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誡子書》的成語,出自誡子書 成語

時間 2021-08-30 09:12:50

1樓:春天梨的熊

1、靜以修身

讀音:jìng yǐ xiū shēn。

釋義:以靜思反省來使自己盡善盡美。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

2、儉以養德

讀音:jiǎn yǐ yǎng dé。

釋義:節儉有助於養成質樸勤勞的德操。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3、淡泊明志

讀音:dàn bó míng zhì。

釋義: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4、寧靜致遠

讀音:níng jìng zhì yuǎn。

釋義:意思是只有心境平穩沉著、專心致志,才能厚積薄發、 有所作為。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擴充套件資料

《誡子書》原文: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釋義: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2樓:秋狸

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一、淡泊明志

釋義: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戒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文: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例句:對追求功名利祿的人,送給他一句格言:淡泊明志。

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褒義,指不追求名利。

二、寧靜致遠

釋義: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遠大的目標。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譯文: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例句:他待人謙恭謹慎;學習孜孜不倦;生活簡單樸素,有寧靜致遠的精神境界和嚴謹自律的道德品質。

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釋義: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

出處:三國·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譯文: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原文如下: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譯文: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以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專一,而才幹來自學習。所以不學習就無法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無法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不能陶冶性情。年華隨時光而飛馳,意志隨歲月而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其時悔恨又怎麼來得及?

3樓:歲月不寒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 寧靜致遠

諸葛亮的《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4樓:匿名使用者

淡泊明志 與寧靜致遠

出自誡子書 成語

5樓:q王小年

1、淡泊明志 [ dàn bó míng zhì ] 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翻譯: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2、寧靜致遠 [ níng jìng zhì yuǎn ] 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遠大的目標。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翻譯:不恬靜寡欲無法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無法達到遠大目標。

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jìng yǐ xiū shēn,jiǎn yǐ yǎng dé ] 指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翻譯:依靠內心安靜來修養身心,以儉樸節約財物來培養自己高尚的品德。

《誡子書》作於公元234年(蜀漢建興十二年),是諸葛亮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文章的主旨是勸勉兒子勤學立志,修身養性要從淡泊寧靜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險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學的經驗,著重圍繞乙個「靜」字加以論述,同時把失敗歸結為乙個「躁」字,對比鮮明。

作品短短幾十字,傳遞出的訊息,比起長篇大論,誡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簡意賅,文字清新雅緻,不事雕琢,說理平易近人,這些都是這篇文章的特出之處。

6樓:淺紫風信子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誡子書出自本文的成語是什麼,**以解釋

7樓:匿名使用者

一沐三bai握發 ,一飯三吐哺:洗du一次頭髮zhi,要多次停下來dao,握著自己已散的頭髮專,接待賓客,吃一頓飯,要多屬次停下來。

博聞強記 :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淡泊明志:淡泊:生活儉樸。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寧靜致遠:寧靜:內心安定清靜,才能實現遠大理想。

出自《論語》的成語有哪些?

8樓:彭咿呀

成語:不亦樂乎、三十而立、從心所欲、溫故知新、疏食飲水、擇善而從、三人行必有我師、不捨晝夜、逝者如夫、匹夫不可奪志

解釋: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孔子說:「溫習學過的知識,不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嗎?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來,不是一件很快樂的事嗎?人們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氣,不是乙個有品德高尚的人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都會反省我自己,替別人做事,我盡力了嗎?與朋友交往有沒有忠誠?老師傳授我的知識,我都溫習了嗎?」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孔子說:「我十五歲立志學習,三十歲立足於社會,四十掌握了知識而不致迷惑,五十歲了解並順應了自然規律,六十歲聽到別人說話就能明辨是非真假,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又不超出規矩」

4、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就可以做老師了。」

5、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孔子說:「只讀書而不深入思考就會茫然無所知,只是空想而不讀書就會產生疑惑。」

6、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孔子說:「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一簞飯,一瓢水,住在簡陋的小屋裡,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窮困清苦,顏回卻沒有改變他好學的樂趣。顏回的品質是多麼高尚啊!「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孔子說:「對於學習,知道怎麼學習的人,不如愛好學習的人;愛好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趣的人。」

8、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孔子說:「吃粗糧,喝白水,彎著胳膊當枕頭,樂趣也就在這中間了。用不正當的手段得來的富貴,對於我來講就像是天上的浮雲一樣。」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說:「三人同行,其中一定有可做我老師的。選擇他們的優點加以學習,看到他們的缺點,自己就可以改正。」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孔子在河邊說:「流失的時光就像這個流水!日夜不停留。」

11、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孔子說:「軍隊可以被奪去主帥,男子漢卻不可被奪去志氣。」

12、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說:「博覽群書廣泛學習而已記得牢固,就與切身有關的問題提出疑問並且去思考,仁就在其中了。」

與誡子書有關的幾個四字成語

9樓:匿名使用者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淡泊明志、寧靜致遠。都出自三國時期諸葛亮的《誡子書》。

1、靜以修身:恬靜修身。

2、儉以養德:儉樸養德。

3、淡泊明志:指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潔。

4、寧靜致遠:平穩靜謐心態,不為雜念所左右,靜思反省,才能樹立遠大的目標。

《誡子書》原文: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釋義:君子的行為操守,從寧靜來提高自身的修養,用節儉來培養自己的品德。不恬靜寡欲不能明確志向,不排除外來干擾沒法達到遠大目標。

學習必須靜心和專一,而才幹來自於學習。所以不學習就不能增長才幹,沒有志向就無法使學習有所成就。

放縱懶散就不能振奮精神,急躁冒險就無法陶冶性情。時光飛馳,意志也會流逝。最終枯敗零落,大多不接觸世事、不為社會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著那窮困的居舍,到時候後悔也來不及了。

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建興十二年(元234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諸葛亮一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作者介紹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 ,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誡子書》的啟示,讀了誡子書有什麼啟發

諸葛亮 誡子書 諸葛亮,字孔明,琅琊人。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 軍事家。官至丞相。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譯文 有...

誡子書譯文的翻譯,《誡子書》詳細翻譯,及單字解釋。

生活達人小黃老師 這是諸葛亮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從文中可以看作出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潔 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全文通過智慧型理性 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古代家訓,大都濃縮了作者畢生的生活經歷 人...

諸葛亮誡子書翻譯,諸葛亮的《誡子書》翻譯

德才兼備人的品行,是依靠內心安靜精力集中來修養身心的,是依靠儉樸的作風來培養品德的。不看輕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確自己的志向,不是身心寧靜就不能實現遠大的理想。學習必須專心致志,增長才幹必須刻苦學習。不努力學習就不能增長才智,不明確志向就不能在學習上獲得成就。追求過度享樂和怠惰散漫就不能振奮精神,輕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