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筆的使用方法
啟用新筆,首須開筆。將買回來的筆以「溫水」泡開,且浸水時間不可太久,至筆鋒「全開」即可,不可使筆根膠質也化開,否則就會變成「掉毛筆」,毫毛易於脫落。紫毫較硬,宜多浸在水中一些時間。
潤筆是寫字前的必要工作,不可以筆一拿沾墨便要寫字。方法是先以清水將筆毫浸濕,隨即提起,也不可久浸,以免筆根之膠化開。之後將筆倒掛,直至筆鋒恢復韌性為止,大概要十數分鐘。
筆儲存之時必須乾燥,若不經潤筆即書,毫毛經頓挫重按,會變的脆而易斷,彈性不佳。
之後才可開始寫字,這「入墨」也是有很大學問的。為求均勻,且使墨汁能滲進筆毫,須將清水先吸乾,可以筆在吸水紙上輕拖,直至幹為止。所謂「幹」,並非完全乾燥,只要去水以容墨即可。
「筆之著墨三分,不得深浸至毫弱無力也」,墨少則過幹,不能運**如,墨多則腰漲無力,皆不佳。
書寫之後則需立即洗筆。墨汁有膠質,若不洗去,筆毫乾後必與墨、膠堅固黏合,要再用時不易化開,且極易折損筆毫。
洗淨之後,先將筆毫餘水吸乾並理順﹝同入墨之前﹞。再將筆懸掛於筆架上,可使餘水繼續滴落,至乾燥為止。需注意置於陰涼處陰乾,以儲存筆毫原形及特性,不可曝於陽光下。
儲存筆之要領以乾燥為尚。
墨的使用方法
以清水逐漸加入:
研墨需加清水,若水中混有雜質,則磨出來的墨就不純了。至於加水,最先不宜過多,以免將墨浸軟,或墨汁四濺,以逐漸加入為宜。
墨正:柳公權有所謂的「筆正」,磨墨也是如此,心正墨亦正,墨若不正偏斜,既**觀,磨出的墨也不均勻。
力勻而急緩適中:
磨墨時用力過輕過重,太急太緩,墨汁皆必粗而不勻。用力過輕,速度太緩,浪費時間且墨浮;用力過重,速度過急,則墨粗而生沬,色亦無光。正確的方法應該是「指按推用力」,輕重有節,切莫太急。
濃度適中:
這裡要先澄清一下,即使是董其昌的淡筆,也是用濃墨寫的,差別是在蘸墨的多寡,而不是墨的濃淡。如果墨汁含水過多,筆一下到紙上便迅速擴散,形成一團團大小不
一、形態各異的墨團,怎麼有筆畫可言?但也別矯枉過正了,拿濃到像半凝果凍的墨來寫字也是很可怕的。還需記得用潔白紙,以濃墨為佳,若用有色紙,則可以稍淡。
隨磨隨用:
用墨必需新磨,因墨汁若放置一日以上,膠與煤逐漸脫離,墨光既乏光彩,又不能持久,故以宿墨作書,極易褪色。而市面上所售的現成墨汁,有些膠重滯筆,有些則濃度太低,落紙極易化開,防腐劑又多,易損筆鋒,不宜採用。
儲放匣內:
研墨完畢,即將墨取出,不可置放硯池,否則膠易黏著硯池,乾後不易取下,且可防潮濕變軟,兩敗俱傷。也不可以曝放陽光下,以免乾燥。所以最好還是放在匣內,即可防濕,又避免陽光直射,不染塵,是最好方法。
紙的使用方法
宜平:書寫時必需平放,才易於書寫;若紙皺,便不易書寫了。惟有人寫古篆隸時,故意將紙揉皺,以求斑駁之致與古意。
潔淨:紙上汙穢,會影響觀瞻運筆與墨色,灰塵也會影響運筆,若與墨汁相雜,墨既不堅,亦乏光彩。這雖然只是小事,但也是很重要的哦!
