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運用儒家和道家思想到生活中,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含有哪些消極和積極方面

時間 2021-09-08 10:01:22

1樓:天都紫陌西

回答者回答者: lanshuixing | 二級 | 2011-3-1 16:42 的回答謬論百出,一些話語甚至有悖常見觀點,——可能是“言多必失”的原因,但也不排除耍著小聰明的斥他抬己心態,最有可能的是明知自己的觀點支援基礎不夠堅固卻又不敢直截站到對立的正確立場上去。

第一,你所說的儒家“克己復禮,只有剋制自己的慾望”才能維持朋友關係長久,觀點沒有錯,但對於道家的理解就錯了!道家不談什麼“克己復禮”,而是“順其自然”,道家認為,既然是朋友,就要對他有一定的認同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放任自流”,如果有底線的話,或許就是法律和道德的底線。

第二,我讚賞你“只有心安理得的人才能真正獲得快樂”的理念,可惜這並非儒家的觀點。所以在這裡,你有故意抬高儒家之嫌。

第三,你所謂的道家在儒家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之上又有“己所欲之,亦勿施於人”的觀點,是十足的瞎編亂造。這是你“耍著小聰明斥他抬己心態”的準確體現。

第四,你所犯的明顯的違背常見觀點的錯誤是:儒家的自我修行方法包括氣功和打坐,而道家的方法就是自知之明。讓你給人看了不是笑掉大牙麼!

可見你望文生義的淺薄,可見你混淆認識論方**的淺薄。

第五,你更有混淆【道家思想學說】與【道教宗教】的失誤。

2樓:墮仙真人

道家思想,主要是隨意,自然,不要強求,個人感覺,把這個世界當成遊戲,不在意就算做到道家的思想了,至於儒家,儒家最初的教義已經沒人知道了。

3樓:

儒家和道家並不能直接給人某種思想。思想是要靠積累的。

儒家和道家只不過是總結我們人的思想,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聯絡起自己的生活體驗產生共鳴時,你才能理解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真諦。這個時候才能運用到生活中。

也就是說首先要將儒家和道家思想轉為自己的思想,才能在生活中指導自己。

4樓:匿名使用者

儒家講求入世修行。道家講究出世,遠離城市。儒家將世間比作水,自身則是攪動水的手。

以己之力去儘可能的改變。道家卻如同水中的枯葉,水動則己動。同時莊子的逍遙一說我習慣將其比作水中的磐石,任水如何去改變自身則巍然不動。

放在生活中儒家就應該去努力追求,對一切事物都儘自己的全力。道家卻偏向凡事不要去刻意苛求。隨性而為!

5樓:日昌晶月朋

圍觀一樓可笑的……其人認為——儒家眼裡“神馬都是水花”,不知道家眼裡是不是“神馬都是浮雲”……更不知道儒家“交稅的手”遜於道家“捲雲的風”是多少倍……下面我的闡述並非對題而答,是應聲而復。

① 道。

② 順道而為。

③ 循道而貴德。

④ 【遵循大道·貴信上德】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中含有哪些消極和積極方面

6樓:匿名使用者

只有積極的沒有消極的。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如何影響中國建築的

7樓:海風撩起的思緒

儒家哲學的影響

1.儒家講究天人合一的思想

儒家對建築發展影響中,天人合一是根本性的。“天人合一”是西周以後,人們強調天與人緊密相聯,不可分割的觀點。《尚書·洪範》中提到“惟天陰騭下民,···天乃賜禹洪範九疇,彝倫攸敘”,認為上天保護民眾,把九類**賜予禹,而使得人倫規範有序。

從而逐漸形成了以追求天人協調為宗旨的社會觀念。同時,儒家文化又強調了天地人中,人居中的人本位思想,儒家文化的核心是現世的人,其思想是入世,所以才會強調人與人的倫理、禮與德,強調社會的秩序與和諧。

而天人合一對建築的影響在於 :

1.1在型別上形成了中國自己的祭祀天、地的建築,以創造一個與天及從屬於天的神靈的對話場所,並由此形成了中國建築體系中的神聖核心和最具象徵意義的部分。

1.2在很多城市建設乃至建築中尋求與天象如星宿相對應。《周禮·春官宗伯》就記載“······以星圖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量,以觀妖祥。

”在都城、宮殿、陵寢的規劃與佈局中也都力圖體現天人合一的追求。《吳越春秋》記載,伍子胥築闔閭城,范蠡築越城,皆有象天法地之舉。又如《三輔黃圖》記載,漢代的長安城“···城南為南鬥形,北為北斗形,至今人呼漢京城為斗城是也”。

