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松納蘭
有工對、鄰對、寬對、借對、流水對、扇面對等。
在內容上則有言對、事對、正對、反對等名目。
拙見認為如果如lz這般評析此句的對仗的話,那麼這兩句為扇面對~大可把十二何時,非故國,三千餘里,又今年。如此分開。
一首詩中前聯與後聯形成對仗,便是扇面對。又叫「隔句對」,也就是兩聯之間相對,非常罕見。各聯中的出句和對句,本身不構成對仗。
就詩方面說,例如唐人白居易的《夜聞箏中彈瀟湘送神曲感舊》詩:
縹緲巫山女,歸來七八年。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絃。苦調吟還出,深情咽不傳。萬重雲水思,令夜月明前。」
第。一、三句為對,第。
二、四句為對。
飄渺巫山女,歸來七八年。 殷勤湘水曲,留在十三絃。 苦調吟還出,深情咽不傳。
萬重雲水思,今夜月明前。 在這首詩裡,首聯跟頷聯是相對的,這就是扇面對。我個人認為,白居易採用這種手法,原因首先是表意的需求,其次還包括數字對仗的考慮——如果在本聯內對仗,那麼就會出現10個字中有4個數字,大大減損詩意。
2樓:網友
俺鬱悶,因為俺只要一,系統就會:「對不起,此問題已刪除」地對待俺。
唐以後近體詩的對仗,顯然是受了駢體文的影響。如果借用散文的術語,律詩可以說是"駢散兼行"。律詩的一般情況是半駢半散:
首尾兩聊是散行的,中間兩聊則規定要用對仗。例如杜甫《別房太尉墓》、蘇軾《有美堂暴雨》等。
初唐律詩還沒有完全定型時,頷聊的對仗還是很自由的。直到王維、杜甫,頷聊還有不用對仗的,例如王維《輞川間居贈裴秀才迪》的"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杜甫《天末懷李白》的"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以後雖然還有人這樣做,但是非常罕見。
與此相反,不但中間兩聊用對仗,連首聊也用對仗,這倒相當常見。比較起來,五律首聊用對仗的情況多一些,原因是五律首句以不入韻為常,比較適宜於對仗。例如李白《送友人》、杜甫《春望》等。
但是我們不要以為首句入韻就不能再用對仗了,杜甫的《登高》和陸游的《黃州》就是首句入韻而首聊用對仗的。
對仗修辭手法的詩句
3樓:網友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李紳《憫農》
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
無名氏《畫》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王績《野望》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絕句》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洲。
崔顥《黃鶴樓》
穿花峽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杜甫《曲江對酒》
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
王勃《滕王閣》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王維《山居秋暝》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孟浩然《過故人莊》
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沁園春·雪》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
《水調歌頭·游泳》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
《西江月·井岡山》
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風雷激。
《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
《七律·送瘟神二首》
千村薜藶人遺矢,萬戶蕭肅鬼唱歌。
《七律·送瘟神二首》
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七律·登廬山》
紅旗捲起農奴戟,**高懸霸主鞭。
《七律·到韶山》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七律·長征》
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
《菩薩蠻·黃鶴樓》
詩詞對仗中的種類
4樓:梧桐樹邊羽
流水對是對仗的一種,在對聯和要求對仗的律詩中都存在。
這種對仗分類方式是從文法方式來分有「並肩對」、「流水對」。
並肩對簡單來說,出句、對句要麼都寫景,要麼都抒情,要麼都敘事,然後在格式上還對仗,上下兩句的重要性都一樣,沒有輕重之分。如:
絕句 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就是四句漂亮的寫景「並肩對」,但是並肩對超過兩句就有些生硬了,並非寫詩的好手法。
這首《絕句》的寫法其實在詩裡面還有個說法,叫「四扇屏」,這四句詩就好像四幅屏風,天上一句,地下一句,並沒有多大關聯,如果今天的詩人這樣寫景,那是很糟糕的事情。但是為什麼這首詩能如此膾炙人口呢?
