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人元宵節要點燈籠,元宵節提燈籠是象徵著什麼?

時間 2021-08-30 09:02:57

1樓:匿名使用者

民俗專家說,全國各地關於元宵節的由來說法不一,但過節的習俗大同小異。

福建省民俗學專家方炳桂說,各地有關元宵節由來的說法多種多樣,有3種說法流傳較廣。一說,元宵節源於漢文帝為紀念“平呂”而設。因為平息“呂氏之亂”是正月十五,此後每年正月十五之夜,漢文帝都微服出宮,與民同樂以示紀念,並把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二說,元宵節又稱“上元節”,是人們慶祝一年中第一次的月圓之夜。

據道教的“三元說”,正月十五為上元節、七月十五為中元節、十月十五為下元節,主管上元的天官喜燃燈作樂;三說,元宵節起源於“火把節”,漢代民眾在鄉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祈禱獲得好收成。

方炳桂說,自唐朝中期以來,元宵節發展成為了我國全民性的狂歡節,因此元宵節是把傳統節日習俗體現得最為徹底和典型的傳統節日。大部分地方元宵節習俗有吃元宵、觀花燈、猜燈謎,還有擂鼓、舞龍、舞獅等活動,但南北各地風俗也有獨特之處。

元宵的製作經歷了近千年來的進化而日見精緻,具體的製作方法在我國南北地方有些差異。北方的元宵多用籮滾手搖的方法,南方的湯圓則多用手心揉團。在元宵節期間,北方地區群眾偏愛舞獅,南方地區群眾則擅長舞龍。

觀燈習俗,應自唐代始,興盛於宋代。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延續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2樓:天下無雙

好多地方都是啊,元宵節又是花燈節嘛還出燈謎鬧花燈什麼的

元宵節提燈籠是象徵著什麼?

3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農曆春節的第十五天,叫做“上元”,這是一年中第一次月圓,大家都特別興奮,所以我們叫它“元宵節”。

為什麼元宵節非提燈籠不可呢?“燈”的產生,主要是為了照明。漢朝以後,佛教和道教借用燈作為“破除黑暗”的宣傳工具,後來流傳在民間,燈籠的製作就變得相當普遍了。

至於民間觀賞花燈,是從唐代開始盛行的。根據《開元天寶遺事》這本書的說法,唐玄宗在位的時候,每逢元宵節的夜晚,就在高山上,豎立高80尺的彩燈及100支樹燈,燦爛的燈火,直衝牛鬥,百里以外都可以看到,非常壯觀。

關於燈籠的產生,這裡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

相傳每年月圓的時候,大家都會看到月光下有一位天神走過,可是有一年的元宵節,天空竟然被一團烏雲遮住,人們看不到天神,心裡都很著急。

於是,大家紛紛點燃火把想照亮天空,找尋天神。天神沒有找著,反而把元宵節拿火把的習俗傳下來了,慢慢演變成各式各樣的燈籠了。

不管是民間的傳說,還是正史的記載,元宵節提燈籠,都是象徵光明、喜悅的希望,代表新的一年,新的氣象。

古代朝廷為了鼓勵人們在元宵節賞花燈,還想出贈送的方法,只要去御街賞花燈的人,都賞一杯“御酒”,作為紀念。賞花燈時,會有燈謎供人們猜,猜對有獎。

元宵節除了賞花燈的風俗外,還有騰龍舞獅、踩高蹺、唱戲、吃元宵等。

提燈籠的元宵節的習俗

4樓:我是龍的傳人

提燈籠是一種歷史悠久的漢族傳統民俗。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綵。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經過歷代燈綵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從種類上有:

宮燈、紗燈、吊燈等等。從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鳥、龍鳳、魚蟲等等,除此之外還有專供人們賞玩的走馬燈。燈籠植根於漢族民間,裝飾於節日,長期以來起著豐富漢族勞動人民精神生活,反映美好願望,美化節日環境的作用。

關於提燈籠的由來有很多種說法,流傳較廣的一個說法是:

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以後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該節經歷了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紮結花燈,藉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阜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5樓:日天日地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經過歷代燈綵藝人的繼承和發展,形成了豐富多彩的品種和高超的工藝水平。

元宵節也稱燈節,元宵燃燈的風俗起自漢朝,到了唐代,賞燈活動更加興盛,皇宮裡、街道上處處掛燈,還要建立高大的燈輪、燈樓和燈樹,唐朝大詩人盧照鄰曾在《十五夜觀燈》中這樣描述元宵節燃燈的盛況“接漢疑星落,依樓似月懸。”

