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的“士”是指哪一類人,舉出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以及他們的故事

時間 2021-09-02 03:33:12

1樓:百發魔女

士是周以來的一個貴族等級,是貴族的最下層

周代分封制規定貴族有四個等級:天子、諸侯、大夫和士

以上三個等級都有一定的田產,全國土地歸天子所有,天子封諸侯國給諸侯,諸侯再封邑給大夫,而士不能佔有土地,也就是孟子所說的“無恆產”

但是士階層也有自己的貴族尊嚴,佩劍是貴族的標誌,因此無論士有多窮也要佩劍,因為這代表他貴族的尊嚴,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有恆心”

在戰國時代,士階層的地位有所提高,春秋時期一些居於士階層的大夫家臣就掌有重權,例如孔子時代的陽虎,到了戰國時代,士主要分為幾個型別:文士、武士、辨士和謀士,根據他們的名字就能夠猜出他們的專長

這些士依附在大夫和諸侯身邊,為他們出謀劃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門客,主公為他們提供食宿,他們就要對主公盡忠,但他們絕對不是奴隸,因為他們享有人身自由,如果主公失勢或對他不好,他就可以選擇離開

戰國四公子都有蓄養門客的習慣,經常門下食客三千,信陵郡竊符救趙中的雞鳴狗盜之徒就是士,只要有一技之長就是士

士後來發展成為農民和小地主

在孔子的學說中,士被賦予了管理國家的重任,孔子認為當時的士是周朝的希望

東漢之後出現的士族已經和周代的士很不一樣了

士這個階層一直維持到西漢,韓信的謀士蒯通就是士 ..

2樓:水長工的小水庫

士的初義是農夫,因為當時農民在社會生產上的貢獻非常大。後來士的含義給了低階的貴族,這些人有統馭平民之權力。後來庶民階級大量的上升為士,士的階級很多就擴大了,而且性質上也起了變化。

春秋戰國時,由於社會環境的變化,文武開始分家,士人中有的偏重於文,有的則偏重於武。士族沒有專業技能,沒有生活、職業及地位之保障,因而不得不另謀出路,四處求學。他們中的佼佼者在列國間周行往來,既是遊士,也是遊俠。

最著名的應該是四君子,即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和春申君。

孟嘗君代表故事:雞鳴狗盜

信陵君代表故事:竊符救趙

平原君代表故事:毛遂自薦

春申君代表故事:無妄之災

3樓:匿名使用者

士,是中國古代社會中具有一定身份地位的特定社會階層,後演變為對知識分子的泛稱。士,是封建社會中最基礎的貴族,是最高階的百姓。

戰國時的“士”,有著書立說的學士,有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陰陽曆算的方士,有為人出謀劃策的策士等。戰國文獻中,以"士"為中心組成的稱謂和專用名詞,據粗略統計有百餘種。這不僅說明士階層的複雜,也說明他們的行跡遍及社會各個角落。

為了區分不同的士,當時的人便開始對士進行類分。《墨子·雜守》篇把士分為"謀士"、"勇士"、"巧士"、"使士"。《商君書·算地》把士分為"談說之士"、"處士"、"勇士"、"技藝之士"、"商賈之士"。

《莊子·徐無鬼》把士分為"知士"、"辯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禮教之士"、"仁義之士"等。根據士的特點、社會地位等情況,大體可分成武士,文士和低階官吏以及其他。

士的組成十分龐雜,其社會地位也不相同。更多的著作中,把士作為介於大夫與庶人之間的一個特定等級。戰國時期,是士由等級向社會階層轉變的時期。

"士大夫"是戰國出現的一個新概念。 在此之前,士均排在大夫之後。為什麼從戰國開始,士常常冠在大夫之前呢?

這是隨著官僚制度的興起,士大顯身手的結果。一些出身士的人,靠著自己的才能,平步青雲,出現了一批布衣卿相。另一方面,戰國時期的大夫與春秋時期也不大一樣。

春秋時期的大夫,大部分是靠宗親分封而來的,並且是世襲的。戰國時期的大夫正演變為官僚體系中的一個職位和爵位,大夫中多數不再是靠宗親分封,一般的也不再世襲,它們中的多數是由士升上來的。"士大夫"是上述情況在觀念上的反映。

舉例: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馮諼客孟嘗君、蘇秦連橫等。

4樓:柳浪清風

戰國時的“士”,有著書立說的學士,有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陰陽曆算的方士,有為人出謀劃策的策士等。

