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句話的意思是:應該以五個方面的形勢為綱,通過比較雙方的基本條件來**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
出自《孫子兵法》
原文選段: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譯文:因此,必須通過敵我雙方五個方面的分析,七種情況的比較,得到詳情,來**戰爭勝負的可能性。
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道,指君主和民眾目標相同,意志統一,可以同生共死,而不會懼怕危險。天,指晝夜、陰晴、寒暑、四季更替。
地,指地勢的高低,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平坦與否,戰場的廣闊、狹窄,是生地還是死地等地理條件。
將,指將領足智多謀,賞罰有信,對部下真心關愛,勇敢果斷,軍紀嚴明。法,指組織結構,責權劃分,人員編制,管理制度,資源保障,物資調配。
2樓:
出自 孫子兵法
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
凡此五者,將莫不聞,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
譯:應該以五個方面的形勢為綱,通過比較雙方的基本條件來**戰爭勝負的情形:一是“道”,二是“天”,三是“地”,四是“將”,五是“法”。
所謂“道”,就是從政治上使民眾與君主的思想一致,這樣,民眾就能與君主同生死共患難,誓死效命,毫無二心;所謂“天”,就是氣候的陰晴、寒暑、四季節令的更替規律等;所謂“地”,就是指行程的遠近、地勢的險峻和或平易,戰地的廣狹,是死地還是生地等;所謂“將”,就是看將領們是否具備智、信、仁、勇、嚴五種素質;所謂“法”,就是指部隊的組織編制制度,軍官的職責範圍規定,軍需物資的**管理制度等。以上五個方面,將領們沒有不知道的。只有透徹掌握了的人才能取勝,沒有透徹掌握的人則不能取勝。
3樓:老仙女
所以,通過以下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比較敵我雙方的各自具備的條件,來**戰爭
孫子兵法中的五事指什麼? 要詳細一點的解釋
4樓:水滴一滴一滴
《孫子兵法》中的五事指: 道、天、地、將、法。具體如下:
用兵者要為道。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可與之死,可與之生,民弗詭也。” 意思是說國君施行仁政,以恩通道義親民愛民,則一國之民便與一國之君上同心同德,願意為國君出生入死。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用兵者要知天。“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意思是順天時,因時制宜。用兵者需認清所處的形勢環境,不逆天時,利用好的契機。
用兵者要知地。“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意思是說要知地利,因地制宜。用兵者需縱觀全域性,掌握形勢,利用好有利地形。
用兵者要善於用將。“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意思是說要善於任用將領,選用智、信、仁、勇、嚴”方面突出的將領,做好用人決策。
用兵者要知法。用兵者要會規劃軍隊運作方式,明確軍隊將士各自職責與分工、激勵與懲罰。
5樓:
所謂“五事”,就是“道”、“天”、“地”、“將”、“法”,孫子認為這是經天緯地、決定戰爭全域性的五大戰略要素。
“道”指的是“令民與上同意”,即上下同心,包括君主與臣民同心、將帥與士卒同心、上級與下級同心。如果政令符合民心,那麼將士上下一心,死生同致絕不畏懼危亡。
“天”指的是晝夜、寒暑、晴雨、四季更替的天候情況,是為天時,用兵應當考慮到天時的因素。
“地”指的是地形條件,有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之分,根據地形決定採取相應的戰爭策略。
“將”,將就是人,是戰爭中最為關鍵的人。只有求到了良將,才有打勝仗的可能性。 “智、信、仁、勇、嚴”是對將領的考察,“智慧發謀,信能賞罰,仁能附眾,勇能果斷,嚴能立威。
”只有五德俱備才可以為將。
“法”是法令制度、將帥職責和軍需物資的管理使用,這也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重要方面。要通過對敵我雙方多方面情況加以考察分析,並據此進行比較,從而來**到戰爭的勝負。
擴充套件資料
《始計篇》是《孫子兵法》的第一篇,講的是廟算,即出兵前在廟堂上比較敵我的各種條件,估算戰事勝負的可能性,並制訂作戰計劃。故經之以五事,校之以計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
