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夜璇宸
1、跟介詞「於」加代詞「是」相當:心不在~。善莫大~。
2、疑問代詞。**;怎麼(多用於反問):~有今日?。~能不去?。不入虎穴,~得虎子?
3、乃;於是:必知亂之所自起,~能治之。
4、表示肯定的語氣:有厚望~。因以為號~。
5、姓。
一、說文解字
古文:焉鳥,黃色,出於江淮。象形。今未審何鳥也。自借為詞助而本義廢矣。古多用焉為發聲。
譯文:焉是一種鳥類,為黃色,主要出產於江淮地區。是象形字。至今不知是什麼鳥類。現在多於用做助動詞使用而本來的意義已經廢除。古代多用焉來做疑問詞。
二、漢字字源(如圖)
擴充套件資料
字形演變(如圖)
組詞:焉提、異焉、焉爾、焉支、焉烏、焉能、烏焉、焉知、焉逢、嗒焉、眷焉、焉廼、斬焉、於焉
一、焉烏[yān wū]
「焉」「烏」二字形似,因泛指字形相似而易混淆的漢字。
二、焉知[yān zhī]
「怎麼知道」或者「怎麼才能知道」。
三、語焉[yǔ yān]
雖然提到了,但說得不詳細。
四、欻焉[xū yān]
亦作「歘焉」。猶忽然。
五、焉乃[yān nǎi]
亦作「焉廼」。連詞。於是。
2樓:匿名使用者
用法:(一)兼詞。
1).相當於「於之」、「於此」、「於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其中)。(《論語》)②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從這裡)。(《勸學》)③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激於義而死焉(在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記》)
2).相當於「於何」。譯為「在**」「從**」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齊桓晉文之事》)
(二)代詞。
1).相當於「之」。
①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②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記》)
2).**,怎麼。①未知生,焉知死(《論語》)②割雞焉用牛刀(《論語》)
(三)語氣詞。
1).句末語氣詞,了,啊,呢。
①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②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③則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
2).作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於「也」。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師說》)②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赤壁賦》)
3).作詞尾,相當於「然」,譯為「……的樣子」「……地」。
①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阿房宮賦》)②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鐘山記》)
3樓:
焉 就是不 , 不知的意思。。比如殺雞焉用載牛刀, 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你地明白??????
古文中「焉」的用法「焉」在古文中都有些什麼用法
4樓:最愛yy小卒子
①《代》相當於「之」,可譯作「它」、「他」等。《捕蛇者說》:「以俟夫觀風者得焉。」
②《代》表示疑問,相當於「何」,可譯作「怎麼」、「**」。《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③兼詞,相當於「於是」、「於之」。《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④《副》多用於反問,相當於「怎麼」。《論語》十則》:「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⑤《助》用於句末,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了」、「呢」,常可不譯。《毛遂自薦》:「此百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
⑥《助》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可譯為「呢」。《齊桓晉文之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⑦《助》用於句中,表示語氣舒緩、停頓。《望洋興嘆》:「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記載而語焉不詳。」
⑧詞綴,用於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的樣子」;在動詞前可譯作「……地」。《阿房宮賦》:「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黃生借書說》:「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如何辨別句尾的「焉」字是兼詞還是語氣助詞呢?
只要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句尾的「焉」字即為語氣助詞,否則就是兼詞。
1、主語是表示處所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時,句尾的「焉」字為語氣助詞。例如:
①、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蘇軾《石鐘山記》)
「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即鄱陽湖口有座石鐘山。
②、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呂氏春秋•奇鬼》)
「有奇鬼焉」即有個奇鬼。
2、主語是代替表示處所、範圍、方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的指示代詞時,句尾的「焉」為語氣助詞。例如:
① 、此之謂三有禮焉。(《孟子•離婁下》)
此句中的「此」代方面,指稱前面所說的三個方面的事情。
② 、彼有人焉,未可圖也。(《三國志•吳主傳》)
此句中的「彼」代處所,指稱孫吳政權所管轄的地區。
3、狀語是表示處所、範圍、物件、原因、方式的詞語或短語時,句尾的「焉」字為語氣助詞。例如:
①、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此句中的狀語「於我心」即為表示處所的介賓短語。
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記•屈原列傳》)
此句中的狀語「一篇之中」就是表示範圍的偏正短語。
③、萬鍾於我何加焉?(《孟子•魚我所欲也》)
此句中的狀語「於我」就是表示物件的介賓短語。
④、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左傳•曹劌論戰》)
此句中的「何」即為表原因的狀語。
⑤、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蘇洵《六國論》)
此句中的「以荊卿為計」 即為表行為方式的狀語。
5樓:匿名使用者
【焉】(一)兼詞.
