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秒兔**
閏月是我們國家乙個特有的曆法設定,是我們國家農曆曆法中乙個不可或缺的曆法調節,農曆曆法與回歸年與24節氣有衝突,需要乙個東西來調節他們,而閏月就是由此誕生的。
2樓:魯南一土
農曆是以月亮的圓缺週期安排月份的,乙個月平均有29.5306天,這樣一年十二個月便有354.3672天;而以四季交替為週期的公曆年(回歸年)有365.
22天,要比農曆年長出約11天。如果不設定閏月,用不了幾年,農曆便會和季節產生嚴重的衝突,不以保證在冬末迎來新年,故採用設定閏月的方法來協調農曆日期和季節的關係。至於幾年設定乙個閏月,這要經過嚴格的天文推算——我只能告訴你:
基本上是十九年設定七個閏月,但這並不是一成不變的,還是要逐年進行推算。可以說,無論過多少年,農曆和公曆都不可能出現絕對的可以重複使用的事情。
3樓:
歷主要是根據月球環繞地球公轉所需的時間而制定出來的。據觀測,月球環繞地球公轉一周所需的時間約為 29.5306 日。
所以,在農曆裡面,1 個月有時會有29或者30日。而地球環繞太陽公轉一周需要365.2422日(稱之為「太陽年」)。
如果我們將 1 個農曆年定為 12 個月,即 29.5306 x 12 = 354.3672 日,那麼 1 個農曆年就會比 1 個太陽年少 10.
875 日了。很明顯,3 個農曆年更會比 3 個太陽年少超過 1 個月!為了彌補這個差距,農曆的曆法就引入乙個閏月的制度。
即是在乙個適當的年份中,增加 1 個月。
4樓:嘹亮日哦
農曆置閏月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曆年的矛盾。
為什麼農曆會有閏月?
5樓:張京
農曆閏月及其計算
農曆為什麼會有閏月?——農曆置閏月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曆年的矛盾。
回歸年與農曆年有什麼矛盾呢?先記住:回歸年的總長度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長度為29.5306日。
十二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歸年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農曆年某年春節為大雪紛飛的冬天,第二年的春節就會在季節上提前11天,第16個農曆年就會出現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歸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規定制定曆法,就會出現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的怪現象——這就是矛盾。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曆歲首在冬末春初。
農曆年中月以朔望月長度29.5306日為基礎,所以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為保證每月的頭一天(初一)必須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過嚴格的觀測和計算來確定。
因此,農曆中連續兩個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還出現過如2023年
三、四月是小月、
九、十、十
一、十二連續四個月是大月的罕見特例。
那麼多長時間加乙個閏月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出回歸年日數與朔望月的日數的最小公倍數:我們希望m個回歸年的天數與n個朔望月的天數相等,也就是應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這個等式中我們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們的比例:
這個比例的近似值分別為:
在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歸年的數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數目。例如第六個分數式 表示19個回歸年中必須加7個閏月。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的結果比較:
19個回歸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乙個朔望月有29.5306天,235個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後,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時9分多,這已經是夠精確的了。