宋代更重視元宵節,賞燈活動更加熱鬧,賞燈活動要進行5天,燈的樣式也更豐富。明代要連續賞燈10天,這是中國最長的燈節了。清代賞燈活動雖然只有3天,但是賞燈活動規模很大,盛況空前,除燃燈之外,還放煙花助興。

6樓:猴子·莫言

漢明帝永平年間(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適逢蔡愔從印度求得佛法歸來,稱印度摩喝陀國每逢正月十五,僧眾雲集瞻仰佛舍利,是參佛的吉日良辰。漢明帝為了弘揚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宮中和寺院燃燈表佛。此後,元宵放燈的習俗就由原來只在宮廷中舉行而流傳到漢族民間。

即每到正月十五,無論士族還是庶民都要掛燈,城鄉通宵燈火輝煌。

元宵放燈的習俗,在唐代發展成為盛況空前的燈市,當時的京城長安已是擁有百萬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會富庶。在皇帝的親自倡導下,元宵燈節辦得越來越豪華。中唐以後,已發展成為全民性的狂歡節。

唐玄宗(公元685--762)時的開元盛世,長安的燈市規模很大,燃燈五萬盞,花燈花樣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燈樓,廣達20間,高150尺,金光璀璨,極為壯觀。

宋代,元宵燈會無論在規模和燈飾的奇幻精美都勝過唐代,而且活動更為民間化,民族特色更強。以後歷代的元宵燈會不斷髮展,燈節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唐代的燈會是上元前後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後加了兩日,明代則延長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滿族入主中原,宮廷不再辦燈會,漢族民間的燈會卻仍然壯觀。日期縮短為五天,一直延續到今天。

燈在臺灣民間具有光明與添丁的涵義,點燃燈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臺語燈與丁諧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節婦女都會刻意在燈下游走,希望“鑽燈腳生卵葩”(就是鑽到燈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參與者多為婦女,他們結伴而行或走牆邊,或過橋過走郊外,目的是驅病除災。

隨著時間的推移,元宵節的活動越來越多,不少地方節慶時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動。

正月十五元宵節還有一些鮮為人知已經失傳的漢族民俗活動,這裡列舉二三。

祭門、祭戶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很簡單,把楊樹支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元宵節都要挑燈籠,有什麼特別的含義?

7樓:油條果子來一套

民俗傳說中,燈籠的起源與歷史記載完全不同。

據說很久以前,世界上有許多凶猛的鳥獸,人們和動物到處遭受破壞,人們組織起來消滅它們。

失落的神鳥降落在地上,但未知的獵人卻將其殺死。天帝得知後就非常生氣,並立即命令士兵放火燒死所有人和動物。天帝的女兒心地善良,不願看到人們受這種痛苦,於是她冒著生命危險,腳駕祥雲來到了人間。

告知了人們這一訊息。人們聽聞感到恐懼,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時,一位老人想出了一種避難的方法。在第一個月的第十四天,第十五天和第十六天,家家戶戶開著燈,點響爆竹,點燃了煙火。這樣皇帝以為天上的士兵已經放了火,也就不再追究了。

人們按照這位老人的主張去做。果然就平安無事了。如此這般,便逐漸形成了正月這三天掛燈的習俗。

摘燈籠對人們來說具有光明和添丁的意義。關中鄉村孩子們選擇的燈籠通常是不自己購買,由其舅舅送的,且一直要送到12歲。舅舅為什麼送燈籠給外甥,當地的村民解釋是,當人們出生時,前進的道路是黑暗的,不知道要去**,舅舅給外甥上了燈籠,外甥的前途一片光明,不會走歪路。

