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不管是學習 生活 還是工作等等,我們所幻想的,在現實中卻與幻想的存在差距,我們感覺不到滿足,長期下來,我們就會很壓力,厭惡這個社會這個世界身邊的人 事 物。如果我們懂得知足,那麼我們可以從中感受過程的美好,享受著走向成功路上的喜悅。我們就更加有動力前行。
給自己更多的快樂 自信 堅定。所以懂得知足的人,常常遇到不如意懂得自我緩解 自我鼓勵。達到最好的一種狀態!
前者帶來的是消極,後者帶來的是積極!
2樓:旅遊攝像機看天下
人不能滿足是指在事業上、在工作學習上和自己應該擔負的責任上來講的。
而知足常樂是對生活的享受,條件的是否優越而言的。
這叫做人,既要滿足又要不滿足,做的辯證的統一,做人就是這個道理。
3樓:匿名使用者
是的,尋求人生的平衡點,讓自己過得開心就行!
4樓:貳綠柳扶未
人應該「知足常樂」,不要「欲壑難填」。否則,您將整天「這山望那山高」,「欲」火焚身。「知足」不是滿足,更不是「安於現狀」,而是不能「奢求無度」。
5樓:匿名使用者
滿足 知足
聽眾朋友們,大家知道,我們的心是跟精神連在一起的,我們人的心如果受到損害之後,我們的神就不乾淨了,我們的心神就會不安寧,因為我們追求的太多了,我們需要的太多了,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到什麼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做人到底要得到哪些視為滿足,因為人永遠不會覺得滿足的。
佛法非常地深奧,但是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呢,又無所不用。實際上,乙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你用佛法的一種理念、一種境界來做人的話,那麼你可以去掉很多貪瞋痴,你就會少掉很多的麻煩,你就會順利很多,你的身 體、工作也會很好。所以,我們做人,有時候不是說你的知識越多,你的心眼就正,並不是說你很有本事,你這個人心道就正。
實際上,我們所說的就是,要用正確的思維、正確的方法,來做所有事情,而不是說你在學習知識方面很全面,你在心眼上就一定是很好的。我們曾經說過,很多有錢人,他的良心並不是很善良,很多有本事的人,他們的心道也並不是太正。何為心道呢?
心道就是你心裡到底想的是什麼。你的心眼是講你心裡長眼睛了,你的眼睛能夠看到你的良心,你的心和人走的道一樣,叫心道,而我們的心到底是不是走正道呢?所以,並不是說,我們有本事、有知識、有文化,我們就一定能夠是正的。
我們要知道境界。這個境界實際上就是證明你邪正是非的乙個方法,如果這個人境界很高,就能夠證明這個人為正;如果這個人境界很低,那麼就能證明他為非,是非、是非就是這個道理,正的是「是」,邪的是「非」。我們在人間本身就會被是非所糾纏、所迷惑,我們在人間本身就不知道什麼為正、什麼為非。
所以,學佛的人一定要明白,我們不正即邪,對不對?如果說這個人不是個好人,那他一定是個壞人,如果這個人說他說得不對,那他一定就是說得不對了。如果證明這個人是好人,那他一定不是壞人,如果說他講的是真話,那他一定講的不是假話,這就是有佛和魔在一起的緣故。
你是佛,你一定不是魔。你如果不是佛,那你必定就是魔。所以,我們要證明,我們要知道,我們所學的東西一定要正,我們不可以說一分,也不可以說九釐九,有一分境界,就是一分的收穫。
什麼叫境界呢?就是你看問題是怎麼看的,實際上就是境界。
同樣一件事情,比如人家搶了你的一樣東西,如果是凡人、凡夫俗子一定會報復,一定會把它要回來;如果是有境界的人,是菩薩,或者聖 人,或者善知識,他們不會去追,不會去求,被人家搶過去了,他就覺得這個東西一定有怨結。我們靠搶是得不到的,所以,我們不跟他搶,不跟他奪,如果我需要這個東西,我可以想辦法念經,或者跟他說道理,也不要跟他爭,這樣的話,對方如果受到一種感應之後,他會自己自動地把他所掠奪的東西還給你,雖然不一定能如願,但這就是學佛人的境界。
所以,學佛人的境界是不以爭吵、不以競爭去取勝的,而是用理念、用德性去征服人家。什麼叫德呢?什麼叫以德服人呢?
