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迷人的小
1、李白。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說生於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
逝世於安徽當塗縣。其父李客,夫人有許氏、劉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陽)。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
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2、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男,漢族,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世稱「孟襄陽」。浩然,少好節義,喜濟人患難,工於詩。
孟浩然的詩歌絕大部分為五言律詩,題材大多關於山水田園和隱逸、旅行等內容。他與王維、李白、張九齡交好,繼陶淵明、謝靈運、謝朓之後,開盛唐山水詩之先聲。知名詩作有《秋登萬山寄張五》、《過故人莊》、《春曉》等篇。
孟浩然的詩與王維齊名,並稱「王孟」。現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詩263首,但其中有他人作品。
李白對孟浩然極為崇拜,曾作數詩贈年長自己十二歲的孟浩然,最著名的一首是《贈孟浩然》。
2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生平概述】
李白 (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身長七尺有餘約(1.83公尺)生於安西都護府碎葉城,幼年遷居四川綿川昌隆縣(今四川江油),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然,音律和諧多變。
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大李杜」,又稱為「詩仙」。
李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秦安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吉爾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馬克附近),李白即誕生於此。他的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
二十歲時隻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遊,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市)。他到處遊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遊,卻一事無成。
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並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召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
不久,因權貴的讒言,於天寶
三、四年間(公元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後,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
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後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於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於安徽當塗縣。
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鬥。他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構思奇特,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氣勢雄渾瑰麗,風格豪邁瀟灑,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
存詩900餘首,有《李太白集》,是盛唐浪漫主義詩歌的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將進酒》、《蜀道難》、《夢遊天姥吟留別》、《靜夜思》等
孟浩然(689~740) 唐代詩人,漢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唐代詩人。
世稱孟襄陽。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
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歲時,遊長安,應進士舉不第。曾在太學賦詩,名動公卿,一座傾服,為之擱筆。他和王維交誼甚篤。
傳說王維曾私邀入內署,適逢玄宗至,浩然驚避床下。王維不敢隱瞞,據實奏聞,玄宗命出見。浩然自誦其詩,至"不才明主棄"之句,玄宗不悅,說:
"卿不求仕,而朕未嘗棄卿,奈何誣我!"放歸襄陽。後漫遊吳越,窮極山水之勝。
開元二十二年(734),韓朝宗為襄州刺史,約孟浩然一同到長安,為他延譽。但他不慕榮名,至期竟失約不赴,終於無成。開元二十五年,張九齡為荊州長史,招致幕府。
不久,仍返故居。開元二十八年,王昌齡遊襄陽,訪孟浩然,相見甚歡。適浩然背上長了毒瘡,醫治將愈,因縱情宴飲,食鮮疾發逝世。
孟浩然生當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頓失意,以隱士終身。他是個潔身自好的人,不樂於趨承逢迎。他耿介不隨的性格和清白高尚的情操,為同時和後世所傾慕。
李白稱讚他"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讚嘆說:"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贈孟浩然》)。王士源在《孟浩然集序》裡,說他"骨貌淑清,風神散朗;救患釋紛,以立義表;灌蔬藝竹,以全高尚"。
王維曾畫他的像於郢州亭子裡,題曰:"浩然亭"。後人因尊崇他,不願直呼其名,改作"孟亭",成為當地的名勝古蹟。
可見他在古代詩人中的盛名。王維、李白、王昌齡都是他的好友,杜甫等人也與他關係甚好。
孟浩然的一生經歷比較簡單,他詩歌創作的題材也很狹隘。孟詩絕大部分為五言短篇,多寫山水田園和隱居的逸興以及羈旅行役的心情。其中雖不無憤世嫉俗之詞,而更多屬於詩人的自我表現。
他和王維並稱,雖遠不如王詩境界廣闊,但在藝術上有獨特的造詣。
李白與孟浩然的資料(越短越好) 快啊!!!
3樓:匿名使用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 又號「謫仙人」。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詩俠」之稱。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另有說法稱出生於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
有《李太白集》傳世,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梁甫吟》、《早發白帝城》等多首
孟浩然,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
曾隱居鹿門山。《秋登萬山寄張五》、《夏日南亭懷辛大》、《過故人莊》、《春曉》、《宿建德江》、《夜歸鹿門歌》是他的代表作。
4樓:關豆娘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園派詩人,世稱孟囊陽,他是未曾入仕又被稱為孟山人。
5樓:血岸花
李白 (701—762年),漢族,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四川江油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豪放飄逸灑脫,想象豐富,語言流**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於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並稱「大李杜」,又稱為「詩仙」。
孟浩然,唐代詩人。本名不詳(一說名浩),漢族,襄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世稱「孟襄陽」,與另一位山水田園詩人王維合稱為"王孟"。
以寫田園山水詩為主。因他未曾入仕,又稱之為孟山人。襄陽南門外背山臨江之澗南園有他的故居。
曾隱居鹿門山。
李白與孟浩然什麼關係
6樓:謝胖胖
在李白的朋友中,和他心心相印的應首推著名詩人孟浩然.孟浩然是湖北襄陽人,生於公元689年,比李白大12歲,是唐代從陳子昂到李白、王維這個過渡時期中最有成就的詩人.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感情深厚.
