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端午節台州人吃的是麥並,台州人怎麼過端午節

時間 2021-09-17 03:16:56

1樓:匿名使用者

台州人有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錫餅(麥餅、食餅筒)的風俗。早期稱之為“拭餅”,拭餅是“先製成粉漿,再在平底鍋中拭勻烙熟”,這種麥餅的做法是用麵粉加水拌成麵粉漿,攤拭餅時,主婦拈一團又軟又韌的麵粉漿放在底部加熱的平底鏊盤上,或順時針或逆時針拭勻上一圈即成,手藝好的攤成的拭餅不但皮薄、勻而無洞眼,且外周“滴括周圓”。也有人將拭餅寫做“錫餅”,認為這種餅薄如錫箔,故謂“錫餅”;還有人寫作“食餅”或“席餅”的。

[據一篇文章中考證,吃春餅這一習俗可追溯到晉,但興於唐朝。《關中記》說:唐人於“立春日作春餅,以春蒿、黃韭、蓼芽包之”,並將它互相贈送,取迎新之意。

杜甫有詩句“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陸游也有詩句“春日春盤節物新”。元代出現用薄餅卷餡後再用油炸食用的記載。鍾叔河先生寫過《長沙的春捲》,稱吃春捲是長沙的一種民俗。

金門地區則將這種食物稱為“七餅”(讓人想到麻將中的“七餅”),還有一個有關其來歷的傳說故事。據記載,皖南地區人民也在立夏時節做苧麻餅吃,當地有一種野生植物------苧麻,用苧麻葉搗成泥,摻進糯米粉中做成餅,蒸熟食之,作為“立夏”前後的節令食品,在當地民間有“立夏吃苦餅,熱天不中暑”的諺語。 網上還可查到越南也有春捲。

不知為什麼,台州人習慣在立夏這天吃錫餅,這一天也叫做“疰夏”(也有寫作醉夏的,周作人先生則寫作“蛀夏”),有俗諺曰:“疰夏嘸麥餅,白落(碌)做世人。”意謂立夏這天沒有麥餅吃,做人也白做了,可見錫餅台州人心目中的地位。

葉澤誠先生收集的臨海節俗竹枝詞有一首《疰夏(立夏節)》這樣寫道:“食餅筒筒像卷(此處一字為上“竹”下“品”),豆芽小菜炒麩筋。店家借根天平秤,秤過今年重幾斤。

”其次是端午節時吃麥餅,在我的印象中,家鄉端午這天各家各戶很少吃粽子的,反而以吃錫餅居多,雖然諺語有“吃了端午粽,棉衣遠遠送”一句,吃粽似乎是春節時更多些。有關臺州端午吃麥餅的題詠,我所見到的有近代溫嶺名醫趙立民先生的《好事近》一詞曾提及:

“端節又來臨,

喜氣瀰漫墟落。

爐灶香騰麥餅,

冒炊煙椽角。”

(下闋略) 如今人們多用液化氣了,“爐灶香騰麥餅,冒炊煙椽角”的景象恐怕是難以看到了。住在城裡的不少人也很少親手做麥餅了。

清道光進士黃壺舟先生,曾擔任宗文書院的首任山長,在他的詩集《聽鬆小隱詩鈔》中也寫到麥餅:“春秋佳日固瀟灑,

暑中小住寧非佳。

鄰翁小饋餅卷麥,

家人馳送盤登鮭這裡寫的不一定是端午,但從詩中可看出那時也習慣在暑天吃麥餅的。

2樓:新上路啊

是吃食餅筒,裡面包炒麵,豆芽,肉絲,蛋絲。

今天是吃不了了,排隊都要排半天,平時綠豆芽1元1斤都漲到10元了 嗎的

台州人怎麼過端午節

3樓:匿名使用者

吃食餅筒啊,用麥油煎包菜吃台州的大部分地方比如路橋,椒江,溫嶺,玉環,黃岩都是吃食餅筒的,而不是吃粽子

4樓:匿名使用者

吃麥餅,喝涼茶,據說這一天喝了涼茶就不長痱子

端午節吃什麼東西?

