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贈孟浩然》
詩中李白開門見山地說「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狂讚了一通以後又總結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我看了很激動的。
李白這個人基本上是屬於狂得不著邊的人,難得有他佩服的人。孔子他看不上眼,說:「我本楚狂人,風歌笑孔丘。
」對著皇帝的御旨敢耍酒瘋,說:「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可是面對著孟浩然,他卻說出了「高山仰止」的敬語。
孟浩然能讓他這樣贊真是非常厲害啊!害我也忍不住遙想起老夫子的風儀來。
孟浩然的詩好,好在「語淡而味終不薄」。他淡泊高遠的詩風,恐怕是連李白也為之傾倒沉醉的。同是寫秋江的詩,李白寫《夜泊牛渚懷古》——
牛渚西江夜,青天無片雲,
登舟望秋月,空憶謝將軍。
餘亦能高詠,斯人不可聞。
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
孟浩然也寫《早寒江上有懷》——
木落雁南渡,北風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遙隔楚雲端。
鄉淚客中盡,孤帆天際看。
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
明顯可以看出李白的詩學到了孟浩然的神髓。但是如果認真品味,還是會發現孟浩然的句子更高妙些。最後結句「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比「明朝掛帆席,楓葉落紛紛」更清遠恬淡。
或許李白在學詩時很受過孟浩然的影響吧,日後見到這位老前輩又被他的人品風儀折服,才有如此謙遜的表示。在意態高遠這一脈上,我覺得孟浩然更與李白共通,至於他與王維之間,則是空靈恬淡的意思更接近一些而已。
---《人生若只如初見》
2樓:忻亦水
李白寫給孟浩然的詩《贈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孟浩然與王昌齡/王維/李白都是好友
3樓:lzjn瑩
桃花灘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從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可以看出來。
4樓:飛彈
李白和汪倫友誼不是最深的麼?
有詩為證: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灘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李白寫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後面這兩句情景交融,顯示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厚意。是千古傳唱的名作。表達了詩人與老朋友依依惜別之情
5樓:死後重生吧
這句話是對的,從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可以看出來。
6樓:衿心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可以用什麼成語形容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友誼
7樓:我是龍的傳人
形容李白和孟浩bai然之間的友誼:
du情深義重
【成語zhi】: 情深義重
【拼音dao】:內 qíng shēn yì zhòng【解釋】容: 指情感深遠、恩義厚重。
【出處】: 晉·溫嶠《重與陶侃書》:「且自頃之顧,綢繆往來,情深義重,著於人士之口。」
【舉例造句】: 那情深義重的也不過臨風對月,灑淚悲啼。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十三回
【拼音**】: qsyz
【近義詞】: 情深意重
【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人重感情
8樓:匿名使用者
深情厚誼
[ shēn qíng hòu yì ]
基本解釋
深厚的感情和友誼。
詳細解釋
1. 【解釋】:深厚的感情和友誼。
2. 【出自】:**《向秀麗歌》:「向秀麗,你當得起這樣的深情厚誼。」
9樓:晉訪晉沛若
志同道合
高情厚誼
叨在知己
誼切苔岑
不知道怎麼寫啦,隨便找了幾個,看看可不可以
李白和孟浩然關於友情(或友誼)的故事
10樓:星月飛霜
唐玄宗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在襄陽(今湖北襄樊),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鹿門山中,特地去拜訪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人很快成了摯友。
孟浩然熱情地款待李白,並留他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陽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廣陵(今江蘇揚州),便託人帶信,約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漢市武昌)相會。這天,他們在江夏的黃鶴樓愉快地重逢,各訴思念之情 。幾天後,孟浩然乘船東下,李白親自送到江邊。
船開走了,李白佇立江岸,望著那孤帆漸漸遠去 ,惆悵之情油然而生,便揮就了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首句點明送別之地是黃鶴樓,次句點明送別的時間是花開似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這烟花美景將伴隨友人一路直到揚州。揚州當時是繁華之都,這時節肯定也是花團錦簇,春光爛漫。
後兩句傳情達意,詩人將離別之情寄託在碧空與江水之間,言雖盡而意未盡,令人回味無窮,堪稱送別佳作。
11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寫給孟浩然一首詩《送孟浩然之廣陵》
12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和孟浩然是朋友,
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故事,與孟浩然的友誼!
