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馬蹄酥為江陰傳統特色糕點。清朝末年仿製鎮江同名糕點,並經改進成面。該產品採 用上等麵粉、赤豆為原料,加果仁為輔料,用糯米發酵後製成。
因成品四周厚、中間薄、 形似馬蹄而得其名。其特點為酥、鬆、軟兼備,色、香、味俱佳。
2樓:終極毀滅
馬蹄酥,雅名“香餅”,是廈門、泉州聞名的佳點。同安的馬蹄酥最為著名。
馬蹄酥為江陰傳統特色糕點。清朝末年仿製鎮江同名糕點,並經改進成面。該產品採 用上等麵粉、赤豆為原料,加果仁為輔料,用糯米發酵後製成。
因成品四周厚、中間薄、 形似馬蹄而得其名。其特點為酥、鬆、軟兼備,色、香、味俱佳。
馬蹄酥原為唐代的宮廷食品。相傳唐王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長孫皇后回家鄉陝西省探親時,攜帶馬蹄酥作為隨身禮物。鄉親們嘗後讚歎不已,經皇后同意,孃家派一名心靈手巧的人,向隨行御廚學制作此佳點的工藝,後來傳入民間。
唐代開闢閩疆,這種宮廷佳點隨南下人員傳入閩南。
馬蹄酥製作時將餅貼在豎爐壁上烘烤,餅呈馬蹄形,故稱。清代詩人就寫過“乍經面起還留跡,不踏花蹄也自香”讚美馬蹄酥的詩句,說明它歷史悠久並受到詩人墨客的讚賞。
它的原料是麵粉、白糖、麥芽、豬油;分酥皮、拌餡等製作工序,揉全後貼在豎爐壁上烘烤。這種餅酥脆餡甜,開水沖泡後體積膨脹,所以也叫“泡餅”。
馬蹄酥是外出旅行喜帶的輕便食品,也是饋贈親友的禮品。它是燥熱物品,飴糖又有營養,用麻油炸過,又是婦女“坐月子”的熱補品。
解放前,同安有“雙鹿”、“金吉”、“慶春”幾家老店號製作,廈門的“雙虎”號也有六七十年曆史。現在,有好幾家食品廠生產馬蹄酥。
原料配方(制200只):上白麵粉4.8公斤綿白糖2.05公斤酵種25克飴糖75克食鹼10克豆油1.95公斤
製作方法:
1.將麵粉(1.8公斤)放入麵缸,酵種撕碎後放入,把綿白糖(350克)、豆油(350克)分放在麵粉的兩邊,倒入開水500克,拌和揉成油糖麵糰。
再將食鹼(5克)用25克熱水溶化後倒入,反覆用勁揉勻,劃開透氣,五六分鐘後,仍揉合到一起,製得糖油麵約3公斤。將食鹼(5克)用25克熱水溶化後倒入麵缸,再放入麵粉(3公斤),綿白糖(1.6公斤)、豆油(1.
5公斤)拌和,搓勻即成糖油酥6.2公斤。
2.將糖油麵搓成條長,摘成劑子200只(每隻重15克),撳扁成邊薄中厚的圓形皮子,每隻包入糖油酥(31克),收口捏攏,撳扁後用擀棰擀成直徑約6.7釐米的酥坯,然後在酥坯正面刻上馬蹄印,將飴糖用熱水75克稀釋後,塗刷在酥坯面上。
待桶爐燒熱,將酥坯底面抹少許清水貼入爐中(每爐可貼100只),爐口上蓋一水缽,用微火烘烤。4分鐘後,端去水缽,將綿白糖(50克)撒入火中,覆蓋水缽(不使漏氣),同時用溼布塞住桶爐風口,燜約3分鐘,待爐內糖煙消散、熱氣冒出時,端去水缽,出爐即成。
產品特點:色呈金黃,酥軟微脆,香甜盈口,油而不膩。
編輯本段隴縣馬蹄酥
馬蹄酥,,又名蜜餡兒,因形似馬蹄而得名,原是隴縣民間走親訪友時的名貴糕點,尤以西府的和塞上古城榆林製作的最為馳名。
據民間相傳,馬蹄酥原系唐代宮廷膳食。傳說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長孫皇后,回家鄉隴州省親時,當地一心靈手巧的幫廚,從隨行御廚那裡學來了馬蹄酥的配方及製作方法,後傳入民間(一說系由唐代詩人李白傳人市肆)。長孫皇后原籍隴州香泉鄉,如今孫家莊還有娘娘墳遺址。