所以,農曆就採用了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即「十九年七閏法」,把回歸年與農曆年很好地協調起來,使農曆的元旦(春節)總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個朔望月稱之為「閏周」。
農曆置閏的方法可以使農曆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而農曆中的月又有鮮明的月相特徵,保持了公曆和陰曆兩全其美的特點。
現在置閏的方法是兩個冬至之間,如僅有12個月則不置閏,若有13個月即置閏。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乙個「閏」字。
農曆閏哪個月?決定於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
我國農曆將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
二十四節氣在農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於是有的農曆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
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乙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曆就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
例如2023年農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氣小滿,再隔乙個月的初一才是下乙個中氣夏至,當中這乙個月沒有中氣,就定為閏月,它跟在四月後面,所以叫四六月。
有關農曆閏月的詳細內容,請參看《中氣與閏月》、《十九年七閏法》
6樓:
農曆閏月的計算方法
農曆為什麼會有閏月?——農曆置閏月是為了協調回歸年與農曆年的矛盾。
回歸年與農曆年有什麼矛盾呢?先記住:回歸年的總長度為365.2422日,朔望月的長度為29.5306日。
十二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2=354.3672日,比回歸年少10.88天即將近11天,每個月少0.91天,近1天。
依此,如農曆年某年春節為大雪紛飛的冬天,第二年的春節就會在季節上提前11天,第16個農曆年就會出現在赤日炎炎的夏天。
如按十三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13=383.8978日,比回歸年又多出18天多。
如果按上述規定制定曆法,就會出現天時與曆法不合、時序錯亂顛倒的怪現象——這就是矛盾。
為了克服這一缺點,我們的祖先在天文觀測的基礎上,找出了「閏月」的辦法,保證農曆年的正月到三月為春季,四月到六月為夏季,七月到九月為秋季,十月到十二月為冬季,也同時保證了農曆歲首在冬末春初。
農曆年中月以朔望月長度29.5306日為基礎,所以大月為30日,小月為29日。為保證每月的頭一天(初一)必須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過嚴格的觀測和計算來確定。
因此,農曆中連續兩個月是大月或是小月的事是常有的,甚至還出現過如2023年
三、四月是小月、
九、十、十
一、十二連續四個月是大月的罕見特例。
那麼多長時間加乙個閏月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求出回歸年日數與朔望月的日數的最小公倍數:我們希望m個回歸年的天數與n個朔望月的天數相等,也就是應有等式:
m×365.2422=n×29.5306
在這個等式中我們不能直接求出m和n,但可以求出它們的比例:
這個比例的近似值分別為:
在這些分式中,分子表示回歸年的數目,分母表示朔望月的數目。例如第六個分數式 表示19個回歸年中必須加7個閏月。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的結果比較:
19個回歸年=19×365.2422=6939.6018(天)
乙個朔望月有29.5306天,235個朔望月=235×29.5306=6939.6910(天)
19個回歸年中加7個閏月後,矛盾消除得只差:6939.6910-6939.6018=0.0892(天)——即2小時9分多,這已經是夠精確的了。
所以,農曆就採用了19年加7個閏月的辦法,即「十九年七閏法」,把回歸年與農曆年很好地協調起來,使農曆的元旦(春節)總保持在冬末春初。古人把235個朔望月稱之為「閏周」。
