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王昭君的詩及鑑賞,除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時間 2021-08-11 16:57:27

1樓:小生這廂有禮啊

《王昭君》

李白漢家秦地月,流影照明妃;

一上玉關道,天涯去不歸。

漢月還從東海出,明妃西嫁無來日;

燕支常寒雪作花,蛾眉憔悴沒胡沙;

生乏**枉圖畫,死留青冢使人嗟。

《明妃曲》

王安石明妃初出漢宮時,淚溼春風鬢腳垂.

低徊顧影無顏色,尚得君王不自持.

歸來卻怪丹青手,入眼平生未曾有.

意態由來畫不成,當時枉殺毛延壽.

一去心知更不歸,可憐著盡漢宮衣.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

家人萬里傳訊息,好在氈城莫相億.

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明妃初嫁與胡兒,氈車百輛皆胡姬;

含情慾說無語處,傳與琵琶心自知。

**植拔春風手,彈著飛鴻勸胡酒;

漢宮侍女暗垂淚,沙上行人卻回首。

漢恩自淺胡自深,人生樂在相知心;

可憐青冢已蕪沒,尚有哀弦留至今。

《謁昭君暮》

董必武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漢和親識見高。

詞客各抒胸臆懣,舞文弄墨總徒勞。

《五更哀怨曲》

王昭君一更天,最心傷,爹孃愛我如珍寶,在家和樂世難尋;如今樣樣有,珍珠綺羅新,羊羔美酒享不盡,憶起家園淚滿襟。

二更裡,細思量,忍拋親思三千里,爹孃年邁靠何人?宮中無音訊,日夜想昭君,朝思暮想心不定,只望進京見朝廷。

三更裡,夜半天。黃昏月夜苦憂煎,帳底孤單不成眠;相思情無已,薄命斷姻緣,春夏秋冬人虛度,痴心一片亦堪憐。

四更裡,苦難當,悽悽慘慘淚汪汪,妾身命苦人斷腸;可恨毛延壽,畫筆欺君王,未蒙召幸作鳳凰,冷落宮中受淒涼。

五更裡,夢難成,深宮內院冷清清,良宵一夜虛拋擲,父母空想女,女亦倍思親,命裡如此可奈何,自嘆人生皆有定。

2樓:匿名使用者

漢武雄圖載史篇,長城萬里遍烽煙。何如一曲琵琶好,鳴鏑無聲五十年。

--翦伯贊

雖是驚人的詩作,但是拿王昭君和漢武帝相比讓人感覺頗為大氣。

詠懷古蹟其三的詩詞鑑賞

3樓:狂人橫刀向天笑

詠懷古蹟(其三)

杜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詠懷古蹟其三的詩詞鑑賞:

《詠懷古蹟其三》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慶奉節)寫成的詩歌。這首詩吟詠了王昭君等人在三峽一帶留下的古蹟,讚頌了這位歷史人物的文章學問、心性品德、偉績功勳,並對這些歷史人物淒涼的身世、壯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並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抒發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組詩語言凝練,氣勢渾厚,意境深遠。

這首詩由寫昭君村開始,進而寫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後突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來,好像是詠昭君而非詠懷,實際上還是詠古蹟以感己懷。在抒寫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

杜甫一生,濟世之志甚高,但終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負。肅宗朝雖任職京師,也只不過是一左拾遺。就這,還因憂國惜才,疏救房琯,而觸怒肅宗,差點獲刑。

雖然獲救,卻終被疏遠,終於鬱郁辭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漢元帝昏庸,不辨美醜而遠嫁異鄉,流離而不得歸,身死而遺長恨。二人的遭遇、經歷、處境,不無相似之處。

杜甫《詠懷古蹟五首》其二所謂“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唐宋詩舉要》所謂“此自喻其寂寥千載之感也”,正是詩中所要傳遞的。昭君未能見知於君王,詩中對她深寄同情,也有怨君之意。當然更主要的,還是一個遠嫁異域的女子,永遠懷念故土的怨思,這是千百年世代積累的更為普遍的更為深厚的情感。

