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千島雲
參考資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5391560.html?si=2
2樓:匿名使用者
浪漫主義詩歌的突出特點是想象奇特。此詩寫夢遊月宮的情景,前四句寫在月宮所見;後四句寫在月宮看人世的感覺。詩人的用意,主要不在於對月宮仙境的神往,而在於從非現實的世界冷眼反觀現世,從而揭示人生短暫,世事無常的道理。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和李賀的《夢天》在主題和意境上的差異
3樓:匿名使用者
從主題看,《夢天》中詩人求生的意志、對天國的嚮往與人生的短促、現實的困厄構成尖銳的矛盾,困擾詩人的心靈。這首詩是詩人苦悶的象徵。而《夢遊天姥吟留別》有“人生如夢”的消極方面,更有蔑視權貴、追求個性自由的積極方面。
這首詩是詩人昂揚振奮、瀟灑出塵的氣質的寫照。 從意境看,李白的詩是明朗、坦率的,李賀的詩是幽深、神祕的;李白的詩是充分男性化的,充滿陽剛之氣,李賀的詩是充滿女性化的,顯得陰柔、纖弱。 滿意請採納謝謝
4樓:匿名使用者
《夢遊天姥吟留別》是一首“吟”,應該說,是為了寫詩贈
送給朋友而做,主要還是運用各種寫作手法描寫天姥山的壯麗、挺拔、神妙。抒情部分也是突出自己對天姥山的讚頌。卒章顯志,不得已抒發自己的憤懣無奈之情《夢天》注重抒情,表達自己的渺茫無奈的心情。
擬寫夢境,抒未酬壯志。
飲酒和夢遊天姥吟留別思想感情的異同
5樓:匿名使用者
1 .兩首詩表現出的對現實生活的感受有相同點也有不同點,“心遠地自偏”中可以說不包含著“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意思,因為陶淵明就是討厭戰爭、追求和平理想社會才過隱居生活的.而李白就為了進入上層統治階層追逐名利,但有看不慣那些當官的嘴臉.
他們的出發點與追求的目標是不同的.
2 陶淵明採取逃避現實、隱居山野、眼不見心不煩的生活態度.
李白想考取功名、追求名利,失敗後採取了醉生夢死的生活態度.
李白的夢遊天姥吟留別 夢境如此美好 為什麼李白還要從夢中醒來?
6樓:清風的涼
作者是浪漫主義詩人,運用了比喻、對比、襯托、誇張、聯想等手法,把幻想中的事物寫得活靈活現,驚心動魄,這是他一貫的風格
用夢境的絢麗襯托最後一段,寫夢轉入寫實,揭示了全詩的中心意思,他認為,如同這場夢遊一樣,世間行樂,總是樂極悲來,古來萬事,總是如流水那樣轉瞬即逝,還是騎著白鹿到名山去尋仙訪道的好。這種對人生的傷感情緒和逃避現實的態度,表現了李白思想當中消極的一面。
一種對映的手法,天姥山其實對映的是朝廷。 第二段從登山起,描寫天姥山的美麗壯闊,來表現自己進入朝廷後初期受到重用之時對朝廷的依賴和好感。到達頓悟的境界後,“忽魂悸以魄動,恍驚起而長嗟。
”——才發現這一切的一切不過是一場夢。最後一段表現自己對黑暗朝廷的不屑與性格上的灑脫。第一句表達了世事不可把握,略顯消極的思想。
第二句寫出了詩人想隱遁,遠離著黑暗汙穢的現實世界的想法。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吐長安三年的鬱悶之氣。
天外飛來之筆,點亮了全詩的主題。
主旨:蔑視權貴、對現實不滿、不屈於世俗的叛逆,他渴望濟蒼生、安社稷、輔佐明君治理天下。
7樓:張希朋白羊
夢終究是夢,不想醒來就掛了
李賀《夢天》的賞析
8樓:知識人
李賀老兔寒蟾泣天色, 去樓半開壁斜白。
玉輪軋露溼團光, 鸞佩相逢桂香陌。
黃塵清水三山下, 更變千年如走馬。
