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可高旻
近些年,白茶很火;
近兩年,白茶很亂。
素有“一年茶三年藥七年寶”之美譽的白茶,已成為茶葉市場的一大熱點,而白茶本身更是憑藉新老搭配、四季皆宜的適飲特點征服了不少茶友。然而,白茶市場近年來一些五花八門的說法也是不一而足,下面這些常見的概念,乍一聽起來頓覺高大上,實則不然。
看看你中招了嗎?地理君為你一一解析:
純手工:手造白茶
眾所周知,白茶的加工過程最為簡單,不炒不揉,尤其是在白茶的重要加工工序——萎凋過程中,一定不能讓葉片碰撞,而一旦葉片堆積過後或碰撞導致葉片損傷或發酵,那就不叫白茶了。在烘乾的過程中,也很少有手工的介入。那麼,純手工白茶又從何說起呢?
這裡面大有門道:很多白茶為了加速製作過程,直接機器烘乾,這樣的茶就成了名符其實的“綠茶”,比傳統的白茶更香,味道也接近於綠茶。
純日晒白茶:太陽的味道
好白茶有太陽的味道,那麼,你是否從茶葉裡聞到過太陽的味道呢?秋高氣爽的日子,去森林裡抓起一把落葉,聞一聞,那也是太陽的味道!其實,好的白茶一定不是用夏天最好的太陽暴晒出來的,最好的晒白茶的方式是背陽漫射光來晒,那樣既不會因為太陽太大失水太快使茶葉喪失活性,又不至於因為透氣不好導致茶葉鮮爽度喪失。
尤其要注意的是,並不是每個地方太陽都會一直賞臉:即使總體天氣偏好的福鼎,進入4月雨天也會很多,而政和4-10月就是雨季,能見到2-3個小時太陽已屬難得,全部的日晒白茶,也只能是別人說說、聽聽而已。
古法白茶:炭焙白茶
白茶雖簡、但絕不糙。這話在理,但如果說白茶的加工是按照古法來做,卻實在是太過牽強:白茶只有萎凋、乾燥兩道工序,甚至說只有一道走水的工序,這裡面**來的古法?
難道古法晒太陽和今法晒的不是一個太陽?最後炭焙乾燥的白茶實在是少之又少,一是炭焙成本極高,二是炭焙實在效率太低沒法出量,如果說全是炭焙,一天能做幾十斤茶已十分不易(白茶的整個加工過程要在72小時甚至更久),**來的大批量炭焙白茶?市場上真正的炭焙白茶少之又少,不必刻意追捧,更不必為了所謂的炭焙付出高昂的代價。
光圈高山白茶的政和縣澄源鄉基地,手機實測海拔1077米。
高山白茶:多高的山能叫高山
高山茶一直是一個自說自話的概念,而每個區域對於高山的定義又各不相同:臺灣茶的高山在600-800米,福鼎的高山白茶是600-800米,柘榮的高山白茶700-900米,政和的高山茶是900-1200米,原因何在?當地的海拔就那麼高,於是素性就把海拔相對較高的冠名為高山白茶。
而這個概念,至今也沒有大家一致認可的概念,基本上還停留在自己宣傳自己的層面,具體如何辨識,還是要依靠自己擦亮眼。
真正的荒野白茶一泡難求。
荒野白茶:純荒與野放
近年來隨著白茶的火爆,概念也是一波接著一波,在傳統的四大品類加福鼎新工藝的的概念之外,荒野又成了新概念,於是就有了真荒野與假野放的諸多概念:荒野茶大多是零落於山林間的零星茶樹,而野放茶無非是放任上一兩年或是一陣子不去管它,這就是假荒野(很多人美其名曰:荒園、野放)。
所以真假之間相差甚多,而很多放荒的荒野無非是園茶套了個概念,身價可就大不相同了!
除了上面的這些概念,你還聽過哪些概念呢?和地理君分享一下自己的看法吧!
2樓:小詹茶肆
可以從這5種辨別方式去辨別白茶的好壞,輕鬆識別。
咖啡怎樣分辨好壞,怎樣分辨咖啡的好壞?
1 沖泡前鑑別 良質速溶咖啡 因品種和工藝不同而呈棕色到深褐色 組織狀態為2公釐左右大小的不規則顆粒,夾雜有部分細粉末 因炒時發生了美拉德反應而體現出咖啡獨有的香氣。劣質速溶咖啡 色澤深暗,有的呈鐵黑色 組織狀態上因受潮或其他原因而有結塊 結團現象 咖啡的焙炒香味淡或根本嗅不到,代之以濃烈的焦糊味。...
怎樣分辨古箏的好壞,怎樣分辨手機的好壞
於尋聖梅花 目前古箏的統一規格為 1.63米,21弦。古箏的面板大多數採用河南蘭考的桐木製造,框架為白松,箏首 尾 四周側板有紅木 老紅木 緬酸枝 金絲楠木 紫檀等名貴木材,古箏的音質取決於面板和琴絃,周邊用料對古箏的音色略有改善,以老紅木 紫檀 金絲楠木為佳。早期到近代也有過12 13 18 23...
怎樣辨別手機好壞,怎樣分辨手機的好壞
獸了個怪 教你如何檢測新手機 壞 血刺江湖滁 識別手機質量的好壞 先按 06 然後在你的手機上會出現乙個序列號給你,你就數到第七個和第八個數。假如你的第七個和第八個數是下面對應的兩個數,那麼你的手機質量的好壞就確定了。0,2 or 2,0,是很差的手機 0,8 or 8,0,是好一點兒的手機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