5樓:文子

1、粽籺:端午節食粽是我國的傳統習俗,粽的形狀很多,品種各異,一般還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長形等各種形狀。由於中國各地風味不同,主要有甜、鹹兩種。

2、雄黃酒:端午飲雄黃酒的習俗,從前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黃泡製的白酒或黃酒。

雄黃可以用做解毒劑、殺蟲藥。於是古代人就認為雄黃可以剋制蛇、蠍等百蟲,“善能殺百毒、闢百邪、制蠱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黃:江浙一帶有端午節吃“五黃”的習俗。五黃,是指黃魚、黃瓜、黃鱔、鴨蛋黃、雄黃酒(雄黃酒有毒性,都喝普通的黃酒代替雄黃酒)。

也有其它說法,鹹鴨蛋可以用黃豆替代。農曆五月,江南人稱五黃月。

4、打糕: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

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捶打製而成的米糕。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5、煎堆: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煎成。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

6樓:檸檬一家人

1、福建-粽子

、雄黃酒、荷葉包、米粉肉等

福州端午節的家宴必在中午,餐席上必有粽子、雄黃酒、荷葉包、米粉肉等。家宴後,幼兒穿新衣、紅肚兜,佩戴用各色絲線織裹樟腦丸做成的諸如粽子、燈籠等形狀別緻、色澤鮮豔的香袋,還要洗菖蒲湯。

2、重慶-蛇羹

重慶素有“巴渝大地”之稱,所謂“巴”就是蛇,古時重慶人崇拜蛇,以蛇為圖騰膜拜。以前蛇是不能吃的,但20世紀80年代起,重慶人選擇在一年之中的端午這天烹製蛇羹,吃下以求保佑自己。

3、廣西-灰水粽

廣西南部地區,比如寧明、崇左、龍州等地,過端午節都要包涼棕,叫做“灰水粽”。包粽子前先到山上砍回一些諸如苦楝樹等樹木的枝葉,在陽光下晒到半乾時就堆放到平地裡燒,然後把得到的灰放到一個竹製容器裡用清水衝濾。最後用過濾得到的棕黃色的水來浸泡準備好的糯米。

4、廣東-廣東粽子

廣東粽子是南方粽子的代表品種,個頭較大,外形別緻,狀如錐形。品種很多,有蛋黃粽子、什錦粽子、燒鴨粽等獨具南國風味,久負盛名。潮州的雙拼粽,自成一派,一頭用鹹料,一頭則用甜料,一粽兩味,故稱“雙拼粽”。

5、江蘇-十二紅

端午這天,揚州人作興吃“十二紅”。紅燒魚、紅燒肉、紅燒雞、紅燒老鵝、熗黃瓜、熗萵筍、熗蘿蔔、刀豆、莧菜、鹹鴨蛋、雪裡蕻、燒大粉或粉絲。

7樓:匿名使用者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端午節即將來臨,端午節吃什麼呢?粽子、鹹鴨蛋、皮蛋等陸續登場逐漸成為飯桌上的“常客”。

1、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起源於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屈原面臨著亡國之痛,與五月五日投江自盡,岸上的漁夫和百姓紛紛來到江上奮力打撈,當時人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食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雞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還把雄黃酒倒入江中,以便藥昏蛟龍水獸,使屈原大夫免遭傷害。從此以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每年的五月初五都到江上投粽子、划龍舟。以此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

一天只吃半個或一個,每天吃粽子別超過50克,也就是半個或1個。尤其胃腸道疾病和糖尿病患者最好少吃或不吃,老年人切忌貪多貪涼,最好分小塊多次食用。有些商家賣的迷你粽就是不錯的選擇。

2、黃鱔

過端午不僅僅是吃粽子的時候,也是一年裡鱔魚肉最嫩、最有營養的時候,所以有“端午黃鱔賽人蔘”的俗諺。黃鱔由於口感軟滑無刺,一直都是淡水水產中比較受歡迎的一種,尤其是對於孩子和老人來說,是不錯的補養品。黃鱔性溫、味甘,入肝、脾、腎經,具有補中益氣、養血固脫、溫陽益脾、強精止血、滋補肝腎、祛風通絡等功效。

不過需要提醒的是,黃鱔一定要現殺現烹,鱔魚體內組氨酸含量較多,鱔魚死後體內的組氨酸會轉變為有毒物質,故所加工的鱔魚必須是活的。黃鱔用開水焯燙,可以洗去外邊的粘膜,煮出的湯可減少腥味。

3、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

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先把米放到水裡浸泡一段時間後,撈出來放到鍋裡蒸熟,將蒸熟的米放到木槽或石槽裡,用木極反覆捶打。一般多是兩個人面對面地站在槽邊,互相交替捶打,或一人捶打,一人在下面翻動糕團使之捶打均勻。隨後,一份香甜細膩、筋道適口的打糕製作完成。