遙望齊州九點菸, 一泓海水杯中瀉。
在這首詩中,詩人夢中上天,下望人間,也許是有過這種夢境,也許純然是浪漫主義的構想。
開頭四句,描寫夢中上天:“老兔寒蟾泣天色”——古代傳說,月裡住著玉兔和蟾蜍。句中的“老兔寒蟾”指的便是月亮。
幽冷的月夜,陰雲四合,空中飄灑下來一陣凍雨,彷彿是月裡玉兔寒蟾在哭泣似的。
“雲樓半開壁斜白”——雨飄灑了一陣,又停住了,雲層裂開,幻成了一座高聳的樓閣;月亮從雲縫裡穿出來,光芒射在雲塊上,顯出了白色的輪廓,有如屋牆受到月光斜射一樣。
“玉輪軋露溼團光”——下雨以後,水氣未散,天空充滿了很小的水點子。玉輪似的月亮在水氣上面輾過,它所發出的一團光都給打溼了。
以上三句,都是詩人夢裡漫遊天空所見的景色。
第四句則寫詩人自己進入了月宮。“鸞佩”是雕著鸞鳳的玉佩,這裡代指仙女。這句是說:在桂花飄香的月宮小路上,詩人和一群仙女遇上了。
這四句,開頭是看見了月亮;轉眼就是雲霧四合,細雨飄飄;然後又看到雲層裂開,月色皎潔;然後詩人飄然走進了月宮;層次分明,步步深入。
下面四句,又可以分作兩段。“黃塵清水三山下,更變千年如走馬。”是寫詩人同仙女的談話。
這兩句可能就是仙女說出來的。“黃塵清水”,換句常見的話就是“滄海桑田”;“三山”原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神山。這裡卻是指東海上的三座山。
它原來有一段典故。葛洪的《神仙傳》記載說:仙女麻姑有一回對王方平說:
“接待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向到蓬萊,水又淺於往日會時略半耳。豈將復為陵陸乎?”這就是說,人間的滄海桑田,變化很快。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千年”,古人往往以為“神仙境界”就是這樣,所以詩人以為,人們到了月宮,回過頭來看人世,就會看出“千年如走馬”的迅速變化了。
最後兩句,是詩人“回頭下望人寰處”所見的景色。“齊州”指中國。中國古代分為九州,所以詩人感覺得大地上的九州有如九點“煙塵”。
“一泓”等於一汪水,這是形容東海之小如同一杯水打翻了一樣。
以上這四句,詩人盡情馳騁幻想,彷彿他真已飛入月宮,看到大地上的時間流駛和景物的渺小。浪漫主義的色彩是很濃厚的。
李賀在這首詩裡,通過夢遊月宮,描寫天上仙境,以排遣個人苦悶。天上眾多仙女在清幽的環境中,你來我往,過著一種寧靜的生活。而俯視人間,時間是那樣短促,空間是那樣渺小,寄寓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表現出冷眼看待現實的態度。
想象豐富,構思奇妙,用比新穎,體現了李賀詩歌變幻怪譎的藝術特色。
9樓:竭欣
��詩人李賀的這首遊仙詩,亦真亦幻,奇譎怪異。
��他絕望於現實,於是馳騁奇幻的想象於塵世之外。他這天做了一個夢,但算不上好夢。這一點,詩歌的首句就已告訴我們。
月宮的清寒、天色的淒冷為夢境所塗抹的那層悲涼的調子就已暗示我們,詩人潛意識中定是深藏著無盡的悲哀。我們知道,他因諱父名而斷了仕進之路,自覺現實中已無用武之地。他的滿腹才學和匡世濟時的巨集偉抱負,已被無邊的黑暗和苦悶擠壓到了生命的死角,聊以**的只有用心靈的浮光暗影來編織自己虛幻的夢。
��你看,一個孤寂的靈魂御著一縷思緒的秋風起程了,開始了他的夢幻之旅。詩人抬頭望去,月亮是那麼的慘淡,灑下一片幽輝。他不禁感慨叢生,對月興嘆——
��月呀,不知你何時開始照亮蒼穹,照臨大地!掐指算來,嫦娥謫居廣寒宮,已不知花開花謝,過了多少個春秋!想來昔日乖巧活潑的玉兔也該老了吧,當年嬌豔的仙子,不知今日是否仍芳華依舊,光彩照人?
