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正念勤修涅盤道。】
這一句裡面最重要的就是『正念』,大乘法裡頭說得很多。什麼叫「正念」?正,反面是邪,所以正念無念。
是不是我們什麼念頭都沒有了就叫正念?不是的,什麼念頭都沒有的話,也是邪念。何以見得?
佛跟我們講,色界天第四禪裡頭有一層天叫無想天,無想天你顧名思義就懂得,無想就是他沒有想了,一切念頭統統都沒有,無念就是無想。無想要修成了,將來果報就在四禪無想天。無想天在佛法裡面叫外道天,功夫也不錯,到第四禪。
佛家所講的禪定,不是無想,就是不是真正什麼念頭都沒有,而是什麼?而是正念,正念不是無念,正念是無邪念。正念無念是無邪念,有念是邪,無念也是邪,無念是無想天,到無想天變成外道了,所以有念跟無念都是邪。
無念為什麼稱邪?無念是無明,所以它不能說是正。無念,什麼都不知道,這個不可以。
佛法無念是無邪念,無邪念它有正念,正念是無所不知;換句話說,它是活的,活活潑潑。這個名詞我們一定要搞清楚、搞明白,那是邪與正的辨別。
以佛法的標準來說,與自性相應的是正念,與自性相背的就是邪念。以《華嚴經》的說法,執著是邪念,表現在事相上叫邪行,分別是邪念,起心動念是邪念;起心動念叫無明煩惱,分別叫塵沙煩惱,執著叫見思煩惱,與性德完全相違背;換句話說,真如自性裡頭沒有這些東西!沒有,你生出這個東西,它是邪,它怎麼是正?
我們要明白這個道理。無想,一切都不想了,那落在無明裡頭。所以,這個一定要辨別清楚。
由此可知,正念之難,不容易。
『涅盤道』是大乘佛法終極的目標,「涅盤」是梵語,翻成中國的意思,通常最常用的,翻作圓寂,翻作滅,滅就是滅煩惱、滅生死、滅邪念,滅是這個意思,是從果上講的。「道」是從因上講的,正念這是關鍵,『勤修』是道,修道圓滿,果是涅盤。所以涅盤翻作圓寂,圓是圓滿,功德圓滿,寂是清淨寂滅。
清淨寂滅,正念完全現前,那就是性德圓滿現前。性德里面的正念是什麼?智慧,本具的般若智慧,無量無邊,深廣無際,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這就是正念。
所以,智慧從**來?智慧從定中來。正念無念,無邪念,就是禪定。
禪定這兩個字,這個名詞,我們也要搞清楚。大乘經裡面,佛所說的,祖師所說的,說得很清楚。尤其是六祖能大師在《壇經》裡面給我們講,什麼是禪?
「外不著相是禪,內不動心是定」。用我們現在的話說,我們不會被外面境界所影響,這是禪;內心接觸外面境界如如不動,這是定,這是禪定的本意。所以,禪定在**修?
我們在《華嚴經》上看到,修學禪定活活潑潑,不是盤腿面壁。
2樓:aaa**王
禪定時!!!
就是一片空白!!什麼都沒有了!!沒有思想了!
自己身體都感覺不到了!周圍什麼都沒有了!!只有意識在!!
什麼叫寂滅忍!!!真的是所有的都沒了!!寂靜!!
都熄滅了!!無我、無法、空了!
如何進入禪定狀態?
3樓:匿名使用者
如何修禪定?
禪定的意思是心無二念,開始練習時必有方法,方法的作用是使得我們的心念由散亂狀態而至集中狀態,再由集中狀態而至統一狀態。到了統一的狀態,便稱為定,但是統一狀態也有不同的層次:由身心的統一,至內心與外境的統一,再進一步,便是前念與後唸的統一。
要想達到前念與後唸的統一,必須經過前念與後唸的連續如項練,一念扣一念,念念同一念一樣的念頭,然後才能把前後唸的間隔消化,僅剩下一念的存在,此時即是止於一念,名之為定。到了連此一念也不存之時,便是即定即慧。
初修禪定之時,可有許多方法,舉凡禮拜、誦經、唸佛、持咒、梵唄、經行等,都為達到安心、靜心和淨心的目的,主要由於修行而使身心平衡,都是定的功效。如果沒有高明專長的老師,以上所舉各項,都是佛經中處處可以見到的修定方法,安全可靠而不會產生***及後遺症。不過這些均屬於散心修定。
如果遇到對禪定已有經驗,並對佛法有正知正見的老師,就向他們學習專心修定的方法。那是指的禪觀法,或被稱為止觀方法,禪宗則稱為參禪的方法。
禪觀的方法,一定不離三個原則,那就是調身的姿勢,調息的呼吸,調心的專注。以放鬆身體的肌肉,也放鬆頭腦的神經為基本的要求。
正確的姿勢,包括行、坐、立、臥四種,以輕鬆端正為原則。正確的呼吸,以自然的速度為原則。正確的專注,則以只顧方法不問得失為原則。
如果企圖心強,急功好利的心旺盛,便會為你帶來魔境的困擾。必須要有佛來佛斬、魔來魔斬的心理準備,才會安全。所謂斬佛斬魔的意思是說,不論可喜或是可怖的任何景象及感受出現,都把它當作幻景及幻覺處理。
否則若遇惡境易生退心,甚至毀謗三寶,指為修行不得好報。
若遇善境易生慢心,甚至宣稱得大神通,證了聖果成了佛,那就太可憐了!
