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毗沙王
不一樣。德才兼備者,有能力,也有道德修養。
下。賢者,主要是道德修養突出。聖人,德才兼備,且影響整個社會和後世。
德才兼備的人
2樓:情感解說家
德才兼備的人,不會為才多而自傲,不會容不下他人。德才兼備的人,是少數,但是想要有才華的人,都應該努力做到德才兼備。
德是做人之基,才是後天努力才有可能得到的。德才兼備的人,才算真正有才的人,因為他有做人之基,擁有的才華再多,也是於他人有益的。
只有才,沒有德的人,看東西定是有偏見。雖然人人都可能有偏見,但是偏見是對人對事錯誤的認識,應該減少。從換位思考中反思,會減少偏見的產生。
只有德,沒有才的人,也有,他們雖然沒有才華,但是做人之基,德尚在,對人對世也是有益的。所以,沒有才,也要有德。沒有德則一切皆失,畢竟才也不是輕而易舉就能擁有的。
聖人與賢人都是儒家所尊崇的人
3樓:夢之緣文化
在以朱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把弘揚中庸之道的人,分成了兩種,一種是「聖人」,一種是「賢人」,你知道他們之間的區別嗎?
這兩種人,在傳播和弘揚中庸之道的時候,是有所區別的。
朱子說,自明誠,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朱子的意思是,由內心真誠而明達事理,叫做天性;由明達事理而使內心真誠,叫做教化。內心真誠就能夠明白事理,明白道理就能夠變得真誠。
儒家認為,聖人,是因為真誠而自然明白了道理,而賢人,是通過後天的學習而懂得了道理,在懂得了道理之後而變得真誠。
不管是聖人,還是賢人,都具有真誠的優秀品質。不管是天性使然,還是後天人為教育,只要能通曉事理,就能更好地做到「真誠」,這就是所謂的「明道向善不問先天后天」的意思。
聖人本身的天賦就很高,也有很高的修養和德行,並能顯現真誠的本性,所以,可以對廣大民眾起到表率和榜樣的作用,使民眾在他的影響下,也能羨敗數逐漸養成真誠的優秀品質。
聖人首先是對自己真誠,然後對他人真誠,再到「化育萬物」,使得自己能與天地同壽,與日月同輝。
由於聖人的功績是偉大的,能夠立於天地之間,處於不朽的地位。用朱子的話說,就是「可以與天地參矣」(與天地並立為三),這是「至誠」的又一偉大功用。
而賢人,則是在後天教育的積極影響下,從具體的小事情上做起,不斷強化自身修養,在經歷無數階段的修煉後,逐步達到了聖人的境界,即可以化育萬物,與天地並列。
雖然賢人的真誠和聖人相比,可能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教化萬民這件事情上,賢人的功績和聖人的功績是一致枯鬧的。
總之,聖人是「自誠明」,天生便是真誠的人,比如,像孔子這樣的人;而賢人則是「自明誠」,是在後天的教育下成為至誠的人的,比如像程氏兄弟等人。
這裡有個觀點就是,賢人通過後天的兄首努力,也能像聖人一樣修成正果。
那麼,一般的人,通過後天的教育和學習,也應該,或者說也能夠成為賢人。這就是朱子在《中庸》一書裡煞費苦心、苦口婆心地勸人們要真誠的原因吧。
聖人、賢人分別指什麼?
4樓:元採春
中國傳統文化的定義,嚴格來說,「聖人」指知行完備、至善之人,是有限世界中的無限存在。總的來說,「才德全盡謂之聖人」。這個詞語最初出於儒家對「止於至善」的人格追求,所以聖人的原意,是專門指向儒家的。
但後來的諸子百家,乃至古今各種宗教、學派,也都有自己認定的聖人,但儒家認定的堯舜禹等聖人是受到諸子百家的公認。其實將儒家和諸子百家對聖人的理解彙總起來,也就是聖人的真容了,因為並沒有矛盾,不過儒學強調的是整體,諸子百家強調的是某個特徵。 說的賢人,就是有才有德的人,所愛好、厭惡的情感與人民完全相同,想要選擇與捨棄的事物與人民完全一致。
行事完全順應天道、地道、人道客觀規律,處理問題能夠標本兼治,尤其注意從根本上解決。所說的話能夠作為天下人的行為準則,按照他說的話去做就能成功。身為平民時有志向、有抱負,希望能夠身居高位為人民造福,成為王侯將相時也不積攢財物。
這樣的人,就可以稱作賢人。
為什麼組隊不加賢者?20級賢者不組隊怎麼公升級最快
不要看扁賢者 這個職業能打能抗能拉怪 只要你能用好著個職業。我想 我一定會組賢者不組戰神 他們不組你是不知道你有多厲害。乙個垃圾打賢者的話 我還是去組乙個垃圾戰神好了 打下去每個職業都有出頭的一天 加個公會 和會里的人組 組起來就方便了。龍之谷的問題跑dnf區來了。刷圖主要是輸出,跑位好一些,操作高...
DNF賢者屠魔棍元素帶好嗎,dnf賢者屠魔棍好嗎
元素平時刷圖推薦諧音,沒有的話帶末日。元素基本是靠魔攻吃飯的職業,魔攻很重要,旗子附帶的傷害在平時刷圖的情況下沒有上面提到的效果好 覺醒的時候換旗子比較好,因為覺醒是固定傷害,和智力,技能等級,屬性強化,怪物防禦,抗性有關,和人物面板魔攻無關,這個時候旗子的附帶傷害會有比較好的效果。另外屬性強化大約...
孔子縱為聖人,為什麼卻無力教出聖人
聖人不是靠老師教的需要有內在的素質和外在的大環境今天的教育水平比孔子可高多了怎麼不出聖人 人的聰明與否 1 天生的,上天賜予的。2 環境改變的,那個時候沒有人喜歡研究他說的那些,大家還在為生存奮鬥,3 後天的努力 4 今天的大環境和幾千年統治者的需要。孔子的所謂聖人稱號 也只不過是後人給他加上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