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仰止心嚮往之含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什麼意思

時間 2022-03-11 06:55:09

1樓:小談說劇

高山仰止指乙個人品德崇高,就會有人敬仰。後比喻對有氣質、有修養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心嚮往之指對某個人或事物心裡很嚮往。

1、高山仰止

拼音:gāo shān yǎng zhǐ

出處:周代·無名氏《詩經·小雅·車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譯文:仰頭望著這高山,沿著寬闊大路走。

2、心嚮往之

拼音:xīn xiàng wǎng zhī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譯文:雖然不能到達,但是對某個人或事物心裡很嚮往。

擴充套件資料:心嚮往之近義詞:

1、心馳神往

拼音:xīn chí shén wǎng

意思:整個心思都奔向那裡。形容思想集中在追求和嚮往的事情或地方上,一心嚮往。

出處:隋朝魏徵《隋書·史祥傳》:「身在邊隅,情馳魏闕。」

譯文:身體在邊塞,思想已經到了魏國的樓闕。

2、夢寐以求

拼音:mèng mèi yǐ qiú

意思:做夢的時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著。

出處:周朝佚名《詩經·關雎》:「窈窕淑女;夢寐求之。」

譯文:溫柔美麗的美女;做夢的時候都在追求。

2樓:匿名使用者

全句:高山仰止,景行行遠;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含義:內心懷著對高尚人格的追求,在殘酷的現實前卻不得已漸行漸遠,雖然不能達到這種清高的境界,但內心仍然嚮往。

《詩經.小雅》中《車轄》(轄:車軸兩端的鍵)最後一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該詩應當是表現即將娶到心愛的姑娘的歡樂的,而其中「高山...」一句原本和咱們現在的意思相去甚遠,後來都以此句形容對高尚品德或境界的仰慕。

《史記.孔子世家》的文末: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往,心嚮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此處高山句已經開始變成現在的意思了。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什麼意思

3樓:熱詞替換

出自《詩經·小雅· 車舝》,是說乙個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讓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讓世人遵循,讓人不禁將他的舉止作為行為,雖然不能到達和那人一樣的品行和才學,但也會心之嚮往,時刻規範著自己。

4樓:穆子澈想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意思是:品行才學像高山一樣,要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舉止作為行為準則。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裡卻一直嚮往著。

出處:漢代司馬遷的《孔子世家贊》

原文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譯文 :

去到魯地,**仲尼的宗廟廳堂、車輛服裝、禮樂器物,儒生們按時在孔子故居演習禮儀,我流連忘返以至留在那裡無法離去。天下從君王直至賢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榮耀一時,死後也就完。

孔子是個平民,傳世十幾代,學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六經的都要以孔夫子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孔子可說是至高無上的聖人了!

5樓:匿名使用者

意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寬闊的大路讓人行走。儘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時代,然而內心非常嚮往。

出自:漢 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之《孔子世家贊》

原文選段: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

釋義:仰,這裡是仰慕、敬仰的意思。景行,大道。這裡喻指高尚的品德。行,這裡是效法的意思。止,句末語氣助詞,無意義。鄉:通「向」。

主題思想:

《孔子世家贊》是《史記·孔子世家》的結束語。孔子原本不是王侯將相,但司馬遷卻把他列入「世家」。他不是完全按照官本位來處理歷史人物,他把孔子當做古代的聖人來看待。

這說明司馬遷頗具遠見與卓識。文中洋溢著司馬遷對孔子的無限敬仰之情。文筆簡法,含意深遠。

作者成就:

司馬遷的《史記》文詞精煉,詞彙豐富,語言精切淺白,有精粹的語言藝術特色,善用虛字,語氣傳神,並善用民歌與諺語。句式則靈活多變,長短錯落,駢散並用,具參差之美。

司馬遷為了讓每篇傳記避免重複、具備統一審美價值和更加完整,遂創造了嶄新敘事手法「互見法」來撰寫《史記》;「互見法」即是將乙個重要人物的事蹟透過不同地方分述,而以其本傳為主;或將同一事件分述於不同地方,但以乙個地方的敘述為主。

司馬遷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皆產生了深遠影響。《史記》首創的紀傳體撰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同時是一部優秀的文學著作,魯迅稱其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樓:蕭邦再現

高尚品德如巍巍高山讓人仰慕,光明言行似通天大道使人遵循。雖然不能達到(上面)這樣的境界,但心裡也知道了努力的方向。「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景行」是「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是人們行動的準則。

7樓: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往,然心嚮往之」。

高山是讓人們仰望的,大路是讓人們行走的,即使不能達到那樣高的境界,心裡也是嚮往的. 止 無意義 景行 大路 高山,大路比喻高尚的人或大的道理。

是司馬遷引用來表達對孔子尊重的

8樓:火星鼠

您好這話出自《詩經·小雅》。鄭玄注解說:「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

」朱熹註解說:「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

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乙個是漢儒,乙個是宋儒,兩人說法竟有如此大的差異。

上句「高山仰止」,鄭說「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說這是直指人們仰望高山,並無喻義。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鄭說,「景行」解釋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則而行之」,是說以此作為行動的準則。依朱說,「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說大道可供人們行走。