《計篇》作為首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視為孫子傑出軍事思想的高度濃縮和精闢概括,它主要論述了戰爭指導者如何在戰前正確籌劃戰爭全域性以及在戰爭過程中怎樣指揮作戰的問題。
戰爭關係到國家的存亡、軍隊的勝敗和民眾的安危,所以一定要高度的重視。軍事行動,首先要周密分析,只有全面比較敵我形勢,才能制定符合實際的戰略戰術,不打無準備之仗,不打無把握之仗。
《孫子兵法》總共十三篇,五千多個字,主要講述的是行軍打仗的謀略。篇名分別是:始計篇、作戰篇、謀攻篇、軍形篇、軍勢篇、虛實篇、軍爭篇、九變篇、行軍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間篇。
《作戰篇》主要是廟算後的戰爭動員。
《謀攻篇》是以智謀攻城,即不專用武力,而是採用各種手段使守敵投降。
《軍形篇》、《軍勢篇》講決定戰爭勝負的兩種基本因素:“形”指具有客觀、穩定、易見等性質的因素,如戰鬥力的強弱、戰爭的物質準備;“勢”指主觀、易變、帶有偶然性的因素,如兵力的配置、士氣的勇怯。
《虛實篇》講的是如何通過分散集結、包圍迂迴,造成預定會戰地點上的我強敵劣,最後以多勝少。
《軍爭篇》講的是如何“以迂為直”、“以患為利”,奪取會戰的先機之利。
《九變篇》講的是將軍根據不同情況採取不同的戰略戰術。
《行軍篇》講的是如何在行軍中宿營和觀察敵情。
《地形篇》講的是六種不同的作戰地形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九地篇》講的是依“主客”形勢和深入敵方的程度等劃分的九種作戰環境及相應的戰術要求。
《火攻篇》講的是以火助攻。
《用間篇》講的是五種間諜的配合使用。
6樓:匿名使用者
孫子兵法》中的五事七計、所謂“五事”,是指五種直接影響到戰爭勝負的基本因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將,五曰法。道者,令民於上同意也。
故可與之死,可與之生而不詭也;天者,陰陽、寒暑、時制也;地者,高下、遠近、險易、廣狹、死生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在這裡,孫子只做了狹義的解釋,而從廣義上看,天、地、將也可以解釋為政治氣候、所佔資源、人才的型別數量和組織方式等等大的範疇。既天時、地利、人和。
對以上五點,孫子做了如下七種對比。主孰有道?將孰有能?
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
士卒孰練?賞罰孰明?為什麼五件事卻進行了七種比較呢?
我們不難看出,前四“計”比較的是“五事”,是“七計”中最重要的部分;後三“計”比較的專案與前四“計”密切相關,是前四“計”作用的結果。兵眾強需要在主有道、將有能、天地得、法令行的情況下才能做到;士卒練和賞罰明都需要在將有能和法令行的情況才能實現。
7樓:匿名使用者
《孫子兵法》中的五事指: 道、天、地、將、法
8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這個吧
《狼》的而 之 其 以 乃的用法
而 表示同時。後狼止而前狼又至。表示但是。骨已盡矣,而兩狼之並驅如故。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之 代詞,它,指狼又數刀斃之。助詞,的,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助詞,調整音節,不譯,久之。助詞,位於主謂之間,不譯而兩狼之並驅如故。其 恐前後受其敵。指狼 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屠乃奔倚其下。...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
嗚呼!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力西向,則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嚥也。翻譯是 噢!如果六國諸侯 用賄賂秦國的土地來封給天下的謀臣,用侍奉秦國這份心意去禮待各國的傑出人才,同心協力向西對付秦國,那麼我恐怕秦國人連吃飯也嚥不下去了啊。以賂秦之地封天下之謀臣,以事秦之心禮天下之奇才,並...
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的意思是
慢慢地用煙噴它,讓它在煙霧中飛舞鳴叫 慢慢地用煙噴它們,使它們衝著煙邊飛邊叫 慢慢地用煙噴它們,讓它們衝著煙霧而飛叫 慢慢地噴煙,使它們衝著煙霧飛叫。又留蚊於素帳中,徐噴以煙,使之衝煙而飛鳴,作青雲白鶴觀 是什麼意思?徐噴以煙 的 以 是什麼意思? 徐噴以煙 的 以 是用。出處 出自清代文學家沈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