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常”中的“常”什麼意思?具體的

時間 2021-08-30 11:16:26

1樓:超越未來

孔孟提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稱為“五常”。

“常”者恆也,其精神可以超越地域和時代而恆久也。這是古人的認識。不過,也確實,“五常”作為中華倫理主體的重要部分,貫穿中華倫理的整個發展歷程中。

它們既是一種道德規範,又形成一種道德意識和理念,作為中國傳統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在中華大地已影響人們兩千多年,成為民族精神的構成元素,成為全世界華人精神文化的根,是中華文化能發揮凝聚劑作用的重要因素。

2樓:雨晴愛薇薇

二樓的說的真是清楚明瞭

3樓:

那孝、涕、忠、廉又是**來的呢?被稱為什麼?

4樓:愛學習的蝨子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常”的意思是規範、準則。

。“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這是董仲舒為了維護封建等級制提出了的理論。“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 三綱五常”體現了整個封建統治的各種關係,成為封建立法的指導思想,是封建統治階級用來控制人們思想、防止人民“犯上作亂”的思想**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名教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護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等級制度。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範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

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範。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係中,君臣、父子、求全責備三種關係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係存在著天定的、永恆不變的主從關係:

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亦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三綱皆取於陰陽之道。

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於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於服從、卑賤的地位。董仲舒以此確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係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在他看來,人不同於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於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係的和諧。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名教觀念最初也始於孔子。孔子強調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認為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導審察名號,教化萬民。

西漢武帝時,把符合封建統治利益的政治觀念、道德規範等立為名分,定為名目,號為名節,製為功名,用它對百姓進行教化。稱“以名為教”。其內容主要就是三綱五常。

但“名教”這個詞的出現是在魏晉時期,用來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為主要內容的封建禮教。魏晉時期圍繞“名教”與“自然”的關係了論辯。王弼糅老莊思想於儒,認為名教出於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晉郭象則認為名教即自然。

宋明以後,名教被稱作“天理”,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封建倫理綱常,即被視為“名教罪人”。

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為封建階級統治和等級秩序的神聖性和合理性而辯護,成為中國封建**主義統治的基本理論,為歷代封建統治階級所維護和提倡。它們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原則和觀念,被寫進封建家族的族譜中,起著規範、禁錮人們思想、行為的作用。2000多年來,它一直影響著中國人的國民性。

當然,這種思想在一定時期也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際關係的作用

“五常”是什麼意思?

5樓:

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五種品德。

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在漫長的封建社會中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孔子最早提出“仁、義、禮”,孟子擴充提出“仁、義、禮、智”,後董仲舒再次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擴充套件資料

朱熹“三綱五常”

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名教觀念最初也始於孔子。孔子強調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認為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導審察名號,教化萬民。

西漢武帝時,把符合統治利益的政治觀念、道德規範等立為名分,定為名目,號為名節,製為功名,用它對百姓進行教化。

稱“以名為教”。其內容主要就是三綱五常。但“名教”這個詞的出現是在魏晉時期,用來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為主要內容的禮教。

魏晉時期圍繞“名教”與“自然”的關係了論辯。王弼糅老莊思想於儒,認為名教出於自然;

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晉郭象則認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後,名教被稱作“天理”,成為禁錮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倫理綱常,即被視為“名教罪人”。

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起到了一定的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際關係的作用。示例:可是像我這樣出身名門,幼讀詩書,對聖人三綱五常之教,不敢稍忘。

中國傳統的啟蒙教育讀物《三字經》裡也明確寫道:“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由此亦可見“三綱五常”做為中國人心中根深蒂固的道德標準於儒家思想的發揚起著不可磨滅的作用。

6樓:匿名使用者

五常是指仁、義、禮、智、信五種品德。

五常含義:愛之仁,正之義,君之禮,哲思智,情同信,春生化萬物而成仁,秋剛正利收而為義,禮是形式,智為思想,信是保證。

五常與三綱並稱即三綱五常。三綱五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其重視主觀意志力量,注重氣節、品德,自我節制、發奮立志,強調人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等。

7樓:匿名使用者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 五常這個詞,**於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範的內容,它淵源於先秦時代的孔子。

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範。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

名教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護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等級制度。 孟子提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其主要意思為:

仁,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頁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

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8樓:匿名使用者

五常,指 仁、義、禮、、智、信,或五行:金、木、水、火、土,

9樓:匿名使用者

仁、義、禮、、智、信

所謂“三綱五常”中的“五常”是什麼意思!

10樓:匿名使用者

五常:仁、義、禮、智、信。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

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

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11樓:匿名使用者

仁就是寬厚,義就是正直,禮就是謙讓,智就是才能,信就是誠實。

孟子提出“仁、義、禮、智”,董仲舒擴充為“仁、義、禮、智、信”,後稱“五常”。這“五常”貫穿於中華倫理的發展中,成為中國價值體系中的最核心因素。

仁,不僅是最基本的、最高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標準。以仁為核心形成的古代人文情懷,經過現代改造,可以轉化為現代人文精神。

義,與仁並用為道德的代表:“仁至義盡”。義成為一種人生觀、人生價值觀,如“義不容辭”,“義無反顧”,“見義勇為”,“大義凜然”,“大義滅親”,“義正辭嚴”等;義是人生的責任和奉獻,如義診、義演、義賣、義務等,至今仍是中國人崇高道德的表現。

禮,與仁互為表裡,仁是禮的內在精神,重禮是“禮儀之邦”的重要傳統美德。“明禮”從廣義說,就是講文明;從狹義說,作為待人接物的表現,謂“禮節”、“禮儀”;作為個體修養涵養,謂“禮貌”;用於處理與他人的關係,謂“禮讓”。這些已經成為一個人、一個社會、一個國家文明程度的一種表徵和直觀展現。

北京為迎奧運正大力開展禮儀教育。“禮之用,和為貴”,其價值取向為“和諧”。繼承發揚禮,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

智,從道德智慧可延伸到科學智慧,把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結合和統一起來,這是我們今天仍要發揚的。

信,是做人的根本,是興業之道、治世之道。守信用、講信義是中華民族共認的價值標準和基本美德

五常大公尺有什麼品牌?五常大公尺哪個牌子正宗

五常大公尺可以說是東北的特產了,它的美名全國都是家喻戶曉。但是五常大公尺由於產量有限,所以想買到正宗的對於不了解五常大公尺的人來說會有些難度。做為乙個地道的東北人,必須要給各位推薦一款正宗的五常大公尺,另外還有我經常吃的兩款東北大公尺也非常好吃,也一同分享給大家吧。它是產自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五常市,五...

三綱五常五常裡的“智”指的是什麼

三綱五常 三綱又稱綱常,是指 君為臣綱 父為子綱 夫為妻綱 要求為臣 為子 為妻的必須服從於君 父 夫,也要求為君 為父 為夫的要為為臣 子 妻的作做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 父子 夫婦之間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五常就是上面講到的 五倫 即仁 義 禮 智 信。三綱 五常這兩個詞,於西漢董仲舒的 ...

五常大米哪個牌子的好,五常大米哪個牌子好?

田坤道 不是所有的五常大米都叫田坤道大米 目前,市場上的五常大米己然家喻戶曉。作為中國優質大米地理品牌,由於前期市場管控力度與商業環節追求利潤的原因。有九成以上的五常大米屬於勾兌米或假冒米。於此,我是痛心的。由於地緣關係,本人常年食用五常最優質的大米,對於市場上出現的假冒偽劣深惡痛疾。也可能是情結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