13樓:飛喵某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李白(701-762)遊歷蜀川歸來,至湖北安陸定居已經有十年之久。也就是在這期間結識了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在盛唐詩人中算是老大哥了。他比王維、李白都年長十幾歲,李白可是孟浩然的粉絲,每有新作一定去找孟浩然賞評一番。而孟浩然對李白讚賞有加,很快他們便成了知己。
柳絮如煙的三月,孟浩然啟程廣陵的時候,李白託人帶信,一定要親自相送。二人相約在黃鶴樓邊,送別的時候李白寫下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獨自一人注視著船帆目送摯友,直至船隻消失在盡頭,這次使李白悵然若失,詩句之間表達了強烈的惜別之情。
李白寫下了多首關於孟浩然的詩篇,自從孟浩然與李白分別,十年之後才再次相見。時間久遠,二人情誼卻不曾減免半分。
可見真正的友情,不會隨時間的流逝而淡化,反而會因歲月增長而更加懂得知音難求。
擴充套件資料:
除了《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李白還送給孟浩然的另一首詩作,那便是,《贈孟浩然》。
《贈孟浩然》
唐代: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譯文:我鍾愛孟浩然,瀟灑的風度,超人的才華天下人都知道。年輕的時候就拋棄了功名爵祿,晚年在青松白雲間隱居。
在月光下飲酒常常沉醉,迷戀景色不願意侍奉國君。你的品格像高山一樣怎麼能夠仰望得到?我只能在這裡向你作揖崇仰你清香的德行。
李白在這首詩中一開篇便是高度讚美了孟浩然。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他說自己是非常的喜愛孟夫子,在古代一般對於有學識,自己尊重的人,那麼都會加乙個「子」,例如孔子、孟子、莊子等等,這也是對人的一種尊稱,表示自己非常的尊重對方。
在這裡李白說到自己喜愛孟浩然之外,緊接著一句,又讚美起了對方來,在他的心目中,他認為孟浩然是乙個高尚的人,他的學識,以及人品,那都是眾人皆知。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在這兩句中,李白又寫到了孟浩然早年間的乙個生活狀態,試想當年孟夫子年少時不喜愛功名利祿,很是高尚,到了老年,他又獨自隱居了起來,不問世事,真正是有隱者的風範。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孟夫子一到了月明之夜,他就會乙個人獨自在月光下飲酒,而且是醉得非常的優雅,猶如聖人一般。
他不像那些君王一樣,迷戀於塵世的繁花,甘願乙個人過清苦的日子。從這兩句中,李白進一步讚美了孟浩然高尚的品格。
詩的最後兩句「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也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而且在這裡李白,又再一次地讚美了孟浩然。
他說對於我來說,看到孟浩然那高山一樣的品格,我只能是仰望,只能是在此為他作揖,敬重他的人格,以及他高尚的品格。李白寫到這裡時,內心非常的激動,同時也高度讚美了朋友。
14樓:星星竹林
李白和孟浩然,是相當要好的朋友。
據說,當時,李白是看了孟浩然的《春曉》,覺得這首詩寫得很妙,而後二人成了朋友。
後來,一次,李白遊黃鶴樓。詩情大發,正想提詩,卻見崔顥的詩已然在牆上: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 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關何處是? 煙波江上使人愁。
李白一看這詩,寫得如此之妙,頓時間覺得自己剛才想好的那首詩,不如見崔顥的這一首。於是,詩興也蕩然無存。
回來後,看見孟浩然,就把這首詩說給了孟浩然聽。浩然也覺得這首詩寫得妙。
後來一次,李白獨自遊金陵鳳凰台,效仿崔顥的格律,寫了首詩《登金陵鳳凰台》:
鳳凰台上鳳凰遊, 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 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 一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 長安不見使人愁。
後來,把這首詩拿給孟浩然看,問他這首和崔顥那首比起,哪首寫得好。
浩然卻並沒有明說。
李白也不再追問。
據他認為,如果是好詩,浩然一定會稱讚幾句的,一定是浩然覺得這首不如崔顥的,又顧及到朋友之情,才沒有說。
後來有一年的烟花三月,李白和孟浩然又來到了在黃鶴樓,這一次,是為了送孟浩然下揚州。
面對離別,李白百感交集,吟出四句詩: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
孟浩然聽後,長長地吐出一口氣,說:崔浩寫的是八句詩,你的只有四句。可是你的這四句卻勝過了他的八句。
而後又長長地吐了一口氣,說:你知道嗎,你這是贏在了我們二人之間的感情上啊。
可見二人的感情有多深了吧。
15樓:匿名使用者