1.3通過進一步對自然環境的具體認知,及其它更低層次的事物中的規律的把握,使得天人合一的觀念逐漸轉化為建築中的相互關係。

2、陰陽有序的環境觀

環境觀是指人對周圍環境、以及環境與人的關係的認識。在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定位下,通過對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觀察,在商周時期就形成了後來概括為陰陽的一系列對立而又互相轉化的矛盾範疇。《易經》被儒家定為六經之首,並被道家與佛家等接受與弘揚,並由此對中國的社會和歷史產生深遠影響。

在建築上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2.1方位乃至色彩存在主從

戰國以前,大量的王侯墓葬以及後來某些少數民族廟宇以日出的方位東方為其主要軸線方位,明代以前的祖廟牌位也將始祖牌位立於坐西向東的位置。之後,隨著五行的發展,以及對天文的認識,形成了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之說,中間為人,而四方的神獸則成為人的保護神,於是,居中為尊的方位觀開始逐步形成。在面南為尊以後,結合中國的院落空間,南北軸線開始逐漸成為主軸線。

五行進一步與色彩等相對應後,色彩也開始有了主從與等級。

2.2將萬物陰陽有序的觀念與禮制對社會等級制度維護要求相結合,從而影響到建築

比如在壇廟、陵墓、宮殿、廟宇等建築中強調等級、尺寸、規模乃至形式,典型的如屋頂形式,廡殿頂的等級要高於其他形式屋頂,又如斗拱對等級制度的反映、用材制度等等。在居住建築中也逐步產生影響,這些都可以看作是封建等級制度或者說禮制制度的建築化。

3、內向、尚祖和中庸的社會心理結構

中國古代半封閉的大陸環境和以農立國逐步形成了古代中國自給自足的眷念鄉土的半隔絕生活方式,這樣的條件下形成的儒家文化帶有內向性,在建築的營造上表現為防禦性的內向性空間,圍合院落應該可以說是典型的代表,早自仰韶時期的姜寨遺址、三星堆遺址以及後來的城市、宮殿、住宅到園林等,大都以這種封閉或是半封閉的院落空間為基本單位,同時發展了門屋藝術與空間序列的組合藝術。   中國文化的早熟強化了早期文化的權威,而建立在血緣聯絡與祖先崇拜基礎上的宗法制度進一步加強了祖制的權威。在建築上,我們可以看到它集中表現在兩點:

一是建築型別上出現了在中國古代建築中佔有及其重要的地位的祭祀祖先的宗廟;二是在營造壇廟宮室城池的建築活動中強調遵奉祖制,這是中國木構建築在數千年的發展中,雖然工藝技術日趨成熟,但卻缺少在木構體系型別以及木構之外體系的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庸是儒家文化的基本精神,這其實是儒家追求和諧,避免極端的一種反映,在建築上則表現為建築本身的對稱與均衡。

二、道家哲學的影響

道家文化的起源與儒家相同,也是在《周易》的基礎上發展創立,同樣也是以天人合一的宇宙觀為基礎。道家文化對於中國古代建築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2.1物我一體的自然觀

自然觀是人對所及的天然世界的認識。在中國古代文明中,原指自然而然,老子的《道德經》中講到“道法自然”,《莊子·齊物論》中也談到,“天然耳,······以天言之,所以明其自然”。道家文化將自然看作包含著人類自身的物我一體的概念,認為人、山水、花草、魚蟲等等都是從屬於物質世界體系的,認為世界的本原就是“道”。

這種思想為確立人與自然和諧關係奠定了思想基礎。

在建築領域,這種思想觀念比較集中地反映在園林建築中,園林中“雖由人作,宛若天開”成為中國古代人工環境的意境追求。

其次,賦予環境的各種構成要素以互相依存同時主次有序的屬性。在《周易》的基礎上,道家發展出了五行之說,後世將其與儒家的禮制文化相聯絡,使得方位、色彩等也有了主從和尊卑。

再次,道家文化在後來衍生出道教,在建築型別上豐富了中國古代建築,但是由於道家文化不是主張完全避世,所以道教建築與世俗建築在本質上和形式上並無大的區別。

2.2 以虛為大的哲學觀

在道家文化觀念中,虛為大,實次之,虛在中,而實在四周。比較典型的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述“三十輻共一牖,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又如“致虛極,守靜篤。

”“正則靜,靜則明,明則虛。”這種思想對中國建築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它首先說明了建築的目的是虛的空間,而我們利用材料進行建築只是手段。這個觀念對中國古代建築產生極大影響,中國古建築單體的逐步程式化,而追求建築、建築群乃至城市的一種空間營造,可以說和這種認識不無關係。

又如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相當多的園林以水為中心,認為園無水則不活,水恰恰就是虛。這種虛實相濟的例子在其它建築上也有體現,例如我們常見的建築立面,上為屋頂下為地,左右為實的山牆,中間為虛的門窗等等。

2.3對立統一的矛盾觀

道家認為萬物都有對立和統一的一面, “一陰一陽之謂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陰陽”。“天地萬物之理,無獨必有對”,“萬物莫不有對”。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後相隨”等等。

