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聲色影視世界
原文:先秦 荀子《荀子·性惡》:人之性惡,其善者偽也。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順是,故爭奪生而辭讓亡焉;生而有疾惡焉,順是,故殘賊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慾,有好聲色焉,順是,故淫亂生而禮義文理亡焉。
然則從人之性,順人之情,必出於爭奪,合於犯分亂理,而歸於暴。故必將有師法之化,禮義之道,然後出於辭讓,合於文理,而歸於治。用此觀之,人之性惡明矣,其善者偽也。
釋義:人的本性是**的,他們那些善良的行為是人為的。
人的本性,一生下來就有喜歡財利之心,依順這種人性,所以爭搶掠奪就產生而推辭謙讓就消失了;一生下來就有妒忌憎恨的心理,依順這種人性,所以殘殺陷害就產生而忠誠守信就消失了;一生下來就有耳朵、眼睛的貪欲,有喜歡**、美色的本能,依順這種人性,所以淫蕩混亂就產生而禮義法度就消失了。
這樣看來,放縱人的本性,依順人的情慾,就一定會出現爭搶掠奪,一定會和違犯等級名分、擾亂禮義法度的行為合流,而最終趨向於**。所以一定要有了師長和法度的教化、禮義的引導,然後人們才會從推辭謙讓出發,遵守禮法,而最終趨向於安定太平。
由此看來,人的本性是**的就很明顯了,他們那些善良的行為則是人為的。
荀子曰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行之,明也
題目 荀子曰 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而止矣。行之,明也。譯文 荀子說 沒有聽到的不如聽到的,聽到的不如見到的,見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實行,學問到了實行就達到了極點。實行,才能明白事理。道理 1 實踐是認識的唯一 也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不聞...
春秋戰國荀子多大,關於春秋時荀子的句子,有那些?
荀子 約西元前313年 西元前238年 名況,字卿,華夏族 漢族 戰國末期趙國人 1 7 著名思想家 文學家 政治家,時人尊稱 荀卿 西漢時因避漢宣帝劉詢諱,因 荀 與 孫 二字古音相通,故又稱孫卿。曾三次出任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 位於今山東蘭陵縣 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在人性問題上...
荀子曰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不禮則不寧,你如何理解
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不禮則不寧 的意思是 人不守禮就沒法生存,做事不守禮就不能成功,國家不守禮則不安寧,這句話出自 荀子 修身 拓展資料 修身,是指修養身心,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養水平。道家 儒家 墨家都講修身,但內容不盡相同。儒家自孔子開始,就十分重視修身,並把它作為教育八目之一。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