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認知過程
既有對人的外部特徵和人格特徵的認知,又有對人際關係的知覺以及對行為原因的推斷、判斷和解釋。
社會認知的主觀因素
1、認知者的經驗
2、認知者的動機與興趣
3、認知者的情緒
歸因的涵義
指個體根據有關資訊、線索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原因進行推測與判斷的過程。
歸因原則
1、不變性原則
2、折扣原則
3、協變原則
屬於社會心理學的問題有哪些呢?
2樓:庚寅年叄月廿一
社會心理學應該是研究個體或若干個體在特定社會生活條件下心理活動(內潛的和外現的)的變化發展的科學(吳江霖,1982)。
金盛華教授(1995)提出的社會心理分類系統:
1.表現為個體現象的社會行為與社會心態。如態度,價值觀,成就動機,自我概念等。
2.表現為人際相互作用現象的人際交往與人際關係。如人際溝通、人際關係、愛情等。
3.表現為個體與群體相互作用現象的社會影響。如從眾、社會助長、規範形成等。
4.表現為微觀群體心理現象的社會心態。如群體凝聚力、士氣等。
5.表現為巨集觀社會現象的非系統化社會心理傾向。如傳統、風俗、時尚、國民性等。
6.表現為巨集觀社會現象的系統化社會心理思想。如宗教、道德、倫理等。
社會心理學研究的是社會的人,而非社會本身。故其研究範圍主要在前三類,關注個體的社會心理現象。
3樓:空心糖藕
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和群體的社會心理現象的心理學分支。個體社會心理現象指受他人和群體制約的個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如人際知覺、人際吸引、社會促進和社會抑制、順從等。群體社會心理現象指群體本身特有的心理特徵,如群體凝聚力、社會心理氣氛、群體決策等。
4樓:毛毛狗狗
太多了啊。心理問題。。。。
社會心理學的問題
5樓:匿名使用者
你提的問題都很不專業,或者不是大陸的語系。
第乙個問題,應該是衝突理論,以馬克思的階級鬥爭理論,科塞的功能衝突理論,等為代表,講的是社會的不平等和衝突導致的社會變遷,這種衝突也有正向的功能;
第二個問題,應該是結構功能理論,以人類學的研究為起點,特別是馬林諾夫斯基為代表,到了二戰後美國的帕森斯成為這一理論的集大成者,說的是社會的每乙個部分都有功能,相互的功能配合和分化構成了社會的結構和發展;
第三個問題,是符號互動理論,以公尺德,庫利等為代表,說的是通過共享價值的符號規範,來進行社會互動。
你去查我說的理論名字,就可以找到的。為什麼你的理論名稱這麼不同,難道你的教材很老,或者是台灣的?
6樓:匿名使用者
一些社會心理學問題 20
7樓:893是
baabb否 是 否 否
8樓:否天灬殤
b a a b b 否 是 否 否,這樣真的好麼
9樓:潛行歲月
判斷題第一題答案是,是,好麼!
社會心理學衝突的幾個因素
10樓:神小朵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已經發現了一些導致衝突的因素,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因素在社會衝突的各個層面普遍存在,不管是國與國之間,還是團體之間或個人之間。
一些對人類未來威脅最大的問題,如核**、全球性氣候變暖、人口過度增長、自然資源枯竭等,其根源都是不同的團體追逐他們各自的私利所致。但是具有諷刺意味的是,這些行為最終都損害了集體的利益。
很多人都會這樣想:「我自已排放出的溫室氣體是微不足道的,而購買溫室氣體排放控制系統要花一大筆錢, 這不划算。」其他人也有類似的想法,結果就是我們要面對氣候變暖、海平面上公升以及更加極端的天氣。
在某些社會中的人會有這樣的觀點:生育更多的孩子能夠減輕家庭的勞作負擔。而且能在父母年老後提供保障。但當大多數家庭一代又一代地都選擇多生養之後,結果是人口過剩給整個社會帶來危害。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對個體有利的決策對整體而言可能是不利的,於是乙個兩難問題也就產生了:我們如何能讓人們追求個人利益的權利和集體利益協調一致?
在社會學問題上,我們無法開展大樣本的現場實驗研究,但是我們可以通過相似性來推導我們的理論,因此在實驗室中少量測試者進行的遊戲可以加深我們對戰爭、和平以及社會公正的理解。
11樓:輕候念雲
雖然說衝突經常會給雙方產生許多不必要的損失,就好像全世界在軍隊和**上的花費達20億美元,卻眼睜睜看著數以億計的人們死於營養不良和缺少醫療。但是從積極意義上看,缺乏衝突的關係或組織可能是死氣沉沉的,它體現了參與、承諾和關心,並且促使人們思考並解決問題。
是什麼引發了衝突,導致衝突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減少衝突,促成和解?我們接下來的內容將圍著繞這些問題。
什麼會引起衝突?