我們做人就是以德服人,我們不能依靠自己有強 勢,有時候你不用德的話,你就算把人家奪過來,人家懷恨在心,還會有惡報在身的。所以,我們明白了是非之後,明白了正邪之後,我們要心裡得到證明。什麼叫證明呢?
就是證明你所得到的是對的,你的境界是對的,這就是證德,這也是對乙個人在學佛當中很大的考驗。
因為很多人學佛之後,增長愚痴,他認為他學得非常正確,他以為他這麼做一定是對的,所以,他拼命地去做。然後呢,他拼命地以為他的條理、理論都是正確的,他不管其他人的想法,拼命地去做某一些事情,那麼去做了之後,很容易著魔。所以,我們一定要記住,學佛要戒躁,要去掉妄心,我們才能有殊勝的境界。
如果你執著地去追求某一件事情,而不顧全大局,試問你的良心和你的本性,你有沒有開智慧型,如果沒有開智慧型,你一定會著魔。就像小孩子打電腦一樣,如果你不知道打電腦、玩遊戲會給你帶來多大的危害,你不知道打電腦一般每兩個小時一定要休息,你不知道玩電腦時間長了,心裡會煩躁不安等,那你怎麼樣來克服你這個毛病呢?你怎麼樣知道我著魔了呢?
所以要有殊勝的境界,也就是說,要有真正的和超人智慧型的境界,那麼你就可以判斷哪些是魔,哪些是佛菩薩的境界。
我們人的一生啊,都是貪著歡喜心,天天想這個,天天想那個,天天喜歡這個、喜歡那個,實際上,我們的心就是天天在受著不應該受到的損害。我們的一生貪啊,我們喜歡了這個,還要喜歡那個;我們有了這個,還要那個;我們有了房子,還要大房子;我們有了汽車,還要更好的汽車,我們所有的一切實際上都會受到心魔的控 制。所以,無論如何不要讓某一件事情能夠控 制你,如果你受到自己心魔的控 制,那麼你所有的心境都會轉換,都會變成不好的逆境。
聽眾朋友們,大家知道,我們的心是跟精神連在一起的,我們人的心如果受到損害之後,我們的神就不乾淨了,我們的心神就會不安寧,因為我們追求的太多了,我們需要的太多了,我們不知道自己到底需要到什麼時候,我們不知道自己做人到底要得到哪些視為滿足,因為人永遠不會覺得滿足的。
學佛就是要讓你們明白,人間的東西都是假的,它是留不長的,你今天有房子,明天有汽車,後天有孩子,再大後天有什麼什麼的一切的一切,都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因為人的壽命就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你到底在追尋什麼呢?你到底在追尋什麼在人間能夠永久跟著你的呢?試想一下,不要說帶到以後,就是帶到今天你都沒有帶出去啊。
很多人很富有,到了晚年破財,又能怎麼樣呢?很多人結婚的時候娶了一位漂亮的年輕的太太,到了晚年,太太跟他離 婚了,又去找了另外乙個男人,這位太太還是你的嗎?連現在都不能留住的人和物,更何況我們百年後呢?
所以要明白,我們不要執著啊,我們做人要有涵養、要有修養,我們不要有貪著心啊。這個也要,那個也要,就叫貪著心。我們不能煩躁,我們不能有妄心,妄心就是得不到的東西我一直想得到。
我們要想想菩薩的境界,我們要想想我們不要生歡喜貪著,這樣的話,我們才不會生出恐怖驚疑啊。大家想一想,很多事情就是先貪,貪不到了之後,人就驚恐生疑。台長在這裡舉個簡單例子,比方說,你想 做局 長,你貪了,所以你每一天上班,看見周圍人對你的反應,你都會驚恐,你會懷疑、猜疑,他們到底對我怎麼樣?
他們會不會選我做局 長?他們會不會到領 導面前去講我不好?
