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鯨娛文化
出自《詩經·小雅· 車舝》,是說乙個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讓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讓世人遵循,讓人不禁將他的舉止作為行為,雖然不能到達和那人一樣的品行和才學,但也會心之嚮往,時刻規範著自己。
2樓:帝都小女子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這話常見常用,可要解釋清楚,還真得費點筆墨.
這話出自《詩經·小雅》.鄭玄注解說:「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
」朱熹註解說:「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
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乙個是漢儒,乙個是宋儒,兩人說法竟有如此大的差異.
上句「高山仰止」,鄭說「高山」比喻崇高的道德,「仰」是慕仰;朱說這是直指人們仰望高山,並無喻義.
下句「景行行止」,分歧更大.依鄭說,「景行」解釋為「明行」,即光明正大的行為;「則而行之」,是說以此作為行動的準則.依朱說,「景行」(—háng)是大道,「景行行止」是說大道可供人們行走.
鄭玄、朱熹都是大儒,兩人的說法都有道理,不過由於兩人相隔千年之久,在朱說提出之前,鄭說已為大家所普遍接受,因此後人在引用這話時,多取鄭說,少有取朱說的.現行各種詞典,有的兩說並存,有的把兩說糅合在一起.
兩句中的「止」字,是語助詞,表示確定語氣,後代引用時有改用「之」字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縮略為成語「高山景行」,「景仰」一詞也由此產生.因為是名句,後代引用的很多,這裡只照錄見於《史記·孔子世家》的一例:「《詩》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這話是用來讚美孔子的,由於在引文後面加了兩句(意思是: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裡卻一直嚮往著),景仰的意思就格外顯豁了.再說,《史記》作者司馬遷又比鄭玄早生兩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說早已通行於世,並非鄭玄所首倡也.
請採納~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什麼意思?
3樓:斑馬先森
意思:理想是崇高的,我們皆當盡力而為之。只要去嚮往它,不斷的努力,不在乎成功與否,關鍵是讓嚮往成為我們心中的天堂,永遠輝煌,引導我們人生的方向。
這是詩經中最美的句子之一,出自於《詩經·小雅· 車舝》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 尹吉甫採集、 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 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 風》、《 雅》、《 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 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 周頌》、《 魯頌》和《 商頌》。
4樓:熱詞替換
出自《詩經·小雅· 車舝》,是說乙個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讓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讓世人遵循,讓人不禁將他的舉止作為行為,雖然不能到達和那人一樣的品行和才學,但也會心之嚮往,時刻規範著自己。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可看出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5樓:夢裡心落
【意思】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寬闊的大路讓人行走。儘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時代,然而內心非常嚮往。
【出自】《孔子世家贊》
【原文】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翻譯】
太史公說:《詩經》有這樣的話:「巍峨的高山令人仰望,寬闊的大路讓人行走。
」儘管我不能回到孔子的時代,然而內心非常嚮往。我閱讀孔氏的書籍,可以想見到他的為人。去到魯地,**仲尼的宗廟廳堂、車輛服裝、禮樂器物,儒生們按時在孔子故居演習禮儀,我流連忘返以至留在那裡無法離去。
天下從君王直至賢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榮耀一時,死後也就完。孔子是個平民,傳世十幾代,學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六經的都要以孔夫子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孔子可說是至高無上的聖人了!
【作者】
司馬遷(前145年或前135年-約前87年),字子長,西漢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一說龍門(今山西河津)人。中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被公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該書記載了從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期,到漢武帝元狩元年,長達3000多年的歷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
6樓:縱橫豎屏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意思是:品行才學像高山一樣,要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舉止作為行為準則。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裡卻一直嚮往著。
出處:《孔子世家贊》
《孔子世家贊》
【作者】司馬遷 【朝代】漢
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譯文 :去到魯地,**仲尼的宗廟廳堂、車輛服裝、禮樂器物,儒生們按時在孔子故居演習禮儀,我流連忘返以至留在那裡無法離去。天下從君王直至賢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榮耀一時,死後也就完。
孔子是個平民,傳世十幾代,學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六經的都要以孔夫子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孔子可說是至高無上的聖人了!
7樓:歲月不寒
崇高的德行,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裡卻一直嚮往著。
高山, 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經常「喻以崇高的品行」之意。後以「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
原詩在《小雅》裡,「景」是大的意思,「行」是道路的意思,在此上下文中,「行」讀háng。「行止」的「行」就讀xíng。
但後來將《小雅》中這個句子獨立出來說「高山景行」比喻崇高的德行,便會誤讀為xíng。
「止」通「之」。
景行(háng 道路)行(xíng 跟隨)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可以縮略為成語「高山景行」,「景仰」一詞也由此產生.因為是名句,後代引用的很多,這裡只照錄見於《史記·孔子世家》的一例:「《詩》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這話是用來讚美孔子的,由於在引文後面加了兩句(意思是: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裡卻一直嚮往著),景仰的意思就格外顯豁了.再說,《史記》作者司馬遷又比鄭玄早生兩百多年,可知景仰之說早已通行於世,並非鄭玄所首倡也.
