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種誰還有完整的句子,我很想要,拜託了,還有,是一葉一如來還是一葉一菩提

時間 2022-03-14 10:50:14

1樓:塔可欣繆女

佛教分禪宗,淨宗,藏宗,但最終都是為悟出自性。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悟禪的俗語,是禪師從華嚴經悟出的經典句子。出自《俗語佛源》,《梵網經》卷上。華嚴經講的是,這個世界是完美的,缺陷也是一種美,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出自:《華業經》說:「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菩提:單解的意思,無上正等正覺,即是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智慧型。

很多佛經都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這一句。

2樓:紫清竹聶淑

佛學《華嚴經》:「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佛典》:「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梵網經》卷上謂: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擔樹。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

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

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3樓:星蘭英童鳥

《佛典》:「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梵網經》卷上謂: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擔樹。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

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

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這種誰還有完整的句子,我很想要,拜託了, 還有,是一葉一如來還是一葉一菩提?

4樓:落花三兩半

佛學《華嚴經》:「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佛典》:「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梵網經》卷上謂: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擔樹。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

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

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5樓:匿名使用者

《佛典》:「一砂一世界,一花一天堂」

《梵網經》卷上謂:盧舍那佛坐千葉大蓮花中,化出千尊釋迦佛,各居千葉世界中,其中每一葉世界的釋迦佛,又化出百億釋迦佛,坐菩擔樹。

《地藏菩薩本願經》:佛告文殊師利、譬如三千大千世界、所有草木叢林、稻麻竹葦、山石微塵。一物一數、作一恆河。

一恆河沙、一沙一界。一界之內、一塵一劫。一劫之內、所積塵數、盡充為劫。

唐蝸寄題廬山東林寺三笑庭聯:橋跨虎溪,三教三源流,三人三笑語;蓮開僧舍,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禪語: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什麼意思?

6樓:匿名使用者

簡單的的理解,就是即使一朵花裡也有乙個世界,一片葉子裡也包涵一種智慧型。佛教藉此來說明世間雖小,但是要學會以小見大,不要被「小」所束縛,要從中見到大的境界。

這句話是源自《華嚴經》:「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想告訴世人世間之事如此之小,不可執迷於其表面,應看到其中所含的大。

這與莊子的蝸角之爭有相似之處,即超脫於紅塵之外,內心不被外物所迷。

話中既有佛教的逃避現實的遁詞,也有積極的一面,用馬克思主義來解釋,就是要透過現象看本質。

7樓:牧浩瀚空雄

簡潔的說就是「以微知著」,隱含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意思。

我所知道的原句是「一花一世界,一樹一菩提」。我認為這一句已經足夠表達了。那首詩翻來覆去反倒覺得羅嗦了。

「審堂下之陰,可知日月之行」,萬物所蘊含的道理是一樣的,只要了解並掌握這些道理,就可以從區域性了解到整體,從細微推斷出廣大。

8樓:匿名使用者

一花一世界是指:

無論是時間或空間,只要有意念它就是你的自己世界,世界大、小與自己的思想有關,就看你是怎麼想的了,人需要活在凡俗的世界,而心靈的結晶卻活在整個空間。

一葉一如來是指:

只要你誠心修佛,那你就是如來佛祖,人人修佛,人人都是佛祖。佛即是我,我即是佛。佛和我們普通人的不同就在一念之間。

9樓:匿名使用者

拆開來看,花 葉 世界 如來 ,知道了不,先說明花和葉的關係,這樣一來讓大家認識到世界和如來(佛)的聯絡。

10樓:煩惱即菩提

大世界中套小世界,世界上一切的本體是如來。

11樓:匿名使用者

萬物皆有佛性,每一微觀生命放大來看都是乙個小宇宙觀!

12樓:匿名使用者

圍觀世界也充滿著智慧型。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後面幾句是什麼?越多越好

13樓:匿名使用者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有情花,爛漫葉,

轟轟烈烈,揚揚灑灑

垂落人間,漫逐流水

戲舞軟風,醉酒紅塵

莫如此境微雨燕雙飛, 落花人獨立

花落菩提

喜歡在花落的季節, 享受孤芳自賞的美

也喜歡, 在極度的喧囂中

獨自微笑獨自平靜

花落是憾, 落花是美淡淡的書香,淡淡的花香,淡淡的馨香。

這是乙個關於落花和菩提的世界嗎?