他們會不會在背後**一刀?所有的一切就是因為你想 做局 長,因為你的境界是貪著,所以你就會生出恐怖和驚疑之心。真正的學佛之人,不貪、不求、無礙、無罣礙,就是好的境界在你心中。
不貪之人,境界對你非常的有利,就是魔障,也會對你無奈。因為你的境界高,所以魔就搞不倒你;因為你的境界低,所以魔就能進入你的心田;因為你的心中有佛常駐,魔就沒有地方可以到你的心田;因為你的心中常生和魔境相同之利益所需,那麼魔就很容易上到你的心田。所以,我們不要被魔轉,我們不被魔轉,我們就能上進啊。
我們不要被魔所轉換環境,我們才能找到路,這個人才能進步。
聽眾朋友們,我們學佛,終日終年我們要念經、要修心,我們學佛做人,我們不單單要拜佛,我們要學佛菩薩的境界啊。我們要認為自己做得很差,我們才會進步。如果我們不懂得拜佛,不懂得念經、修心,我們就很難感通到佛菩薩的慈悲之光。
所以,我們要身在修,心也要在修,我們不能以身圖安逸。台長今天上午看到我們觀音堂的徒 弟、弟 子在值班,臉上還沒有睡醒的樣子,台長看到之後就覺得他們雖然很累,但是他們功德很大,所以,這就是乙個積極向上、不圖安逸、弘 法利生的很好的境界。
當很多聽眾打進電 話來的時候,他們實際上就在守著電 話機,幫助大家,就在救 度眾生。要經常有這樣的舉動,所求必應;要經常能夠洗滌自己心中的汙濁之氣,這個人才會心地清淨,這個人才會沒有後顧之憂。乙個常生己過之心的人,他是永遠不會犯錯的。
乙個不思改過的人,他就是經常會犯錯的根源。所以,我們學佛絕對不能身圖安逸,我們要以赤誠之心來拜佛、來念經,我們所求也就必應了。
聽眾朋友們,台長今天的白話佛 法節目就到這裡結束了,感謝聽眾朋友們的收聽。希望聽眾朋友們從白話佛法節目中領悟 到我們人間的一切,我們人間的一切都是順應、順緣、順流,這樣你才會順,我們逆著潮流,我們不順著緣分,我們就會產生很多的麻煩,所以,要懂得隨緣。學佛人要懂隨緣,學佛人要明白事理,學佛人要懂得我們怎麼樣去除困難,怎麼樣來精進圝修行。
聽眾朋友們,台長最後也是勉勵大家,學佛是乙個長期的、非常艱苦的、非常艱難的事情,就是因為我們到了人間,到了煩惱道,我們來受苦了,我們才更要讓自己在人間改變命運不要來受這份苦。
菩薩給了我們這麼好的乙個法 門,就是讓我們要改變現狀、改變自己,我們千萬不能再浪費自己的青春,不能再浪費自己的時間,我們千萬不能再懈怠,如果我們努力修行、修心的話,我們就能修得好。如果我們懈怠、貪睡,我們很多人就在睡眠當中度過了他的青春,我們一生沒有修到自己應該得到的功德,怎麼樣會有求必應呢?我們還承受著人間種種的苦難,這就是至今沒有開悟的根源。
知足常樂成語,表現知足常樂的成語有哪些?
知足常樂 zh z ch ng l 釋義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于已經得到的利益 地位。 安騰高中英語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類似知足常樂的成語有 知命樂天 樂無知命 自得其樂 心滿意足 郭老師傅 心滿意足 x nm ny z 釋義 稱心如意 非常滿足。語出 宋 劉克莊 答歐陽秘書書 精義多先...
知足常樂成語,表現知足常樂的成語有哪些?
林凡若雲 基本解釋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 地位。詳細解釋 1.解釋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 地位。2.出自 先秦 李耳 老子 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3.示例 一個快樂主義者首先得有知足的修養,就是古訓所謂 王西彥 古屋 第一部 ...
知足常樂的例子有哪些?知足常樂的名人例子有什麼
知足常樂的名人例子如下 1 唐伯虎與仕途擦肩而過,唐伯虎沒有悲傷,反而對自己的田園生活感到快樂。2 納蘭容若的恬適生活令他沉醉,他滿足於這樣的生活,所以他是快樂的。3 蘇軾的豁達樂觀令世人感慨,雖仕途不順,但他不過分悲嘆自己,反而生出這樣的大境界,如何能令人不敬佩?4 皇帝的一句話,即刻就斷送了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