新婚女孩的孃家也應向其女孩送燈籠。送燈籠的目的不僅是使女孩的前途光明,日子過得紅紅火火,還是希望姑娘能夠為夫家不斷添丁。

8樓:弟弟行為呵

元宵節挑燈籠是因為一個傳統習慣,並且以前就有

9樓:檸檬我超能

元宵節張燈結綵,熱熱鬧鬧的一家團圓,燈籠一般都是舅舅送的,意指前途光明,猶如燈火一般

10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挑燈籠,張燈結綵,萬家通火,是為人指明方向。

11樓:只喝可樂

一般都有團團圓圓的意思,而且小孩鬧燈顯得熱鬧。

12樓:匿名使用者

元宵節都要挑燈籠寓意著一家團圓,圓滿幸福

13樓:小姐姐獅子座

萬家燈火,紅紅火火的,象徵著日子越來越好哦

14樓:爵士卡小孩

紅紅的燈籠高高照,被路人指明方向,也是一種美好東西的象徵。

15樓:xiao龍惠

元宵這一天是春節結束的最後一天,人們掛燈籠是希望下一年的團聚

16樓:必嗆蹲悔倉誠鞍

這個是一個很多年前就有的一種傳統習俗,我小時候就是這樣的

閩南過年的習俗

17樓:叫那個不知道

1、筅塵日

即年終大掃除。人們為了迎接新年,用

嫩竹枝葉、榕樹枝葉,或用稻草、甘蔗葉等紮成長長的撣子,用來清掃屋角樑上的灰塵蛛網,同時也用“桌布巾”來清洗各種農具、物品。

“筅塵”的主要目的當然是為了清潔乾淨,以便能清清爽爽過個年,同時也是為了驅除病疫,掃除瘟物,祈求來年平安。掃完塵,掃把上的嫩竹枝葉、稻草、甘蔗葉等一般都不會丟棄,而是收藏起來,待到除夕夜時,再拿出來,用來作燃料,以便“跳火群”。

2、蒸碗糕

在閩南語裡,年糕是越“發”越好,因為“發”就是發財、發達的意思。蒸“碗糕”得先“發酵”,所以“碗糕”寓意著能夠發達發財、發家致富。而且,米粉發酵好了,用旺火去蒸,糕的頂部就會裂開,寓意為“笑口常開”,象徵全家幸福安康、歡歡喜喜。

“碗糕”大都是放糖蒸的,是甜味的,寓意生活甜甜蜜蜜,吉祥如意。

3、敬天公

每一年正月初一最為隆重的儀式,新年的第一天敬奉上天,向上天祈福,今年豐收平安。子正之時(零點)一到,四處爆竹聲響成一片,人們即在家中廳堂設案,擺上三牲、果合、清茶、金楮等供品,燃三炷清香,點燭,恭拜“天公”,敬祀祖先。這種祭祀一直持續到初四。

4、迎灶君

農曆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灶君上天述職,正月初四回來,家家戶戶於該日迎灶君,復之如送只禮,意求灶君保平安添福壽,故亦稱“接神”。俗送神均在下午舉行,接神則在初四清早即要舉行,即“晏送神,早接神”,其意在於要把神早早接回,讓神佑護的時間儘量多延長。

接神的禮品與送神時略同,也是三牲果合、金香燭炮,先焚香迎接神社氏下降,斟酒祭獻之後,再鳴炮燒金,以示歡迎。並祈求諸神佑護合家大小,一年平安如意。做大歲。

5、穀神節

或“穀日節”。據說,如果這一天天氣晴朗,這一年必是稻穀豐收;而如果這一天是陰雨天,則這一年必是歉收的。”穀日節”實際上是蘊涵著古人對農業的重視,對糧食的珍惜。

古詩《穀日題春》曰:“新春逢穀日,喜見豔陽天。積雪融甘水,薰風醒沃田。

農夫犁杖撫,童子馬韁牽。汗灑糧倉滿,敲詩賦盛年。”在閩南一帶,“穀神節”的活動不是很熱鬧,倒是家家戶戶在忙著準備著初九敬“天公”(玉皇大帝)的各種貢品了。

元宵節由來,元宵節的由來

望採納,謝謝!元宵節是我國主要的傳統節日,也叫元夕 元夜,又稱上元節,因為這是新年第乙個月圓夜。因歷代這一節日有觀燈習俗,故又稱燈節。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乙個較長 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 太一 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不...

元宵節作文,元宵節作文200字

七彩絲雲 元宵節的晚上,馬路上 如潮,燈火通明,街上的花燈可真多呀!兔子燈地上跑,蝴蝶燈天上飛 最有趣的是魚燈,只見一條鯉魚擺動著尾巴 張開魚脊 全身的鱗片金光閃閃 魚的尾巴不停地擺動,孩子們情不自禁地大喊 魚活啦!街上有許多人在賞燈,有的人拖著可愛的兔子燈,這些兔子燈彷彿就是乙隻只真正的兔子。豎著...

元宵節作文,元宵節作文400字

你好 元宵佳節,細雨霏霏,團圓的溫馨點亮萬家燈火,美麗的廈門被籠罩在祥和的氣氛中。元宵夜,紅紅火火 流光溢彩的廈門顯得更加嫵媚,更加溫柔。才賞春節萬家燈火,又見元宵華燈幻海。這一夜,沿禾祥西路 鬥西路 中山公園西門 南門 中山路,形成燈的長廊 華燈齊放,花燈璀璨,火樹銀花,吸引了我,我提著燈籠和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