綢之路是約定俗成的統稱。
泉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地理位置有何特點
海上絲綢之路路線的變化,概括海上絲綢之路的 歷史變遷情況 並分析原因
歧義製造者 定義歷史上的 海上絲綢之路 是指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海上交通路線,以中國起點,東通日本,朝鮮半島,西經東南亞,印度洋地區,直至西亞和東北非。揚州 明州 寧波 泉州 番禺 廣州 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四大港口。背景絲綢之路,一直被認為是東西方物質與文化交流的 對話之路 自1877年德國地理學...
關於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問題
陶瓷之路 中國的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教授曾在給 龍泉市地名志 作的序中寫道,從中國東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灣 阿拉伯海 紅海和東非沿岸,無處沒有龍泉青瓷的蹤跡。這條漫長的 陶瓷之路 實際上就是中國青瓷,特別是龍泉青瓷開拓出來的。在今天世界上的各大博物館,都以收藏中國的青瓷,尤...
元朝出現海上絲綢之路的原因是什麼
泉來福永棋 海上絲綢之路很早就有了。海上絲綢之路的雛形在秦漢時期便已存在,目前已知有關中外海路交流的最早史載來自 漢書 地理志 當時中國就與南海諸國接觸,而有遺跡實物出土表明中外交流可能更早於漢代。在唐朝中期以前,中國對外主通道是陸上絲綢之路,之後由於戰亂及經濟重心轉移等原因,海上絲綢之路取代陸路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