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梅戲究竟是湖北還是安徽的戲種,黃梅戲到底出自於安徽安慶還是湖北黃梅

時間 2021-10-28 05:53:27

1樓:匿名使用者

黃梅戲,舊稱"黃梅調",黃梅戲是我國戲曲的主要地方劇種。黃梅戲發源地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安慶地區,戲曲語言為安慶方言。一百多年以前每逢黃梅季節,常常洪水成災,四鄉農民為了祈求豐年,就在這個時候舉辦迎神賽會,會上出現各種歌舞演唱,在這種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戲曲形式,因與黃梅季節有關,故名曰『黃梅調』,"黃梅調"也叫"採茶戲"。

黃梅戲在其漫長的過程中,不斷地吸收了青陽腔、徽劇等和當地民歌及其他戲曲的**精華,逐漸形成了今天自己獨特的風格。黃梅戲用安慶語言唸唱,唱腔淳樸流暢,以明快抒情見長,具有豐富的表現力;黃梅戲的表演質樸細緻,以真實活潑著稱。黃梅戲來自於民間,雅俗共賞、怡情悅性,她以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清新的鄉土風味感染觀眾。

傳說之—∶「黃梅戲是在『懷寧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每當春種秋收之時,農民們慣唱『懷調山歌』來歌頌自己勞動的豐收。這種民間優美抒情的山歌小調,統稱為『懷寧調』。」

傳說之二∶「……黃梅戲起源於安徽安慶地區。從前每逢黃梅季節,常常洪水成災,四鄉農民為了祈求豐年,就在這個時候舉辦迎神賽會,會上出現各種歌舞演唱,在這種歌舞演唱形式的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戲曲形式,因與黃梅季節有關,故名曰『黃梅調』。」

傳說之三∶「黃梅戲源於湖北黃梅縣的民歌小調即黃梅採茶調。」

2樓:竭蕾宓穎慧

黃梅戲是湖北黃梅的,是後來因為一些原因在安徽省發展起來的,有沒有想過黃梅戲唱的調調和音調都是黃梅人說話的音調,安徽省有人能說黃梅地道的話嗎?這個不用爭了查查字典就知道了!如果黃梅戲不是湖北的那我們那個地名辦麼事叫做黃梅呢???

3樓:匿名使用者

最初在黃梅的是黃梅調

傳到安慶後經過融合了本地的岳西高腔,青陽腔,又經過很多藝術大家們的不懈努力後才發揚光大的。

它應該屬於哪真的重要嗎?

重要的是,它是屬於安慶,屬於黃梅,屬於我們每乙個人的寶貴財富!

4樓:思想聰明

黃梅戲是湖北的黃梅的。古時候的湖北是千湖之省經常發洪水,也比較窮以唱黃梅戲為生。有一小部分湖北人洪災逃難為生存,也以唱黃梅戲一路乞討逃到安徽扎根生存就有了這一支黃梅戲團,其實那時候為生存還有大部分黃梅戲團人在湖北。

湖北現在為什麼不注重戲曲的發展是因為戲子在舊時名聲不好聽,所以也不靠唱戲過生話。

5樓:匿名使用者

內位,當然重要 我們老師要我們回答

黃梅戲是湖北的還是安徽的?

6樓:匿名使用者

黃梅戲肯定是發源於湖北省黃梅縣,發展壯大在安徽安慶,歷史有定論,主要還是黃梅縣位置有關係,黃梅縣是被稱為雞鳴三省的湖北邊緣縣,在中國唱黃梅戲的就三個地區為主,看地圖就清楚黃梅縣所處的位置,黃梅縣屬於湖北黃岡、黃梅北面蘄春西面武穴屬於湖北黃岡,東面宿松屬於安徽安慶、南面九江屬於江西,這三個地區地理位置近,口音相同,區別不大,都屬於江淮方言,幾乎不用說普通話,都可以聽懂,語言差別很小,黃梅戲老劇本多數講的都是發生在湖北的民間故事,現代新編的戲才有安徽的一些內容,經典的老戲《七仙女》的故事發生在湖北孝感 《女駙馬》的故事發生在湖北襄陽、《蔡鳴鳳辭店》裡的蔡鳴鳳是黃岡浠水人士,柳鳳英是黃梅籍女士,經典老戲湖北故事多,黃梅戲是有歷史淵源的。