花自飄零情自流

一種思量兩份憂愁

又有什麼呢?

本無一物,卻沾染了滿身的塵埃!

14樓:匿名使用者

《華嚴經》:「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方一淨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靜。

15樓:司空浩星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追尋,一曲一場嘆,一生為一人。

16樓:匿名使用者

看看蓮花處處看一念心清淨,蓮花處處開,

一花一淨土,一土一如來。

佛即花,花即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念佛就是念自己,眾生本來就是佛。

歸依佛,覺而不迷,歸依法,

正而不邪,皈依僧,淨而不染。

以念佛,一念覺,年年佛,念念覺,

既然覺了必定正,正而不邪必定淨。

淨而不染,你不成佛誰成佛?

佛即心,心即佛,聲聲換回你覺而不迷,

念念回歸當下,念念回歸本來我。

你是佛,他是佛,虛空法界皆是佛

17樓:匿名使用者

一花一世界

一葉一菩提

一睡一整天

一吃一大碗

18樓: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曲一場嘆,一生為一人!!!!!!

19樓:飄洋童話

一木一浮生,一草一天堂,一葉一如來,一砂一極樂,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淨。

20樓:百小度

地球是原子,銀河系是細胞,以此類推,乙個巨大的生命,這個生命體也生活在乙個星球…無限大,我們身體的細胞是銀河系…以此類推,無限小!這就是無限的科學,解釋一花一世界。請愛好和平的人,如果你不想變成「鹽柱」(核爆之後的屍體的樣子),請速度離開以色列,以色列由於背叛聖經最重要的戒律(不可殺人)將會再次流放。

——雷爾利安運動,

21樓:匿名使用者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你們世界的不少東西其實老頭我已經暗示你們不少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什麼意思??

22樓:匿名使用者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出自《華嚴經》:「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講「一真法界」,處處皆是佛,一切眾生人人皆是佛。

所有的佛經,乃至所有的宗教,看人生都是悲觀的,認為人生是痛苦的,要求解脫;都認為這個世界是缺陷的、悲慘的。唯有「華嚴經」所講的,認為這個世界無所謂缺陷,即使是缺陷,也是美的;這個世界是至真、至善、至美;是一真法界,萬法自如,處處成佛,時時成道。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四方皆淨土,因何惹塵埃(何處惹塵埃)

一花一世界,亦被稱為一花悟世界,從一朵花中便能悟出整個世界,除了如來佛祖,誰能有這樣的境界呢?

拓展資料:

《華嚴經》,具稱《大方廣佛華嚴經》,大乘佛教要典之一;是釋迦牟尼成道之後,於菩提樹下為文殊、普賢等大菩薩所宣說,經中記佛陀之因行果德,並開顯重重無盡、事事無礙之妙旨。

此經漢譯本有三種:

一、東晉佛馱跋陀羅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六十卷,為區別於後來的唐譯本,又稱為"舊譯《華嚴》",或稱為《六十華嚴》。

二、唐武周時實叉難陀的譯本,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八十卷,又稱為"新譯《華嚴》",或稱為《八十華嚴》。

三、唐貞元中般若的譯本,也題名《大方廣佛華嚴經》,四十卷,它的全名是《大方廣佛華嚴經入不思議解脫境界普賢行願品》,簡稱為《普賢行願品》,或稱為《四十華嚴》。

23樓:小蒙奇

原文應是: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出自《華嚴經》

這是華嚴菩薩一真法界的描述,不是我們凡夫用意識思維能夠理解的。

大家不要企圖理解這句話,給大家一些參照:

1、虛雲和尚開悟偈中說: 燙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語難開。春到花香處處秀,山河大地是如來。

2、祖師有偈雲: 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鬱鬱黃花,無非般若

3、 又有蘇東坡之名句: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他日如何舉似人。

續傳燈錄卷第二十目錄

內翰東坡居士蘇軾字子瞻。因宿東林與照覺論無情話有省。黎明獻偈曰。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