蟾蜍雖能耐寒,可仙子嬌嫩的肌膚又怎禁得起那千年風刀霜劍的雕刻啊!
��詩人感慨萬端,一路飛昇。天板著面孔,陰沉沉的;遠處的月宮也隱沒在一片陰雲之中。接著是一陣秋雨,疏疏落落,無聲無息。冰涼的雨灑在衣襟,悲苦的淚卻滴落心頭。
��雨終於停了。月宮從雲縫裡露出了半面殿壁,橫斜在眼裡,一片皎潔,一片幽冷。
��雲銷雨霽。一輪白玉琢磨的圓月把它的美完全袒露在詩人面前,它的背後是無窮無盡而又渾然一體的蒼穹,藍得令人心醉,靜得讓人心驚。那輪冰雕玉琢的月呀,被造物主的丹青妙手鑲上了一環無與倫比的暈圈,沒有絲毫斧鑿的痕跡,美得是那麼自然,那麼讓人浮想聯翩。
��月輪碾過,暈光閃爍。詩人駕著一縷秋風,自在得象是一葉扁舟遊於江海,又象是一隻白鶴展翅雲間。他的心靈得到了從未有過的舒張。
這時他彷彿覺得自己可以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天地萬物皆為我用;心就是天地,宇內盡納於我心。
��他一路飛昇,一路飛昇,不覺間,快然自足的月輪妙象,在詩人眼簾竟疊映出了仙人鑾輿緩緩馳來的佳景。哦,原來詩人已到了神往已久的月宮——那個浪漫而神奇的月宮!
��遠遠望去,仙人滾滾的車輪,碾過道上陣雨後的積水,溼漉漉的,令那玉色的車輪顯得格外的圓潤而光潔。詩人駐足道旁,正想一睹仙人的神采,遺憾的是微風方才送來那丁冬飄渺的玉佩和鳴,轉眼間伊人卻又擦肩而過,杳然遠逝,空留一抹倩影、半縷桂香,令詩人唏噓長嘆,流連路頭……
��詩人若有所悟。是啊,月中清景雖好,看來並不是理想的樂土。畢竟仙人相隔,仙境是凡人永遠都難於企及的呀!
於是詩人落寞地回過頭來,向來路望望,茫茫紅塵,一幅驚心動魄的畫面撲入詩人的眼簾,在心裡激起萬頃波瀾——
��人間的千年萬載的漫長啊,在仙人這兒原來只不過是天馬御風而過;人間那亙古不變的大地滄海啊,在仙界的須臾之間又何嘗不是已然顛倒了無數次滄海桑田;可憐那中土的凡夫俗子啊,自以為有九州之廣,地大物博,又**知道在浩淼的宇宙蒼穹也只不過是淡得不能再淡的九點塵煙;你看啊,那仙人的小小酒杯如果傾灑幾滴到得人間,不是也足可滿注四海,掀起驚天狂瀾!