分格:書法書法,寫字最重法度,故「書」、「法」並稱,尤重間架與章法,布置章法有縱行橫列之分,立定間架則有九宮、田字、公尺字諸式。線條亦有明暗之別,凡篆隸行草楷諸體都是如此,尤其是楷書更是重要;據說唐人重「法」,絲毫不苟,看留下來的名家諸法,其法度之謹嚴,空前絕後,故有九宮創於唐人之說。
分格也需隨書體而定,法度最嚴的楷書和篆隸,縱橫需整齊,行列皆可畫分,而行草惟有直行,不宜加橫列,以免縛手縛腳,不得縱放。明線宜細,以免妨害觀膽,暗線用書宜輕,不必塗抹,以免損毀紙張。若摺紙易起皺摺,妨礙運筆,亦須避免。
固定:書寫時紙需固定,若紙隨筆動,字便不能隨心應手。方法除了以左手按紙,也可以用鎮尺壓在適當位置,使紙固定。
墊吸水布:
以筆飽蘸濃墨寫字時於頓挫重按處,力透紙背,墨滲紙外,不但會沾汙桌面,且筆畫染開,也會破壞畫面。所以需要以吸水紙或布墊在紙下,可以將滲出的墨吸乾淨,保持畫面整齊。
待幹收紙:
墨汁未乾時收紙的下場大家都很明白吧!好好的乙個字平白多了個「映象」,有時實在令人哭笑不得。還有,不要自作聰明的將作品「盼幹」,或是想用衛生紙吸乾,這樣不但會使墨易脫落,且會使墨色受損。
收拾時,不要任意摺疊,以免損紙,有礙觀膽。
藏諸乾涼處:
紙受潮易腐朽,過度乾燥又會破裂,因此若想使貴大作能長長久久,就儲存在乾燥陰涼的地方。其他如蟲蛀也需注意。
硯的使用方法
平時儲水:
硯也需要滋潤,平時需要每日換清水貯之,硯池不宜缺水,以前的人叫做「養研」。
使用須換清水:
可別偷懶直接以養硯研水磨墨,也別以為用茶、糖水磨出來的墨會「別有特色」,這些東西和墨相混會使墨色大減,也不能發墨。熱水傷潤損墨,切記避免。
用後刷洗:
硯石使用之後,必須將餘墨滌去,不可使之凝於硯上。不然殘墨乾則結成渣塊,第一妨礙研磨,第二傷筆亳,且會損害硯面。若與新墨相混,則無下墨或發墨之利。
洗的時侯可以用絲瓜穰等物助之,但不可以堅硬之物用力擦拭,以免傷害光滑美麗可愛大方的硯面哦。如果須要帶出場的話,最好陰乾,不要用紙類擦拭,以免殘屑留存,與墨相混。
新墨輕磨:
新墨稜角分明,若用力磨易損傷硯面,使用時輕輕磨就可以了。
將墨取出:
研墨之後,即須將墨取出,不要放在泡中,否則墨與硯膠黏難脫,易損硯面。若不小心黏住了,可別用力拔,可先用清水潤之,將墨在原處旋轉,待其鬆脫後再取出。
2樓:企業管理小超市
初學者選狼毫之類較硬的,容易上手
不搞書法創作沒必要用墨塊,一得閣的墨水很不錯,墨最好是倒在硯台裡,文具店都有買的
紙的話用毛邊紙不錯
硯的使用您說得沒錯,一般就這樣用,不過像那些追求藝術的大家的方法就不一樣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對於初學者來說,十幾塊錢的兼毫就可以,不要太軟太硬的。
墨的話,用一得閣的墨汁很方便,倒在小一點深一點的的盤子裡就好。如果嫌太濃,可以加一點清水調到你滿意的程度,注意,加了清水的墨要在一兩天內用完,要是時間長了會發臭的。
毛邊紙比較適合練習,比較便宜的有幾塊錢一刀的。也可以拿報紙來練,當然了,多試一些紙,可以感受一下不同的效果。
硯台是用來磨墨的,正如你說的那樣,先註一點水,拿墨研磨,之後根據需要除錯墨的濃淡程度。
4樓:匿名使用者
毛筆有很多種,對於初學者來,練習正楷需要選什麼樣的?
——有狼毫、羊毫之分,兼毫的毛筆最好。
墨的話,比如墨塊和黑條,是如何使用?有什麼區別?假如用墨汁,使用的時候又該將墨汁倒在哪個地方使用?
——用墨汁吧,方便。初學的人很少使用墨塊、墨條,把墨汁直接倒在硯台中。
紙的話選什麼樣的來練習?
——練習紙用手工毛邊紙,便宜又好寫,文化用品店或者文具店有賣。
硯是用來磨墨的吧?怎麼樣使用?直接把清水注入硯台中,拿墨條磨,這種方法對嗎?
