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和勞動力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成為商品?為什麼

時間 2021-09-11 23:14:02

1樓:匿名使用者

目前主要有以下三種不同的定義:

1、商品是為交換而生產(或用於交換)的對他人或社會有用的勞動產品。

2、商品是用來交換的勞動產品。

3、商品是經過交換且非進入使用過程的勞動產品。 1、作為商品,首先必須是勞動產品。換句話說,如果不是勞動產品就不能成為商品。

比如,自然界中的空氣、陽光等,雖然是人類生活所必需,但這些都不是勞動產品,所以它們不能叫做商品。

2、作為商品,還必須要用於交換。商品總是與交換分不開的。也就是說,如果不是用來交換,即使是勞動產品,也不能叫商品。

比如說在古代,傳統的男耕女織式的家庭生產,種出來的糧食和織出來的布,儘管都是勞動產品,但只是供家庭成員自己使用,並不是用來與他人交換的,因而也不是商品。

3、對他人或社會有用。沒有用就不會發生交換,有用才能發生交換。商品具有二因素是因為生產商品的勞動具有二重性,既是具體勞動又是抽象勞動。

具體勞動是在一定的具體形式下進行的勞動,千差萬別的具體勞動創造出千差萬別的使用價值。抽象勞動是指撇開勞動的具體形式無差別的一般人類勞動,即人的體力和腦力的生產性支出。它是商品價值的惟一源泉。

抽象勞動和具體勞動的關係:對立統一。

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商品所耗費的勞動量決定的,而勞動量是用勞動時間來衡量的。私人勞動與社會勞動的矛盾是商品經濟的基本矛盾。

2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前提條件,在理論界看來本是乙個早成共識、鮮有爭議的問題。人們一般都把馬克思在《資本論》第1卷第192頁的一段論述作為依據,並把它概括為所謂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兩個前提條件寫進了各種版本的政治經濟學教科書中。在判斷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是不是商品的問題上,許多觀點也基本上是在這兩個前提條件基礎上的各種演繹。

近日重讀《資本論》,感覺問題並非如原來那樣的簡單。因為這個問題不僅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乙個重要的理論問題,而且也是乙個重要的現實問題,實有進一步詳察之必要。

讓我們先來看看馬克思是怎麼說的:「貨幣所有者把貨幣轉化為資本,就必須在商品市場上找到自由的工人。這裡所說的自由,具有雙重意義:

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夠把自己的勞動力當作自己的商品來支配,另一方面,他沒有別的商品可以出賣,自由得一無所有,沒有任何實現自己的勞動力所必需的東西。」(注:馬克思:

《資本論》第1卷,第192頁。)這段話被概括為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兩個前提條件並被廣泛承認:一是勞動者有人身自由,二是勞動者不占有任何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由此可得出的乙個推論是,只有在資本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才是商品,因為這兩個前提條件只有在資本主義社會才具備。而社會主義條件下勞動力是不是具有商品屬性,則成了乙個爭議頗大的問題。

那麼,馬克思的這段論述能否作為我們判斷勞動力是不是商品的前提條件呢?答案是否定的。首先,它不符合《資本論》的研究方法。

歷史和邏輯相一致的分析方法是《資本論》重要的分析方法。以自由工人形式存在的

辨析:勞動和勞動力在一定條件下都可以成為商品。

3樓:江蘇杜長青

商品具有兩個屬性,價值和使用價值,只具有使用價值的東西,不一定可以成為商品,例如「空氣、月亮等」;有使用價值的東西還必須有價值,簡單說就是必須用來交換。

勞動是乙個抽象的概念,是指能夠對外輸出勞動量或勞動價值的人類運動。 而勞動者(人)正是通過這種人類運動才變成了勞動力,因為人類可以通過這種人類運動創造財富,因此就具備了成為商品所需要的使用價值,勞動力通過市場流通也就形成了交換,因此,勞動力是可以成為商品的。相反,勞動是乙個抽象的概念,勞動只有依附「勞動者」才會存在,因此是不會成為商品的。

4樓:匿名使用者

你有推拿按摩的能力,我不一定付費給你——關於勞動力難稱其為商品;

你為我做了推拿按摩,我可以付費給你——關於勞動可以成為商品。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是什麼?

