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古文中,於一般是介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在...x;
以,一般是動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用....”。
古文中“於”字的用法
2樓:匿名使用者
1、對,對於。向 例:貧者語於富者曰。《為學》
2、在,從 例: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
3、與,跟,同。 例: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樂毅。《隆中對》
4、到 例: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箕畚運於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5、放在形容詞之後,表示比較,一般可譯為“比”,有時可譯為“勝過”。
6.被 例: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為苟得也。《魚我所欲也》
7.被 例:受制於人。《赤壁之戰》
古文中“於”是什麼意思
3樓:函玉巧孫黛
於1:到
2:到3:向
4:從5:因為
6:比7:在
8:這樣(不確定)
——————————————————
則1:錶停頓,無意
2:卻3:於是
4:表率
5:篇,量詞
——————————————————
諸1:諸位
2:(不知道)
3:之於
4:代詞,代“莊子以好樂”
——————————————————————而1:無義
2:表修飾
3:轉折,卻
4:通“爾”(大概)
參考一下,不是權威
4樓:evisu金
坐 《動》
(會意。《說文》古文作象形字,象兩人坐在土上。本義:人的止息方式之一。古人席地而坐,坐時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
於〈動〉
(象形。甲骨文字形,表示氣出受阻而仍越過。本義:超過)
往;去之子于歸,宜其室家。――《詩·周南·桃夭》。毛傳:“於,往也。”
予惟以爾庶邦於伐殷,逋播臣。――《書·大誥》
“坐”的意義和用法:
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席,臀部壓在腳跟上。如:“項王、項伯東向坐。”(《史記 項羽本紀》)
犯罪。 如“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春秋》)
株連受罰。如“副有罪,當相坐。”(班固《蘇武》)
訴訟時在法官面前對質。“晉人使與邾大夫坐。”(《左傳 昭公二十三年》)
駐守。如“楚人坐其南門。”(《左傳 桓公二十三年》)
坐等。如“與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馮婉貞》)
因為,由於。 如“停車坐愛楓林晚。”(杜牧《山行》)
即將。如“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柳宗元《早梅》)
通“座”,座位的意思。如“置之坐上。”《史記 項羽本紀》
“於”的意義和用法:
引出動作行為的時間、處所、物件、範圍和原因等。可譯為“在”、“到”、“向”、“從”、“跟”、“同”、“對”、“給”、“對於”、“由於”、“在......中”、“在......
方面”等。
表比較,可譯為“比”、“過”、“勝過”。如“冰,水為之, 而寒於水。”
在被動句中引出動作的主動者。可譯為“被”。“臣恐見欺於王而負趙。”(《史記 廉頗藺相如列傳》)
動詞詞頭,無義。如“黃鳥于飛。”(《詩經 周南 葛覃》)
5樓:大漠孤煙直在哪
古文中“於”的意思
①介紹動作行為發生時間、處所,可譯為“在”、“到”、“從”等。
②介紹動作行為產生的原因,可譯為“由於”、“因為”。
③介紹動作行為涉及的物件,可譯為“對”、“向”等。
④介紹動作行為的主動者,可譯為“被”。
⑤介紹比較的物件,可譯為“比”。
⑥用在動詞前,無義。
6樓:匿名使用者
介紹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
7樓:柳嫣茗煙
於這個字在不同的語言環境中意思不一樣
"於"字在古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8樓:匿名使用者
說文解字》:“於,於也。象氣之舒。
”本義為嘆詞,音xū。“於”的其他虛詞義是其假借用法,今音讀yú。可用作介詞、連詞、助詞和語氣詞。
介詞“於”早在甲骨文中就已大量出現,西周以後,隨著介詞“於”的出現,“於”的一些用法逐漸被“於”所代替,魏晉以後,除了在引用古籍或固定格式中以外,“於”就很少出現了。“於”的連詞、助詞和語氣詞的用法只出現在先秦漢語中,漢代以後逐漸消失了。
古文中常見的虛詞有那些?
