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人端午節是怎麼過的都幹什麼呢

時間 2021-10-15 00:17:27

1樓:鬼子炮樓

過去,煮雞蛋(東北過去沒有粽子),踏青,採艾蒿,做香包、掛葫蘆

現在,大吃大喝一頓,完事。

2樓:匿名使用者

由於東北地處我國寒區,四季分明,端午節都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正是公立的6月下旬,東北正是春花開,四季如春的季節,也正是適合戶外活動的季節。因此,東北人過端午節有其獨特的特點:

1、吃粽子

端午節吃的習俗中,排在首位的便是粽子。南北方粽子口味雖不同,可表達的內容卻是相同的,吃粽子除了古代的祭祀意義外,現今,已變成了南、北方口味的pk,美食的意味更加濃重。

黃公尺小棗粽子是東北傳統的粽子,粽子主料為糯公尺,糯公尺難於消化,一次不宜食用過多。特別是老人和兒童,以及心血管病、胃腸道病、糖尿病患者更要少吃。吃粽子最好搭配蔬菜和水果,以增加纖維質的攝取,使營養更加均衡。

2、吃茶葉蛋

除了吃粽子之外,還要吃茶葉蛋。蛋有雞蛋、茶葉蛋、鵝蛋、鹹鴨蛋等。最初的關於端午節吃蛋的習俗,應該就是為了躲避重午的瘟疫,在這個接近夏至的節日裡,陽氣高漲至正端,陰氣初施,陽氣隆盛,天地氣交,補充蛋白質就是最當務的要事了。

在東北地區,每到端午節,人們都會煮茶葉蛋吃。

端午早晨,東北一帶是由長者將煮熟的雞鴨鵝蛋放在兒童的肚皮上滾動,然後剝皮讓兒童吃下,據說這樣做可免去兒童的肚子疼,實則為節日的一種嬉兒遊戲。其它地區均以煮食為主,據說原為投入河水中飼餵魚蝦而拯救屈原,後演化為煮食紀念。

3、克仗鬥石

遼寧省阜新和蒙特內哥羅地區慶祝端午節的方式非常特別,至今保留著「克仗鬥石」的傳統。「克仗鬥石」是由兩村相互擲石為戲的傳統鬥石活動,原本是村莊內部的娛樂活動,後來逐漸發展為人們端午節的一項重要習俗。

端午節這天清晨,兩個村子的十二三歲的小孩子,站在山丘上互相叫陣,並朝對方扔石頭;再過一會兒到了上午,由歲數較大的長者出面叫陣,一邊叫陣一邊繼續互扔石頭;11時左右,各方回家吃午飯。等到午後兩點鐘,「克仗鬥石」正式開始,這時候,種地的也不種了,小商小販也不賣貨了,家家戶戶關上門窗,跑到山丘上去看熱鬧,每個人都是興沖沖的。雙方互擲石子,在這一天,被石子打傷、打殘都不能報官、不索賠、不怨恨。

4、吃打糕

在我國朝鮮族人較為集中的地方——吉林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端午節是朝鮮族人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但端午節朝鮮族人主要是吃「打糕」。

打糕就是用專門的打糕錘在配套的木槽或石槽中捶打出來的食品,原料主要是蒸熟的糯公尺或粘黃公尺。除了吃打糕外,端午節這**鮮族還有傳統的體育活動,如盪鞦韆、跳跳板和摔跤等。姑娘們盪鞦韆,小夥子們則進行摔跤比賽,非常熱鬧。

5、飲酒

端午每人早起均需飲酒一杯,傳說可以避邪。飲用和噴灑雄黃酒就是端午節的一種傳統民俗。諺語道:

「五月五,雄黃燒酒過端午。」因為古時的人們迷信端午節也就是農曆五月五日是『惡月惡日』,是毒氣最重的一天,所以,在這天,人們會將採來的蒲草根切細、曬乾,拌上少許雄黃,浸泡白酒加以飲用,認為這有驅蛇辟邪之效。

而對於年齡太小、不適合喝酒的孩子,大人就將少量雄黃酒塗抹到孩子的臉頰、耳鼻等部位,用以消災祛病。但現代科學證明,喝雄黃酒對身體有害,所以不喝為好。

6、踏青

在黑龍江地區過端午節,一般都是清早要出門去郊外,野地或公園等地方散步,叫做「踏青」。折一些樹枝或買些艾草回來,系上各種顏色的葫蘆掛在門沿和窗戶上。

踏青的習俗在我國由來已久,李淖在《秦中歲時記》中曾有記載:「上巳(農曆三月初三),賜宴曲江,都人於江頭禊飲,踐踏青草,謂之踏青履。」

7、掛紙葫蘆

早晨,在自家的門楣上掛上葫蘆,象徵家族人丁興旺。另外,家裡還可以掛上用五彩線和布條做的辣椒、簸箕、掃帚等,這些東西都是寓意吉祥,趕走五毒,掃除瘟疫的意思。

民間掛紙葫蘆還有一段故事來歷:據說唐朝起義軍首領黃巢曾得到一位老太太的幫助。黃巢臨走時對老太太說:

「日後兵荒馬亂時,你就做個五彩紙葫蘆掛在門上,我就能搭救你。」後來恰巧是五月初五端午節這天,黃巢率大軍攻進長安,老太太和她的鄰居掛上了彩紙葫蘆,都得到了起義軍的保護,這段傳奇一直流傳至今。

8、系五彩繩

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五色線只能在夏季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裡。

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裡,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9、插艾蒿

相傳西周時每逢五月初五,人們便在門戶上插掛艾葉(也稱艾蒿)和菖蒲,意為攘毒氣、避邪氣。此習俗歷代相傳,至今本溪地區的人們仍沿習這一習俗。

五月初五日,居住在本溪的漢、滿、回、朝鮮族等民族,都在清晨太陽未出時,家家房簷遍插艾蒿,門楣插桃樹枝,枝上係以黃布縫製的小猴子和青麻捆紮的小掃帚。兒童的手腕、腳腕和頸上都結雙五色線。男男**多早起,結伴去山野、河邊,趟露水,用長流水洗臉,拔艾蒿盤頂頭上,俗謂免災祛病。

東北人怎麼做餃子,看看東北人是怎麼做餃子的,這才是真正的速凍水餃?

小夢 偑 餃子源於古代的角子。餃子原名 嬌耳 相傳是我國醫聖張仲景首先發明的,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歷史了。是深受中國人民喜愛的傳統特色食品,又稱水餃,是中國北方民間的主食和地方小吃,也是年節食品。有一句民謠叫 大寒小寒,吃餃子過年。餃子多用麵皮包餡水煮而成。看看東北人怎麼做餃子,這才叫真正的速凍餃...

中國的端午節是怎麼來的,端午節是怎麼來的?

哈哈欠為你違逆 2014 黃岡 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這句民謠描寫的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俗稱 端午節 五 與 午 通,五 又為陽數,故端午又名端 五 重五 端陽 中天等,它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動逐漸演變為 吃粽子,賽龍舟,掛菖蒲 艾葉,薰蒼朮 白芷...

東北人愛吃大米的習慣是怎麼來的

濱州漫卷詩書 東北人比較懶,不擅長做麵食,喜歡吃囫圇糧食,或者半加工的苞米茬子。而大米顯然比其它糧食口感好。 只有您想不到 應該是日本解放前日軍侵佔我國東三省時帶水稻種子和技術過來,因為他們早就以大米為主食了。在他們的影響下,逐漸地那裡人逐漸接受大米就是最好的主食了。 指鹿為馬浪的虛名 種什麼吃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