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心理學,簡答題 什麼是去個體化

時間 2021-08-30 10:51:32

1樓:三心二語

去個體化是指個體在群體中時,被群體的行為意識和目標所控制,失去大部分的自我意識和評價,難以意識到自己的價值與行為,自我控制能力嚴重下降,從而加人群體中情緒化的、衝動的行為的現象。

也就是說在一個較大規模的群體中,個體往往受身旁事物的影響,他們無法以自己內在的價值標準和態度來支配自己的行為,而是根據別人的反應來反應。

1、群體規模:群體不僅能引發其成員的喚醒狀態,也能使成員的身份模糊化。:群體規模越大,成員越有可能失去較多的自我意識,所有的人都會把其行為的責任歸因為情境而不是自己的選擇,個體的道德顧忌都降到了最低水平。

2、身體匿名性:匿名性是產生去個體化現象的關鍵之一,任何可能使成員降低自我認同的事件,都可能增強去個體化的效果。團體成員越隱匿,他們越會覺得不需對自己行為的後果負責。

3、弱化自我意識:能弱化自我意識的群體體驗通常能分離個體的行為和態度。實驗表明:

無自我意識、去個體化的人更難自控,更難自律,更可能毫不顧及自己的價值觀就做出行動,對情境的反應性也更強烈。

4、喚醒和分心活動:群體表現出攻擊性之前常常會發生一些較小的引發人們喚醒狀態或者分散其注意力的事件。當人們看到別人和自己做出同樣的行為時,會對自己做出衝動性的舉動產生一種自我強化的愉悅感。

當看到別人和自己做的一樣時,我們會認為他們也和我們想的一樣,因而這又會強化我們自己的感受。而且,衝動性的集體行為能夠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高水平的社會喚醒和責任擴散的結合有可能使人們放棄自己的道德約束或者喪失自己的個性。當個體處在一個大的群體之中或者身穿有隱蔽作用的服裝時,會被喚醒,或者分心,進而體驗到一種匿名性,在這樣的情境中,尤其可能發生去個體化現象。其結果就是自我覺察和自我約束減弱,而對積極或消極的直接情境因素的反應性增強。

2樓:

去個體化:

認為在某些情景中,個體的自我認同被團體的自我認同所取代,個體越來越難以意識到自己價值與行為,而是集中注意力於團體情景之上。

去個體化是社會心理學家由費思廷格(festinger)等人提出的。他們認為,在群體中,人們有時會感到自己被淹沒在群體中,於是個人意識和理解評介感喪失,個體的自我認同被群體的行為與目標認同所取代,個體難以意識到自己的價值和行為、自制力變得極低,結果導致人們加入到重複的、衝動的、情緒化的,有時甚至是破壞性的行動中去,這種現象叫做去個體化。

去個體化包括個體責任感的喪失,以及對團體行為的敏感度增加。

具體表現:

人們在群體中,一旦面臨群情高漲,情緒激動,就很容易處於去個體化的狀態,當個體處於去個體化狀態時,個人的行為就較少的受自己的個性和意志的支配,而傾向於依從整個群體的狀態,群體的規模越大,氣氛越強烈,越易於引發人的去個體化狀態。投入群體**活動的個人,往往忘乎所以,處於去個體化狀態。去個體化狀態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了自我觀察和自我評價的意識,降低了個人對於社會評價的關注,因而通常的內疚、羞愧、恐懼和承諾等行為控制力量都被削弱,從而就使平時制約與社會規範下的行為不受規範的制約,使人表現出通常狀態下不會表現的行為,甚至使個人的侵犯行為增加。

社會心理學,簡答題:什麼是去個體化?