9樓:匿名使用者
高考文言文閱讀專題——虛詞(一)漢語與其他語種相比最突出的兩大特徵就是語序十分嚴格、虛詞特別重要!關於高考文言虛詞文言虛詞是指那些意義比較抽象,基本不能明確地表示意義,而只能組織實詞使句子結構完整的詞,它是構成文言句子不可或缺的部分。古今漢語中,差別最大的不是實詞,而是虛詞。
“之乎者也”已成為文言文最顯著的特色,甚至成了文言文的代稱。可見,文言虛詞在文言文中的地位是極其重要的。文言虛詞數量遠不如實詞多,但在文言文中使用頻率高,語法作用大,用法相當複雜且非常靈活。
清人袁仁林說過“千言萬語,止此幾個虛詞出入參伍其間,而運用無窮”。正因為用法複雜,才給我們現代人閱讀文言文增加了非常大的難度,就連古人也覺得“實字易訓,虛詞難釋”。(阮元《經傳釋詞序》)因此,我們要想真正讀懂古文,瞭解並掌握文言虛詞在文中的用法是非常必要的。
雖然說是考“常見文言虛詞”,數量也只有十幾個,但放在特定的語言環境裡,讓考生在短時間內準確辨析它的詞彙意義和語法意義,難度還是比較大的。高中教材列出的文言虛詞是32個(高中語文課本後面已經列出),2023年的《考試說明》降低了該考點的難度,規定要考查的文言虛詞只有20個,即:而、何、乎、乃、其、且、然、若、所、為、焉、也、以、因、於、與、哉、則、者、之;2023年的《考試說明》中則定為18個,去掉了“然、哉”。
(新的語文教學大綱又減少為15個,刪去“何、乃、若”。)文言虛詞與現代漢語虛詞差異較大。現代漢語虛詞一般就當虛詞用,而文言虛詞由於是從實詞演化而來,所以大部分虛詞都有實詞的含義,所謂“虛詞不虛”。
文言虛詞與現代漢語虛詞的差異最明顯的是語氣詞,文言文中用“矣、哉、乎、也、邪”,現代漢語則用“嗎、呢、了、啊、呀”等,沒有一個相同。古文中的虛詞,毫無變化的保留到今天,只是極少數。古漢語中許多虛詞都有多種用法,一個虛詞可以當現代漢語幾個虛詞用。
我們在閱讀時,必須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去找現代漢語中恰當的詞語來解釋。高考文言虛詞常見用法而
(一)連詞。可連結詞、短語和分句,表示多種關係。
1.表示並列關係。一般不譯,有時可譯為“又”。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者(《勸學》)
②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蜀道難》)
③北救趙而西卻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竊符救趙》)
④明智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而重士。《過秦論》
⑤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捕蛇者說》。
注:【並列關係連詞兩側的詞語可以調換,調換後語意不發生變化。】2.表示遞進關係。可譯為“並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師說》)
②亞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3.表示承接關係。可譯為“就”“接著”,或不譯。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陳情表》)
②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鴻門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師說》)
④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戰國策》)
⑤餘方心動欲還,而大聲發於水上(《石鐘山記》)4.表示轉折關係。可譯為“但是”或“卻”。
①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荀子?勸學》)
②有如此之勢,而為秦人積威之所劫(《六國論》)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祭十二郎文》)
④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而常關(《歸去來兮辭》)5.表示假設關係。可譯為“如果”“假如”。
①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馮婉貞》)
②死而有知,其幾何離(《祭十二郎文》)。
③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論語?為政》)
④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廉頗閵相如列傳》)6.表示修飾關係。連線狀語與中心語。相當於“著”、“地”等,可不譯。
①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勸學》)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寡人之於國也》)
③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逍遙遊》)