馮諼 蘇秦 荊軻 張儀 商鞅等

5樓:風璃《永恆

毛遂自薦

毛遂,戰國薛國人(今官橋、張汪一帶)。年輕時遊於趙國,在趙國公子平原君趙勝門下做了個迎來送往,辦點府中瑣事的食客。3年之中,整日無大事可做,因此出沒有什麼名聲,幾乎不為人所知。

公元前257年,秦昭王派兵圍困了趙國的首都邯鄲,企圖吞併趙國。趙孝成王急忙派平原君為使臣到楚國去求援,要求與楚國訂"合縱"盟約聯合抗秦,以救趙國之危。

當時"諸候皆畏秦"。楚國能不能發兵來救趙,關係到趙國的生死存亡。於是平原君決心在自己的門客中選20名文武雙全者同去楚國搬救兵。

他們打算先用好言說楚王,若此計不行,就用武力威逼楚王發兵救趙。可是平原君在門客中挑來挑去只選了十九人,就再也挑不出合適人選了。正當平原君為差一人發愁時,毛遂站起來說:

"現在僅差一人不能成行,就請算我一個,帶我去吧。"平原君認為毛遂無出眾之處,不想讓他跟隨前往。毛遂再三請求,平原君才向毛遂說:

"先生來我門下幾年了?"毛遂回答:"已三年有餘。

"平原君又問:"世上凡有才能的人,就好比錐子裝進口袋裡一樣,鋒利的錐尖立刻會露出來。先生在我門下已三年有餘,都沒有人提起過你,我也沒有聽說過你有什麼大本領,還是留下來吧。

"毛遂說:"我便是大王所說的尖利之錐,今天就請您把我裝進布袋裡,方能脫穎而出,展露鋒芒。"平原君勉強答應了。

其他十九人也都看不起毛遂,暗笑他自不量力,毛遂並不介意,跟著平原君前往楚國。

平原君見到楚王,說明了合縱抗秦的利害關係。楚王害怕秦國,不肯出兵。談判進行了大半天,毫無結果。

這時毛遂握寶劍,走到楚王面前說:"合縱結盟兩句話就可以決定的事,如今你們談了大半天,還不能拿定主意,是什麼道理?"楚王見上來說話的人這樣沒有禮貌,問平原君:

"他上什麼人?"平原君笑到:"此人姓毛名遂,是我的門客"。

楚王對毛遂厲聲說到:"我與你主人說話,**容得你上來放肆!還不趕快退下。

"毛遂不僅沒有退下,反而又持劍走近幾步說到:"大王,你之所以這樣呵斥我,無非是憑藉楚國強大的軍隊。但在這幾步之內,你的性命卻掌握在我的手中。

我的主公在這裡你這樣無禮,是何道理?而且我聽說商湯王開始也只有七八十里的地盤,後來得到了天下。周文王也不過有百里之壤,卻能使眾諸侯向他稱臣,難道他們靠的是兵多地廣嗎。

主要是根據時局而發揮自己應有的威力罷了。如今楚國方圓五千餘里,精兵良將上百萬,這都是你成就霸業的資本。這樣強大的楚國,天下又有誰能阻擋得了呢?

然而,秦將白起不過是個無能小輩,率兵不足十萬,與楚國交戰,一戰就佔領了楚國國都,再戰就火燒了楚王的祖墳,三戰就能滅亡楚國,殺了君王的先人。這百世之仇趙國都感到羞辱,難道大王你不覺得可悲嗎?合縱抗秦是為了你們楚國,並不是為了趙國。

"毛遂的話擊中楚王的要害再加拔劍相威脅,大義之下,楚王考慮到本國利益和自己的生命安全,終於同意與趙國合縱抗秦,訂立了盟約。

平原君一行返回趙國,楚王派兵救趙,這時魏國的援軍也已到達,三**隊內外夾攻,秦軍腹背受敵,大敗而去,解除了趙國之危。

平原君非常感慨地對毛遂說:"我手下的士多者千人,少者數百,自以為不失天下之士。以前不瞭解先生的才能,差點埋沒了人才。

這次去楚國借兵,先生的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而使趙國重於九鼎,達成合縱抗秦救趙之約,真是奇才。對當刮目相看。

"於是將毛遂視為上賓。

從此以後,毛遂的名聲大振,他的聰明才智被大家稱讚。這種在別人不瞭解自己才能的情況下,敢於推薦自己,承擔重任的行為演化成"毛遂自薦"、"脫穎而出"兩個成語,毛遂勇於自薦的精神也被人們傳為

