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春江花月夜》沿用陳隋樂府舊題來抒寫真摯感人的離別情緒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婉轉悠揚,完全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後人評價稱"張若虛《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調,孤篇橫絕,竟為大家;李賀、商隱,挹其鮮潤;宋詞、元詩,盡其支流",足見其非同凡響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盡之深遠影響。該詩中的"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等皆是描摹細膩、情景交融的極佳之句。
2樓:紅夢雪仙
對宇宙和自然的深思,從而引發對人生和命運的思考. 全詩隱隱約約的用絕美的自然景況,勾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
就不再往長寫,其實還可以具體分析的,太瑣碎的就不說了.
3樓:匿名使用者
春江花月夜作者張若虛。其詩大多散佚,僅在《全唐詩》中留有兩首。其詩描寫細膩,清麗淡雅,富有情韻,對初唐詩風有很大影響,但受六朝柔靡詩風影響,多露人生無常之感。
此詩開片描寫了一幅春江花月夜的景色,勾勒出清明澄澈的宇宙景象,引起了詩人的遐想,思索著人生與宇宙。下半篇又寫出月光下思婦與離人的兩地相思之苦,遊子的思歸之情。全詩絲絲入扣,宛轉旋美。
是唐詩中的精品。有「孤篇蓋全唐"之稱。
《春江花月夜》表達了作者怎麼樣的思想感情
4樓:匿名使用者
有「以孤篇壓倒全唐」之譽的《春江花月夜》,被聞一多先生稱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該是通過對江南春色、江畔月色的生動描寫,和「遊子—思婦」的相思之情,表達了作者深邃的宇宙意識、深刻的生命意識、深沉的情感意識,和深長的人生意識。四種意識交織、盤旋,形成了獨特的美感,同時也體現了作者積極的生命態度,與崇高的生命價值。
筆者認為《春江花月夜》的主題思想,就可以從這四個意識入手進行解讀,本文將結合詩歌的具體內容,對這四個意識進行分析,進而**該詩的主題。
一、「春、江、花、月、夜」景色中的宇宙意識
作者在詩歌一開始,便用空靈的筆墨,將「春、江、花、月、夜」的景色一一鋪來,在這幅水墨的畫卷中,作者集中體味的是在景色之後的宇宙無窮的意識,展現了作者對宇宙深邃的思考。
1.空間的無限給作者帶來的「自我渺小」之感
空間上來看,作者將春江花月夜的美感用乙個「生」字點活,緊接著採用優美的語言,將眼前這些水繞汀州、月照花林的景色意義鋪敘開來,分別敘述了春、江、花、月、夜得優美動人,寫的人陶醉其間,心馳神往。這空間上的開闊與無限延伸,給了作者以無限的想象,同時也給了作者對比自我的渺小之感。
2.時間的不盡給作者帶來的「生命短暫」之感
時間上來看,在景物描寫基礎上作者提出了生命和宇宙永恆的話題:「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面對江天的浩瀚無際,作者從空間上的景物起興,感嘆時間上的永恆,面對著不盡的歷史,作者集中體會到了生命的短暫。
但是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這些對比是有側重的,在空間無限與自我渺小的對比中,作者突出的強調是空間的無限,同樣在第二個比喻之中作者側重表達的是時間不盡之感,從中我們可以體味出作者深邃的宇宙意識。
二、「時空永恆」和「人生短暫」對比中的生命意識
時空無盡與人生短暫的對比,讓人興發感嘆,有人因此而奮發向上,建功立業,也有人會因此而沉落頹廢。張若虛無疑是屬於前者的。面對空間的無限,張若虛想到的是「萬物與我為一」的十足開闊的奮發精神。
而面對時間的不盡,張若虛卻寫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這樣豁達的句子,的確,個人的生命短暫之於宇宙之永恆的相比,當然是短暫的。但是人類世世代代的存在,構成了人類生命的永恆,與明月共存天地之間,到了「物與我皆無盡也」的高度。「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一句,集中表現了作者積極向上,奮發的人生意識。
給人以昂揚的生命的力量。
三、「遊子—思婦」相思之中的情感意識
緊接著上文,作者將著眼點從無限的宇宙,和人類作為生命的整體轉向到個體的人物描寫,從物我的對比,轉向了思婦遊子的相思,面對這樣美麗的景色,看著江水一去不返,作者想到的一是思婦感嘆生命的流逝,一是遊子客居的思鄉之情。
對於思婦而言,在思念的煎熬之中,想起對此明月,但是此時此刻的明月不但不讓她開心與快樂,相反卻引起了他的刻骨相思之情,所以她試圖將這月光遮擋,但這無疑是自欺其人的,結果是「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而思婦的思念也正是在這種矛盾的心理與動作中間,逐漸的昇華,最後,思婦希望通過月光,寄託自己的心意,她將自己的心思寫在信中,希望鴻雁託書,錦鯉傳信,但是「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又如何寄託自己的思念呢?至此,思婦的思念之情被寫得一波三折,淋漓盡致。
思婦的相思是刻苦的,但是對於遊子漂泊異鄉而言,更是悲哀與感傷:「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遊子是多麼的希望回家看一看,當遊子看到「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的景色時,不禁想起時光飛逝,而自己功名未見,又客居他鄉的悲哀。斜月沉沉,遊子此刻的思鄉懷人之情達到了極點,最後以「碣石瀟湘無限路」一句作結,包含了沉沉的悲慨之情。