孟浩然也頗有用世之心,但因一直沒有得到仕進的機會,只好隱居山林,寫下不少山水詩,史稱「田園詩人」。
孟浩然來到黃鶴樓,巧遇李白,兩人早就認識,李白讚賞他的為人,曾贈詩給孟浩然,詩中寫道: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表達了李白的欽佩之情.
這次在黃鶴樓相見,兩人自然興奮不已,登樓遠眺,映入眼簾的是碧藍的天空,滾滾的江水,眼前的景致無不令人留連.此時,正是春暖花開的季節,百花爭艷,百鳥鳴啼,和煦的春風拂面而來,濃濃的春意,又怎能不令人讚嘆。
7樓:海煙人
李白比孟浩然小12歲,因而李白一直認為孟浩然是自己的前輩詩人。
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是李白在二十幾歲的時候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到了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居在城東南的中,特地去拜訪他。李白當時詩名尚小,而孟浩然名聲在外。當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詩,大加稱讚,兩人習性相投,一見如故,很快就成了摯友。
於是,相約來到江夏(今武昌),遊歷月餘,最後,孟浩然要去廣陵,於是二人在黃鶴樓相別。看著好友離去,李白思緒萬千,欣然寫下千古絕唱:《送孟浩然之廣陵》
十年之後,李白與孟浩然第二次見面。李白性格愛自由,畢生對隱逸之士懷敬重和神往之情,孟年長李白十二歲,且既有清譽,又有詩名,這正為李白所心儀,因而這次李白為表達自己的欽佩,寫了《贈孟浩然》
李白終其一生,贈給別人的詩歌也沒多少,可送給孟浩然的詩就有《贈孟浩然》、《春日歸山寄孟浩然》、《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淮南對雪贈孟浩然》、《遊溧陽北湖亭瓦屋山懷古贈孟浩然》這麼多,像孟浩然這樣能得李白如此厚愛的人,在唐朝當少之又少了。
8樓:楓逍遙
孟浩然大了李白要12歲的,李白年輕的時候,孟浩然已經成名。都是詩人,也都是性情中人
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就是李白生活的安陸的時候,那年李白大概28歲,而孟浩然40歲左右。李白當時詩名尚小,而孟浩然名聲在外。李白專程前往鹿門山謁見浩然,兩人習性相投,一見如故。
於是,相約來到江夏(今武昌),遊歷月餘,最後,孟浩然要去廣陵,於是二人在黃鶴樓相別。看著好友離去,李白思緒萬千,欣然寫下千古絕唱《送孟浩然之廣陵》:「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與黃鶴樓有不少故事。李白第一次遊黃鶴樓的時候,面對美景,自然是詩情大發。正想提筆賦詩,卻見壁上已有詩作,那是崔顥的《登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州。
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李白讀完全詩,驚得半天沒有說話,這等好詩,豈非凡人能做。於是李白感慨到: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提詩在上頭。」據說後來李白一直心有不甘,竟然還有讓自己不敢下筆的地方,胸中塊壘,難以展抒。後來到金陵,遊金陵鳳凰台時,一時興起,便寫下《登鳳凰台》一詩,欲與崔顥一較高低,其詩為:
「鳳凰台上鳳凰遊,鳳去台空江自流。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其風格意境卻有相似之處,而境界高遠確也難分高下了。
十年之後,李白與孟浩然見了第二次面,這次李白寫了《贈孟浩然》,以表達自己的朋友的欽佩。《贈孟浩然》「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
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輯清芬!」能得李白如此厚愛的人,當少之又少了
李白和孟浩然的友誼很深,李白和孟浩然關於友情 或友誼)的故事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雲。醉月頻中聖,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李白 贈孟浩然 詩中李白開門見山地說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 狂讚了一通以後又總結說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我看了很激動的。李白這個人基本上是屬於狂得不著邊的人,難得有他佩服的人。孔子他看不上眼,說 我...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孟浩然與李白的關係
李白與孟浩然是知己朋友關係。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是詩壇上的一段佳話。二人彼此結識,固然不乏飲酒唱和 攜手邀遊的樂趣,但是至為重要的,則是在追求情感的和諧一致,尋求靈性飄逸的同伴和知音。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是李白在二十幾歲的時候乘船從四川沿長江東下,一路遊覽了不少地方,到了襄陽,他聽說前輩詩人孟浩然隱...
李白與孟浩然的友誼故事,與孟浩然的友誼
飛喵某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李白 701 762 遊歷蜀川歸來,至湖北安陸定居已經有十年之久。也就是在這期間結識了孟浩然。孟浩然 689 740 在盛唐詩人中算是老大哥了。他比王維 李白都年長十幾歲,李白可是孟浩然的粉絲,每有新作一定去找孟浩然賞評一番。而孟浩然對李白讚賞有加,很快他們便成了知己。柳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