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夜璇宸
子貢向孔子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孔子說,只要有充足的糧食,充足的戰備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子貢問,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
一、原文:戰國 孔子及其**《論語》顏淵第十二之第七:“子貢問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二、譯文: 子貢向孔子請教治理國家的辦法。孔子說,只要有充足的糧食,充足的戰備以及人民的信任就可以了。
子貢問,如果迫不得已要去掉一項,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軍備。
子貢又問,如果迫不得已還要去掉一項,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孔子說,去掉糧食。自古人都難逃一死,但如果沒有人民的信任,什麼都談不上了。
擴充套件資料
人物介紹
一、子貢
端木賜(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複姓端木,字子貢(古同子贛),以字行。華夏族,春秋末年衛國(今河南鶴壁市浚縣)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門十哲之一,“受業身通”的**之一,孔子曾稱其為“瑚璉之器”。
子貢在孔門十哲中以言語聞名,利口巧辭,善於雄辯,且有幹濟才,辦事通達,曾任魯國、衛國之相。他還善於經商之道,曾經經商於曹國、魯國兩國之間,富致千金,為孔子**中首富。“端木遺風”指子貢遺留下來的誠信經商的風氣,成為中國民間信奉的財神。
子貢善貨殖,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之風,為後世商界所推崇。
二、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慄邑(今河南夏邑),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
孔子開創了私人講學的風氣,倡導仁義禮智信。他曾帶領部分**周遊列國前後達十三年,晚年修訂《詩》《書》《禮》《樂》《易》《春秋》六經。相傳孔子曾問禮於老子,有**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
孔子去世後,其**及其再傳**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儒家經典《論語》。
2樓:才商聚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
“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何先?”曰:
“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才商聚解讀:
學習儒家思想,首先要理解,儒家思想是要求自己,在事上琢磨,從來不是要求別人。
君主有三個東西最重要,有吃的,有jun隊,有信用。
前面說了,遇到危機,非要去除一個,就先去除jun隊,現在還有食物,以及信用。
遇到危機是先去掉信用?還是先去掉食物呢?這時子貢進一步追問孔子。
對於大多數人來講,一定是先去掉信用的,因為只要有飯吃,管他那麼多?
所以,古代也有很多人,為了食物,而不講信用的。
天天騙老百姓,老百姓最後不相信君主了,君主就幹啥,也幹不好了。
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個人更過分,為了娛樂,把信用去掉了,所以丟了命。
失信於人是最愚蠢的行為,名聲傳播開了,別人不跟您玩了,不跟您做生意了。
所以,很多大人物,大的生意人,都說,信用比命還重要,因為他們知道丟失了信用,就丟失了一切。
商鞅變法,徙木立信,就是為了給老百姓建立一個我們君主是可以相信的這樣一個印象。
信任是政z的本質,當然也是商業的本質,也可以說是人與人之間交往的本質,沒有任何人願意跟一個不講信用的人交往。
去掉食物,也不能去掉信用。
況且,您去掉食物,也是分給了大家,大家只會更信任您。
只要大家信任您,您就可以東山再起。
沒飯吃不要緊,反正大家都會死,如果沒了信用,人民不可能再聽您的了,您也就國破了,國破了的君主想要活命,好像不太可能,自古以來,國破了,這個君主還能活得好的,寥寥無幾。
去掉食物,信用在,翻身的機率還是有的。
而去掉信用,即便是有食物,估摸著自己人都要開始造反了,不用等到敵人來了。
3樓:韋天巧
子貢詢問治國之道
子說:"吃得飽,有足夠的兵馬,人民相信君主"
子貢: 逼不得已得捨棄他們,你會先捨棄哪一個 ?
4樓:
子貢問如何行政。孔老師說:人民有足夠的糧食,國防線上有足夠的武力,人民就信任你這個官兒了。博得人民信任,當然國泰民安。
子貢又問:如果有必要減去一個條件,那麼,在這三件中,應該首先減去哪一件?
《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
5樓:手機使用者
d試題分析:材
bai料的大意是du子貢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zhi說,“糧食充足,軍備dao充足,老百姓信任版統權治者。”子貢說:
“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麼在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
”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麼這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
“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麼國家就不能存在了。”因此可見孔子強調統治者的誠信最為關鍵。
點評:本題的關鍵在於正確解讀材料資訊,否則易錯選c。
6樓:匿名使用者
試題分析:材來料的大意是子貢自
問怎樣治理國家。孔子說,“糧食充足,軍備充足,老百姓信任統治者。”子貢說:
“如果不得不去掉一項,那麼在三項中先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去掉軍備。
”子貢說:“如果不得不再去掉一項,那麼這兩項中去掉哪一項呢?”孔子說:
“去掉糧食。自古以來人總是要死的,如果老百姓對統治者不信任,那麼國家就不能存在了。”因此可見孔子強調統治者的誠信最為關鍵。
因此選d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子曰:“去兵。”
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三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7樓:匿名使用者
(1)《論語》是記載copy孔子及其**言行的一部著作。治國思想:以德治國、以德治民,反對**和任意刑殺。
(2)秦統一後“焚書坑儒”,儒家學說遭到沉重打擊;西漢武帝時期,儒家思想確立了“獨尊”地位,以後逐漸成為我國封建社會的正統思想。?
(3)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而形成新儒學理學。把“天理”和“人慾”對立起來,提出“存天理,滅人慾”。目的:為封建等級秩序辯護。
(4)含義:作為社會主義法制建設的補充,繼承我國傳統道德,進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本質區別:當前強調的以德治國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組成部分,是與時代潮流接軌的現代公民道德教育。
本題以儒家思想為切入點,系統考查對不同歷史時期儒家思想的識記、分析與歸納能力。第(1)問可結合材料所給的對話形式聯絡教材論述回答,第(2)問應綜合秦漢時期的歷史背景回答,第(3)問結合中國不同時期的政治特點來分析歸納。
8樓:瀟瀟灑酒走一回
一三星期四下午吧檯了
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之 文 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是以謂之 文 也。新注句讀 子貢問曰 孔文子何以謂 為 之,文也?子曰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是以謂 為 之,文也。傳統譯註 子貢問道 孔文子為什麼被諡為 文 呢?孔子說 他聰明好學,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不以為恥,所以被諡為 文 新注 何以謂 ...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 “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中“可以”的意思
粉 1.論語 顏淵篇 仲弓問仁。子曰 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 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2.論語 衛靈公 子貢問曰 有一言而可以終生行之者乎?子曰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主要闡述了孔子對 仁 恕 的看法,顏淵篇 中仲弓向孔子討教如何為 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