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風箏有著悠久的歷史和高超的技藝,這點早已為世人所公認。但要認真研究起來,記述中國風箏的詳細資料卻不多,而專述中國風箏具體技藝的資料就更少。中國傳說曹雪芹所著的“南鷂北鳶考工志”是一個記述中國風箏技藝的專著,但至今不只還見不到此書的全文,就連此說是否屬實,曹氏是否確有廢藝齋集稿這套著作,也還缺少足夠的旁證材料,學術界還在爭論之中,沒有結論。
從主觀願望上講,我們很希望曹氏或其他先人能為後代留下一本有關中國風箏技藝的寶貴資料,供今人繼承和發展。但希望不能代替事實,我們只能等待著這方面新的發現。除此之外,就是一些流傳的譜式了。
如傳說宋徽宗的“宣和風箏譜”是較早的一本,但至今乃未見到。其他就是各風箏世家或風箏玩家個人收集的譜式了,今天還能找到一些。中國雖然這些譜式各有侷限,但必竟是可貴的資料,其中值得一提的是30年代金鐵庵著的“風箏譜”一書較有價值,不足之處是沒有圖,這也許是由於當時印刷出版條件和資金的限制有圖而未印出來。
中國除“譜”外還有一種可貴的實物資料——“條”,即製作某種風箏骨架所用的標準竹條,這一般都是在大批生產風箏的世家中代代相傳的,如北京“風箏哈”家就有一捆流傳幾代的“條”。這就補充了“譜”上只有畫面,沒有骨架或只有骨架而沒有具體竹條尺寸和粗細變化的不足,使風箏技藝的流傳更加完整。在文字、圖畫和實物之外,中國民間工藝的技藝傳授主要靠“口傳心授”,這就是在民間藝人中使用的“訣”。
這是為了好教好記和保密所用的“歌訣”或“切口”。由於藝人的文化水平所限,這些歌訣或切口往往有音無字、或有字無形,在流傳中丟失、修改、訛誤很多。中國對風箏技藝的討論主要是以上述流傳下來的有限的文化遺產做為歷史背景的參考,以現存的傳統中國風箏為根據,用科學的工藝技術和飛行力學原理進行分析,希望它能為今後中國風箏技藝的推廣和發展提供一點參考。
由於本人的水平有限,不當之處還望各位專家學者,前輩同好,有識之士和青少年朋友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批評指正。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概括起來只有四個字:扎、糊、繪、放。
簡稱“四藝”。簡單地理解這“四藝”即扎架子,糊紙面,繪花彩,放風箏。但實際上這四字的內涵要廣泛得多,幾乎包含了全部傳統中國風箏的技藝內容。
如“扎”包括:選、劈、彎、削、接。“糊”包括:
選、裁、糊、邊、校。“繪”包括:色、底、描、染、修。
“放”包括:風、線、放、調、收。而這“四藝”的綜合活用就要達到風箏的設計與創新的水平。
【風箏的放法(操作原理)】眾所周知,風箏上天有兩個必要的條件:(1)風箏要在有風的天氣下,風箏才能放飛;(2)風箏都得有提線的牽引,“斷線的風箏”在短暫的飄遠之後必定會掉下來。揚力作用揚力的產生:
風箏在空中受風,空氣會分成上下流層。通過風箏下層的空氣受風箏面的阻塞,空氣的流速減低,氣壓升高;上層的空氣流通舒暢,流速增強,致使氣壓減低;揚力即是由這種氣壓之差而產生的,這正是風箏能夠上升的原因。以上可知,揚力的產生有2個要素:
(1)風力;(2)牽引力;這就解釋了開頭提出的問題。在風力、牽引力和由此產生的揚力三個力的作用下,風箏在空中基本上是達到受力平衡的。風箏在空中的受力圖風箏在空中的受力:
風力的方向基本上是水平方向,而風箏受風的角度和上揚力的大小,可以由提線方便地控制。幾次練習後放風箏者會很快掌握控制風箏的技巧:放風箏的時候,一般是一抽一放。
抽的時候,因為風箏提線一般放在風箏面靠上的位置,加大牽引力可以控制風箏角度變小,上揚力增加,風箏穩步上升;放的時候,即平衡的風箏牽引力變小,在風力和揚力的合力作用下,風箏會飛高飛遠,但是必須很快又抽,以再次保持風箏的角度穩定。風力正盛的時候可以多放線,當風力稍有下降,就收一些線。【風箏的傳說】
關於風箏的起源,大體有四種傳說。一是斗笠、樹葉說;二是帆船、帳篷說;三是飛鳥說;四是李鄴說。
但就風箏起源於中國的結論,則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