4、鴨蛋

端午節除了紀念屈原還有就是要避五毒,因為傳說中的五毒妖怪到了端午就會為害人間,這五毒妖怪就是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蠍子,民間用五種紅色的菜象徵這五毒的血,吃著這些菜的時候,就會把五毒妖怪嚇跑,也就是吃五紅了,分別是烤鴨、莧菜、紅油鴨蛋、龍蝦、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吃了這五紅,整個夏天就可以辟邪避暑了。

與五紅類似,江南民間端午節還有吃五黃的食俗。五黃指黃鱔、黃魚、黃瓜、鹹鴨蛋及雄黃酒。不管是五紅還是五黃,都包括鴨蛋在內,所以端午節吃鴨蛋有辟邪祛暑的原因。

5、艾饃饃

不少地方過端午節時還用米粉或麵粉發酵與艾蒿一起蒸饃饃。艾中含有多種揮發油,具有芳香氣味,可驅蟲殺菌,對多種細菌及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古代在端午除病驅瘟,無論食還是用,艾均必不可少。

8樓:快樂木絨

端午節除了人們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還有豐富的食俗。

吃黃鱔 我國江漢平原每逢端午節時,還必食黃鱔。黃鱔又名鱔魚、長魚等。端午時節的黃鱔,圓肥豐滿,肉嫩鮮美,營養豐富,不僅食味好,而且具有滋補功能。

因此,民間有“端午黃鱔賽人蔘”之說。

吃麵扇子 甘肅省民勤縣一帶,端午節這天都蒸“面扇子”。面扇子用發麵蒸制,呈扇形,有5層。每層撒上碾細的熟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種花紋,染上顏色,十分好看。

這種食俗據說是由端午節制扇、賣扇、贈扇的風俗演變而來的。

吃茶蛋 江西南昌地區,端午節要煮茶蛋和鹽水蛋吃。蛋有雞蛋、鴨蛋、鵝蛋。蛋殼塗上紅色,用五顏六色的網袋裝著,掛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謂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無事。

吃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省農村每逢端午節這天,家裡的主婦起得特別早,將事先準備好的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這種食法據說可避“五毒”,有益健康。

吃打糕 端午節是吉林省延邊朝鮮族人民隆重的節日。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將艾蒿與糯米飯,放置於獨木鑿成的大木槽裡,用長柄木棰打製而成的米糕。

這種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節日的氣氛。

吃煎堆 福建晉江地區,端午節家家戶戶還要吃“煎堆”。所謂煎堆,就是用麵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調成濃糊狀,下油鍋煎成一大片。相傳古時閩南一帶在端午節之前是雨季,陰雨連綿不止,民間說天公穿了洞,要“補天”。

端午節吃了“煎堆”後雨便止了,人們說把天補好了。這種食俗由此而來。

吃薄餅 在溫州地區,端午節家家還有吃薄餅的習俗。薄餅是採用精白麵粉調成糊狀,在又大又平的鐵煎鍋中,烤成一張張形似圓月,薄如絹帛的半透明餅,然後用綠豆芽、韭菜、肉絲、蛋絲、香菇等作餡,捲成圓筒狀,一口咬去,可品嚐到多種味道

上海人端午節為什麼吃鴨子

申如夏花 在屈原的傳說尚未廣泛流傳前,端午的習俗仍因襲對惡日的禁忌 以保健 避疫為主要原則 懸艾葉和菖蒲 民間古來有門前懸艾 菖蒲之俗 艾,即艾蒿,多年生草本植物 菖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 兩者皆可入中藥 艾葉可製灸條,是傳統中醫針灸 中必不可缺的用品 燃點艾條可灸治多種病症 艾與菖蒲中都含有芳香油,...

端午節為什麼吃粽子?

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直至今日,我們除了吃粽子,還會划龍舟,這些傳統節日活動一直影響著我們世世代代子子孫孫 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傳說,西元前340年,愛國詩人 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公尺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

為什麼有端午節,為什麼要過端午節 端午節的來歷有是什麼

鯨娛文化 端午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又被稱為端陽節 五月節等!還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什麼要過端午節?端午節的來歷有是什麼 困難解決局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起源端午節源於對惡日 即農曆五月,因仲夏瘟疫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