1.相當於「於之」、「於此」、「於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在其中).(《論語》)②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從這裡).(《勸學》)③五人者,蓋當蓼洲周公子被逮,激於義而死焉(在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記》)
2.相當於「於何」.譯為「在**」「從**」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為也?(《齊桓晉文之事》)(二)代詞.
1.相當於「之」.
①惟俟夫觀人風者得焉.(《捕蛇者說》)
②猶且從師而問焉.(《師說》)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為時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記》)2.**,怎麼.
①未知生,焉知死(《論語》)
②割雞焉用牛刀(《論語》)
(三)語氣詞.
1、句末語氣詞,了,啊,呢.
①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六國論》)②一羽之不舉,為不用力焉.(《齊桓晉文之事》)③則牛羊何擇焉?(《齊桓晉文之事》)
2.作句中語氣詞,表示停頓,相當於「也」.
①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否焉,小學而大遺(《師說》)②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徘徊於鬥牛之間(《赤壁賦》)3.作詞尾,相當於「然」,譯為「……的樣子」「……地」.
①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乎幾千萬落(《阿房宮賦》)②於亂石間擇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鐘山記》)
6樓:之何勿思
1.語氣助詞.常用在句末,一般可不譯出.
於是餘有嘆焉.(《遊褒禪山記》)
2.有時用於反詰語氣,可譯為"呢".萬鍾於我何加焉!(《魚我所欲也》)
3.兼詞,同於此,於彼,如風雨興焉.
4.疑問代詞,**,且焉置土石.
疑問副詞,**,焉用亡鄭以陪鄰.
焉:yān
【名】象形。小篆字形。像鳥形。
本義:焉鳥)鳥名通「顏」(yán)。額〖forehead〗身長七尺,面長三尺,焉廣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動天下。
——《荀子·非相》。高亨雲
高亨雲:「焉,蓋顏之借字。」
【代】表示指示,相當於「之」〖it〗
草木無知,叩焉何益?——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且焉置土石。——《列子·湯問》
【副】始皇巡隴西、北地,出雞頭山,過回中,焉作信宮渭南。——《史記》
【連】於是〖then〗。表示前後承接,古代漢語中多與「乃」連用西王母為王謠,王和之,其辭哀。焉乃觀日之出入,一日行萬里。——《列子》
7樓:呵呵
1代詞 (1)做賓語,相當於之 如:猶且從師而問焉。(2)表疑問,**,怎麼 如:
焉用亡鄭以陪鄰。 2兼詞,兼於之,於此 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3助詞(1)語氣詞 如:少焉,月出於東山之上。(2)形容詞詞尾,••••••的樣子、••••••地 如:
盤盤焉。
8樓:匿名使用者
焉就三種用法。1.沒有實際意義,就是乙個語氣詞,如「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意思就是可以遠遠地觀賞,而不可以去玩弄它。焉在這裡就沒有實際意義,最多也就是啊,呀之類的語氣詞。。2.
那裡,那能的思,「焉能不敗?」就是這個意思。3.