《聖經·舊約·創世記》中說到,剛開始人的口音、言語,都是一樣。人們說:「來吧!我們要建造一座城和一座塔,塔頂通天,為要傳揚我們的名,免得我們分散在全地上。」
一天,耶和華降臨,要看看世人所建造的城和塔。耶和華說:「看哪!
他們成為一樣的人民,都是一樣的言語,如今既作起這事來,以後他們所要作的事,就沒有不成就的了。我們下去,在那裡變亂他們的口音,使他們的言語彼此不通。」於是,耶和華使他們從那裡分散在全地上;他們就停工不造那城了。
缺少有效的溝通會使我們無法取信於對方,同樣也是認知偏差產生的原因之一,它終將導致合作的失敗,甚至產生衝突。這裡我們將對具體導致衝突的的情況進行分析。
01社會困境
我們來看兩個經典的例子:囚徒困境和公共地悲劇。
囚徒困境
這個難題源於乙個故事。故事中,兩個嫌疑犯被分別審問,由於檢方證據不足,為了讓嫌疑犯承認罪行,他們採取了一種鼓勵策略:
如果乙個嫌疑犯認罪而另乙個沒有,認罪的嫌疑犯將贏得豁免,而另一名嫌疑犯將得到最嚴厲的判決;如果兩名嫌疑犯同時認罪,他們都將得到中等程度的判決;但如果兩名嫌疑犯都不認罪,那結果他們將得到較輕的判決。
作為個體,若稍加分析就會發現認罪可能是一種安全且期望收益最高的做法, 但當雙方都做這種考慮時,卻會發現選擇彼此信任合作則能取得更好的結果。一方面雙方都知道他們可以從合作中受益,另一方面他們無法溝通從而相信對方,最終難以脫離不合作的行為方式。
通過這種困境的分析,我們發現在1945後美國與前蘇聯之間的軍備競爭時,彼此間不信任,且雙方都認為,作為最安全且期望收益最大的方式就是擴大軍事力量,但這樣做所能得到的唯一後果,毫無意義且不斷地投入,並造成極大的資源浪費。
公共地悲劇
公共地這一名稱**於舊時英格蘭鄉鎮中心的牧場,這裡的公共地共享但資源是有限的。當所有人都適度地對資源進行利用時,資源自行進行再生的速度可以與資源被消耗的速度匹配。但當一種資源未獲得明確分配時,人們往往會不自覺的消費更多。
就好像一百個農民占有一塊能足夠**一百頭牛的草地,當每乙個農民有一頭牛的時候,對資源的利用是最優的。但是有農民存在這樣的想法:如果我多養一頭牛,我的收入就可以翻倍,土地只會受到一點點影響。
但將這種想法投入實施時,這種做法就會如瘟疫一般散播開來,且可能越來越多的牛出現在這塊草地,最終公共地的悲劇就發生了。在這種情況導致了惡性地資源爭奪,而這種爭奪的過程中也必然會產生衝突。
兩種情境下,參與者都會傾向於把自己的行為動機解釋為外界的壓力,而且不客觀的評價對方的行為。其最初始的動機往往是為了獲利,然後變成了減少自己的損失,最後甚至變成了毫無意義的堅持。同樣也說明很多情形中,看上去對個體有利或者對小群體有利的決策對整體而言是不利的。
02競爭
在乙個研究中,22名來自俄克拉荷馬的普通男孩分成了兩組,經過活動的第一周,兩個小組的內部認同感確立後。夏令營活動的組織者,讓兩組童子軍相互接觸並一系列競爭性的活動。其結果就是整個營地逐漸進入了公開的戰爭狀態。
這時候我們可不可以認為競爭的本身引發了敵對性衝突呢?
兩個小組之間沒有任何文化、體質或者經濟上的差異,而且在相熟的人眼裡他們都是十分溫和可愛的孩子,可僅僅就是分組後的競爭活動使兩組之間產生了激烈的衝突和對別組成員的歧視。
03知覺到的不公正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今日把君示,誰有不平事?」「路見不平一聲吼」,不公總會引起我們的不滿和惱火,甚至憤怒,從而引發衝突。
我們心中公平的等式:我的所得/我的付出=你的所得/你的付出。
但實際是我們對於公平公正往往不能達成一致,對於公正的評判會加入大量的主觀因素,好比一對夫妻吵架,丈夫覺得不公平,自己早出晚歸,為整個家的發展而努力,妻子只用待在家非常輕鬆;妻子也認為不公平,白天忙家務,帶孩子也是勞心勞力,寧願自己出去工作。
又或者兩個職員競爭領導崗位,乙個資歷老認為公平的話就該以資歷作為考核的核心;而年輕的競爭者則會認為,儘量減少資歷的權重這樣才是公平的。不過,有較強影響力的人會利用自己的力量使別人相信,他們獲得的就是他們應得的,這樣利益受益者會把這種所謂的「不公平」合理化。相應的,那些利益受損者的回應模式存在三種可能性:
1.認同接受自己較低的地位;2.尋求補償;3.
