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裡面有哪幾位主人公,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時間 2021-09-11 22:26:56

1樓:牙牙的弟弟

有劉備、曹操、孫堅、袁紹、袁術、公孫瓚、劉表等。

1、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備嘗艱辛,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

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

於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三國志》評劉備的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也稱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  ,葬惠陵。

2、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3、孫堅

孫堅(155年-191年),字文臺,漢族,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春秋時期軍事家孫武的後裔。東漢末年將領、軍閥,三國中吳國的奠基人。

史書說他“容貌不凡,性闊達,好奇節”。曾參與討伐黃巾軍的戰役以及討伐董卓的戰役。後與劉表作戰時陣亡。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

其子孫權即為孫吳的開國皇帝。孫權稱帝后,追諡孫堅為武烈皇帝,廟號始祖。

4、袁紹

袁紹(?-202年6月28日 ),字本初,汝南汝陽(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老鄉袁老村)人。東漢末年軍閥,漢末群雄之一。司空袁逢之子。

袁紹出身東漢名門”汝南袁氏“,自袁紹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稱。

袁紹早年任中軍校尉、司隸校尉,曾指揮誅殺宦官。初平元年(190年),與董卓對立,被推舉為關東聯軍首領。

在漢末群雄割據的過程中,袁紹先佔據冀州,又先後奪青、並二州,並於建安四年(199年)的易京之戰中擊敗了割據幽州的軍閥公孫瓚,統一河北,勢力達到頂點。

但在建安五年(200年)的官渡之戰中大敗於曹操。建安七年(202年),袁紹在平定冀州叛亂之後病逝。

5、袁術

袁術(?-199年),字公路,汝南汝陽(今河南商水西南)人,袁逢之嫡次子,袁基、袁紹之弟。初為虎賁中郎將。

董卓進京後以袁術為後將軍,袁術因畏禍而出奔南陽。初平元年(190年)與袁紹、曹操等同時起兵,共討董卓。

後與袁紹對立,被袁紹、曹操擊敗,率餘眾奔九江,割據揚州。建安二年(197年)稱帝,建號仲氏 ,但未受人承認。此後袁術奢侈荒淫,橫徵暴斂,使江淮地區殘破不堪,民多飢死,部眾離心,先後為呂布、曹操所破,元氣大傷,後於建安四年(199年)嘔血而死。

2樓:幸福公寓小千

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1]),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2-3]。三國中曹魏政權的締造者,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在世時,擔任東漢丞相,後為魏王,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曹操精兵法,善詩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並反映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氣魄雄偉,慷慨悲涼;散文亦清峻整潔,開啟並繁榮了建安文學,給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史稱建安風骨,魯迅評價其為“改造文章的祖師”。同時曹操也擅長書法,尤工章草,唐朝張懷瓘在《書斷》中評其為“妙品”。[4]

劉備劉備(公元161年-公元223年6月10日),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又稱他為先主。

劉備少年與公孫瓚拜盧植為師求學,而後參與鎮壓黃巾起義。與關羽張飛先後救援過北海孔融、徐州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劉備早期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後於赤壁之戰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而後進取益州,建立蜀漢政權。陳壽評劉備機權幹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寬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撓,終成帝業。劉備自己也曾說過,自己做事“每與操反,事乃成爾”。

[2]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年號章武,史稱蜀或蜀漢,佔有今四川、雲南大部、貴州全部,陝西漢中和甘肅白龍江一部分。

公元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63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後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3]

孫權吳大帝孫權(公元182年-公元252年5月21日),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三國時代東吳的建立者。

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孫權十九歲時,兄長孫策遭刺殺身亡,孫權繼而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與劉備聯合於赤壁打敗曹操軍隊,建立了孫劉聯盟。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偷襲劉備的荊州成功,使吳國的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封為吳王,建立吳國;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平定山越,設定郡縣,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

黃龍二年(230年),他派衛溫到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反覆無常,引致群下黨爭。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70歲,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是三國時代統治者中最長壽的。[1]

3樓:第七十二家房客

要說主人公的話,其實120回的三國演義要分階段來看,就像是一齣戲,你方唱罷我登場。我來說說我的愚見。

首先,三國演義的開端是黃巾起義,這時,黃巾軍首領張角等人和討伐黃巾軍的軍閥將軍們如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孫堅、袁紹、袁術都是在這時開始嶄露頭角。順便說一下,黃巾軍的部下中只有周倉、廖化是在三國演義中到後期的,其他都是在前五回被滅的。

其後,董卓篡位,這時就要注意董卓、漢獻帝、呂布、王允、貂蟬、李傕、郭汜這些人了,還有討伐董卓的18路諸侯,其實有許多事龍套角色,注意一下袁紹、袁術、曹操、孫堅、劉備、關羽、張飛、這些人。