5樓:人淡如菊

勞動力成為商品具備兩個條件:

一、勞動力所有者是「自由人」,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勞動力;

二是他除了自己的勞動力外,必須一無所有,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來維持生活。

凡是商品都具有價值和使用價值。作為商品的價值,都是人類一般勞動的凝結,都是人類抽象勞動的體現。正因為如此,他們才能在量上進行比較,使商品交換成為可能。

而每一種具體商品的使用價值都是不同的,他們能夠滿足人們的不同需要,正因為如此,才使商品的交換成為必要。

6樓:匿名使用者

答: ①什麼是勞動力。勞動力是人的勞動能力,是存在於人的身體中並在進行生產時就運用的體力和腦力的總和。

任何社會勞動力都是社會生產的基本要素。②勞動力成為商品的條件。勞動力成為商品有兩個條件:

第一,勞動者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權支配自己的勞動力;第二,勞動者喪失了維持生存的一切物質條件,除勞動力外一無所有,必須靠出賣勞動力為生。這兩個基本條件不是任何時代都具有的,只是伴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產生形成的。

勞動力成為商品的基本條件是什麼?

7樓:愛你凡凡麼麼噠

勞動者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有權支配自己的勞動力。

勞動者喪失了維持生存的一切物質條件,除勞動力外一無所有,必須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介紹:勞動力指從事體力勞動為主的「勞工」,即「工人階級」或產業工人。馬克思理論把勞動力劃分為生產部門的勞動者和非生產部門的勞動者。

知識經濟時代腦力與體力勞動者的差別已不表現在勞動的本質特徵上。「員工」這一範疇被企業以及各類組織廣泛使用。

物質資料生產過程是勞動力作用於生產資料的過程。離開勞動力,生產資料本身是不可能創造任何東西的;但是,在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中,勞動力發揮作用,除了必須具備一定的生產經驗和勞動技能或文化科學知識外,還必須具備一定量的生產資料,否則,物質資料生產過程也是不能進行的。

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運用自己的勞動力和生產工具,作用於勞動物件,既可以創造出物質財富,也可以不斷提高自己的勞動技能。在不同的社會中,由於生產資料和勞動力結合的方式不同,勞動力的使用狀況也不同。

8樓:南運旺茂春

一是勞動力所有者是「自由人」,能自由支配自己的勞動力;二是他除了自己的勞動力外,必須一無所有,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來維持生活。

9樓:紐崔萊經銷商

勞動力成為商品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勞動力有所有者必須有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勞動。勞動力所有者喪失了一切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除了自己的勞動力以外一無所有。

只能靠出賣勞動力為生。

哲學題真理和謬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是對的。真理和謬誤在同一範圍內可以相互轉化為什麼錯了

假面 因為在同一範圍內,真理和謬誤的區別是絕對的 真理就是真理,謬誤就是謬誤。二者界限分明,不能混淆。例如,在十進位制加法運算範圍內,1 1 2是真理,1 1 10是謬誤。超出某一範圍,真理和謬誤才會相互轉化 真理變成謬誤,謬誤變成真理。例如,超出十進位制加法運算範圍 進入二進位制加法運算範圍,原來...

真理是在一定條件下的認識對嗎

真理肯定是在一定的條件下認識的,因為只有在一定條件下才可以認識,這也就是緣分吧。肖秀榮1000題告訴你,真理是人們對於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並且真理是一種認識。但是真理不是在一定條件下的認識。其實如果是真理,無論在什麼條件下都是真理,所以你這種說法是不對的。是的,真理是在一定條件下認識的,如果...

(1)在一定條件下,容積為100L密閉容器中發生反應 CH

戶雁桃 a 從圖象分析,隨溫度公升高轉化率增大,正反應吸熱,故a正確 b 轉化率為40 則參加反應的甲烷有1.0mol 40 0.4mol,反應容器100l,ch4 g h2o g co g 3h2 g 反應前 mol l 0.01 0.02 0 0 反應了 mol l 0.004 0.00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