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最早的鐘叫什麼 如何記時

時間 2025-01-14 22:00:16

1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人們發明了很多計時的方法或工具。

圭(讀作guī)表是一種既簡單又重要的測天儀器,它由垂直的表(一般高八尺)和水平的圭組成。它利用了立竿見影的道理來測量日影長度。主要功能是測定冬至日所在,並進而確定迴歸年長度。

此外,通過觀測表影的變化可確定方向和節氣。

日晷(讀作guǐ)又稱「日規」,是我國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又一種計時儀器。通常由銅製的指標和石制的圓盤組成。銅製的指標叫做「晷針」, 石制的圓盤叫做「晷面」。

使用時,觀察日影投在盤上的位置,就能分辨出不同的時間。日晷的計時精度能準確到刻(15分鐘)。

銅壺滴漏又名「漏刻」或「漏壺」。即用乙個在壺底或靠近底部鑿有小孔的盛水工具,利用孔口流水使銅壺的水位變化來計算時間。 我國發明的銅壺滴漏比外國製作的滴水計時器要早的多,應用也普遍,成為歷代計時的重要工具。

除了以上的計時方法之外,我國古代人們還用「沙漏」、「火計時」、「燭光計時」等方法來計時。

人類最早的計時工具:晷。

編鐘最早出現在什麼時候

2樓:孔如古稀

編鐘最早出現在夏朝。

是漢族古代大型打擊樂器,屬於敲擊體鳴樂器,在八音中屬於「金」類樂器。在中國古代,編鐘多用於宮廷演奏,是等級和權力的象徵,在民間很少流傳,每逢征戰、朝見或祭祀等活動時,都要演奏編鐘。編鐘雖然是一種較為古老的打擊樂器,但其音質、音準、音色等方面絕不遜色於排鼓、大鼓、大鑼等民族打擊樂器,也不遜色於定音鼓、馬林巴。

鋁板琴等西洋打擊樂器,其地位已在世界打擊樂界中根深蒂固。

編鐘是中國漢民族。

古代重要的打擊樂器,是鐘的一種。編鐘興起於周朝。

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

編鐘由若干個大小不同的鐘有次序地懸掛在木架上編成一組或幾組,每個鐘敲擊的音高各不相同。由於年代不同,編鐘的形狀也不盡相同,但鐘身都繪有精美的圖案。

編鐘的發聲原理大體是,編鐘的鐘體小,音調就高,音量也小;鐘體大,音調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鑄造時的尺寸和形狀對編鐘有重要的影響。

戰國曾侯乙編鐘。

是戰國早期曾國國君的一套大型禮樂重器,國家一級文物,1978年在湖北隨縣(今隨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

為該館「鎮館之寶」。戰國曾侯乙編鐘鍾架長748釐公尺,高265釐公尺,全套編鐘共六十五件,分三層八組懸掛在呈曲尺形的銅木結構鍾架上,最大鐘通高釐公尺,重千克。它用渾鑄、分鑄法鑄成,採用了銅焊、鑄鑲、錯金等工藝技術,以及圓雕、浮雕、陰刻、髹漆彩繪等裝飾技法。

曾侯乙編鐘用料是銅、錫、鉛合金,全套編鐘上裝飾有人、獸、龍等花紋,鑄制精美,花紋細緻清晰,並刻有錯金銘文,用以標明各鐘的發音音調,它是西元前433年的實物。

古時候的一刻鐘相當於現在…多長時間?

3樓:荒誕不經

古代刻漏。計時將一天分為100刻(還有的分法),而一天24小時,碰中即1440分鐘,1440/100=,所咐衡以一刻鐘等於現在的分鐘。

明末清初。西方鐘錶傳入中國,100刻不能被十二衡吵做時辰(24時)整除,所以將一天100刻改為96刻。這樣每個時辰8刻,一小時4刻,1刻15分鐘,就是我們日常口語中的一刻鐘。

時鐘是什麼時候發明的?

4樓:戶如樂

時鐘是由利比發明的 原始人憑天空顏色的源返變化、太陽的光度來判斷時間。古埃及發現影子長度會隨時間改變,發明日晷在早上計時,他們亦發現水的流動需要的時間是固定的,因此發明了水鍾。古代中國人亦有以水來計時的工具——銅壺滴漏,他們亦會用燒香計時。

將香橫放,上面放上連有鋼珠的繩子,有報時功能。1283年在英格蘭的修道院出現史上首座以砝碼帶動的機械鐘。13世紀義大利北部的僧侶開始建立鐘塔(或稱鐘樓),其目的是提醒人禱告的時間。

16世紀中在德國開雹宴飢始有桌上的鐘。那些鍾只有一支針,鐘面分成四部分,使時間準確至最近的15分鐘。1657年,惠更斯發現擺的頻率可以計算時間,造出了第祥者乙個擺鐘。