後來,董卓被誅殺,軍閥之間混戰開始。注意一下這些人,一行就表示一個勢力:

曹操、郭嘉、荀彧、賈詡、典韋、夏侯惇、徐晃、許褚

袁紹、顏良、文丑、袁譚、袁熙、袁尚

孫堅、孫策、張昭、周瑜

劉備、關羽、張飛、趙雲、孫乾、糜竺、簡雍、糜芳

呂布、張遼、高順、陳宮

公孫瓚(沒有什麼將領)

袁術(沒有什麼將領)

陶謙(沒有什麼將領)

張繡(和賈詡一起為曹操所降)

官渡之戰結束後,天下只剩下曹操(北方,即淮河以北)、孫權(江東,即江浙地區)、劉表(荊州,即湖南湖北)、劉璋(益州,即四川重慶)、馬騰(西涼,即甘肅陝西寧夏一部分)幾個勢力。【劉備此時還是沒有用武之地,寄居劉表】此時,主要關注一下:

劉備: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孫乾、簡雍、糜竺、徐庶

曹操:張遼、夏侯惇、夏侯淵、荀彧、賈詡、程昱、曹仁、徐晃

孫權:周瑜、張昭、魯肅、甘寧

劉表:蔡瑁、張允

接下來就是赤壁之戰,劉表已死,就主要關心曹孫劉三家

曹操:荀彧、荀攸、程昱、徐晃、張遼、許褚、蔣幹、蔡瑁、張允

孫權:周瑜、黃蓋、闞澤、魯肅、甘寧

劉備: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張鬆、法正

赤壁之後,三足鼎立,劉備襲取益州,合肥之戰(曹孫)關注:

劉備:諸葛亮、龐統、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嚴顏、魏延

孫權:周瑜、魯肅、呂蒙、周泰、程普、蔣欽、韓當、徐盛、孫小妹(孫尚香)

曹操:張遼、夏侯惇、楊修、荀彧

其後,劉備稱王,關羽走麥城,夷陵之戰

劉備:關羽、諸葛亮、張飛、黃忠、馬超、趙雲、關平、周倉

孫權:呂蒙、陸遜、程普、韓當、周泰

曹操:曹丕、徐晃、曹仁、司馬懿

還有神醫華佗

之後諸葛亮六出祁山直到三國演義結束:

曹操(亡):曹氏皇帝、曹真、司馬懿、郭淮、司馬昭、鄧艾、鍾會

劉備(亡):劉禪、諸葛亮、馬謖、孟獲、姜維、關興、張苞

孫權:丁奉、張昭、陸遜

以上人物都有一些很膾炙人口的典故和故事。總而言之,劉備、曹操、孫權、諸葛亮、曹丕、關羽、張飛、趙雲、周瑜、陸遜、甘寧、司馬懿、徐晃、郭嘉可以成為影響整部故事的主角

三國演義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

4樓:zy夢雨藍嫣

蜀:劉備、劉禪、關羽、張飛、趙雲、諸葛亮、徐遮、法正、馬良、黃忠、馬超、魏延、姜維等等。

魏:曹操、夏侯惇、張遼、徐晃、張郃、于禁、樂進、典韋、許褚、荀彧、荀攸、賈詡、郭嘉、程昱、司馬懿、司馬昭、司馬師等等。

吳:孫權、孫策、孫堅、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甘寧、太史慈、黃蓋、張昭、諸葛瑾等等。

漢:群雄:劉協、董卓、呂布、貂蟬、公孫瓚、袁術、袁紹、劉表、劉璋等等。

其實可以看看書,如果書晦澀難懂,看不下去的話,也可以看看影視作品,這類題材的電視劇電影還是有很多的。

5樓:匿名使用者

魏國主要人物:

1: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 ),字孟德,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是了不起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個了不起的詩人…曹操統一中國北方,創立魏國。

他改革了東漢的許多惡政,抑制豪強,發展生產,實行屯田制,還督促開荒,推行法治,提倡節儉,使遭受大破壞的社會開始穩定、恢復、發展。

2: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1] ),字仲達,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抵禦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

對屯田、水利等農耕經濟發展有重要貢獻。

3:郭嘉(170年-207年),字奉孝,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東漢末年曹操帳下著名謀士。

史書上稱他“才策謀略,世之奇士”。曹操稱讚他見識過人,是自己的“奇佐”。才識超群,足智多謀,出謀劃策,功績卓著。

4:曹丕(187年冬—226年6月29日),字子桓,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曹魏開國皇帝(220年—226年在位)。魏武帝曹操次子,建立了魏國,而且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最終完成了北方的統一。