被稱為黃梅戲祖師,邢繡娘:本名秀蓮,因會挑花繡朵,後改名繡娘。生於乾隆十四年,死於嘉慶二十三年(1749-1818),黃梅縣孔壟鎮邢大墩人。

邢繡娘出身貧寒,自幼聰明伶俐,乖巧可人,喜愛歌唱,且歌喉婉轉,音韻悠揚,她的演唱別具一格,深受民眾喜愛,她曾經四次為乾隆皇帝獻藝,並獲得了「黃梅名伶」的御賜墨寶。、

邢繡娘是我國五大劇種「黃梅戲」早期表演事業發展進步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她在前人基礎上,苦心鑽研黃梅戲的演唱技藝,組建戲班,將黃梅採茶小戲,推進成高台大戲,並一路唱到京城。她是清乾隆年間鄂贛皖三省黃梅戲代表人物,也是黃梅戲從民間小戲發展成高台大戲的奠基人,堪稱一代宗師。

業內人士認為:「如果說嚴鳳英是黃梅戲的皇后的話,那麼,邢繡娘便是黃梅戲的皇太后」

邢繡娘(1749-1818),本名邢秀蓮,出生於演唱世家。從小與兄嫂一起出門賣唱,因扮相俊俏,唱腔甜美,出道不久便贏得了「不要錢,不要家,要聽繡娘唱採茶」的美譽。邢繡娘出身貧寒,自幼聰明伶俐,乖巧可人,喜愛歌唱,且歌喉婉轉,音韻悠揚,她的演唱別具一格,深受民眾喜愛,她曾經四次為乾隆皇帝獻藝,並獲得了「黃梅名伶」的御賜墨寶。

黃梅縣「一去二三里,村村都有戲」和黃梅縣幾乎人人都是「戲迷」的地域氛圍,從而為邢繡娘最後完善黃梅採茶戲的建立,提供了必要條件。 乾隆二十九年,黃梅發大水,父病故,兄嫂攜她和兩歲侄子到江西賣唱。景德鎮乙個****,見繡娘年青貌美,要納她為妾,後在四川拳師吳榮幫助下,才逃回黃梅。

回到家中,匆忙嫁給小時候訂就的「娃娃親」丈夫梅火望。成家後,一心收徒唱戲,組建班社。 乾隆三十年,乾隆第四次下江南期間,在蘇州第一次為乾隆獻藝。

乾隆三十一年,丈夫被歹人所害。為報仇和救瞿學富,風餐露宿奔波京城,用唱曲方式告御狀。最終,救出瞿學富,**汙吏遭到嚴懲,幫黃梅人民出口惡氣。

乾隆皇帝被其婉轉動聽的曲調和生動逼真的表演所打動,親筆題寫「黃梅名伶」。這是第二次為乾隆獻藝。從京城一路賣唱回家後,因夫亡又回到娘家跟兄嫂生活,農閒時搭班唱戲,工小旦。

她戲路很廣,以扮演《蔡鳴鳳辭店》中的賣飯女、《上天台》中的祝英台、《白扇記》中胡金蓮等小旦而聞名。又相繼獲得「北方梆子有二,黃梅調子無雙」和「不接京城大戲王,願請黃梅邢繡娘」等美譽。繡娘告御狀得罪奸人太多,不敢在黃梅久待,族長又要將她賣給當地乙個富戶作妾,秀娘只好再次逃離黃梅,到江西安徽唱採茶戲謀生。