④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登幽州臺歌》)7.表示因果關係。相當於“因而”。
①餘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遊之樂也(《遊褒禪山記》)
②表惡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戰》)。
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勸學》)
④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為此也(《石鐘山記》)8.表示目的關係。
①縵立遠視,而望幸焉(《阿房宮賦》)
②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9.表方位。可譯為:以。
①三代而下,有學而不問。(《問說》)
②由孔子而來,至今百有餘歲(《孟子》)10.表示連線的前後兩部分是陳述與被陳述的關係。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五人墓碑記》)(二)代詞
1.你(們)、你(們)的。它與“爾”是同源字,在上古之時音近義通。
①嫗每謂予曰:“其所,而母立於茲。”(《項脊軒志》)
②業根,死期至矣!而翁歸,自與汝復算耳!(《促織》)
③孰是君也,而可無死乎?(《勾踐滅吳》)
④蚤繅而緒,蚤織而縷(《種樹郭橐駝傳》)
2.近指代詞,今譯為:此、這樣。
何意出此言,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孔雀東南飛》)(三)動詞(有書稱之為“比況詞”),譯為“如、好像、像”。它與“如”是同源字,在上古時讀音相近,意義相通。
①荊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餘人,軍驚而壞都舍(《察今》)
②白頭而新,傾蓋而故,何則?知與不知也(《新序》)(四)音節助詞。不譯。
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論語》)(五)語氣詞。用在句尾,可譯為:啊、吧。
若敖氏之鬼,不其餒而。(《左傳?宣公四年》)
注:【若敖鬼餒:若敖:指春秋時楚國的若敖氏;餒:餓。若敖氏的鬼受餓了。比喻沒有後代,無人祭祀。】(六)通“耐”、“能”,可譯為:能夠、才能。
①行柔而剛,用弱而強(《淮南子?原道訓》)
②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鄉,德合一君而徵一國者,其自視亦若此矣。)《莊子?逍遙遊》)(七)與“而”有關的複合虛詞。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語氣助詞,相當於“罷了”。
①未幾而搖頭頓足者,得數十人而已(《虎丘記》)
②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師說》)
③我決起而飛,槍榆枋而止,時則不至,而控於地而已矣(《逍遙遊》)
④一桌、一椅、一扇,一撫尺而已(《**》)【而後】才,方才。
①臣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②三月而後成。【而況】即“何況”,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更進一層的意思。
①今以鐘磬置水中,雖大風浪不能鳴也。而況石乎!
②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③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諫太宗十思疏》)【既而】不久,一會兒。
①既而以吳民之亂請於朝,按誅五人(《五人墓碑記》)
②既而得其屍於井,因而化怒為悲,搶呼欲絕(《促織》)
③既而將訴於舅姑,舅姑愛其子,不能御(《柳毅傳》)
古文中“顧”的意思是什麼,“顧”在古文中的意思
傻缺是基佬 回頭看。素問 刺腰痛 少陽令人腰痛 循循然不可以俯仰,不可以顧。看視,瞭望。靈樞 大惑論 餘嘗上於清冷之臺,中階而顧,匍匐而前,則惑。考慮,顧慮。靈樞 通天 太陽之人 舉措不顧是非,為事如常自用。只是,只不過。荊軻刺秦王 顧計不知所出耳 終極至尊 1 回看,瞻顧 eg 拔劍四顧心茫然 李...
嘗古文中什麼意思,材在古文中是什麼意思
文學嘗試 一 動詞 1 本義 辨別滋味,品嚐。示例 臣先嚐之。禮記 曲禮 臣子我先來品嚐。2 嘗試。示例 嘗,試也。小爾雅 嘗是試的意思。3 經歷。示例 險阻艱難,備嘗之矣。春秋 左丘明 左傳 僖公十八年 艱苦困難,多次經歷過了。二 副詞 曾經 示例 仲永生五年,未嘗識書具,忽啼求之。宋 王安石 傷...
古文中解釋為依舊的有什麼,古文中解釋已經的字有哪些
文以立仁 依舊這個說法本身就是古文詞彙,只不過我們現在還在使用罷了。如 南史 樑昭明太子統傳 天監 元年十一月,立為皇太子。時年幼,依舊居內。唐 趙璜 題七夕圖 詩 明年七月重相見,依舊高懸織女圖。清 孫枝蔚 避亂贈劉二含哲 詩 桂花依舊身無恙,聽說 長安 血似池。古文中,與依舊近義的還有 如故 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