戰國時期的“士”是指哪一類人,舉出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說說他們的故事

6樓:匿名使用者

春秋戰國直至秦漢之交,社會上有一個階層叫士,士是什麼呢?就是低階貴族。貴族一共有四等,天子、諸侯、大夫、士。

士和前三種貴族的區別在於什麼地方呢?天子、諸侯、大夫都是有地盤的,有領地、有封地、有封國、封邑,而士是沒有這些的,用現在的話說,士是沒有不動產的。

士有什麼呢?第一,他有一個貴族身份。第二,一般來說士都有一技之長。

比如說他有武藝,武功好,這個叫做武士;如果他有文才,文筆好,這個叫做文士;如果說他計謀好,那他就叫做謀士;如果他口才好,那他就叫做辯士--這些人就是靠出謀劃策、耍嘴皮子游走於諸侯權貴之間的,今天給你出個主意,明天給他出個主意。他們是沒有什麼立場,沒有什麼是非的。他反正就是給你出主意,如果你採納我的主意,我被你僱傭了,我是忠心耿耿給你謀劃;如果我的主意你不聽,byebye,我換一個老闆。

就像現在的什麼策劃大師、點子公司,也算是一種智力勞動吧。

辯士就是謀士,就是靠辯論、說服、出謀劃策來謀生的士,所以也叫說客。

7樓:匿名使用者

是哪一類人,樓上的已經很清楚了,我就不多說了。

例子嘛,倒是有一個。

戰國時,趙國得和氏璧,秦王意欲佔有,藺相如奉命帶和氏璧出使秦國。在談判桌上,秦王想要強奪,藺相如以砸碎和氏璧相威脅而奮起抗爭,最後完璧歸趙。

夠簡了吧……

戰國時期的“士”是指哪一類人,舉出幾個歷史上有名的“士”

8樓:匿名使用者

士是周以來的一個貴族等級,是貴族的最下層

周代分封制規定貴族有四個等級:天子、諸侯、大夫和士

以上三個等級都有一定的田產,全國土地歸天子所有,天子封諸侯國給諸侯,諸侯再封邑給大夫,而士不能佔有土地,也就是孟子所說的“無恆產”

但是士階層也有自己的貴族尊嚴,佩劍是貴族的標誌,因此無論士有多窮也要佩劍,因為這代表他貴族的尊嚴,也就是孟子所說的“有恆心”

在戰國時代,士階層的地位有所提高,春秋時期一些居於士階層的大夫家臣就掌有重權,例如孔子時代的陽虎,到了戰國時代,士主要分為幾個型別:文士、武士、辨士和謀士,根據他們的名字就能夠猜出他們的專長

這些士依附在大夫和諸侯身邊,為他們出謀劃策,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門客,主公為他們提供食宿,他們就要對主公盡忠,但他們絕對不是奴隸,因為他們享有人身自由,如果主公失勢或對他不好,他就可以選擇離開

戰國四公子都有蓄養門客的習慣,經常門下食客三千,信陵郡竊符救趙中的雞鳴狗盜之徒就是士,只要有一技之長就是士

士後來發展成為農民和小地主

在孔子的學說中,士被賦予了管理國家的重任,孔子認為當時的士是周朝的希望

東漢之後出現的士族已經和周代的士很不一樣了

士這個階層一直維持到西漢,韓信的謀士蒯通就是士

戰國時期的“士”指那一類人?舉出歷史上有名的“士”,說說他們的故事

士 上古掌刑獄之官。商 西周 春秋為貴族階層,多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後,逐漸成為統治階級中知識分子的統稱。戰國時的 士 有著書立說的學士,有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陰陽曆算的方士,有為人出謀劃策的策士等。如 荊軻為燕太子丹刺秦王 馮諼客孟嘗君 蘇秦連橫等。 墨家 法家等諸子百家關於軍事鬥爭的理論...

戰國時期的“士”指哪類人舉幾個有名氣的人和關於他的簡短的故事 急用

士是周以來的一個貴族等級,是貴族的最下層 周代分封制規定貴族有四個等級 天子 諸侯 大夫和士 以上三個等級都有一定的田產,全國土地歸天子所有,天子封諸侯國給諸侯,諸侯再封邑給大夫,而士不能佔有土地,也就是孟子所說的 無恆產 但是士階層也有自己的貴族尊嚴,佩劍是貴族的標誌,因此無論士有多窮也要佩劍,因...

非住流什么?非主流是指哪一類人,非住流什麼?非主流是指哪一類人?

答案1 非主流就是個性 張揚 另類的服裝,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講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裝。答案2 非主流就是張揚個性 另類 非大眾化,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講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裝 衣著 言行.非主流意味著並不是最流行的東西.也就是相對超前的或者滯後的 從人數上講,追求非主流的人佔相對少數,多了就叫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