1670年英國人william clement發明錨形擒縱器。1797年,美國人eli terry獲得乙個鐘的專利權。他被視為美國鐘錶業的始祖。

古代的鐘叫什麼

5樓:心的痕淚

古代的鐘叫打擊樂器。

它盛行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這與當時樂律學、聲學和青銅冶鑄技術的高度發達分不開。由於青銅鐘質料堅實和耐滑枯虧腐蝕,至今雖已歷經兩三千年,仍能留下古代真實的音響。

鍾在古代不僅是樂器,還是地位和權力象徵的禮器。王公貴信神族在朝聘、祭祀等各種儀典、宴饗與日常燕樂中,廣泛使用著鐘樂。它的形狀扁圓而中敗餘空,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多為青銅製,又叫「編鐘」,自佛教傳入中國後,逐漸變為一種宗教法器的代稱,又叫「梵鍾」或「半鍾」原本叫「犍稚」又叫「信鼓」是寺院為報時、集眾而敲擊之用。

機械鐘首次出現在我國的什麼時候呢?它主要的發明歷史是什麼樣的呢?

6樓:小李家居

機械鐘首次出現在我國的北宋。

時期,當時第乙個機械鐘是由北宋的宰相蘇頌。

所發明出來的,這個鐘不僅僅能向人們播報時間,而且還能夠觀察水運現象,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機械中的發展過程是什麼樣的。

機械鐘嚴格意義上來講是一種計時器。

它主要是能夠通過鐘聲的敲擊來告訴古代的人們當時的時間,因為當時人們並不知道時間,這對生活上很多事情都造成了很大的困擾,所以人類才發明出了機械鐘這種可以告訴人們時間的計時器,機械枝物答鍾是人們智慧結晶,也體現出了當時人們日常生活中善於發現,善於總結髮明的特點。在西元前幾世紀古希臘人就製造出了一種用機械去驅動的計時器。

這個計時器是很成功的,因為當時發明出來之後,甚至用在了比較著名的奧林匹克運動會。

當中,它在運動猛慧會當中充當的是一種計時器,所以這足以肯定當時古希臘人聰明才智,這是世界上最早記錄的有關機械鐘的發明。後來我國相關記載也發現在北宋時期,我們就已經出現了很類似機械鐘的乙個物體,雖然當時的人們稱它為水運儀象臺。

但是研究歷史的人們可以發現這個水運儀象臺不僅僅能與當時水運有著很大的聯絡,而且還會發出滴答滴答的聲音。

這個聲音很類似現在的機械鐘在行走時候發出的聲音。後來人們經過不斷研究發現了這個儀器主要是用水的動力去讓整個機械鐘進行行走,所以人們根據當時滴水的頻率以及聲音,就可以推算出當時大概的時間,機械鐘的發明,讓人們能夠更加準確,更加了解當時時間,也為後續各類鐘表的發明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後來到東漢時期,張恆。

在製造其他儀器的時候,還偶然間發現了機械鐘的存在。螞碧。

以上這個故事請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如果有任何錯誤,敬請諒解。

7樓:小長學姐

是禪知蘆在明朝萬曆年間的時候出現的。人們為了更好的紀念時間,為了賀帶更好的記錄時間,為了更好的分娩時間,猛鬧所以就開發了這樣的設計。

8樓:休閒娛樂小達人小吳

是在東漢時期發明的。當時的張衡發明了通過計時漏壺而聯結的時間裝置,然後就逐漸研發出了這樣的鐘表。

9樓:灰姑娘的姐姐

我國最早的機械鐘出現在北宋時期,是北宋乙個宰相蘇頌發明的,機械中是通過終身來報時的。

古代的時鐘

10樓:大愚若智

中國古代計時器的創始時間不晚於戰國時代(西元前476~前222)。應用機械原理設計的計時器主要有兩大類,一類利用流體力學計時,有刻漏和後來出現的沙漏;一類採用機械傳動結構計時,有渾天儀、水運儀象臺等。此外,還有應用天文原理(大都根據日影方向測定時間)計時的日晷,它也是中國最古老的計時器之一。

圭表:又稱日晷,日規。圭表中的「表」是一根垂直立在地面的標竿或石柱;「圭」是從表的跟腳上以水平位置伸向北方的一條石板。

每當太陽轉到正南方向的時候,表影就落在圭面上。量出表影的長度,就可以推算出冬至、夏至等各節氣的時刻。表影最長的時候,冬至到了;表影最短的時候,夏至來臨了。

它是我國創制最古老、使用最熟悉的一種天文儀器。

刻漏:又稱漏刻、漏壺。漏壺主要有洩水型和受水型兩類。

早期的刻漏多為洩水型。水從漏壺底部側面流洩,格叉和關舌又上公升,使浮在漏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下降,由漏箭上的刻度指示時間。後來創造出受水型,水從漏壺以恆定的流量注入受水壺,浮在受水壺水面上的漏箭隨水面上公升指示時間,提高了計時精度。

