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whilly白
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特點:為了體現皇權為核心的等級觀念一般採取嚴格的中軸線對稱的布局方式,「左祖右社」的格局,「前朝後寢」兩大部分。但總的來講,中國古代宮殿建築比較尊重自然,體現中庸思想,特別重視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
古代寺院建築的特點:主要是以佛教建築為最。而現存佛寺多為明清建築,其特點是多採用庭院式布局,主要殿堂仿宮殿府第式樣,一般建築則參照民居式樣。
伽藍七堂以禪宗為例:山門、佛殿、法堂、僧堂、廚庫、浴室、西淨
2樓:匿名使用者
講究對稱,廡殿頂,飛簷,而且都有脊獸,主次分明,迴廊曲折,還有很多,想不起來了。
3樓:匿名使用者
宮殿建築以北京故宮為代表詳細的可以留下郵箱
寺廟 隋唐時,寺廟對稱布置,沿中軸線排列山門、蓮池、平台、佛閣、配殿及大殿,殿堂為全寺中心。佛塔退居後面或一側或建雙塔,在大殿或寺門之前。宋代又增戒壇。
佛寺建築布局的演變,以塔為主、前塔後殿、塔殿並列、塔另置別院或山門前、塔可有可無。明、清時,對稱中軸線,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配殿、藏經樓,塔以少見
道教建築特點:以宮觀院命名,不以寺稱;所奉神像蓄髮長鬚,穿中式衣袍;不以塔為膜拜物件;常有洞天福地等園林布置
中國古代宮殿建築布局特徵是什麼?
4樓:夷陵盜斧
宮殿建築的布局特點
中軸對稱:為了表現君權受命於天和以皇權為核心的等級觀念,宮殿建築採取嚴格的中軸對稱的布局方式。中軸線上的建築高大華麗,軸線兩側的建築低小簡單。
這種明顯的反差,體現了皇權的至高無上;中軸線縱長深遠,更顯示了帝王宮殿的尊嚴華貴。
左祖右社:中國的禮制思想,有乙個重要內容,則是崇敬祖先、提倡孝道;祭祀土地神和糧食神。有土地才有糧食,「民以食為天」、「有糧則安,無糧則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是人所共知的天經地義。
左祖右社,則體現這些觀念。根據《周禮·春官·小宗伯》記載,「建國之神位,右社稷,左宗廟」。帝王宮室建立時,基本遵循左祖右社的原則。
宗廟的空間位置應當在整個王城的東或東南部,社稷壇的空間位置則在西或西南部,這種做法一直沿襲下來。所謂「左祖」,是在宮殿左前方設祖廟,祖廟是帝王祭把祖先的地方,因為是天子的祖廟,故稱太廟;所謂「右社」,是在宮殿右前方設社稷壇,社為土地,稷為糧食,社稷壇是帝王祭祀土地神、糧食神的地方。
前朝後寢:前朝,是帝王上朝理政、舉行大典的地方,因位於整個建築群的前部,稱「前朝」。後寢是帝王、妃子及其子女生活起居的地方,因位於建築群的後部,稱「後寢」。
三朝五門:根據帝王朝事活動內容的不同,分別在不同規模的殿堂內舉行。自古就確立了三種朝事活動的殿堂,名為「三朝制」。
所謂「三朝」是指大朝、內朝、外朝。與三朝相對應的建築,是奉天殿(太和殿)、華蓋殿(中和殿)、謹身殿(保和殿)。「五門制」,是在舉行大型朝事活動的宮殿庭院前,沿中軸線以五道門及輔助建築構成四座庭院,作為大朝宮殿前的前導空間,這五道門由內向外以此為朝門(奉天門或太和門)、宮門(午門)、宮城前導門(端門)、皇城門(天安門)、皇城前導門(大清門)。
與一般建築相比,宮殿建築對傳統禮制的象徵與標識作用表現得更為明顯和突出,**集權的政治制度,森嚴的等級觀念,其中更貫徹了陰陽五行、天人合一的思想以及對宗法理念的信仰。因而,宮殿建築往往成為傳統禮制的一種象徵和標誌。
唐代的建築有哪些特點
5樓:霽雨若初
第一、布局嚴密整齊,氣派磅礴
體現此特點最顯著的就是都城長安城,長安原是隋代規劃興建的,面積83平方公里,是今西安市區(明西安城)的8倍。是當時世界上最巨集大壯美繁榮的城市,是政治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長安城的規劃是中國古代都城中最為嚴整的。