蜀國主要人物:

1: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稱先主,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劉備的優點主要於是善於用人,善於團結各方人士。而缺點則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好感情用事;二是不能區分主次矛盾。

2: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1] ),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勤勉謹慎,大小政事必親自處理,賞罰嚴明;與東吳聯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3:關羽(160-220年),本字長生,後改字雲長,東漢末年名將,早期跟隨劉備輾轉各地,曾被曹操生擒,於白馬坡斬殺袁紹大將顏良,與張飛一同被稱為萬人敵。赤壁之戰後,關羽留守荊州。

東吳呂蒙偷襲荊州,關羽腹背受敵,兵敗被殺。

關羽去世後,逐漸被神化,被民間尊為“關公”,又稱美髯公。歷代朝廷多有褒封,清代奉為“忠義神武靈佑仁勇威顯關聖大帝”,崇為“武聖”,與“文聖” 孔子齊名。

4:姜維(202年-264年),字伯約,三國時蜀漢名將,官至大將軍。少年時和母親住在一起,喜歡儒家大師鄭玄的學說。

因為父親姜冏戰死,姜維被郡裡任命為中郎。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在蜀漢開始嶄露頭角,費禕死後姜維開始獨掌軍權,姜維據守劍閣,阻擋住鍾會大軍,卻被鄧艾從陰平偷襲成都,劉禪投降。

後姜維希望憑自己的力量復興蜀漢,假意投降魏將鍾會,打算利用鍾會反叛曹魏以實現恢復漢室的願望,但最終鍾會反叛失敗,姜維與鍾會一同被魏軍所殺。

吳國主要人物:

1:孫權(182年-252年5月21日),字仲謀,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設定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2: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追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

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周瑜率軍與劉備聯合,於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3:魯肅(172年-217年),字子敬,中國東漢末年傑出戰略家、外交家。性格豪爽,喜讀書、好騎射。

與周瑜結為好友,共謀大事。後魯肅率領部屬投奔孫權,為其提出鼎足江東的戰略規劃,因此得到孫權的賞識。赤壁之戰前魯肅與周瑜力排眾議,堅決主戰。

結果,孫、劉聯軍大敗曹軍於赤壁,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格局。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魯肅去世,終年46歲,孫權親自為魯肅發喪,諸葛亮亦為其發哀。

4:張昭(156年-236年),字子布。三國時期孫吳重臣。

孫策創業時,任命其為長史、撫軍中郎將,將文武之事都委任於張昭。孫策臨死前,將其弟孫權託付給張昭,張昭率群僚輔立孫權,並安撫百姓、討伐叛軍,幫助孫權穩定局勢。

孫權兩次要設立丞相時,眾人都推舉張昭,孫權以張昭敢於直諫、性格剛直為由而不用他,先後用孫邵、顧雍。孫權稱帝后,張昭以年老多病為由,晚年時一度不參與政事,在家著《春秋左氏傳解》及《論語注》,張昭去世,年八十一,諡號“文”。

三國演義的主人公,三國演義主要人物

按說三國是以劉備的蜀漢建立的過程為主線的 在這個意義上說主人公應該是劉備。不過從篇幅上講,前期主人公是劉備,後期是諸葛亮。其他的曹操 孫權等都只能算是陪襯,當然這只是 三國演義 的主線。劉備 沒落的皇族,中山靖王之後,漢獻帝的皇叔。先以織席販履為生,後遇黃巾之亂與關羽 張飛起兵出仕,投奔過公孫瓚 曹...

《三國演義》裡面有多少英雄豪傑,三國演義全部英雄豪傑有哪些?

第一批次 諸葛亮 關羽 曹操。第二批次 劉備 孫權 張飛 趙雲 姜維 周瑜。第三批次 馬超 黃忠 龐統 法正 魯肅 呂蒙 陸遜 陸抗 孫策 太史慈 張遼 荀彧 郭嘉 司馬懿 鍾繇 呂布 袁紹。第四批次 孫堅 公孫瓚 魏延 李嚴 馬良 馬謖 蔣琬 費禕 鄧芝 張昭 諸葛瑾 諸葛恪 黃蓋 甘寧 周泰 徐...

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有什麼不同,《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有哪些不同之處????

華雄是孫堅所誅 不是關羽 赤壁之戰是周瑜及魯肅功勞 張苞早死,沒有上過戰場 馬騰是在馬超兵敗後才被斬首.故馬超出兵並非報父仇諸葛亮只有五出祈山 魏延之叛是被楊儀陷害,而一家被殺 把張飛和關羽的形容大多寫反了,只有對部下的部分是正確的劉備是鄉里的無業遊民,愛著華服,跟劉邦的不良中年挺像的曹操文武兼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