再一次用「春、江、花、月、夜」收束,渾然一體,情景交融。
四、積極實現人生價值,建功立業,奮發向上的人生意識
作者雖然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描寫了宇宙的永恆對比下人的生命的短暫,但是作者並沒有因此消沉,而是從整個人類生命的角度出發,提出了積極樂觀的生命意識。
另外,作者借「遊子—思婦」主題寫情感的思念,對家鄉,對愛人的思念,但是並沒有沉迷於此,而是藉此激發了自己奮鬥、建功立業的意識。表現了積極的生命態度。
5樓:羅名狄
《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膾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陳隋樂府舊題,抒寫真摯動人的離情別緒及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語言清新優美,韻律宛轉悠揚,洗去了宮體詩的濃脂艷粉,給人以澄澈空明、清麗自然的感覺。
《春江花月夜》是初唐向盛唐過渡的標誌性詩作,兼具初唐氣度和盛唐氣象。博大,進取,寬容,唯美,已經成為唐朝的一種「時代氣質」。身處初唐與盛唐前期的張若虛,其作品不自覺流露出時代的「脈象」,這是很自然的。
貞觀之治、開元盛世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幾個盛世之一。《春江花月夜》只有一首,唐朝只有乙個。《夕陽簫鼓》的琴聲陣陣傳來,繪聲繪影,《春江花月夜》所描述的那種畫韻詩境盡現於眼前,使人有如夢回唐朝,進而無限感懷大唐盛世之萬千氣象。
6樓:匿名使用者
寄寓著遊子思婦的離別相思之苦。
春江花月夜表達了作者的什麼感情
7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月圓人聚的嚮往。
作者抓住揚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揚子江一帶月下夜景中最動人的五種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著對生活美好的嚮往把揚州的景色以文字表達出來。
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
原文內容:
春江花月夜
唐代:張若虛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雲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照離人妝鏡台。
玉戶簾中卷不去,擣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願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閒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白話翻譯:春天的江潮水勢浩蕩,與大海連成一片,一輪明月從海上公升起,好像與潮水一起湧出來。月光照耀著春江,隨著波浪閃耀千萬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繞著花草叢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著開遍鮮花的樹林好像細密的雪珠在閃爍。
月色如霜,所以霜飛無從覺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江水、天空成一色,沒有一點微小灰塵,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輪孤月高懸空中。
江邊上什麼人最初看見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著人?人生一代代地無窮無盡,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總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著什麼人,只見長江不斷地一直運輸著流水。遊子像一片白雲緩緩地離去,只剩下思婦站在離別的青楓浦不勝憂愁。哪家的遊子今晚坐著小船在漂流?
什麼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樓上相思?可憐樓上不停移動的月光,應該照耀著離人的梳妝台。
月光照進思婦的門簾,卷不走,照在她的擣衣砧上,拂不掉。這時互相望著月亮可是互相聽不到聲音,我希望隨著月光流去照耀著您。鴻雁不停地飛翔,而不能飛出無邊的月光;月照江面,魚龍在水中跳躍,激起陣陣波紋。
昨天夜裡夢見花落閒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江水帶著春光將要流盡,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霧裡,碣石與瀟湘的離人距離無限遙遠。不知有幾人能趁著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搖盪著離情,灑滿了江邊的樹林。
8樓:匿名使用者
作者抓住揚州南郊曲江或更南揚子江一帶月下夜景中最動人的五種事物:春、江、花、月、夜。作者更是透著對生活美好的嚮往把揚州的景色以文字表達出來。
整篇詩由景、情、理依次,第一部分寫了春江的美景。第二部分寫了面對江月由此產生的感慨。第三部分寫了人間思婦遊子的離愁別緒。
9樓:『隨風行
全詩表達了詩人的思鄉之情和對月圓人聚的嚮往。
本詩被聞一多先生譽為「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宮體詩的自贖》)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來使無數讀者為之傾倒.一生僅留下兩首詩的張若虛,也因這一首詩,「孤篇橫絕,竟為大家」.