正是他的嚴整也促進了建築技藝的發展。唐代其他府城、衙署、寺廟、塔樓等建築的巨集敞寬廣,這些都是結合了前人的設計理念,再在此基礎上革新創造出來的。
第二、建築坐落分明
唐代的建築組群層次有序分明,錯落有致,建築一般成方形,最中為正殿,也稱為前殿,前殿後面是後殿,一般為人們的住所,而正殿是建築主人所居住的。
第三、建築取材和建築技藝的發展
唐代的建築材料有木材,瓦石和磚塊,目前我國保留下來的唐塔均為磚石塔。現在河南嵩山嵩岳寺磚塔,是唐建磚石結構建築的代表。
建築取材用的瓦有灰瓦、黑瓦和琉璃瓦三種。灰瓦較為疏鬆,用於一般建築,一般百姓住房多用灰瓦。黑瓦質地緊密,經過加工打磨,使表面光滑,可使用於宮殿和寺廟上。
拓展資料:
唐朝(公元618-907年)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高潮時期,建築技術和藝術也有巨大發展。唐朝建築的風格特點是氣魄巨集偉,嚴整開朗。
建築發展到了乙個成熟的時期,形成了乙個完整的建築體系。它規模巨集大,氣勢磅礴,形體俊美,莊重大方,整齊而不呆板,華美而不纖巧,舒展而不張揚,古樸卻富有活力,正是當時時代精神的完美體現。
從唐至今,歷經千年,包括大名鼎鼎的「佛光寺」在內,如今中國現存的唐代建築仍有百十餘座,磚石建築在其中佔絕大多數,而僅存的4座唐代木構建築,則悉數皆在山西省境內。
中國古代宮殿建築的特點 5
6樓:匿名使用者
1、中國古建築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築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
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樑、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中國古代木構架有抬梁、穿鬥、井幹三種不同的結構方式。抬梁式是在立柱上架梁,梁上又抬梁,所以稱為「抬梁式」。
宮殿、壇廟、寺院等大型建築物中常採用這種結構方式。穿斗式是用穿枋把一排排的柱子穿連起來成為排架,然後用枋、檁鬥接而成,故稱作穿斗式。多用於民居和較小的建築物。
井乾式是用木材交叉堆疊而成的,因其所圍成的空間似井而得名。這種結構比較原始簡單,現在除少數森林地區外已很少使用。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量由木構架來承擔,外牆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內牆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
由於牆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築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有利於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於木材具有的特性,而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縮餘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牆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
2、中國建築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種簡明的組織規律
就是以「間」為單位構成單座建築,再以單座建築組成庭院,進而以庭院為單元,組成各種形式的組群。就單體建築而言,以長方形平面最為普遍。此外,還有圓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幾何形狀平面。