現在的隴縣東風鄉相公山下的娘娘廟遺址,便是唐代為紀念賢良的長孫皇后奏於聖上減免隴州人民的賦稅而建的祠堂。
一說,隴縣馬蹄酥,始於清光緒末年。據《隴縣誌》記載:隴州西南有吳山,亦稱吳嶽,即禹貢山岍山,稱“五鎮之西鎮”,為歷代宮廷朝聖之地。
元代以後,朝聖之風更盛,每隔3年祭祀1次。清光緒末年,清廷派員祭奠吳山,兼巡隴州,皇帝賜欽差大臣“半桌滿漢全席”,故命御廚宮某隨行。做廚時,隴州廚師賈義財結識御廚宮某,遂將馬蹄酥製作工藝授予賈義財。
**初年,賈義財又傳給其子及徒弟,逐漸傳及秦隴。馬蹄酥從此馳名甘陝,成為民間名貴食品。
2023年,隴縣食品廠挖掘民間名貴產品時,由賈氏徒弟邊文漢老工匠傳藝,繼承恢復了馬蹄酥這一名貴食品的生產。目前,隴縣馬蹄酥暢銷省內外。
選料製作:
隴縣馬蹄酥用料講究,製作精細,系以精麵粉、熟大油、白蜂蜜、白綿糖為主要原料。以精麵粉加水與少量大油拌和,製成皮面;精粉與大油混合搓成酥面;將皮面擀成2毫米厚的麵皮,包進酥面,捲成直徑為3.5釐米之面卷,切成若干節,每節壓成10釐米寬的面片,再將麵皮相疊呈驢脊形,切成4毫米厚的面頁,圈成馬蹄形狀,投入油鍋烹炸。面層逐開,更似馬蹄,惟妙惟肖。
熟後出鍋,最後以白蜂蜜灌漿,白綿糖上霜,即為成品。
特點:隴縣馬蹄酥外形美觀,質地鬆軟,層次多而分明,油潤酥脆,香甜味厚,嚼不粘齒,營養豐富,誘人食慾。既是高階茶點,又是滋補佳品,更是饋贈親友的名貴禮物。
3樓:伯瑗
樣子你只能去網上找了。
http://www.chinahuaxicun.com/tour/htmls/cn_intro.htm (中國華西村—華西旅遊公司)
4樓:匿名使用者
馬蹄狀,深棕,有大有小,軟
江陰特產馬蹄酥名字的由來
5樓:匿名使用者
據民間相傳,馬蹄酥原系唐代宮廷膳食。傳說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長孫皇后,回家鄉隴州省親時,當地一心靈手巧的幫廚,從隨行御廚那裡學來了馬蹄酥的配方及製作方法,後傳入民間(一說系由唐代詩人李白傳人市肆)。長孫皇后原籍隴州香泉鄉,如今孫家莊還有娘娘墳遺址。
現在的隴縣東風鄉相公山下的娘娘廟遺址,便是唐代為紀念賢良的長孫皇后奏於聖上減免隴州人民的賦稅而建的祠堂。 一說,隴縣馬蹄酥,始於清光緒末年。據《隴縣誌》記載:
隴州西南有吳山,亦稱吳嶽,即禹貢山岍山,稱“五鎮之西鎮”,為歷代宮廷朝聖之地。元代以後,朝聖之風更盛,每隔3年祭祀1次。清光緒末年,清廷派員祭奠吳山,兼巡隴州,皇帝賜欽差大臣“半桌滿漢全席”,故命御廚宮某隨行。
做廚時,隴州廚師賈義財結識御廚宮某,遂將馬蹄酥製作工藝授予賈義財。**初年,賈義財又傳給其子及徒弟,逐漸傳及秦隴。馬蹄酥從此馳名甘陝,成為民間名貴食品。
2023年,隴縣食品廠挖掘民間名貴產品時,由賈氏徒弟邊文漢老工匠傳藝,繼承恢復了馬蹄酥這一名貴食品的生產。目前,隴縣馬蹄酥暢銷省內外。
6樓:尉淼
相傳明朝萬曆年間,有位馬開山在同安霞路街開了個鋪子,製作一種油酥麵皮內包飴糖餡的烘餅。因形似馬蹄,又是馬開山所創,故稱之為“馬蹄酥”。
由於馬蹄酥又脆又香,人們給它起了一個雅號“食香餅”。清代詩人方王圭讚美它:“乍經而起還留跡,不踏花歸亦自香”。