而這種觀念對建築的影響也相當巨大,中國古代的建築強調對比與統一,比如中國院落空間的意境與空間氣氛,就是建築相互之間的對立統一關係的顯現,典型的如北京故宮,在一條縱軸線上有序排列大大小小的院落,通過院落空間的對比,建築尺寸規模的對比而烘托出皇家的威嚴。再如園林中常用的先抑後揚、以小襯大等等,都是對對立統一的具體應用。

2.4 追求意境的心態

道家文化追求的是一種心領神會的意境,而其外在表現又以靜為主,認為靜為大,動為輔,動次之。這與中國整個文化的內向性相融合,對中國建築產生極大影響。

比如中國古代的居住建築,內向性的院落空間,恰恰就立利於形成一種安靜的居所,利於人心態的平和與靜謐。

再如中國園林為什麼稱為山水園林?就在於中國古典園林強調意境,是在有限的空間裡包容無限的自然。

道家文化的許多思想,特別是在人與自然關係上,直到今天仍然有寶貴的價值。

總之來說,我國的很多古代的建築大多數就有道家和儒家 的思想在裡邊。

論述道家思想對現實生活的意義和價值?

8樓:最愛彩虹糖

1、道家哲學影響到整個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在中國歷史上,道家哲學有時被一些非官方儒學的重要人物改造與繼承,如漢代的楊雄、桓譚、王充等;道家哲學還深深地影響到中國的道教與佛教兩大宗教哲學思想的發展。

道教尊老子為太上老君,奉《道德經》為道教基本經典,奉《莊子》為《南華真經》,並且用老莊哲學來論證道教的神仙學,建立了道教的宗教哲學體系。兩晉時期的佛教般若學,則更是玄佛結合的產物。

2、道家黃老學一方面它繼承了道家的無為政治,提出君道無為、臣道有為的思想,認為“貴清靜而民自定”,君主治國掌握政治要領即可,不要作過多的干涉;主張“省苛事,薄賦斂,毋奪民時”,讓百姓休生養息。

黃老學的無為而治是道、法、儒、墨、名、陰陽諸家思想的融合,是無為與有為的結合,是經世致用之學,在政治上具有了積極進取的精神,在相當程度上克服了老莊的消極無為的思想。

3、一般認為道家思想的特徵之一,是通過各種修煉而達到永恆不死的至高完美境界,“因而開創了中醫養生學” ;又從煉丹實踐中發明了火藥,中國四大發明都與道教有關。

4、道家所主張的“道”,是指天地萬物的本質及其自然迴圈的規律。自然界萬物處於經常的運動變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則。就是關於“道”的具體闡述。

所以,人的生命活動符合自然規律,才能夠使人長壽。

擴充套件資料

“道”是中國古代哲學的重要範疇,用以說明世界的本原、本體、規律或原理。在中國哲學史上,“道”這一範疇為道家首先提出。道的原始涵義指道路、坦途,以後逐漸發展為道理,用以表達事物的規律性。

這一變化經歷了相當長的歷史過程。

春秋後期,老子最先把道看作是宇宙的本原和普遍規律,成為道家的創始人。以後,在不同的哲學體系中其涵義雖有不同,但基本上成為世界本原、本體、規律或原理的代名詞。

儒家和道家的異同點,儒家和道家思想的異同

勢涵桃 1 孔老比較 孔子孟子是儒家的宗師和代表,老子莊子是道家的宗師和代表。孔孟作為 儒家的聖賢,給後世樹立了道德 在倫理意義上 大師的形象,具有完善的道德人格,以救世安民為己任,富於理想,諄諄教人,死而後已。老莊作為道家的至人,給後世樹立了智慧大師 老子 和藝術大師 莊子 的形象,具有高度的悟性...

道家和儒家思想的核心不同點是什麼啊

若是說儒家的中樞是仁的話,那麼道家的中樞便是自然。依道家來看,儒的倡導雖好,卻只能靠嚴以律已刻意做到,一有不慎,則內以傷身,外以亂人。宋朝時,儒生發展到 存天理 滅人慾 便可看出。而道以自然為本,以人天生之慾而推之,更加貼近於人的生活。再配以虛無為體,柔弱為剛,執一以為,齊物為心,則可以做到二廂自然...

請問道家,佛家,儒家,法家,墨家和雜家,哪家的思想比較適用於當代社會

煩惱即菩提 都適用。現代社會是多元化文化,各種不同的思想百家爭鳴。 清水泉心 現在的社會太複雜了,不是乙個簡單的思想能對付過來的,應該墨家大頭,佛道儒配合,可惜現在共多的人不會去做的 手機使用者 儒家尚禮,思想以仁為核心,強調個人修養與實現理想社會的關係,即 內聖外王.在道德和處世方面則倡導兼愛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