就整體而言,重要建築大都採用均衡對稱的方式,以庭院為單元,沿著縱軸線與橫軸線進行設計,借助於建築群體的有機組合和烘托,使主體建築顯得格外巨集偉壯麗。民居及風景園林則採用了「因天時,就地利」的靈活布局方式。
3、中國古代建築造型優美
尤以屋頂造型最為突出,主要有廡殿、歇山、懸山、硬山、攢尖、捲棚等形式。
廡殿項也好,歇山頂也好,都是大屋頂,顯得穩重協調。屋頂中直線和曲線巧妙地組合,形成向上微翹的飛簷,不但擴大了採光面、有利於排洩雨水,而且增添了建築物飛動輕快的美感。
4、中國古代建築的裝飾豐富多彩
包括彩繪和雕飾。彩繪具有裝飾、標誌、保護、象徵等多方面的作用。油漆顏料中含有銅,不僅可以防潮、防風化剝蝕,而且還可以防蟲蟻。
色彩的使用是有限制的,明清時期規定朱、黃為至尊至貴之色。彩畫多出現於內外簷的梁枋、斗拱及室內天花、藻井和柱頭上,構圖與構件形狀密切結合,繪製精巧,色彩豐富。明清的梁枋彩畫最為矚目。
清代彩畫可分為三類,即和璽彩畫、旋子彩畫和蘇式彩畫。
雕飾是中國古建築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牆壁上的磚雕、台基石欄杆上的石雕、金銀銅鐵等建築飾物。雕飾的題材內容十分豐富,有動植物花紋、人物形象、戲劇場面及歷史傳說故事等。
5、中國古代建築特別注意跟周圍自然環境的協調
建築本身就是乙個供人們居住、工作、娛樂、社交等活動的環境,因此不僅內部各組成部分要考慮配合與協調,而且要特別注意與周圍大自然環境的協調。中國的設計師們在進行設計時都十分注意周圍的環境,對周圍的山川形勢、地理特點、氣候條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認真調查研究,務使建築布局、形式、色調等跟周圍的環境相適應,從而構成為乙個大的環境空間。
7樓:彌煙非非
總的來說,不論在結構上,還是在形式上,宮殿都顯示了皇家的尊嚴和富麗堂皇的氣派,從而區別於其它型別的建築。而且很強調權威感。不過每個朝代的宮殿也不太一樣,反映了各自朝代的建築風格,比如唐朝的會比較雄偉開闊,而明清的就稍顯嚴謹壓抑一點。
求唐代宮殿和寺廟建築和布局?
8樓:匿名使用者
佛教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三教之一,深受古時皇家的重視和推崇,所以寺院的布局和供奉佛位是有講究的,大致是按照古代皇家建築風格及方位來安排.
通常的寺院是坐北朝南,三門向南開,但也有說法,寺院不能太正對南向,有點偏東或偏西的那種向南方向.布局基本上是天王殿,中間供奉彌勒菩薩,以布袋笑彌勒見多.四天王左東南、右西北(以彌勒為準,左即東方)。
彌勒菩薩的背後是供奉韋馱菩薩。以天王殿作為主線,縱線對正,接下來就是主殿——大雄寶殿,主要供奉釋迦牟尼佛,當然也有寺院供奉法身毗盧遮那佛,釋迦牟尼佛的左右一般供奉東方藥師佛、西方阿彌陀佛。或者禪宗道場就乾脆供奉釋迦牟尼佛粘花像,左右迦葉尊者和阿難尊者。
大雄寶殿的左右兩旁一般是十八羅漢,左9尊右9尊。
釋迦牟尼佛的背後,一定是供奉觀音菩薩見多,稱海島觀音,左右善財童子和東海龍女。觀音大士身後配有羅漢或者三十二應身圖。
接下來是法堂和藏經閣,兩者可以上下兩樓,或者相互連線都可以。上述的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藏經閣都在一條縱線上。
橫線主要是在天王殿和大雄寶殿之間,設立左右鐘鼓樓,左鐘樓(東邊),右鼓樓(西邊),一般鐘樓下或供奉地藏菩薩,鼓樓下或供奉伽藍菩薩(現關公像)。也有的寺院將鐘鼓直接設立在大雄寶殿之中。但大致的布局就是如此。
以「寺」為名
東漢明帝時,釋摩騰自西域用白馬馱經,初宿洛陽鴻臚寺,於是以「寺」名之,創立「白馬寺」。「寺」在白馬寺創立之前,為官署之名,後來凡是僧眾所居處,皆以「寺」為名。
在中國佛教寺廟的建築中,殿堂是寺院建築的主體。殿是供奉安置佛像以供禮拜祈禱的處所,堂是供僧眾說法行道和日常起居的地方。下面將就普通常見寺廟的格局作些介紹。