農曆置閏的方法可以使農曆年的平均長度接近回歸年,而農曆中的月又有鮮明的月相特徵,保持了公曆和陰曆兩全其美的特點。
現在置閏的方法是兩個冬至之間,如僅有12個月則不置閏,若有13個月即置閏。置閏的月從「冬至」開始,當出現第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這個月就是閏月,其名稱是在前個月的前面加乙個「閏」字。
農曆閏哪個月?決定於一年中的二十四個節氣。
我國農曆將二十四個節氣分為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
二十四節氣在農曆中的日期是逐月推遲的,於是有的農曆月份,中氣落在月末,下個月就沒有中氣。
一般每過兩年多就有乙個沒有中氣的月,這正好和需要加閏月的年頭相符。所以農曆就規定把沒有中氣的那個月作為閏月。
例如2023年農曆四月二十九日是中氣小滿,再隔乙個月的初一才是下乙個中氣夏至,當中這乙個月沒有中氣,就定為閏月,它跟在四月後面,所以叫閏四月。
7樓:解曾買雨雙
因為農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古代以月亮的乙個盈虧週期作為乙個月,同時又以太陽的運動位置確定了24節氣。把太陽的運動(陽曆)和月亮的運動(陰曆)結合起來。
陽曆一年是365天,而陰曆如果12個盈虧月來算的話,乙個月只有354或355天。這樣農曆一年要比陽曆少11天。照這樣下去的話,月份與季節會失調,今年在冬天過年,十幾年後就會提早到夏天過年了。
為了緩解這一矛盾,每各2-3年就在一年裡加乙個月加以修正。古人通過長期觀測發現,19年中加入7個閏月,可以使得陽曆和陰曆的週期差不多相等。有閏月的年份,一年就有13個農曆月,全年有383-384天,甚至及特殊的年份有385天。
8樓:匿名使用者
農曆閏月的來歷
夏曆是一種陰陽合曆,它的月份是以月亮圓缺一次的時間來定的,每月29天半光景,為了便於計算,大月定做30天,小月29天,它的一年卻又要和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 間合得上。但是乙個月30天或者29天,十二個月只有354天左右,比地球繞太陽轉一圈的時間365天少十
一、二天。為了補一年相差十
一、二天,於是規定夏曆每三年光景要加乙個閏月。說得更精確些,在19個夏曆年裡加近七個閏月,那麼夏曆每年的平均天數就幾乎是365天多了。這就是夏曆閏月的來歷。
至於夏曆閏哪乙個月是怎麼定的,這就牽涉到節氣了。說一年有二十四節氣,只是一種代統的說法,往細方加說,應該說一年有十二個節氣和十二個中氣。這十二個中氣,哪個中氣屬於哪個月,是有規定的:
雨水是下月的中氣;春分是二月的中氣;
穀雨是三月的中氣;小滿是四月的中氣;
夏至是五月的中氣 大暑是六月的中氣;
處暑是七月的中氣;秋分是八月的中氣;
霜降是九月的中氣;小雪是十月的中氣;
冬至是十一月的中氣;大賽是十二月的中氣。
至於十二個節氣在哪幾個月用,那就不一定。又夏曆的乙個月平均是29天半多一點,可是從乙個節氣到下乙個中氣的間隔卻平均是30天半少一點。這樣中氣在夏曆的月份裡要逐月推遲1天光景,到一定時候,中氣就不在月中,而移到了乙個月的末尾,如果挨著的第二個月又是小月,很可能這個月就沒有中氣,因為下乙個中氣落在第三個月的月初去了。
中間的這個沒有中氣的月份,就算從上個月閏月。舉個2023年的例子:陽曆為五月二十二日是夏曆四月二十九日,這一天是小滿(四月中氣):
而陽曆六月二十二日是夏曆五月初二,這一天是夏至(五月中氣);從陽曆五月二十三日到六月二十日的這個夏曆月裡面(夏曆是四月完了以後的乙個月),只有乙個節氣芒種。沒有中氣,這個月就算是閏四月。
有閏月和沒閏月農曆相差都少天?為什麼陽曆只差一天,農曆為什麼
陰曆 閏月指的是陰曆中的一種現象,陰曆是按照月亮的圓缺即朔望月安排大月和小月,乙個朔望月的長度是29.5306日,是月相盈虧的週期,陰曆規定,大月30天,小月29天,這樣一年12個月共354天,陰曆的月份沒有季節意義,這樣十二個朔望月構成農曆年,長度為29.5306 12 354.3672日,比回歸...
為什麼會有閏年,為什麼會有閏年和閏月?
關於公曆閏年是這樣規定的 地球繞太陽公轉一周叫做一回歸年,一回歸年長365日5時48分46秒。因此,公曆規定有平年和閏年,平年一年有365日,比回歸年短0.2422日,四年共短0.9688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這一年有366日,就是閏年。但四年增加一日比四個回歸年又多0.0312日,400年後將多3...
農曆中的閏月是什麼意思,我就是閏月出生的,閏月多久一次啊
一年有365天5小時48分46秒。然一年之日數,必須是整數,故一年為365日,餘下的5小時48分46秒,積至4年月滿一日,故每四年增加一日,為閏日,謂之 閏年 無閏日之年稱 平年 平年365日,閏年366日。但4年之閏餘,僅23時15分4秒,今潤一日,未免超過44分56秒,積至100年,為17時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