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日本軍刀為什麼會有波浪形狀,它有什麼意思嗎

時間 2021-07-05 22:08:59

1樓:步不驚雲

我來正確的回答您:

1.您所謂的軍刀實質上是武士刀,因為有條紋的刀在日本古代只有武士才能佩戴,也就是武士刀

2.您所說的波浪型條紋,是武士刀在生產過程中產生的

具體是這樣:

武士刀,由於工藝上的成熟,其製造過程和工藝都很精湛,刀劍本身鑄造過程中,為了保證武士刀的鋒利和柔韌度,加入了一些特殊成分(如一定比例的低碳元素)和特殊的製造工藝(如夾鋼工藝),這就改變了武士刀本身構成成分,於是在經歷淬火這一工序時,刀刃部分會形成條紋裝花紋。並且這種花紋並不是人為可以改變其圖案構成的。

3.至於樓上說“純屬裝飾,完成後另外加上去的。”

這是一種誤解,事實上每一把手工打造的武士刀都會有條紋,但是武士刀的工藝並非在出現條紋後就結束。還有後續的加工,比如拋光。打磨。還有開鋒,以及配套的刀柄和劍鞘。

在拋光這一過程中,日本人追求完美的精神得以體現,除了刀本身的拋光打磨,刀刃上的條紋也是要經過保密工藝進行處理,保證其完美。體現武士高潔風尚。也使得武士刀更加完美。

這裡也給你一些有趣的資料參考:

1.武士刀的生產過程全手工打造,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隨便得到這一殊榮的。二戰中大量出現的日本武士刀實質上是軍工廠鍛造批量生產的,用於侵略戰爭,這批刀身上不會有條紋的出現。

2.武士刀至今在日本依然有鑄劍大師在生產,光是拋光處理條紋這一工序就要耗時三個月,經過幾位日本大師級鑄劍師的鑑定才算完工,否則就是廢品

3.光是用於開鋒的磨刀石只有美國能夠生產,且**不會低於數十萬美元。

有興趣的您可以去看看這部紀錄片《日本武士刀傳奇》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解答您心中的疑問!

2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軍刀源自古代中國的唐刀,本為直刀,後經日本改良,成為彎刀,使用夾鋼工藝,呈波浪狀,一般為日本浪人使用,日本浪人一詞就源自刀刃上的波浪形狀。qq719393662,李教授為你免費解答。

3樓:

中國唐朝的戰刀也是這個形狀,也可以說是日本借鑑了唐朝兵器而且流傳至今。

4樓:呆蛙

一部分日本刀上面的波浪是因為使用了一種夾鋼工藝的緣故,也有的是純屬裝飾,完成後另外加上去的。

5樓:在目連山地質考察的水星

日本的軍刀是屬於我們中國唐刀的改良作,中國將軍喜歡在佩刀上刻畫裝飾,日本當時將技術帶回去後,召集能工巧匠打造唐刀,到後來的漸漸演變成日本武士刀,還是和最初的唐刀一樣不忘其中國元素

6樓:匿名使用者

日本刀在鍛造、淬火過程中,有時會因為一些特殊的元素、溫度變化而在刀身上形成一些精美的波浪紋。

7樓:血瞳刺客

其實說的都不對,真正的原因很簡單,是因為鑄刀的一道工藝-覆土燒刃 所造成的。主要作用是增加刀刃的硬度與刀身的韌性。

8樓:南極熊

可能是因為信仰吧,日本人對大海的信仰

日本武士刀表面那波浪形的花紋是怎麼弄出來的?

9樓:0318諾亞

那是燒刃過後bai留下的刀紋,是種工du藝。

所謂“覆zhi土燒刃”,就是dao以調配內的泥土覆蓋刀身不需要高硬容度的位置,然後將刀劍加熱至特定溫度,當紅熱的刀身進入水中後,赤裸的部分迅速冷卻,而有泥土覆蓋的部位的溫度變化不會非常明顯,導致硬度與赤裸部位不同,從而達到剛柔並濟的效果,在刀刃硬度高的情況下,依舊能保持刀身的良好韌性。而高檔日本刀的覆土燒刃,是通過覆土的不均來使其淬火時自然彎曲。

日本刀的淬火:刀劍之淬火須預為加熱。加溫前必須塗敷“燒刃土”於刃上,其柔軟刀身作用。

加熱時如土層剝落將會在刀身上留下致命缺點,嚴重者使淬火失敗。“燒刃土”各有講究。不同流派各有祕傳。

刀體敷土,故加溫後刀刃與刀身處出現各種刃紋。不同流派刀工因敷土方法不同,故其刀上所現刃紋各有不同。

現在國內商家賣的大多是用酸燒的刀紋,不是真正的覆土燒刃出來的刀紋。

10樓:匿名使用者

我看紀錄片是把鋼鐵摺疊打造後雕刻出來的

古代的元寶為什麼是那個形狀

避雷櫃 元寶又稱 銀錠 是一種貨幣的形態。它的真實外形為船形,中間並沒有凸起來的部分。注意,這一點非常重要。元寶的的中間部分需要蓋刻官印,上面或多或少記載了熔鑄時期,發行官方等資訊,便於官府對於大額貨幣的流通 和重鑄。元寶的價值包括 一 二 五 十 五 十 一百兩,在某些特定時期裡也存在過三兩 七兩...

日本在古代被稱為什麼,日本在古代叫什麼名字

坑卷 日本列島上在4世紀後才出現國家,之前只有部落,日本列島原來並不叫日本。在古代日本神話中,日本人稱其為 八大洲 八大島國 等。據 漢書 後漢書 記載,我國古代稱日本為 倭 或 倭國 公元五世紀,日本統一後,國名定為大和。因為古代日本人崇尚太陽神,所以將太陽視為本國的圖騰。相傳在七世紀初,日本的聖...

雪花為什麼有這麼漂亮的形狀,為什麼雪花會有各種漂亮的形狀?

上世紀初,對冰雪做過專項研究的日本物理學家中谷宇吉郎博士曾把雪比做 來自天空的信使 並查明千差萬別的雪的結晶形式取決於高空氣溫高低和水蒸氣的多少。如今,北海道大學低溫研究所的古川義純副教授作為中谷博士的後繼者,在雪的結晶形狀方面正在深入開展研究。雪花不會自己憑空產生,它必須依託同溫層以下空氣中一顆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