期間和志同道合,隱姓埋名的戲子王耀文(汪永賢)結合,王耀文(汪永賢)生於乾隆十五年,比邢繡娘小一歲。 乾隆四十五年邢繡娘與丈夫王耀文(汪永賢)在安徽省青陽縣離九華街約30華里楊家河村正式安家落戶。那一年乾隆第五次下江南,期間,在揚州邢繡娘第三次為乾隆獻藝。

乾隆四十九年,乾隆第六次下江南期間,也是在揚州邢繡娘第四次為乾隆獻藝。 嘉慶二十三年,邢繡娘逝世,享年六十九歲,葬在九華山。

清道光年間,王耀文(汪永賢)與邢繡娘的長子汪敬延,次子汪敬宜,帶著他們的兒孫,到湖北黃梅縣汪黎許村認祖歸宗。後代一直在安徽定居落戶。 邢繡娘舊居位於黃梅縣孔壠鎮邢大墩。

故居為二間土磚房。內有邢繡娘青少年時期使用過的木床、連廂、道情筒和「採茶戲」戲裝等紀念物及《蔡鳴鳳辭店》、《上天台》、《白扇記》等劇本。

黃梅戲發源於湖北省還是安徽省?

7樓:徽州安慶人

明確的說是湖北安徽共有的,因為黃梅戲的源頭有三:一是源於湖北黃梅的黃梅小調,二是源於安徽的岳西高腔,三是源於安徽宿松的文南詞,三者在安慶文化的影響下在安慶市區融合而成的額

8樓:從穀

黃梅戲雖然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戲曲劇種,但它發源於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處的黃梅多雲山,

so它不是乙個省的,而是鄂皖贛交界處

9樓:匿名使用者

不要去追究了,戲往往不是以省為界,乙個省也分成好幾塊,比如湖北跟安徽交界的地方就喜歡黃梅戲,跟湖南交界的地方喜歡花鼓戲,難道花鼓戲又要去爭到底是湖南的還是湖北的嗎。古代的老百姓聽戲就是為了喜歡,不是為了給自己省撈一票,壓制別的省

10樓:胡文蘇

黃梅戲源於湖北省黃梅縣. 黃梅戲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劇種。一般人習慣認為,黃梅戲發源地是安徽,這是不確切的。黃梅(縣)本身就在湖北,不過,是在湖北、安徽、江西三省交界的地區。

一百多年以前,這裡流行「黃梅調」也叫「採茶戲」。這種小戲中的乙個支派逐漸東移,在安徽安慶地區成了氣候,形成了後來的黃梅戲。

黃梅戲的賞析,黃梅戲的賞析

樹上鳥兒成雙對 黃梅戲 天仙配 選段 是寫玉帝七女在天宮看到人間的董永賣身葬父,同情愛憐之餘,不顧天規,來到凡間和董永結為夫妻。隨後,同去傅員外家做工,百日期滿,夫妻欣然歸家。這裡採用彩腔,多段唱詞用分節歌方式,先由二人對唱 後又在這音調的基礎上發展成男女聲二重唱。舒展的旋律,濃郁的韻味,在歡悅跳躍...

黃梅戲的起源,黃梅戲的起源

黃梅戲,發源於湖北黃梅縣,發展壯大於安徽安慶一帶,它是皖 鄂 贛三省毗鄰地區勞動人民共同創造的乙個劇種。它是由民間的山歌小調發展而成的,曲調悠揚委婉,優美動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氣息,而且通俗易懂,易於普及,深受各地人民群眾所喜愛。黃梅戲原稱黃梅調或採茶調,它起源於湖北黃梅一帶的採茶歌。清道光前後在湖北...

黃梅戲的歷史,黃梅戲的歷史?

奈斯谷德 阿木里波波 因吹斯聽 安德比優特服噢 黃梅戲的起源和發展 黃梅戲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唐代。據史料記載,早於唐代時期,黃梅採茶歌就很盛行,經宋代民歌的發展 元代雜劇的影響,逐漸形成民間戲曲雛形。至明清,黃梅縣戲風更盛。從清乾隆末期到辛亥革命前後為黃梅戲發展的早期。黃梅戲原名 黃梅調 或 採茶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