布局院落式的寺院布局,一般是座北面南,從山門(寺院正門)起沿一條南北向中軸線,由南向北每隔一定距離布置一座殿堂,周圍用廊屋或樓閣把它圍繞起來。中軸線上由南向北的主要建築依次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大殿之後是法堂或藏經樓(閣)或毗盧閣、觀音殿。大雄寶殿前,左右配殿有枷藍殿、祖師堂(或觀音殿、藥師殿等)相對。
寺院的主要生活區常集中在主軸線東側,包括僧房(居室)、香積廚(廚房)、齋堂(飯堂)、職事堂(庫房)、榮堂(接待室)等。接待四方之來者的客房特設在中軸線西側。
山門佛寺的大門稱為「山門」。由於「天下名山僧佔多」,寺院多在山林之處,所以得名。山門一般有三個門,象徵「三解脫門」即空門、無相門、無作門。
中間一座常建成殿堂式。叫山門殿或三門殿。殿內塑兩大金剛力士像,如同兩個門衛護持寺院。
天王殿進了山門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在天王殿前兩側有鐘樓和鼓樓。天王殿中間供坐北面南的大肚彌勒佛。東西兩旁分塑四大天王像,彌勒佛背後神龕內供韋馱菩薩像。
大殿天王再往北是「大雄寶殿」,俗稱「大殿」,為寺廟的主殿、正殿。「大雄」是梵文筏那摩那的漢譯,是對佛祖釋跡牟尼的尊稱,指佛有大力,能伏「五陰魔」、「煩惱魔」、「死魔」、「天子魔」等四魔。
常見的供奉釋迦牟尼佛有三種姿勢:一種稱「成道像」,結跏趺坐(交,雙腳放在相對的大腿上,足心向上),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名為「定印」,表示禪定的意思;右手直伸下垂,名為「觸地印」,表示釋迦成道前,為了眾生而犧牲自己,這一切唯有大地能夠證明。再一種為「說法像」,結跏趺坐,左手橫放在左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形,名為「說法印」。
還有一種立像,左手下垂,名「與願印」,表示能滿足眾生願望;右手屈臂向上伸,名「施無畏印」,表示能解除眾生苦難。
還有的是「三佛同殿」。一種是供「三身佛」,「三身」指三種佛身。中尊為「法身佛」名「毗盧遮那佛」,指體現...... 修建寺廟的功德沒有弘法利生多。
中國古代建築群設計的方法,特點,中國古代建築群設計的方法,特點 80
古代建築主要建築結構形式 1 巧妙而科學的框架式結構 這是中國古代建築在建築結構上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因為中國古代建築主要是木構架結構,即採用木柱 木樑構成房屋的框架,屋頂與房簷的重量通過樑架傳遞到立柱上,牆壁只起隔斷的作用,而不是承擔房屋重量的結構部分。牆倒屋不塌 這句古老的諺語,概括地指出了中國建...
過去古代宮殿如何表現宮殿等級的,中國古代宮廷建築布局如何體現等級制度?
樂子墨 我國古典建築的民族藝術風格之美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如雕梁畫棟 勾心鬥角 飛閣流丹 碧瓦雕簷建築物的種類繁多,卻各有其妙處。大致可分為樓 亭 閣 臺 橋 宮殿 廟 塔 牌坊 華表等多種建築樣式。典型特徵是斗拱碩大,以金黃色的琉璃瓦鋪頂,有絢麗的彩畫 雕鏤細膩的天花藻井 漢白玉台基 欄板 梁柱,...
中國古代禮制與建築的關係,中國古代禮制建築
一般的,如以中間為主,無論是宮殿還是民居 祠堂是必不可少的 安徽的民居,被如今廣泛讚美的,四面高牆,防止男人出門謀生之後,女人紅杏出牆,發生 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的有傷風化的風流故事 還是安徽,那著名的氣勢磅礴的牌坊,是表彰女子貞節的,如今也引來人們興致勃勃的遊覽,幸福與淚水從來都沒有停止過互相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