——硯台是磨墨用的,直接把清水注入硯台中,拿墨條磨,這種方法對的。
筆墨紙硯的簡略介紹
5樓:雨說情感
筆墨紙硯是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即文房四寶。筆、墨、紙、硯之名,起源於南北朝時期。歷史上,「筆、墨、紙、硯」所指之物屢有變化。
在南唐時,「筆、墨、紙、硯」特指宣城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徽州婺源龍尾硯。
自宋朝以來「筆墨紙硯」則特指宣筆(安徽宣城)、徽墨(安徽徽州歙縣)、宣紙(安徽宣城涇縣)、歙硯(安徽徽州歙縣)、洮硯(甘肅卓尼縣)、端硯(廣東肇慶,古稱端州),元代以後湖筆(浙江湖州)漸興,宣筆漸衰,改革開放後,宣筆漸漸恢復了生機。
作為文房四寶的故鄉的安徽宣城,是我國文房四寶最正宗的原產地和飲譽世界的「中國文房四寶之鄉」,所產的宣紙(涇縣)、宣筆(涇縣/旌德)、徽墨(績溪/旌德)、宣硯(旌德)舉世聞名,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追捧。
擴充套件資料
1、毛筆的由來
傳說,我們所用的毛筆是由戰國時期的秦國大將蒙恬發明的。西元前223年,秦國大將蒙括帶領兵馬在中山地區與楚國交戰,雙方打得非常激烈,戰爭拖了很長時間。
為了讓秦王能及時了解戰場上的情況,蒙恬要定期寫戰況報告遞送秦王。那時,人們通常是用分簽蘸墨,然後再在絲做的絹布上寫字的,書寫速度很慢。蒙恬雖是個武將,卻有著滿肚子的文采。
用上面說的那種筆寫戰況報告,常使他感到影響思緒。
那種筆硬硬的,墨水蘸少了,寫不了幾個字就得停下來再蘸,墨水蘸多了,直往下滴,又會把非常貴重的絹給弄髒了。蒙恬以前就萌生過改造筆的念頭,這次要寫大量的戰況報告,這個願望就越來越強烈了。
戰爭的間隙中,蒙恬喜歡到野外去打獵。有一天,他打了幾隻野兔子回軍營。由於打到的兔子多,拎在手裡沉沉的,乙隻兔子尾巴抱在地上,血水在地上拖出了彎彎曲曲的痕跡。
蒙恬見了,心中不由一動:「如果用兔尾代替普通的筆來寫字,不是更好嗎?」
回到營房之後,蒙恬立刻剪下一條兔尾巴,把它插在一根竹管上,試著用它來寫字,可是兔毛油光光的,不吸墨水,在絹上寫出來的字斷斷續續的,不像樣子。蒙恬又試了幾次,還是不行,好端端的一塊絹也給浪費了。一氣之下,他把那支「兔毛筆」扔進了門前的山石坑里。
蒙恬並不甘心失敗,仍然抽時間琢磨別的改進方式。幾天過去了,他還是沒有找到合適的辦法。這一天,他走出營房,想透透新鮮空氣。
走過山石坑時,他又看到了坑里那支被自己扔掉的「兔毛筆」。蒙恬將它撿了起來,用手指捏了捏兔毛,發現兔毛溼源源的,毛色變得更白更柔軟了。
蒙恬大受啟發,馬上跑回營房將它往墨汁裡一蘸,兔尾這時竟變得非常「聽話」,吸足了墨汁,寫起字來非常流暢,字型也顯得圓潤起來。
原來,山石坑里的水含有石灰質,經鹼性水的浸泡,兔毛變得柔順起來。由於這支筆是由竹管和兔毛組成的,蒙恬就在當時流行的筆名「幸」字上加了個「竹」字頭,把它叫做「笨」(今日簡寫作「筆」)。
2、墨的由來
在人工製墨發明之前,一般利用天然墨或半天然墨來做為書寫材料。史前的彩陶紋飾、商周的甲骨文、竹木簡牘、縑帛書畫等到處留下了原始用墨的遺痕。文獻記載,古代的墨刑(黥面)、墨繩(木工所用)、墨龜(占卜)也均曾用墨。
經過這段漫長的歷程,至漢代,終於開始出現了人工墨品。這種墨原料取自松菸,最初是用手捏合而成,後來用模製,墨質堅實。
據東漢應劭《漢官儀》記載:「尚書令、僕、丞、郎,月賜愉麋大墨一枚,愉麋小墨一枚。」愉麋在今陝西省千陽縣,靠近終南山,其山古松甚多,用來燒製成墨的煙料,極為有名。
從製成煙料到最後完成出品,其中還要經過入膠、和劑、蒸杵等多道工序,並有乙個模壓成形的過程。墨模的雕刻就是一項重要的工序,也是乙個藝術性的創造過程。
墨之造型大致有方、長方、圓、橢圓、不規則形等。墨模一般是由正、背、上、下、左、右六塊組成,圓形或偶像形墨模則只需四板或二板合成。