斗笠、樹葉說 斗笠是一種古老的防雨防暑器具,當人類由漁獵轉為耕作時就開始使用,特別在熱帶**帶是必不可少的,那時的斗笠製作很簡單,繫繩也就地取材,多用柔軟的樹皮纖維。據說有一農夫正在耕作時,忽然狂風大作,捲起了他的斗笠,農夫趕緊去追,一下抓住繫繩。恰巧這繫繩很長,斗笠便象風箏一樣在空中飛行。
農夫覺得非常有趣,以後便經常給村民放斗笠,後來演變成放風箏。樹葉說來自於中國南方一帶。據說古時候人們對風捲樹葉滿天飛的現象十分崇拜,便用麻絲等拴樹葉放著玩,逐漸演變成放風箏活動。
中國臺灣的高山族、海南島的黎族人,早些時候就是用麵包樹的葉子做風箏。
帆船、帳篷說 人類使用木舟的歷史以久,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就被用於生產。後來又有了帆船。傳說禹時船上已有了風帆。
帆是藉助風力的機械,人們便 仿照帆的原理,紮起風箏放飛。還有人說,風箏起源於北方的帳篷,最早的風箏是人們模仿大風颳起帳篷在空中飄揚的現象製造出來的,之後逐步演變成了一種遊樂活動。
飛鳥說 從目前的歷史記載和發現的古代風箏看,其結構、形狀、扎繪技術等,一個突出的標誌就是以鳥的形狀多。因而得出結論:最初的風箏問世,是受飛鳥的啟發,模仿飛鳥而製造並以飛鳥命名的。
人們崇尚飛鳥、熱愛飛鳥、模擬飛鳥而製作風箏,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風箏因此而生,是天經地義的道理。 風箏起源於中國,著是目前世界風箏界一致公認的結論。
中國最早的風箏是有古代的科學家墨翟製造的。據中國的史料《韓非子 外儲說》載: 墨翟居魯山(今山東青州一帶)“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
”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隻“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第四種說法是:風箏由五代時期的李鄴發明的。所見文著有明代陳沂在《詢芻錄 風箏》中這樣寫道:
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乘風戲。後於鳶首,以竹為笛,使風入竹,如鳴箏,故名風箏。 【風箏的做法】風箏的形狀:
主要是模仿大自然的生物,如雀鳥、昆蟲、動物及幾何立體等,而 圖案方面,主要由個人喜好而設計,有宣傳標緻,動物、蝶、飛鳥等,琳琅種種。 風箏的建造材料除了絲絹、紙張外,還有塑膠材料造的,骨杆有竹篾,木材及膠棒來造,近來有人設計一種無骨風箏,它的結構是引入空氣於絹造的風坑之內,今風箏形成一個輕輕飄的氣枕,然後乘風於上。中國、馬來亞、菲律賓及日本等,亦有一種大形的風箏,每到風箏節就將它放到忍藍的天空,該等風箏之尺碼由十至二十尺不等。
骨杆則用大竹升來造,由百多人來放。做風箏的工具:
漿糊、 紙刀
做風箏的材料:
竹篾、紗紙條、馬拉紙
方形風箏的特點:
(1)這種四方形的風箏,現在用得最多,最普遍。 (2)風箏的骨架,單單用兩支組成非常簡單。 (3)做法雖然簡單,可是樣子的變化非常多,加些工夫可以做出很 多東西。
做法:1. 首先將竹篾浸水,令竹篾軟身,再用 刀將竹篾破開,約三份之一粗度,然後修半形,因為稍後要將竹篾貼在馬拉紙上,如果太粗,竹篾會拉破紙張,同時竹篾太粗,紗紙條就貼不穩。
將修好的竹篾裁成兩條長短適當的長度,約為16吋及23吋。下一步,就將馬拉紙裁成一個四方,長約24吋,馬拉紙是一種非常粗糙的紙張,最適合作風箏之用。 2.
到此時就可以將竹篾貼在紙上,但要記著將長長的竹篾,用紗紙紮在短的三份之一,然後慢慢屈曲,直至長竹篾兩端觸到紙的對角之上將它貼好。 3. 最後一步就將風箏的尾巴貼在風箏的下方,較好線與風箏的角度後,就可起放。
4. 風箏的尾巴是平衡風箏的主要工具,當風箏乘風而上之時,如果一方較重,風箏就會偏向這方,而尾巴最好比較長,因為越長就會有一個重量今風箏頭部升起,使全身受風,平衡了斜的一方。 5.
