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本逐末原文翻譯,忘本逐末的原文及翻譯

時間 2021-06-11 15:12:49

1樓:匿名使用者

【拼音】 (shě běn zhú mò)

【註釋】 舍:捨棄;逐: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出處】 《漢書·食貨志》:“棄本逐末,耕者不能半,奸邪不可禁,原起於錢。”

【例子】 寫文章只追求形式而不注重內容,那是~。

有一個人向釀酒的人家詢問釀酒的方法。酒家說:“用一斗米,一兩酒麴,再加二斗水,把這些摻和在一起,釀造七天,就成了酒。

”這個人很健忘,回家後用二斗水、一兩酒麴摻和在一起,七天之後取出來嘗,(味道)仍然像水一樣。於是他去責問酒家,說酒家不傳授給他真正的釀酒方法。酒家說:

“你只是不按我的方法做罷了。”那人說:“我按照你說的,用二斗水、一兩曲。

”酒家問:“可有米麼?”那個人低下頭想了想說:

“是我忘記放米了。”

唉,連釀酒的原料都忘了,還想得到酒,等到得不到酒,反而去埋怨別人教他的不對。世上求學的人,忘記根本而去追求枝節,導致學業難成,跟這個人有什麼不同呢!

2樓:匿名使用者

【原文】孟子曰:“今有無名之指屈而不信①,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則不遠秦楚之路,為指之不若人也。指不若人,則知惡之;心不若人,則不知惡。此之謂不知類(2)也。”

【註釋】①信:同“伸”。②不知類:不知輕重,捨本逐末。

【譯文】孟子說:“現在有人,他的無名指彎曲而不能伸直,雖然並不疼痛,也不妨礙做事情,但只要有人能使它伸直,就是到秦國、楚國去,也不會嫌遠,為的是無名指不如別人。無名指不如別人,就知道厭惡;心不如別人,卻不知道厭惡。

這叫做不知輕重,捨本逐末。”

【讀解】儒者的確是心靈美的呼喚者、衛道者。我們在孟子這裡就可以看到,他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著這個主題。憂指忘心,當然是不知輕重,捨本逐末。

究其原因,則有如下兩個方面:第一,指不若人,一目瞭然,無所藏匿(戴手套終不是辦 法);心不若人,抽象無形,可以偽裝(雖然總有暴露的時候)。第二,指不若人,標準清清楚楚,無可辨駁;心不若人,難以有所度量,甚至可以自欺欺人。

所以,指不若人,羞愧難當,莫說秦楚之路,就是飛越太平洋也在所不辭,只要能去其恥辱。心不若人,不以為恥,甚至反以為榮,又有何秦楚之路可去呢?

翻譯文言文《捨本逐末》

3樓:匿名使用者

有一個人向釀酒的人家詢問釀酒的方法。酒家說:“用一斗米,一兩酒麴,再加二斗水,把這些摻和在一起,釀造七天,就成了酒。

”這個人很健忘,回家後用二斗水、一兩酒麴摻和在一起,七天之後取出來嘗,(味道)仍然像水一樣。於是他去責問酒家,說酒家不傳授給他真正的釀酒方法。酒家說:

“你只是不按我的方法做罷了。”那人說:“我按照你說的,用二斗水、一兩曲。

”酒家問:“可有米麼?”那個人低下頭想了想說:

“是我忘記放米了。”

唉,連釀酒的原料都忘了,還想得到酒,等到得不到酒,反而去埋怨別人教他的不對。世上求學的人,忘記根本而去追求枝節,導致學業難成,跟這個人有什麼不同呢!

忘本逐末的原文及翻譯

4樓:匿名使用者

捨本逐末(忘本逐末)比喻做事不從根本上著手,而在枝節上用功夫

世之學者,忘本逐末,而學不成,何異於是!

《造酒》明.江盈科

原文:一人問造酒之法於酒家。酒家曰:“一斗米,一兩曲,加二斗水,相參和,釀七日,便成酒。

”其人善忘,歸而用水二斗,曲一兩,相參和,七日而嘗之,猶水也,乃往誚酒家,謂不傳與真法。酒家曰:“爾第不循我法也。

”其人曰:“我循爾法,用二斗水,一兩曲。”酒家曰:

“可有米麼?”其人俯首思曰:“是我忘記下米!。

”噫!並酒之本而忘之,欲求酒,及於不得酒,而反怒怨教之者之非也。世之學者,忘本逐末,而學不成,何異於是!

————————————————

譯文:有一人向一家做酒的人家請教釀酒的辦法。酒家告訴他:“一斗的米,加上一兩酒引(酒藥子),再加上二斗的水,相互摻和,這樣過了七天,就變成酒了”

然而這個人比較健忘,回家後用了二斗水,一兩酒引,這這樣摻和起來做酒了,過了七天後嘗一嘗,還跟水不相上下,於是就跑過去責怪酒家,說人家不教他真正的釀酒之法,酒家說:“你肯定沒有按照我說的辦法去做呀。”這個人說:

“我是按照你說的做的:用二斗水,一兩酒引子。”酒家問他:

“米放了沒有?”他低下頭想了想說“是我忘記放米了!”

啊,連酒最基本的東西都忘了,想要自己釀酒卻釀不出酒,反而生氣怨恨教他辦法的人的不好。當今世上的不少求學的人,忘記去打基礎,而想直接一步登天,結果什麼也學不了,不跟這個人是一樣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