4樓:匿名使用者

lz我複製的。這首詩由寫昭君村開始,進而寫昭君的身世遭遇,最後突出昭君的怨恨。表面看來,好像是詠昭君而非詠懷,實際上還是詠古蹟以感己懷。

在抒寫昭君的怨情中,寄寓自己的身世之慨。杜甫一生,濟世之志甚高,但終其身,也未得一展抱負。肅宗朝雖任職京師,也只不過是一左拾遺。

就這,還因憂國惜才,疏救房琯而觸怒肅宗,差點獲刑。雖然獲救,卻終被疏遠,終於鬱郁辭官,漂泊西南。而昭君也是因漢元帝昏庸,不辨美醜而遠嫁異鄉,流離而不得歸,身死而遺長恨。

二人的遭遇、經歷、處境,不無相似之處。

詠懷古蹟其三賞析,

5樓:凹凸小田螺

1、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經過昭君村時所作的詠史詩。想到昭君生於名邦,歿於塞外,去國之怨,難以言表。因此,主題落在“怨恨”二字,“一去”二字,是怨的開始,“獨留”兩字,是怨的終結。

作者既同情昭君,也感慨自身。這第三首,詩人借詠昭君村、懷念王昭君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2、詠懷古蹟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3、譯文

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村至今留存。

從紫臺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著黃昏。

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裡環佩叮噹是昭君歸魂。

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4、創作背景

這組詩是詠古蹟懷古人進而感懷自己的作品。作者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從夔州出三峽,到江陵,先後遊歷了宋玉宅、庾信古居、昭君村、永安宮、先主廟、武侯祠等古蹟,對於古代的才士、國色、英雄、名相,深表崇敬,寫下了《詠懷古蹟五首》,以抒情懷。

6樓:匿名使用者

杜 甫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 譯 文 ]

群山萬壑都奔赴荊門,

一直到生長明妃的地方。

想當年昭君離開漢宮遠嫁大漠,

而如今只留下了青冢,

面對著黃昏傾訴著哀怨。

因為畫圖錯過春風般的容顏,

那昭君魂魄啊,乘著月夜黯然歸來。

千百年來琵琶奏響著胡人的樂曲,

分明是把哀怨遺恨向後世訴說。

【賞析】

《詠懷古蹟五首》是杜甫大曆元年流落夔州時寫的一組懷古詩,這是第三首,詩人借悼念昭君的不幸來抒寫自己的懷抱。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起首兩句,就把從白帝城到數百里外的昭君村這一段不平凡的水路寫得波瀾壯闊。杜甫寫作這首詩時,正住在夔州白帝城,距荊門山附近的昭君村遙遙數百里,這本來是望不到的,可詩人站在白帝城上,遠望群山萬壑,此起彼伏,連綿不斷,江流滔滔,“不捨日月”,於是詩人聯想到:

群山萬壑奔“赴”的盡處該是荊門山吧?一個“赴”字,寫出了群山萬壑逶迤不絕的態勢,大氣磅礴,橫空出世,起句決不平凡;但出乎人意料的是,在群山萬壑這樣的大背景下,詩人點出的卻是一個小小的昭君村,這一鮮明對比,頗引人深思。明人胡震亨品評此句說:

“群山萬壑赴荊門,當似生長英雄起句,此未為合作。”意謂這樣氣勢不凡的起句,當是用來寫大英雄的,著落在昭君村是不適當的。其實並非如此,這時節詩人正“飄泊西南天地間”,顯然詩人寫昭君,是寄託了自己的身世報負和家國之情的,還是清人吳瞻泰說的好:

“發端突兀,是七律中第一等起句,謂山水逶迤,鍾靈毓秀,始產一明妃。說得窈窕紅顏,驚天動地。”可見詩人是把昭君當作紅顏知已或紅顏英雄來寫的。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一聯對句,寫盡昭君一生悲劇。一個“連”字,寫出了出塞萬里的艱辛;一個“向”字,道出了昭君至死不忘的思鄉之情。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這是接前二句進一步寫昭君的家國身世之感,“畫圖省識春風面”,正是昭君出塞的悲劇原因;“環佩空歸月夜魂”,寫她懷念故國之心不變,雖骨留塞外,魂靈卻會月夜回到生長她的父母之邦。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詩歌結句借千載作胡音的琵琵曲調,點明全詩寫“昭君怨”的主題。“昭君怨”正是遠嫁塞外的女子的鄉土之思,也正是飄零西南的詩人的故園之情。

這怨思這哀愁千百年來一直打動著人們的心,昭君故事被後人譜寫成各種曲目,傳唱至今。

《詠懷古蹟》其三的千古名句是?