孟浩然和李白是忘年交,李白在黃鶴樓為孟浩然踐行時,李白看著孟浩然走遠了,在黃河樓上吟出膾炙人口的名詩:《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烟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景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卻像這長江的波濤永世不絕。
16樓:匿名使用者
呃```,詩裡不是有,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誼資料
17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結識孟浩然的時間,當在開元十三年(725)。王琦《李太白年譜》說:「開元十三年,太白出遊襄漢。
」另據劉文剛《孟浩然年譜》,開元十四年三月,孟浩然出遊揚州,途經武昌遇李白。李白在黃鶴樓作詩送行:「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詩稱孟浩然為「故人」,因此二人成交必在開元十四年三月之前。
李白沒有詩涉及王維,而對孟浩然卻極為仰慕。他在《贈孟浩然》詩中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楫清芬。
」詩人對孟浩然傾注了一腔真情,熱烈地讚美了他的高潔品質。李白是把孟浩然當作學習的榜樣的,欽佩他甚至到了「高山安可仰」的程度。
李白的為人和詩風,是明顯受到過孟浩然的影響的,歸結起來,可有五點。影響之一,表現在不依附權貴,依違取容的為人品格上。孟浩然憎惡權奸,唾棄趨炎附勢之徒,寧肯「拂衣從此去,高步躡華嵩」,也不肯立於汙朝。
「欲徇五斗祿,其如七不堪」,「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這些詩句所表現的品格,正與後來李白那種平交王候、不肯摧眉折腰事權貴的行為是一脈相通的。影響之二,表現在任俠精神上。孟浩然《送朱大人秦》詩云:
「遊人武陵去,寶劍值千金。分手脫相贈,千里一片心。」《送吳宣從軍》詩云:
「平生一匕首,感激送夫君。」《贈馬四》詩云:「四海重然諾,吾嘗間白眉。
秦城遊俠客,相得半酣時。」類似這些表現任俠精神的詩句,在李白詩中可以說俯拾即是。影響之三,表現在詩風上。
孟浩然的詩,多寫「有我之境」,遣詞用語往往突出主位。「我」、「予」、「餘」屢見不鮮。「我來如昨日,庭樹忽鳴蟬」;「予亦忘機者,田園在漢陰」;「予亦離家久,南歸恨不同」;「仲尼既云歿,餘亦浮於海」等等,不勝列舉。
而李白的詩則更是如此,強烈的個性,濃厚的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與孟浩然相比則有出蘭之色。「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太白與我語,為我開天關」,「仙人撫我頂,結髮受長生」,「夜台無李白,沽酒與何人」等等,處處有我。不像王維,慣寫無我之境。
影響之四,表現在詩體的選擇上。孟浩然長於五言古詩和七言古詩,而這也正是李白的強項。
李白和孟浩然的,李白和孟浩然的資料
迷人的小 1 李白。李白 701年2月28日 762 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人,有 詩仙 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 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 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 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 一說生於西域碎葉 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 逝世於安徽當塗縣。其父李客,夫人有許氏 劉...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孟浩然與李白的關係
李白與孟浩然是知己朋友關係。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是詩壇上的一段佳話。二人彼此結識,固然不乏飲酒唱和 攜手邀遊的樂趣,但是至為重要的,則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諧一致,尋求靈性飄逸的同伴和知音。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是李白在二十幾歲的時候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到了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
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故事,與孟浩然的友誼
飛喵某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李白 701 762 遊歷蜀川歸來,至湖北安陸定居已經有十年之久。也就是在這期間結識了孟浩然。孟浩然 689 740 在盛唐詩人中算是老大哥了。他比王維 李白都年長十幾歲,李白可是孟浩然的粉絲,每有新作一定去找孟浩然賞評一番。而孟浩然對李白讚賞有加,很快他們便成了知己。柳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