報復。04誤解
事實上,很多衝突只有核心的一小部分來自真正的矛盾,更大的問題都來自於對動機和目標的誤解,這使得衝突變得更加嚴重。在衝突中,雙方的誤解常常驚人的一致,我們稱為「映象知覺」。
我們總是美化自己、醜化對方,就像我們常常認為自己是「和平愛好者」而對方具有侵略性。而且當情形緊張時,理智思考會變得非常困難,更可能對對方做出經驗式的判斷,產生一種簡單化的思維,使得對方形象刻板化、極端化,進一步加深誤解公升級衝突。
怎樣獲得和平?
我們已經了解了衝突是怎樣引發的,儘管這十分殘酷,但我們依然可以把這種敵意轉化為友誼,這裡我們提出四個建議,我們可以把它們記作四個c:
contact(接觸)、 cooperation(合作)、 communication(溝通)、 conciliation(調和)。
12樓:擱淺忘憂
1、內在的需要。需要是動機的內驅,當內在有歸屬和愛的需要時,就成為親和動機的形成基礎。反之,則很難有這一動機的激發;
2、外在的適宜層次喚起。當外界的刺激達到一定的喚起量時,就容易產生親和動機。但是各人的感覺閾限不同, 這一因素因人而異;
3、情緒狀態。通常在焦慮狀態中親和動機層次比較低,在遇到突發的應激情緒(尤其是恐懼)時親和動機會比較高;
4、之前的經驗。如果是有過明顯的親和經驗,形成了相應的依戀條件反射時,比較容易產生親和動機。相反,如果是小時候一直處於疏離狀態中的孩子,難以表現出親和的動機。
擴充套件資料:
2023年,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麥克里蘭在研究中發現,人類的絕大多數社會行為可以由三種社會性動機進行解釋,即成就動機、親和動機和影響力動機。在不同社會動機的驅動下,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採取可使自己內心得到最大滿足感的行動。
親和動機較強的人通常嚮往與他人建立和維持一種溫暖和親密的關係。他們對自己是否被他人喜歡和接受尤其敏感,特別在意周圍人們的內心感受。為了避免衝突,改善關係,他們經常妥協。
他們不喜歡強加於人,不願意分離和獨處。毋庸置疑,親和動機對團隊的維繫、加強組織的凝聚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但具有過高水平親和動機的ceo,往往因為害怕失去良好的人際關係而迴避衝突與競爭,容易過分強調自身與他人的關係,從而在決策時把「維持或改善關係」而不是把ceo不可推脫的「改善績效」作為行為目標。
為此影響正常的工作程式,從而常常會讓下屬感覺上級缺乏原則性、公平性和決斷力,往往為了滿足ceo內心的「小和諧」而失去了組織的「大和諧」。親和動機過強的領導者,通常在分配挑戰性的任務、監督下屬、處理績效不佳的員工、兼併收購、推動組織變革等方面表現不佳。
有沒有社會心理學這個專業,有沒有社會心理學這個專業 5
非凡 很多學校都有 綜合類的大學這個專業相當不錯 生命如舟向海而行 本科階段有心理學這個專業,研究生階段有基礎心理學 教育與發展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有這個專業,估計你讀到博士就應該可以選這個專業了 北京花生糖教育 有但是,社會學在國內認知度較低,社會心理學方向更不必說。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
社會心理學這門課一共有多少章節,社會心理學這門課程第七章 傳播與社會心理的知識點有哪些?
中國人民大學網路教育 這門課一共有8個章節。包括 第一章 社會心理學導論,第二章 社會心理學理論及研究方法,第三章 社會認知 社會態度與行為,第四章 社會動機及相關研究,第五章 人際關係心理,第六章 群體心理及實證研究,第七章 傳播與社會心理,第八章 人格培育。社會心理學這門課程第七章 傳播與社會心...
心理學與生活這本書怎麼樣,《社會心理學》與《心理學與生活》那個更適合初學者?
是一本優秀的 經典的心理學教科書,不僅在美國,在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心理學界都有著極高的知名度,是心理學基礎教材中第一品牌書 被美國ets 美國教育考試服務中心 推薦為gre 美國研究生入學考試 心理學專項考試的主要參考用書。是美國斯坦福大學多年來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國許多大學裡的 普通心理學 g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