鄭玄、朱熹都是大儒,兩人的說法都有道理,不過由於兩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說提出之前,鄭說已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後人在引用這話時,多取鄭說,少有取朱說的。現行各種詞典,有的兩說並存,有的把兩說糅合在一起。

兩句中的「止」字,是語助詞,表示確定語氣,後代引用時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縮略為成語「高山景行」,「景仰」一詞也由此產生。因為是名句,後代引用的很多,這裡只照錄見於《史記·孔子世家》的一例:「《詩》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這話是用來讚美孔子的,由於在引文後面加了兩句(意思是: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裡卻一直嚮往著),景仰的意思就格外顯豁了。再說,《史記》作者司馬遷又比鄭玄早生兩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說早已通行於世,並非鄭玄所首倡也。

高山仰止,景行景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意思

9樓:無俗念

不知道是我所知有限,還是樓主打錯了,我所知道的是「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往,然心嚮往之」景行景止似乎講不通。該句意思如上面解釋差不多,只是關於「景行」有爭論,有說是「明行」(光明的德行)的意思的,有說是大道的,現在多取後一種解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語出詩經,而樓主所說的是司馬遷引用來表達對孔子尊重的

加一句,看到有人說該詩於《詩經》中不載,失散云云,實在忍不住說一句,有載:見《詩經.小雅》中《車轄》(轄:

車軸兩端的鍵)最後一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四牡馬非(此兩字是乙個字,打不出來,實在對不起)馬非,六轡如琴。

覯爾新昏,以慰我心。」該詩應當是表現即將娶到心愛的姑娘的歡樂的,而其中「高山...」一句原本和咱們現在的意思相去甚遠,後來都以此句形容對高尚品德或境界的仰慕。

《史記.孔子世家》的文末:太史公曰:

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往,心嚮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此處高山句已經開始變成現在的意思了,但是這是不是該成語最早表達這個意思——恕我淺陋,不知道。又如唐代王勃的《倬彼我係》:

「夫豈不懷,高山仰止,願言敏德,啜菽飲水。」也是表達對高尚德行的仰慕的。

累死了,樓主把最佳答案給我吧

10樓:匿名使用者

理想是崇高的,我們皆當盡力而為之。只要去嚮往它,不斷的努力,不在乎成功與否,關鍵是讓嚮往成為我們心中的天堂,永遠輝煌,引導我們人生的方向。

11樓:匿名使用者

補充一下個人的理解,這裡的「止」應該是一種語氣助詞,可理解為「到極致了」或「到極限了」,表達對高尚的德行無比敬仰之意,怎麼敬仰都不為過。類似詞如「嘆為觀止」,不知對不對?

12樓:

高山是讓人們仰望的,大路是讓人們行走的,即使不能達到那樣高的境界,心裡也是嚮往的. 止 無意義 景行 大路 高山,大路比喻高尚的人或大的道理 似乎是出自詩經吧 而且真正的詩經裡似乎不載 是散失了所謂詩

恩是歌頌孔子的 偶記錯了

13樓:匿名使用者

我這個理科生來回答,我按我所想的理解分析,你看對不對.

直譯:高山仰止(想登上高山一攬眾山風景),景行景止(但走在路上卻被路上的景色所迷住,不禁停下了腳步欣賞路上的風景,有點"停車坐愛楓林晚"的意境),雖不能至(心想雖然不能高山仰止),心嚮往之(此時此刻已經滿足,我的心已達到那種高山仰止的境界了)

寓意:目標理想是遠大的,但由於種種原因,只能達到或景行景止,但已經盡力了,量力而行的意思.但心以感到滿足了.

本人解釋:我回答你這問題就是按照這心情來理解的,你我同是一名大學生,你提的這個問題,不僅使我產生了遐想,有對前途的遐想也有對人生的遐想,寫玩不盡貧添了幾份憂傷.不過我認真回答了該問題.嘿嘿~

14樓:

那東西很崇高

你必須敬仰它

15樓:匿名使用者

說孔子的吧

而且原文似非如此

呵呵,五樓真的蠻累的,樓主就收下吧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是什麼意思

16樓:聚成都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的大致的意思是讚頌品行才學像高山一樣,要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舉止作為行為準則。

1、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經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後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2、原出於《詩經·小雅·車轄 》。後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專門引以讚美孔子:"《詩》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這使得本來的意思發生了變化。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什麼意思

出自 詩經 小雅 車舝 是說乙個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讓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讓世人遵循,讓人不禁將他的舉止作為行為,雖然不能到達和那人一樣的品行和才學,但也會心之嚮往,時刻規範著自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意思是 品行才學像高山一樣,要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舉止作為行為準則。雖然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

出自 詩經 小雅 車舝 是說乙個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讓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讓世人遵循,讓人不禁將他的舉止作為行為,雖然不能到達和那人一樣的品行和才學,但也會心之嚮往,時刻規範著自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這話常見常用,可要解釋清楚,還真得費點筆墨.這話出自 詩經 小雅 鄭玄注解說 古人...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什麼意思

出自 詩經 小雅 車舝 是說乙個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讓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讓世人遵循,讓人不禁將他的舉止作為行為,雖然不能到達和那人一樣的品行和才學,但也會心之嚮往,時刻規範著自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西漢 史記.孔子世家 釋義 詩經裡說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儘管我努力,也不一定能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