內建墨劑,合緊錘砸成品。款識大多刻於側面,以便於重複使用墨模時,容易更換。墨的外表形式多樣,可分本色墨、漆衣墨、漱金墨、漆邊墨。
3、紙的由來
紙是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即使在機制紙盛行的今天, 某些傳統的手工紙依然體現著它不可替代的作用,煥發著獨有的光彩。古紙在留傳下來的古書畫中尚能一窺其貌。
在紙張發明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內,人們是採用什么來作為記事材料的呢。
根據文獻和實物資料, 最早的人們是採用結繩來記事的,遇事打個結,事畢解去。後來又在龜甲獸骨上刻辭,所謂"甲骨文"。在青銅產生以後,又在青銅器上鑄刻銘義,即"金文"或"鍾鼎文"。
再後,將字寫在用竹、木削成的片上,稱"竹木簡",如較寬厚的竹木片則叫"牘"。
同時,有的也寫於絲織製品的嫌帛上。先秦以前,除以上記事材料外,還發現了刻於石頭上的文字,比如著名的"石鼓文"。一般人們皆知,紙是在東漢由蔡倫發明的。
但考古發掘,卻對此提出了疑問。這些古紙均據其出土的地點而被冠名。
從出土古紙自身的年代順序,可以分別排列為:西漢早期的放馬灘紙,西漢中期的灞橋紙、懸泉紙、馬圈灣紙、居延紙,西漢晚期的旱灘坡紙。這些紙不但都早於蔡倫紙,而且有些紙上還有墨跡字型,說明已用於文書的書寫。
西漢初年,政治穩定,思想文化十分活躍,對傳播工具的需求旺盛,紙作為新的書寫材料應運而生。從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來看,造紙術的發明不晚於西漢初年。最早出土的西漢古紙是2023年在新疆羅布淖爾古烽燧亭中發現的,年代不晚於西元前49年。
東漢的蔡倫改進造紙術,使得書寫工具得以普及,也為世界文化的傳播作出卓越的貢獻。隨著西北絲綢之路沿線考古工作的進展,許多西漢遺址和墓葬被發現,其中也不乏紙的遺物。
4、硯的由來
考古學家曾在陝西省臨潼縣姜寨一處原始社會的遺址中,及現了一套原始人用以陶器彩繪的工具,其中有一方石硯,硯有蓋,硯面微凹,凹處並有一根石質磨杵,硯旁留存數塊黑色顏料。很顯然,這是先民們借助磨杵研磨顏料的早期硯的形制。
由於這處遺址歸屬於母系氏族時期的仰韶文化,故這方硯台的實際壽齡已超過了五千個春秋。硯這種附帶磨杵或研石的形制從什么時候才開始發生改變,即取消磨杵或研石,而接近於硯呢?要直到兩漢時期。
漢代由於發明了人工製墨,墨可以直接在硯上研磨,故不須再借助磨杵或研石來研天然或半天然墨了。如此看來,磨杵或研石經過史前及夏商周共三千多年的漫長跋涉,才逐漸消隱,儘管今天已不為所用,但其為傳播文化立下的功績仍不可沒。
關於「筆墨」的詩句有哪些,跟筆墨有關的詩句有哪些?
最愛塵涑 1.浣溪沙 宋 辛棄疾 妙手都無斧鑿瘢。飽參佳處卻成顰。恰如春入浣花村。筆墨今宵光有豔,管弦從此悄無言。主人席次兩眉軒。2.水調歌頭 此日足可惜 宋 黃機 此日足可惜,心事正崔嵬。江淮踏遍,經歲相識定誰來。每向酒邊長嘆,更向花邊長笑,意慮叵能猜。邂逅忽相遇,有客在塵埃。脫儒冠,著武弁,太多...
怎麼洗掉襯衫上的中性筆墨,衣服上有中性筆墨水怎麼清洗
您好!襯衫上有中性筆漬,可用如下方法清洗 1 用藍月亮手洗專用洗衣液原液塗抹在汙漬處,完全覆蓋汙漬,靜置5分鐘後 可輕輕搓洗 加入藍月亮洗衣液常規洗滌 2 如經過上述方法汙漬仍無法去除,則 1 純白色的棉 麻 滌綸材質的衣物 每半盆水 約2公升 加入藍色月光白色衣物色漬淨 600g規格 1瓶蓋 40...
毛筆墨汁用什麼能洗掉,衣服上的毛筆墨汁怎麼洗掉?
小王老師 解答 毛筆墨汁可以用飯粒 牛奶 草酸和氨水去除。墨汁的主要成分是碳,化學穩定性很好,不易被分解和氧化,當汙染衣物時會滲入衣服的纖維裡,很難被清洗掉。1 先把蒸好的米飯放涼,拿幾個米粒在有墨汁的地方搓,等墨汁把米粒染黑後,再用洗衣粉洗,反覆兩三次,基本上就能將汙漬洗淨。2 用20毫升84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