7樓:匿名使用者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月夜魂?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名句賞析:

群山萬壑赴荊門, 生長明妃尚有村。

“群山萬壑赴荊門”,是多麼雄偉的圖景!山是群山起伏,連綿不絕;水是萬壑爭流,奔騰不息,直赴荊門山。“赴”本是一個普通的字眼,但在此作者用擬人的手法把迤邐不絕的千山萬壑陡然間寫活了,既有飛動之勢,又有變幻之姿。

清人吳瞻泰認為:詩人就是要借高大山川的雄偉氣象來烘托、抬高昭君這個“窈窕紅顏”,要把她寫得驚天動地。可見,作者在此是從詠江山之奇絕引出詠佳人之奇美。

這是其一。其二,作者在引出昭君之前特意用了這麼一個內涵厚重的句子做鋪墊,也說明了在作者的心目中,生長在這裡的昭君決不只是一個明眸皓齒、秀髮冰肌的弱女子,而是一位具有大山般堅強性格的奇偉女性。所以,畫面的底色用的不是陰柔的秀麗而是陽剛的偉岸,是較為和諧的。

8樓:百度使用者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9樓:瀾吟月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

《詠懷古蹟》(其三)詠歎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樣的情感?

10樓:樰悅晗

哀嘆王昭君貌美卻沒有得到皇帝的寵愛,最終嫁給匈奴,再也沒有回到故鄉。也是詩人的自比,暗示自己也是有一身的才華,卻沒有被君王賞識,壯志難酬的悲憤心理

11樓:阿房女

對這些歷史人物淒涼的身世、壯志未酬的人生表示了深切的同情,並寄寓了自己仕途失意、顛沛流離的身世之感,抒發了自身的理想、感慨和悲哀。

詠懷古蹟五首·其三 表達詩人什麼思想感情

12樓:可愛的康康哥

詩人有感於王昭君的遭遇,寄予了自己深切的同情,同時表現了昭君對故國的思念與怨恨,並讚美了昭君雖死,魂魄還要歸來的精神,從中寄託了詩人自己身世及愛國之情。

《詠懷古蹟五首》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於唐代宗大曆元年(766年)在夔州(治今重慶奉節)寫成的組詩。全詩語言凝練,氣勢渾厚,意境深遠。

全詩(節選)如下:

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臺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

畫圖省識春風面,環佩空歸夜月魂。(夜月 一作:月夜 環佩 一作:環佩)

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

譯文如下:

千山萬嶺好像波濤奔赴荊門,王昭君生長的鄉村至今留存。

從紫臺一去直通向塞外沙漠,荒郊上獨留的青墳對著黃昏。

只依憑畫圖識別昭君的容顏,月夜裡環佩叮噹是昭君歸魂。

千載琵琶一直彈奏胡地音調,曲中抒發的分明的昭君怨恨。

求《王昭君》翻譯,王昭君出塞的譯文。

月霞薇雪 王昭君w n zh o j n 與西施 貂蟬 楊玉環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美女,其中西施居首,是美的化身和代名詞。四大美女享有 閉月羞花之貌,沉魚盡雁之容 閉月 羞花 沉魚 落雁 是一個個精彩故事組成的歷史典故。閉月 是述說貂蟬拜月的故事。羞花 說的是楊貴妃觀花時的故事。沉魚 講的是西施浣沙時...

王昭君的墓在哪,王昭君的墓在哪裡

王昭君在幽怨淒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墓地至今尚在,在今內蒙古包頭西南五十里的黃河岸邊,據說入秋以後塞外草色枯黃,惟王昭君墓上草色青蔥一片,所以叫 青塚 在內蒙古包頭附近,包頭蒙語裡是 青色的城 而故老相傳昭君墓稱為青塚,包頭因此得名 王昭君的墓在 王昭君在幽怨淒清絕望中死去,葬在大黑河南岸,...

王昭君出塞的譯文,王昭君出塞 文言文翻譯

元帝后宮既多,不得常見,乃使畫工圖形,案圖召幸之。諸宮人皆賂畫工,多者十萬,少者亦不減五萬。獨王嬙不肯,遂不得見。匈奴入朝,求美人為閼氏。於是上案圖以昭君行。及去,召見,貌為後宮第一,善應付,舉止閒雅。帝悔之,而名籍已定。帝重信於外國,故不復更人。乃窮案其事,畫工皆棄市,籍其家資皆鉅萬。注 高中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