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貓餅哦
是的,這款系列現在**的有4款酒,但是隻有創世福 音 能買到,酒瓶和禮盒都是選自楊曉陽畫作《絲綢之路》,而且滬樽坊的logo也是由楊曉陽親筆題的。
2樓:ailsa雨
是的,我在楊曉陽的畫展上還看到過滬樽坊酒,當時我還問來著,能買麼,結果人家不賣。
3樓:炒飯君
人物介紹。楊曉陽,出生於1958年12月31日,1979年考入西安美院國畫系,1983年畢業,同年考上研究生。從師劉文西教授,1986年畢業並留校任教。
曾任西安美院國畫系副主任、主任。1993年被破格評為副教授,同年榮獲陝西省「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4年出任西安美術學院副院長,1995年主持工作。1997年任西安美術學院院長、教授,國家「三五」人才。
中國美協副主席、陝西省政協委員、全國青聯委員、陝西省教育界「十大傑出新聞人物」、**電視臺2003年「東方之子」,現任中國國家畫院院長。
作品成就。他創作的國畫《沸騰的黃土地》獲西德紐綸堡「第四屆國際素描傑出三年優勝獎」;國畫《黃巢進長安》被中國革命軍事博物館收藏並長期陳列在古代戰爭館;巨幅壁畫《絲綢之路》陳列在北京八達嶺「中國長城博物館」,為目前國內最大的全周畫;國畫《黃河的歌》獲秦俑杯國際書畫邀請展「金盃」;《終南競秀》陳列中南海。
他的作品《高風圖》、《愚公家族》、《黃河艄公》、《波斯迎親》等曾引起社會廣大關注和反響,作品造型嚴謹,構圖巨集大,色彩瑰麗,筆墨功夫紮實深厚,用寫實手法表現浪漫題材,注重不同人物性格的刻畫,體現出廣泛的文史修養和獨特的美學感受。望!
什麼是藝術
4樓:匿名使用者
藝術不是你我或是乙個社會群體來定義的,它起源於人類認知概念,即便是世界名畫可能在千百年後也只是垃圾。不要去區分什麼藝術和非藝術,一副畫給你帶來了震撼,並不意味著它就是藝術品的典範,有的人還覺得那是垃圾呢。一件所謂「藝術品」的存在是依靠欣賞它的人的意識感官而存在的。
嚴格說,一副油畫無非就是畫布上塗滿了油彩而已,它的作用就是通過色彩來感染你的意識,如果你的認知還沒有達到那個水平,再偉大的藝術品在你眼裡也會一文不值。你現在可以說如何欣賞賽尚,但你如果處於他的那個時代,在人們還沒有認可他的時候,你會是那個站出來為他鳴不平的人嗎?我想未必,甚至在當時那種環境認知條件下,你可能還是他的反對者。
我想說的是,藝術是存在於你心中的。人生有限,藝術的生命也有限,世上沒有永恆的藝術。一但人類意識發生改變,對於藝術的概念也會隨之而改變。
在整個社會群體中,我們是個人的。每個個體都有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就像顏色能給不同的人帶來不同的情緒一樣,你不能否定別人的感官意識。
乙個人通過人生的積累,慢慢會在自己的意識中形成一種藝術標準。簡單的說你做的平面作品如果不被別人接受,那隻能說他們的標準比你的低或者更高。有這種差異並沒有對錯。
因此,如果某人要給藝術下個定義的話,那也只能說這是他的標準,而不是你的標準。
5樓:匿名使用者
樓上的答案是在上抄的。
藝術就是對生活的理解,對現實的描繪。
就這麼簡單………
6樓:匿名使用者
藝術是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的上層建築。
7樓:愛美食愛創意
廚師教你學畫藝術。
藝術是什麼?
8樓:蓬闌餘安萱
對藝術,我一直都堅持認可這樣的定義,即。
人創造美。其人被稱為藝術家,包括畫家、**家、作家等等,其創造行為被稱為創作過程,其作品被稱為藝術作品,其中三個要素缺一不可,缺失乙個要素就不能稱作藝術:
人創造美。其人被稱為藝術家,包括畫家、**家、作家等等,其創造行為被稱為創作過程,其作品被稱為藝術作品,1、必須是人為的,大自然創造的美景不叫藝術,而叫自然美;只有人創作的美的東西才叫藝術品。
2、必須是創造性的,這個創造性的定義即前所未有、獨一無。
二、完全自我的,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人的任何行為都難免基於已有知識、積累的經驗,但藝術創作,其作品的核心理念、大部分內容情感、主要劇情情節、主要和重要部分的渲染以及渲染方式以及由此所構畫出的主要和重要的場景都是自己獨創的,無論哪一種藝術,都應該如此,所以它和模仿、抄襲有明顯的區別,模仿、抄襲的都不叫藝術,那些批量模仿畫其作品不是藝術品,其製作過程不是藝術創作,製作人不叫畫家而只能稱為字畫工匠。
3、最後乙個不可或缺的要素就是必須是美的,即乙個作品如果僅僅是人創作的但不美的,也不能叫藝術,當然這個美的定義和標準衡量,是隨著時代不同、人的觀念改變而變化的,但還是有些美的定義是萬古永恆的,比如愛的美、花朵的美、善良心念之美、勤奮智慧之美等等,屎尿屁的東西和行為及其「作品」,起碼迄今為止還沒有誰能夠改變大多數人認為是醜和臭的定義,所以這個美即真善美,假醜惡不能成為美。
絲綢之路的來歷,絲綢之路的來源
地煞 來歷 絲綢之路通常是指歐亞大陸北部的商路,與南方的茶馬古道形成對比,西漢漢武帝時張騫從長安帶隊出使西域,聯合大月氏人,共同抗擊匈奴。首次開拓絲綢之路,被稱為 鑿空之旅 此後,漢朝頻繁的派出使節出使西方,漢武帝時期最遠的漢使到了犁軒 今埃及亞利山大港 羅馬人征服敘利亞的塞琉西帝國和埃及的托勒密王...
關於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問題
陶瓷之路 中國的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教授曾在給 龍泉市地名志 作的序中寫道,從中國東南沿海各港口起,循海道一直到印度洋沿岸的波斯灣 阿拉伯海 紅海和東非沿岸,無處沒有龍泉青瓷的蹤跡。這條漫長的 陶瓷之路 實際上就是中國青瓷,特別是龍泉青瓷開拓出來的。在今天世界上的各大博物館,都以收藏中國的青瓷,尤...
海上絲綢之路路線的變化,概括海上絲綢之路的 歷史變遷情況 並分析原因
歧義製造者 定義歷史上的 海上絲綢之路 是指中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海上交通路線,以中國起點,東通日本,朝鮮半島,西經東南亞,印度洋地區,直至西亞和東北非。揚州 明州 寧波 泉州 番禺 廣州 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四大港口。背景絲綢之路,一直被認為是東西方物質與文化交流的 對話之路 自1877年德國地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