你問的意思就是: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裡卻一直嚮往著.表達的意思是傾慕,嚮往之意.
8樓:匿名使用者
大致意思是讚頌品行才學象高山一樣,要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作為行為準則。雖然不能達到這種清高的境界,但內心仍然嚮往。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什麼意思
9樓:鯨娛文化
出自《詩經·小雅· 車舝》,是說乙個人的品德如高山一般讓人景仰,如大道一般讓世人遵循,讓人不禁將他的舉止作為行為,雖然不能到達和那人一樣的品行和才學,但也會心之嚮往,時刻規範著自己。
10樓:穆子澈想我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意思是:品行才學像高山一樣,要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舉止作為行為準則。雖然不能達到這種程度,可是心裡卻一直嚮往著。
出處:西漢司馬遷的《孔子世家贊》
原文太史公曰:《詩》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鄉往之。余讀孔氏書,想見其為人。適魯,觀仲尼廟堂車服禮器,諸生以時習禮其家,餘祗回留之不能去雲。
天下君王至於賢人眾矣,當時則榮,沒則已焉。孔子布衣,傳十餘世,學者宗之。自天子王仡侯,中國言《六藝》者折中於夫子,可謂至聖矣!
譯文 :
去到魯地,**仲尼的宗廟廳堂、車輛服裝、禮樂器物,儒生們按時在孔子故居演習禮儀,我流連忘返以至留在那裡無法離去。天下從君王直至賢人,是很多很多了,生前都榮耀一時,死後也就完。
孔子是個平民,傳世十幾代,學者尊祟他。上起天子王侯,中原凡是講習六經的都要以孔夫子為標準來判斷是非,孔子可說是至高無上的聖人了!
一、賞析
《孔子世家贊》是西漢文學家司馬遷寫的一篇贊。此文是《史記·孔子世家》的讚語,開篇以總評揭出自己對孔子的無限景仰,繼而從遺書、遺物、遺教三個方面,極言自己對孔子的嚮往,結篇再以總評寫自己對孔子的崇奉,無處不洋溢著作者對孔子的無限敬仰之情。
全文描寫含情,敘事含情,議論亦含情,讀之,覺字裡行間,深情無限,且文筆簡法,含意深遠。讚語開篇以總評揭出自己對孔子的無限景仰;繼而從遺書、遺物、遺教三個方面,極言自己對孔子的嚮往;結篇再以總評寫自己對孔子的崇奉。
前一總評,主要是立足於孔子與作者自身的比照,主要從作者自身的感情落筆,因此顯得親切;後一總評,主要是立足於孔子與天子、王侯以及後世儒家學者的比照,主要從孔子的歷史影響著墨,因此顯得得體。二者相互映襯,而各有韻味。
另外,讚語第一層主要是描寫,第二層主要是敘事,第三層主要是議論。但描寫含情,敘事含情,議論亦含情。讀之,覺字裡行間,深情無限。
二、作者簡介
司馬遷(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長,夏陽(今陝西韓城南)人 。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談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敗降之事辯解而受宮刑,後任中書令。
發奮繼續完成所著史籍,被後世尊稱為史遷、太史公、歷史之父。
司馬遷早年受學於孔安國、董仲舒,漫遊各地,了解風俗,採集傳聞。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繼承父業,著述歷史。
他以其「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史識創作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原名《太史公書》)。
11樓:匿名使用者
看到高山就停下來仰望,看到品德高尚的人就模仿他,雖然不能達到他們的高度,但心裡還是努力那麼去做。
如果你對這個答案有什麼疑問,請追問,
另外如果你覺得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請千萬別忘記採納喲!
12樓:雨中一朵浪花
高山很高,只能仰望到目力所及的地方。
景色很美,只能走到不能再走的地方。
雖然都不能達到,但是心裡一直嚮往那個地方。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嚮往之 出自哪裡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這話出自 詩經 小雅 鄭玄注解說 古人有高德者則慕仰之,有明行者則而行之.朱熹註解說 仰,瞻望也.景行,大道也.高山則可仰,景行則可行.乙個是漢儒,乙個是宋儒,兩人說法竟有如此大的差異.上句 高山仰止 鄭說 高山 比喻崇高的道德,仰 是慕仰 朱說這是直指人們仰望高山,並無喻義.下...
高山仰止心嚮往之含義,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什麼意思
高山仰止指乙個人品德崇高,就會有人敬仰。後比喻對有氣質 有修養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 仰慕之情。心嚮往之指對某個人或事物心裡很嚮往。1 高山仰止 拼音 g o sh n y ng zh 出處 周代 無名氏 詩經 小雅 車轄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譯文 仰頭望著這高山,沿著寬闊大路走。2 心嚮往之 拼音...
如何理解「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是什麼意思?
大致的意思是讚頌品行才學像高山一樣,要人仰視,而讓人不禁按照他的舉止作為行為準則。高山,喻高尚的德行。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經常 喻以崇高的品行 之意。後以 高山景行 比喻崇高的德行。原出於 詩經 小雅 車轄 後司馬遷 史記 孔子世家 專門引以讚美孔子 詩 有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