沙漏:因刻漏冬天水易結冰,故有改用流沙驅動的。《明史·天文志》載明初詹希元創造了「五輪沙漏」。

後來周述學加大了流沙孔,以防堵塞,改用六個輪子。宋濂(1310~1381)著《宋學士文集》記載了沙漏結構,有零件尺寸和減速齒輪各輪齒數,並說第五輪的軸梢沒有齒,而裝有指示時間的測景盤。

水運渾天儀:它的上面刻有二十八宿,注水激輪,每天一週,恰恰與天體週日視運動一致。水運渾天儀一半在水櫃裡,櫃的上框,有如地則自然撞鐘。

整個水運渾天儀既能演示日、月、星辰的視運動,又能自動報時,有二木人,每刻(古代把一晝夜分做一百刻=小時=14,4分鐘)擊鼓,每時辰(合現在兩小時)撞鐘。這是世界上最早將擒縱裝置應用於計時,比外國自鳴鐘的出現早了六百多年。

大明燈漏:1276年,中國元代的郭守敬製成大明燈漏。它是利用水力驅動,通過齒輪系及相當複雜的凸輪機構,帶動木偶進行「一刻鳴鐘、二刻鼓、三鉦、四鐃」的自動報時。

11樓:網友

日晷,本義是指太陽的影子。現代的「日晷」指的是人類古代利用日影測得時刻的一種計時儀器,又稱「日規」。其原理就是利用太陽的投影方向來測定並劃分時刻,通常由晷針(表)和晷面(帶刻度的表座)組成。

利用日晷計時的方法是人類在天文計時領域的重大發明,這項發明被人類沿用達幾千年之久。

鐘錶最早出現於何時?

12樓:情感傾聽碩學長

其實就時間而言,本身來說是乙個相對的概念,是沒有統一的時間的。古代人大多數時候都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所以也正是因為如此,都是根據太陽的運轉來推測時間的。當社會發展到一定的階段,時間就變得及其的重要,所以北宋時期,宰相蘇頌主持建造了一臺水運儀象臺,而且儀器能報時打鐘,結構和現代的鐘表很相似。

對於第1個發明鐘錶的人來說,也是抽象記述這個時間概念的,所以大多數時候古人的記時間也是用一些日晷來進行推測。所以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出發來看待這個問題。<>

其實本身來說,就時間點這個概念就是大體參考的時間,所以並沒有統一的時間。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越發的意識到生產與時間的觀念相對聯絡更加緊密,所以人們才會延伸出這個時間概念。但是要近代,由於考慮到高精準的科技發展水平,所以需要引入統一的計量時間單位,所以這個時候統一的時間體系才會逐步的形成。

其實我們會發現大多數古代人都是日出而作,日暮而息,原生態的生活環境。所以在人們的遠古時期是沒有時間這個概念的,大多數時候也是根據太陽的公升落,進行推測具體的時間段,所以只有到了近代一些科技的發展,才引入了相對應的時間概念。<>

其實目前大多數主流的學者認為,第1個鐘錶應該出現在我國的北宋時期。而且有些學者更加肯定是蘇頌發明的。北宋時期蘇宋建立了水運儀象臺,而且這個儀器本身來說能夠推測大體的時間。

這個儀器的結構也與現代的鐘表極其相似,也正是因為如此,人們會發現第1個鐘錶誕生之前,其實就已經有了類似的計時單位了。

我國最早的漢字是什麼,中國最早的漢字是什麼?

漢字字型漢字,亦稱中文字 中國字 國字,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才被取名為 漢字 至唐代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型標準 楷書。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

粽子最早叫什麼,最早的粽子是什麼樣子的?

你的合夥人 早在春秋時期,用菰葉包黍米成牛角狀稱 角黍。古時候在北方稱為 角黍 北方產黍,用黍米做粽,角狀,稱 角黍 由於各地飲食習慣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風味 從口味上分,粽子有鹹粽和甜粽兩大類。粽子作為中國歷史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之一,傳播亦甚遠。端午食粽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而...

中醫最早的醫學著作是什麼,我國最早的中醫學著作是什麼?

中醫最早的醫學著作是 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 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 黃帝內經 難經 傷寒雜病論 神農本草經 之一,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是研究人的生理學 病理學 診斷學 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鉅著。黃帝內經 在國學經典中地位獨特,是唯一一本以聖王之名命名的書。總結了春秋以及春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