他日如何舉似人。未幾抵荊南聞玉泉皓禪師機鋒不可觸。公擬仰之。

即微服求見。泉問。尊官高姓。

公曰。姓秤乃秤天下長老底秤。泉喝曰。

且道這一喝重多少。公無對。於是尊禮之。

後過金山有寫公照容者。公戲題曰。心似已灰之木。

身如不繫之舟。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瓊州。

顯然見得東坡雖得此句,卻未能在玉泉皓禪師底下悟得過關去

又請看:

羅湖野錄下

宋江西沙門 曉瑩 集

程待制智道.曾侍郎天遊。寓三衢最久。而與烏巨行禪師為方外友。

曾嘗於坐間舉東坡宿東林。聞溪聲。呈照覺總公之偈。

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夜來八萬四千偈。

它日如何舉似人。

程問行(烏巨行禪師)曰。此老見處如何。行(烏巨行禪師)曰。

可惜雙腳踏在爛泥裡。曾(曾侍郎)曰。師能為料理否。

行即對曰。溪聲廣長舌。山色清淨身。

八萬四千偈。明明舉似人。二公相顧嘆服。

籲。登時照覺能奮金剛椎。碎東坡之窠窟。而今而後。何獨美大顛門有韓昌黎耶。雖烏巨嚮曾.程二公略露鋒鋩。豈能洗叢林噬臍之嘆哉。

此段可為佐證。

又,如何解: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華無非般若

大慧普覺禪師普說卷第十五

僧問忠國師。古德云。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華無非般若。有人不許雲是邪說。亦有信者雲不思議不知若為。

國師曰。此蓋普賢文殊境界。非諸凡小而能信受。

皆與大乘了義經意合。故華嚴經雲。佛身充滿於法界。

普現一切群生前。隨緣赴感靡不周。而恆處此菩提座。

翠竹既不出於法界。豈非法身乎。

又般若經雲。色無邊故般若亦無邊。黃華既不越於色。豈非般若乎。深遠之言。不省者難為措意。

又華嚴座主問大珠和尚曰。禪師何故不許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鬱黃華無非般若。

珠曰。法身無像。應翠竹以成形。般若無知。對黃華而顯相。非彼黃華翠竹而有般若法身。

故經云。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黃華若是般若。般若即同無情。翠竹若是法身。翠竹還能應用。座主會麼。

主曰。不了此意。

珠曰。若見性人。道是亦得。

道不是亦得隨用而說。不滯是非。若不見性人。

說翠竹著翠竹。說黃華著黃華。說法身滯法身。

說般若不識般若。所以皆成諍論。

師(大慧普覺禪師)雲。國師主張青青翠竹盡是法身。直主張到底。

大珠破青青翠竹不是法身。直破到底。老漢將乙個主張底。

將乙個破底。收作一處更無拈提。不敢動著他一絲毫。

要爾學者具眼。透國師底金剛圈。又吞大珠底慄棘蓬。

具眼者辨得出。不具眼者未必不笑。

本來還有一些資料,有關翠竹黃花的禪宗公案,可惜多說無益,盡是文字窠臼,不再多錄了!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是明心見性的人方可領會得,請大家不要作意識思維邏輯的理解,是要去參的!!!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怎麼理解

準提法網路學院 阿彌陀佛。這句話出自 華嚴經 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每一朵花都是一個世界,每一片樹葉都是一處如來法性。一塵中有難思剎,一剎中有難思佛,處處是佛性,處處是菩提,這就是所謂的華嚴境界。 這個解釋你借鑑下 華嚴經 佛土生五色莖,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是什麼意思啊!

漂泊的飯盒 啊啊,這是化用 佛典 而來。傳說 佛陀 即釋迦摩尼 在靈山,眾人向他求法。佛不說話,只拿起一朵花給大家看。眾 不解,唯有迦葉尊者 即 摩訶迦葉 佛陀十大 之首,為禪宗第一代祖師 破顏微笑,因為只有他悟出了其中的道理。所以後來他進入了 極樂世界 成為釋迦摩尼的 人,佛在涅槃前說 我涅槃後,...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 出自哪,是什麼意思,簡單說,謝謝

出自英國詩人布萊克的這首 天真的預言 翻譯過來,就是大家很熟悉的詩句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雙手握無限,剎那是永恆。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樹一菩提,一葉一如來。天真的預言,參悟千年的偈語。意思是生活的一切原本都是由細節構成的,如果一切歸於有序,決定成敗的必將是微若沙礫的細節 華嚴經要義 一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