4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如果僅僅信仰佛教而不作佛教生活的實踐,那隻算是種了一些將來成佛的善根種子,但卻很難得到即生的利益。
佛教的修持,即是佛教生活的實踐。最主要的有四大專案,那就是:信、戒、定、慧。
沒有信仰心,根本尚未進入佛門,所以,信心是學佛的基本要求。皈依三寶,就是信心的最初建立。
戒的內容很廣,一般的要求,能夠持好五戒十善,便可以了;若能增受八戒乃至菩薩戒當然是最好的事。戒對於佛教徒的功能,好像戰場的防禦工事對於戍守士兵的功能。若不先把五戒十善持好,根本沒有佛教徒的氣質;如不持戒而修禪定,也會落入魔境。
禪定,是收心攝心而使心力不受外境動搖的工夫,這也是各種宗教共同著重的工夫,印度的各外道宗教都修定,中國道教的吐納以及西洋耶教的祈禱,也都是禪定工夫的一種。禪的功能,能使心念集中定於一境,唯有有了心定一境的工夫,才能體察到宗教價值的崇高偉大,才能得到身心方面的輕利安樂──絕非五欲之樂能夠相比。一旦有了這種心定一境的經驗之後,他的宗教信念也會加倍地上升,再要他不信也不可能。
但是,禪定的工夫並不是佛教獨有的,佛教獨有的是指導禪定並脫落禪定之貪著的智慧,因為,禪定雖是不受外境動搖的內證工夫,一旦進入禪定,受到禪悅之樂,便容易貪戀禪悅之樂而不思離開禪定了。像這一類人,一旦色身死亡,神識便生禪天。但在佛教的境界層次中,禪天分為高下的八大等級,稱為四禪八定,四禪八定都是三界之內色界及無色界的天境,天的壽命雖長,卻未解脫生死,所以佛教只是把禪定當作修持的一種方法,而非修持的目的;所以中國的禪宗,雖然以禪為宗,卻是重開悟而不重禪定。
悟,就是智慧的開發,唯有開發了悟透諸法實相的智慧,才能解脫生死而出離三界。
事實上,有關修持的問題,最好是親近大善知識,才能摸著門路,本文不能詳加介紹,只能略舉如上的大概而已。讀者如有興趣,不妨參閱另一篇拙作‘怎樣修持解脫道’。
禪定究竟是什麼,佛教中的禪定是指一種什麼樣的狀態
在許多佛經上說,伏藏也存在於禪定之中。禪定是佛教術語。禪 是外不著相 不執著一切境界相是禪 定 是內不動心。禪者 佛之心 當下這念心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對外境不起攀緣染著,自內照而不昏沉無記是也。禪定,又名 三昧 所謂 念佛三昧,三昧之王 禪 定 亦即 止 觀 止是放下,觀是看破。禪定是指 心一境性...
人活著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活著是一種狀態還是一個過程?
未來過去時 有錢有勢就是囂張的態度比較富裕就是愛爭取強的態度窮的時候就是害怕惹禍。人活著因經濟背景而改變 安於宿命,反於天命。我們能的很少,面對現實不堪一擊,我們需要的是態度,我們有愛的人,有愛自己的人,何樂而不為?在愛的氛圍中努力,狀態或者思想只是個人精神的昇華吧。我有必要解釋開頭那段話的意思,我...
請問「入音」是一種什麼樣的發音狀態呢?
入聲。漢語調類之一,以塞音 p t k 結尾,發音比較短促,現代普通話和大部分北方方言沒有入聲,已將入聲歸入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四聲,有些方言 如吳語 粵語 晉語 閩語等 還保留著入聲,韓語和日語均有類似入聲的發音 日語稱 促音 但p t k三個子音韻尾在各種方言裡保留的情況不一樣,有的方言完整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