馬蹄酥以麵粉、白糖、麥芽糖和豬油為主原料,皮、餡揉合後要逐個貼在爐壁上烘烤(現在改放在鐵盤上煎烤)。烤制過程必須於馬蹄酥以麥芽糖為餡,又有麻油炸,有營養,性燥熱。閩南一帶婦女坐月子多用它作熱補品。
馬蹄酥同時是饋贈親友的佳品。由於馬蹄酥經久不變質又易攜
帶,人們外出時攜帶它作旅行食品。相傳明代同安人莊渭陽進京赴武試時,隨帶了馬蹄酥作乾糧。當時有位五爺微服私訪來京的武舉子,因避雨來到莊生下榻的客棧。
見來客,莊渭陽就請他品嚐馬蹄酥。五爺嘗後讚不絕口,兩人邊品嚐邊談文論武。五爺暗自讚許莊生是個人才。
臨別時,莊生又送他四大包馬蹄酥,五爺高興萬分。他對莊生說:“今日幸會,無物相贈,三日後,武科開場,我有雕鞍白馬繫於場左槐樹下,你可乘此馬進場。
”開科比武之日,果然槐樹下有匹白駿馬。莊生騎上白馬進科場,威風倍增,在場者無不讚賞,主考官更是另眼相看。武試後莊中武進士。
後來,莊渭陽才得知那次騎的是五爺馬,得了五爺的相助。榮歸故里後,他又備上馬蹄酥專程進京到五爺府拜謝。從此,“馬蹄酥”名噪京師,一時間五府都興吃“同安馬蹄酥”。
現在同安馬蹄酥不但聞名國內,而且遠銷東南亞一帶。
7樓:老人一天
歷史上,江陰屬常州府管轄;江陰是常州的一個部分。清咸豐年間,太平軍東征,佔領了常州城。常州城的老百姓特製作一種色澤金黃、酥軟微脆、油而不膩的餅,以示紀念。
這餅的造型也與眾不同,型同馬蹄。為什麼要型同馬蹄呢?因為,太平軍斬清兵於馬下,打敗了清兵。
而清王朝的始祖們,是從馬背上打下江山的。他們對馬十分崇敬。現在,太平軍打敗清兵,就是斬去了馬的蹄。
以馬蹄為型製成餅,最具紀念意義。吃掉“馬蹄酥”,還寓含著吃掉清兵、推翻清王朝之意。“馬蹄酥”面市後,深受常州人民的歡迎,也受到了江陰人民的歡迎。
清光緒六年(2023年)前後,武進焦溪人承伯堂來江陰,在城中祝家弄口開設了一爿前店後坊,生產、批零兼售茶食的店——“姑蘇稻香村”,在江陰率先生產起了“馬蹄酥”。流傳至今,也成了江陰地方上的一道名點。
8樓:匿名使用者
據說當時做的酥餅被馬蹄踩過,然後顯得特別酥,所以叫馬蹄酥
江陰特產馬蹄酥名字的由來
據民間相傳,馬蹄酥原系唐代宮廷膳食。傳說李世民的原配夫人長孫皇后,回家鄉隴州省親時,當地一心靈手巧的幫廚,從隨行御廚那裡學來了馬蹄酥的配方及製作方法,後傳入民間 一說系由唐代詩人李白傳人市肆 長孫皇后原籍隴州香泉鄉,如今孫家莊還有娘娘墳遺址。現在的隴縣東風鄉相公山下的娘娘廟遺址,便是唐代為紀念賢良的...
江陰有什麼美食,江陰有什麼好吃的 江陰美食介紹
1 螃蜞螯 如果說,要選一道最能代表江陰的菜餚,那麼螃蜞螯一定名列前茅。舊時江陰江邊多蘆葦灘,蘆葦蕩裡是密密麻麻的螃蜞。江陰人掰下螃蜞兩隻螯後放生,然後將螯洗淨後剪去一隻角,再置入用各種調料熬製成的滷汁中進行烹製。根據其成菜後,形同鸚鵡嘴的特點,文人 墨客們還給它起了一個好聽的名字 鸚鵡嘴 它成了江...
江陰有什麼好玩的地方,江陰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紫雲曉 江陰旅遊景區 1.江陰市濱江要塞旅遊區 鵝鼻嘴公園 鵝洲覽勝 鵝洲神龜 鵝鼻洞 唐公碑 辛侯亭霞客尋源碑 看雲聽潮亭 子胥過江口亭 碑廊詠情 鵝山棧橋 江尾海頭 江陰大橋 黃山炮台 春秋吳國已在此築烽火台,南宋在此駐防,明朝配大炮11座防備倭寇 黃山湖公園 樟林大道 涵春塢 秋水潭 煙雨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