3樓:匿名使用者

去個體化,簡稱去個性化,費斯廷格最先研究。指處於群體中的個體不是以個人的方式來行動,而是融入集體,喪失個體可辨性的一種狀態。去個體化程度會極大地影響群體中的從眾程度。

社會心理學中的去個體化現象一定是***的嗎?舉幾個例子。謝謝啦~~

4樓:匿名使用者

最近太忙了,才看到你的問題。

去個性化(deindividuation),由費斯廷格等人最先提出,是指個人自身同一性意識下降,自我評價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現象。個人在去個性化狀態下行為的責任意識會明顯喪失,從而做出通常不會做的行為。

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為了被社會認可,平時所做出的行為都是符合社會標準的,而這裡所說的去個性化狀態下做出通常不會做的的行為自然可以理解為不符合社會標準,說得嚴重點就是***吧。

我覺得這是個約定俗成的問題,就像我們定義1+1=2一樣,我們把個體的這種自身同一性意識下降,自我評價和控制水平降低時所做出的***行為稱為去個性化。所以可以說去個性化現象一定是***的,如果在一個具體情境中,個體並沒有做出不妥的行為,可以說他在具體情境中沒有喪失行為的自我控制,我們就不認為他被去個性化。所以社會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識的避免這種去個性的狀態。

去個性化通常是由於匿名性和自我意識喪失所致,平時我們經常會說罰不責眾,就是因為匿名性創造的去個性化的狀態,個體行為的責任意識喪失。比如集體逃課,還有很多群體的打砸搶燒行為等等。有人認為精神**患者之所以行為有難以預計的破壞性,原因正在於他們喪失了自我意識,沒有了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

從這個意義上講,跟去個性化行為有相似之處。

你還可以去看看津吧多的關於去個性化的電擊實驗,以上純屬個人看法,希望能幫到你。

社會心理學中的去個體化現象一定是***的嗎

5樓:人生規劃師

不一定。

去個性化,由費斯廷格等人最先提出,是指個人自身同一性意識下降,自我評價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現象。個人在去個性化狀態下行為的責任意識會明顯喪失,從而做出通常不會做的行為。

人生活在社會群體中,為了被社會認可,平時所做出的行為都是符合社會標準的,而這裡所說的去個性化狀態下做出通常不會做的的行為自然可以理解為不符合社會標準,說得嚴重點就是***吧。

去個性化通常是由於匿名性和自我意識喪失所致,平時我們經常會說罰不責眾,就是因為匿名性創造的去個性化的狀態,個體行為的責任意識喪失。比如集體逃課,還有很多群體的打砸搶燒行為等等。有人認為精神**患者之所以行為有難以預計的破壞性,原因正在於他們喪失了自我意識,沒有了自我調節和控制能力。

從這個意義上講,跟去個性化行為有相似之處。

有沒有社會心理學這個專業,有沒有社會心理學這個專業 5

非凡 很多學校都有 綜合類的大學這個專業相當不錯 生命如舟向海而行 本科階段有心理學這個專業,研究生階段有基礎心理學 教育與發展心理學 應用心理學 社會心理學有這個專業,估計你讀到博士就應該可以選這個專業了 北京花生糖教育 有但是,社會學在國內認知度較低,社會心理學方向更不必說。社會心理學是研究個體...

社會心理學這門課一共有多少章節,社會心理學這門課程第七章 傳播與社會心理的知識點有哪些?

中國人民大學網路教育 這門課一共有8個章節。包括 第一章 社會心理學導論,第二章 社會心理學理論及研究方法,第三章 社會認知 社會態度與行為,第四章 社會動機及相關研究,第五章 人際關係心理,第六章 群體心理及實證研究,第七章 傳播與社會心理,第八章 人格培育。社會心理學這門課程第七章 傳播與社會心...

社會心理學的問題,屬於社會心理學的問題有哪些呢?

認知過程 既有對人的外部特徵和人格特徵的認知,又有對人際關係的知覺以及對行為原因的推斷 判斷和解釋。社會認知的主觀因素 1 認知者的經驗 2 認知者的動機與興趣 3 認知者的情緒 歸因的涵義 指個體根據有關資訊 線索對自己和他人的行為原因進行推測與判斷的過程。歸因原則 1 不變性原則 2 折扣原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