風箏的絲線可以用牛皮線、棉線、玻璃線等線轆可分圓線轆及排轆將線紮在風箏上,要成一斜角。【風箏分類】
軟翅風箏:
即一般常見的禽鳥風箏。它的升力片(翅)是一根主翅條構成翅子的下布是軟性的,沒有主條依附,主體身架多數做成浮雕式。它的造型多數是禽鳥或昆蟲。
鷹、蝴蝶、蜜蜂、燕子、仙鶴、鳳凰、蜻蜓、寒蟬、螳螂等皆屬此類風箏。為放還有一種可拆裝的軟翅風箏,把傳統的上下分開的蝴蝶翅膀,改為活翅膀,固定骨架,便於摺疊,放飛效果逼真,或頂的翅膀一張一弛,保證了風箏的穩定性
硬翅風箏:
常見的元寶翅任務沙燕風箏即屬此類。它的特點是升力片(翅)用上下兩根橫竹條做成翅的形狀,兩側邊緣高,中間凹,形成通風道。翅的端部向後傾,使風從兩翅端部逸出,平著看象元寶形。
如北京流行的米字風箏,、花籃、鴛鴦、喜鵲、鸚鵡等,這種風箏的硬翅 是固定的形式,而硬翅範圍以外的造型與骨架結構,則隨內容題材的不同而變化。
龍型風箏:
主要以龍頭蜈蚣風箏為主,也是濰坊風箏的一大特色。
板子風箏:
即人們傳說的平面形風箏。從結構和形狀上看,它的升力片就是主體,無凸起結構,風箏四邊有竹條支撐。此類風箏較多見,扎制容易,飛昇效能好,又適合表現多種題材,是少年兒童最喜愛的一種。
板子風箏,京津地區也叫拍子風箏,有八角菱形或者瓢蟲形,這類風箏一般都拖著個長長的尾巴或穗子,這對起飛有逸出。板子風箏中,最簡單的一種是“瓦爿”塊,方方的一片,南方農村叫它“二百五”,北方俗稱“箏子”,又叫“屁簾兒”。立體風箏:
一般採用摺疊結構的骨架,由一個或多個圓桶或其他形狀的桶組成,如宮燈、花瓶、火箭等
桶行形風箏:
由一個或多哥圓桶或其他形狀的桶組成的風箏,象宮燈、花瓶、火箭、酒瓶等皆屬此類。
自由類:
自由類包括跨種類,運用新技術,吸取外國風箏之長的風箏。跨種類的如"鵲橋會",把串式、立體、板子等幾種方法集於一體;運用新技術的如長120米的串式風箏"梁山一百單八將"、"百鳥朝鳳"等,不僅能迎風轉動,還能敲鑼打鼓、噴煙冒火,"孫悟空"還能在放飛中七十二變。板子風箏、串式風箏、複線風箏、硬翅風箏。
風箏都有什麼樣的
在夾山寺塘釣的玉蝶 風箏按其形狀又可以分為串式 桶式 板子 硬翅 軟翅以及自由類六大類。串式。把數只相同或不同的風箏像穿糖葫蘆似的拴在一根或多根線上放飛的風箏。比如,龍頭蜈蚣風箏,分頭 身 尾三個部分,身子為主體,由若干個圓片形的單體組成,每個圓片就是一個風箏。桶形。此類風箏又稱立體風箏,一般採用摺...
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地球形狀,即地球的外形。我們研究地球的形狀主要是指彈性地球外殼的自然形狀,以及陸地和海洋或海底的表面形狀。由於地球自然表面的複雜性,為準確研究它的形狀,就必須把地球表面劃分為若干個區域,在每個區域內仔細研究表面點的座標,最後再把它們綜合起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地球的形狀已經有了乙個明確的認識 地...
地球的形狀,地球的形狀是什麼樣的?
地球的形狀是指全球靜止海面 大地水準面的形狀。大地水準面既不考慮地球表面的海陸差異,也不考慮陸上 海底的地形起伏,它不但包括了現在的海面,也包括所有陸地底下的假想 海面 它是計算地表高程的起算面。雖然地球的表面高低起伏,但這些地形的變化對於地球來講是微不足道的,從人造衛星獲得的地球 可以看出,地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