詩篇題目就令人心馳神往.春、江、花、月、夜,這五種事物集中體現了人生最動人的良辰美景,構成了誘人探尋的奇妙的藝術境界.
詩人入手擒題,一開篇便就題生髮,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壯麗畫面:江潮連海,月共潮生.這裡的「海」是虛指.
江潮浩瀚無垠,彷彿和大海連在一起,氣勢巨集偉.這時一輪明月隨潮湧生,景象壯觀.乙個「生」字,就賦予了明月與潮水以活潑潑的生命.
月光閃耀千萬里之遙,哪一處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彎彎地繞過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瀉在花樹上,象撒上了一層潔白的雪.詩人真可謂是丹青妙手,輕輕揮灑一筆,便點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異之「花」.
同時,又巧妙地繳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題面.詩人對月光的觀察極其精微:月光蕩滌了世間萬物的五光十色,將大千世界浸染成夢幻一樣的銀輝色.
因而「流霜不覺飛」,「白沙看不見」,渾然只有皎潔明亮的月光存在.細膩的筆觸,創造了乙個神話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顯得格外幽美恬靜.這八句,由大到小,由遠及近,筆墨逐漸凝聚在一輪孤月上了.
清明澄徹的天地宇宙,彷彿使人進入了乙個純淨的世界,這就自然地引起了詩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詩人神思飛躍,但又緊緊聯絡著人生,探索著人生的哲理與宇宙的奧秘.這種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應氏》:「天地無終極,人命若朝霜」,阮籍《詠懷》:
「人生若塵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詩的主題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恆,人生短暫.張若虛在此處卻別開生面,他的思想沒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個人的生命是短暫即逝的,而人類的存在則是綿延久長的,因之「代代無窮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這是詩人從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種欣慰.詩人雖有對人生短暫的感傷,但並不是頹廢與絕望,而是緣於對人生的追求與熱愛.
全詩的基調是「哀而不傷」,使我們得以聆聽到初盛唐時代之音的迴響.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這是緊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來的.人生代代相繼,江月年年如此.一輪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著什麼人似的,卻又永遠不能如願.
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騰遠去.隨著江水的流動,詩篇遂生波瀾,將詩情推向更深遠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無情,詩人自然地把筆觸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轉到了人生圖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離愁別恨.
「白雲」四句總寫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婦與遊子的兩地思念之情.「白雲」、「青楓浦」托物寓情.白雲飄忽,象徵「扁舟子」的行蹤不定.
「青楓浦」為地名,但「楓」「浦」在詩中又常用為感別的景物、處所.「誰家」「何處」二句互文見義,正因不止一家、一處有離愁別恨,詩人才提出這樣的設問,一種相思,牽出兩地離愁,一往一復,詩情蕩漾,曲折有致.
春江花月夜的原文,春江花月夜原文
玲瓏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灩灩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江流宛轉繞芳甸 di n 月照花林皆似霰 xi n 空裡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白雲一片去悠悠,青...
春江花月夜是用什麼樂器,春江花月夜是什麼樂器的代表作
楊子電影 琵琶樂器。夕陽簫鼓 又名 潯陽月夜 潯陽琵琶 或 潯陽曲 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獨奏曲,寫的是潯陽 今江西九江 江上月夜,歌頌祖國山河之壯美,表現人民熱愛祖國之情。春江花月夜 又稱 夕陽簫鼓 是古典民樂的代表作之一。因其意境深遠,樂音悠長。後取意唐詩名篇 春江花月夜 更名。春江花月夜 是中國古...
春江花月夜為什麼能壓倒全唐,《春江花月夜》為何被譽為 孤篇壓全唐 ?
以孤篇壓倒全唐之作 如聞一多先生所說 詩中 有的是強烈的宇宙意識,被宇宙意識昇華過的純潔的愛情,又由愛情輻射出來的同情心,這是詩中的詩,頂峰上的頂峰 聞一多全集 唐詩雜論 宮體詩的自贖 生活 讀書 新知三聯書店1982年8月北京第1版第21頁 詩人如上帝一樣,他懷抱一切,洞見一切,理解一切,同情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