��就這樣,詩人用他奇譎怪異的想象,使他的詩篇具有了神奇的魔幻色彩。然而,詩人的真實心靈並不是“羚羊掛角,無跡可求”,他把他的幻滅,他的苦悶,他的追求,他對時間的認知,對生命的體悟,以及對宇宙的求索,一點點、一滴滴和著夢幻的朦朧融入到了他詩歌的血脈裡,詩情的靈魂中,從而使他心靈的歌唱不單是具有神奇的魔幻色彩,而是有著深廣的現實基礎。
��透過詩篇的意境,我們不難揣測到詩人豐富的內心世界。我們會發現,他仕途絕望的憂忿,體弱多病的痛苦,以及因時光流逝而自感生命不永的悽惶,使他從現實中感受不到生命的熾熱陽光,於是他的一顆心就象一片秋葉一樣,飄離枝頭,離開母體。他希望從世俗的壓抑和自己的痛苦中逃離出來,去尋求別的出路。
或許這就是他有了“夢天”這種“自由之旅”的緣由吧。
��具體來說,首先是清幽的月光觸動了詩人的情緒,這使他想到了玉兔蟾蜍和嫦娥的神話。陰雲蔽月這又使他覺得天也似乎同自己一樣在悲傷流淚——當然,天的流淚其實是指下雨。陰雨之後,當月亮破雲而出時,詩人的思緒就再次回到了月宮。
這次他想得更遠了,他不僅想到了仙人出行的車駕,甚至還看到了車輪上露水所形成的暈圈,嗅到了月中飄渺的桂香。自然,車輪上閃爍的暈圈當是從月暈生髮的聯想,桂香也當然是基於神話故事的合理想象。而詩歌的後四句當是詩人理想與現實尖銳矛盾在心靈的強烈震撼,是宇宙的廣袤與個體的渺小、生命的有限與宇宙的無限之間劇烈交鋒的產物。
��總之,我們知道,詩人的一顆心從現實出發,但他心靈的家園始終留守現實。無論他思緒的駿馬奔多遠,也始終會眷戀著心靈寄居的鄉土,即由心幻化而出的繽紛的思緒最終仍不能不迴歸到現實。因此,詩人的痛苦註定如影不離形一樣無法從根本上擺脫。
這一點似乎詩人自己也很清楚,或許詩歌題名“夢天”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吧。由此,我們不妨說,詩人是在清醒地做著虛幻的夢啊!
夢遊天姥吟留別和李賀的夢天在主題和意境上的差異
李白的 夢遊天姥吟留別 表達的是不為權貴折腰的狂蕩不羈,以及樂觀積極的處世風格,通過誇張而形象地描寫,充分地體現了浪漫主義特色。李賀的 夢天 寄寓了詩人對人事滄桑的深沉感慨,表現出冷眼看待現實的態度。想象豐富,構思奇妙,用比新穎,體現了李賀詩歌變幻怪譎的藝術特色。李白的 夢遊天姥吟留別 和李賀的 夢...
李賀與李白是什麼關係,浪漫主義李賀與李白的比較
李白比李賀早很多年。李賀 約公元791年 約817年 字長吉,漢族,唐代河南福昌 今河南洛陽宜陽縣 人,家居福昌昌谷,後世稱李昌谷,是唐宗室鄭王李亮後裔。有 詩鬼 之稱,是與 詩聖 杜甫 詩仙 李白 詩佛 王維相齊名的唐代著名詩人 1 有 雁門太守行 李憑箜篌引 等名篇。著有 昌谷集 2 李賀是中唐...
李賀的《李憑箜篌引》的原詩和賞析
吳田田 吳絲蜀桐製成精美的箜篌,奏出的樂聲飄盪在睛朗的深秋。聽到美妙的樂聲,天空的白雲凝聚,不再飄遊 那湘娥把點點淚珠灑滿斑竹,九天上素女也牽動滿腔憂愁。這高妙的樂聲從哪兒傳出?那是李憑在國都把箜篌彈奏。像崑崙美玉碰擊聲聲清脆,像鳳凰那激昂嘹亮的歌喉 像芙蓉在露水中唏噓飲泣,象蘭花迎風開放笑語輕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