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對方考慮看過
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白話譯文: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衝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裡折回。
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創作背景:
據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註釋》和鬱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望天門山》當是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春夏之交,二十五歲的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初次經過天門山所作。
《望天門山》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725年)赴江東途中行至天門山時所創作的一首七絕。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
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作品意境開闊,氣象雄偉,動靜虛實,相映成趣,並能化靜為動,化動為靜,表現出一種新鮮的意趣。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是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與杜甫並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
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樑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詞賦,宋人已有傳記(如文瑩《湘山野錄》捲上),就其開創意義及藝術成就而言,“李白詞”享有極為崇高的地位。
2樓: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古詩《望天門山》裡的碧水指的是什麼
3樓:匿名使用者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4樓:匿名使用者
楚江,終點在天門山,天門山以東是吳國,流經吳國的長江段,叫吳江
5樓:匿名使用者
“碧水東流至此回”,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湧的奇觀。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
6樓:囍傻子
江水謝謝!如果正確請採納!祝您天天好心情!
希望可以在此幫到你!
翻譯李白的《望天門山》。其中“碧水”一詞是什麼意思?
望天門山古詩中天門山,楚江,碧水,孤帆有什麼特點
7樓:匿名使用者
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
詩中用了六個動詞“斷、開、流、回、出、來”,山水景物呈現出躍躍欲出的動態,描繪了天門山一帶的雄奇闊遠。一、二句寫出了天門山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給人驚心動魄之感;三、四句寫足也寫活了渾闊茫遠的水勢。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這兩句寫詩人遠眺天門山夾江對峙,江水穿過天門山,水勢湍急、激盪迴旋的壯麗景象。第一句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衝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
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湧的江流。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
這和作者在《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中所描繪的情景頗為相似:“巨靈(河神)咆哮擘兩山(指河西的華山與河東的首陽山),洪波噴流射東海。”不過前者隱後者顯而已。
在作者筆下,楚江彷彿成了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顯示出沖決一切阻礙的神奇力量,而天門山也似乎默默地為它讓出了一條通道。第二句寫天門山下的江水,又反過來著重寫夾江對峙的天門山對洶湧奔騰的楚江的約束力和反作用。由於兩山夾峙,浩闊的長江流經兩山間的狹窄通道時,激起迴旋,形成波濤洶湧的奇觀。
如果說上一句是借山勢寫出水的洶湧,那麼這一句則是借水勢襯出山的奇險。有的本子“至此回”作“直北迴”,解者以為指東流的長江在這一帶回轉向北。這也許稱得上對長江流向的精細說明,但不是詩,更不能顯現天門奇險的氣勢。
可比較《西嶽雲臺歌送丹丘子》:“西嶽崢嶸何壯哉!黃河如絲天際來。
黃河萬里觸山動,盤渦轂轉秦地雷。”“盤渦轂轉”也就是“碧水東流至此回”,同樣是描繪萬里江河受到崢嶸奇險的山峰阻遏時出現的情景,但作為一首七言古詩,寫得淋漓盡致。從比較中就可以看出《望天門山》作為絕句的崇尚簡省含蓄的特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這兩句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第三句承前第一句寫望中所見天門兩山的雄姿;第四句承前第二句寫長江江面的遠景,點醒“望”的立腳點和表現詩人的淋漓興會。
詩人並不是站在岸上的某一個地方遙望天門山,他“望”的立腳點便是從“日邊來”的“一片孤帆”。讀這首詩的人大都讚賞“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出”字,因為它使本來靜止不動的山帶上了動態美,但卻很少去考慮詩人何以有“相對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個固定的立腳點“望天門山”,那大概只會產生“兩岸青山相對立”的靜態感。
反之,舟行江上,順流而下,望著遠處的天門兩山撲進眼簾,顯現出愈來愈清晰的身姿時,“兩岸青山相對出”的感受就非常突出了。“出”字不但逼真地表現了在舟行過程中“望天門山”時天門山特有的姿態,而且寓含了舟中人的新鮮喜悅之感。夾江對峙的天門山,似乎正迎面向自己走來,表示它對江上來客的歡迎。
青山既然對遠客如此有情,則遠客自當更加興會淋漓。“孤帆一片日邊來”,正傳神地描繪出孤帆乘風破浪,越來越靠近天門山的情景,和詩人欣睹名山勝景、目接神馳的情狀。由於末句在敘事中飽含詩人的激情,這首詩便在描繪出天門山雄偉景色的同時突出了詩人豪邁、奔放、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自我形象。
望天門山中的碧水指的是什麼
8樓:劉小輝
碧水指長江的水,古時候水質好,看上去藍藍的,
望天門山中借勢寫水的洶湧的詩句是
9樓:金牛咲
天門中斷楚江開。
意思是: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衝開。
“天門中斷楚江開”,緊扣題目,總寫天門山,著重寫出浩蕩東流的楚江衝破天門山奔騰而去的壯闊氣勢。它給人以豐富的聯想:天門兩山本來是一個整體,阻擋著洶湧的江流。
由於楚江怒濤的衝擊,才撞開了“天門”,使它中斷而成為東西兩山。
擴充套件資料
唐代李白《望天門山》,全詩為: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衝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裡折回。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
主題:此詩描寫了詩人舟行江中順流而下遠望天門山的情景: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後兩句描繪出從兩岸青山夾縫中望過去的遠景,顯示了一種動態美。
全詩通過對天門山景象的描述,讚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壯麗,表達了作者初出巴蜀時樂觀豪邁的感情,展示了作者自由灑脫、無拘無束的精神風貌。
這首詩都用白描,緊扣題中“望”字,句句都是“望”中所得,但都不落“望”字,可見其構思高妙。全詩雖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二十八個字,但意境開闊,氣魄豪邁,音節和諧流暢,語言形象、生動,畫面色彩鮮明,充分顯示了李白豪放飄逸的詩風。
10樓:正版松下客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11樓:山有扶蘇歲有月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出自唐·李白《望天門山》
原文: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譯文:雄偉的天門山被長江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青山相對聳立著拔地而起,一葉孤舟從太陽旁邊飛速飄來。
1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 碧水東流至此回 。 兩岸青山相對出 , 孤帆一片日邊來。 答案: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古詩望天門山的解釋,古詩望天門山的解釋
雨天後的七彩虹 望天門山 唐代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譯文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注釋 天門山 位於安徽省和縣與蕪湖市長江兩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東梁山 古代又稱...
古詩望天門山的詩意是什麼,望天門山的詩意
浮塵浪子 望天門山 唐 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翻譯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一葉孤舟從天地之間飛速飄來.前兩句用鋪敘的方法,描寫天門山的雄奇壯觀和江水浩蕩奔流的氣勢.詩人不寫博望 梁山兩山隔江...
望天門山是什麼朝代,《望天門山》的作者是誰,哪個朝代詩人,詩中描繪的是什麼
望天門山是唐朝李白的一首七絕。望天門山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白話譯文 天門山從中間斷裂是楚江把它沖開,碧水向東浩然奔流到這裡折回。兩岸高聳的青山隔著長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葉孤舟像從日邊駛來。望天門山 是唐代大詩人李白於開元十三年 725年 赴江東途中行至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