之,此,這,這裡。如「心不在焉」就是心不在這裡,心不在此。
用法「焉」在古文中都有些什麼用法
9樓:最愛yy小卒子
①《代》相當於「之」,可譯作「它」、「他」等。《捕蛇者說》:「以俟夫觀風者得焉。」
②《代》表示疑問,相當於「何」,可譯作「怎麼」、「**」。《愚公移山》:「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③兼詞,相當於「於是」、「於之」。《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
④《副》多用於反問,相當於「怎麼」。《論語》十則》:「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⑤《助》用於句末,表示陳述語氣,相當於「了」、「呢」,常可不譯。《毛遂自薦》:「此百之怨,而趙之所羞,而王弗知惡焉。」
⑥《助》用於句末,表示疑問或反問,可譯為「呢」。《齊桓晉文之事》:「王若隱其無罪而就死地,則牛羊何擇焉?」
⑦《助》用於句中,表示語氣舒緩、停頓。《望洋興嘆》:「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或有記載而語焉不詳。」
⑧詞綴,用於形容詞之後,相當於「……的樣子」;在動詞前可譯作「……地」。《阿房宮賦》:「盤盤焉,囷囷焉,蜂房水渦,矗不知其幾千萬落。
」《黃生借書說》:「必慮人逼取,而惴惴焉摩玩之不已。」
如何辨別句尾的「焉」字是兼詞還是語氣助詞呢?
只要符合下列情況之一者,句尾的「焉」字即為語氣助詞,否則就是兼詞。
1、主語是表示處所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時,句尾的「焉」字為語氣助詞。例如:
①、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蘇軾《石鐘山記》)
「彭蠡之口有石鐘山焉」即鄱陽湖口有座石鐘山。
②、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呂氏春秋•奇鬼》)
「有奇鬼焉」即有個奇鬼。
2、主語是代替表示處所、範圍、方面的名詞或名詞性短語的指示代詞時,句尾的「焉」為語氣助詞。例如:
① 、此之謂三有禮焉。(《孟子•離婁下》)
此句中的「此」代方面,指稱前面所說的三個方面的事情。
② 、彼有人焉,未可圖也。(《三國志•吳主傳》)
此句中的「彼」代處所,指稱孫吳政權所管轄的地區。
3、狀語是表示處所、範圍、物件、原因、方式的詞語或短語時,句尾的「焉」字為語氣助詞。例如:
①、夫子言之,於我心有戚戚焉。(《孟子•齊桓晉文之事》)
此句中的狀語「於我心」即為表示處所的介賓短語。
②、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史記•屈原列傳》)
此句中的狀語「一篇之中」就是表示範圍的偏正短語。
③、萬鍾於我何加焉?(《孟子•魚我所欲也》)
此句中的狀語「於我」就是表示物件的介賓短語。
④、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左傳•曹劌論戰》)
此句中的「何」即為表原因的狀語。
⑤、至丹以荊卿為計,始速禍焉。(蘇洵《六國論》)
此句中的「以荊卿為計」 即為表行為方式的狀語。
“除”字在古文中的用法,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幾種
錢小袖 ch 用作介詞。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 表示動作 行為所用或所憑藉的工具 方法及其他,可視情況譯為 用 拿 憑藉 依據 按照 用 憑 什麼身份 等。例如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察今 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廉頗藺相如列傳 乃入見。問 何以戰?曹劌論戰 餘船以次俱進。赤壁之戰 是時以大中丞撫吳者為魏之...
其 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哪些,之字在古文中的用法有幾種
張偉清 其的四種詞性及相關用法 q 代 1 形聲.甲骨文字形象簸箕形,即 箕 本字.金文又加聲符 丌 j 變成 其 j 本義 簸箕.今字作 箕 其 假借為代詞 他 他們 那等 2 彼 他 he 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師說 3 又如 獨善其身 4 她 she 如 薩奇打他的妻子,將其打倒在地 5 它...
古文中 於 以 常做什麼詞性,古文中“於”字的用法
古文中,於一般是介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在.x 以,一般是動詞,相當於現代漢語的 用.古文中 於 字的用法 1 對,對於。向 例 貧者語於富者曰。為學 2 在,從 例 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出師表 3 與,跟,同。例 身長八尺,每自比於管仲 樂毅。隆中對 4 到 例 指通豫南,達於漢陰。箕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