第一,這四句寫景雖然互不關聯,但是單拿出來都是非常精美漂亮的句子。第二,這是詩聖杜甫的作品。第三,這是產詩三萬九千三百四十首的,在位六十年乾隆皇帝最愛的詩。
這第三點才是這首詩能廣為流傳的重要原因。中國文人官場,歷來如此。
流水對」相對「並肩對」來說,注重的是聯中上下句的邏輯關係。不再是場景、敘事、抒情上肩並肩的對仗,而是從上句寫下來,下句要接著,整個句法關係像流水一樣往下傾瀉,但在字詞上又要對仗。
流水對的在律詩中的位置是不一定的,根據詩意來安排即可。舉幾個例子:
登鸛雀樓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前兩句是並肩對,後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就是流水對。要看得更遠,就得爬得更高。兩句不是並行的,而是有先後順序的。再比如:
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宴梅道士山房。
孟浩然。林臥愁春盡,開軒覽物華。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
丹灶初**,仙桃正落花。
童顏若可駐,何惜醉流霞。
忽逢青鳥使,邀入赤松家」。這就很明顯了,遇到了青鳥使,才能邀他入赤松家。這是流水對,後面的「丹灶初**,仙桃正落花」,則是普通對仗。
又比如「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這就是簡單的地名承接順序,雖然字詞對仗,可是意思確實承上而來,順流而下。
當唐詩中的對仗是流水對的時候,像是巍巍高山中的一眼活泉,增添整首詩的靈動氣質,如行雲流水,鮮活生動。
我們在賞析和創作律詩的時候都要注意對仗的靈活運用,能更加讀懂古人的詩心和表達我們自己的詩意,在格律詩要求頜聯、頸聯對仗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發揮,讓我們的詩也活起來。
5樓:浪子度小月
大體分為兩類,工對和流水對,工對,顧名思義,就是要工整,兩句的詞和字包括詞性,比如。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詩一二句都非常工整。
三四句也是一樣的。
流水對,一般是因果關係,或者承上啟下的關係。
比如。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或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樣的都屬於流水對。
關於對仗的詩句
6樓:小韓老師的課堂
1、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沁園春·雪》
2、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無名氏《畫》
3、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4、千村薜藶人遺矢,萬戶蕭肅鬼唱歌。——七律·送瘟神二首》
5、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碧芹羨—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
6、紅雨隨心翻作浪,青山著意化為橋。——七律·送瘟神二首》
7、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七律·登廬山》
8、畫棟朝飛南浦雲,珠簾暮卷西山雨。——王勃《滕王閣》
9、茫茫九派流中國,沉沉一線穿南北。——菩薩蠻·黃鶴樓》
10、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杜甫《絕句》
11、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七律·長征》
12、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自嘲》
13、窗寒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杜甫《絕句》
14、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風雷激。——滿江紅·和郭沫若同志》
15、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16、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王績《野望》
17、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水調歌頭·游泳》
18、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
19、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西江月·井岡山》
20、穿花峽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杜甫《曲江對酒》
21、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22、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悔拍鸚洲。——崔顥《黃鶴樓》
23、紅旗捲起農奴戟,**高懸霸主鞭。——七律·到韶山》
24、海日生殘月,春風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25、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首陵。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使用對仗手法的詩句有哪些?
7樓:百科達人小張張
使用對仗手法的詩句有:一、東風惡,歡情薄。
二、鴻門晏,桃園盟。
三、知不足者好學,恥下問者自滿。
四、志士惜日短,愁人嫌夜長。
五、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
六、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
七、雲衍中秋月,雨打上元中。
八、壽比南山,福如東海。
九、莊生曉夢迷餘答轎蝴舉雹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十、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十。一、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
十。二、人生有樂地,流水無盡期。
十。三、斯人千古少,此曲世間無。
十。四、斯人千古少,此曲世間無。
十。五、昔我往依,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十。六、一彈流水一彈月,半入江風半入雲。
十。七、長江人釣月,曠野火燒風。
十。八、滿招損,謙受益。
十。九、濁豎肆者自濁,清者自清。
二。十、棋逢敵手,將遇良才。
求一種水果的名稱,求一種絕美水果的名字
黃皮果,又名 黃皮 黃枇 黃彈子 王罈子 果色澤金黃 光潔耀目,根據性味,可分甜 酸兩個系統,有些品種甜酸適口 汁液豐富而具香味,是色 香 味俱佳的水果,可與荔枝並稱。葉 根皮及果核均供藥用。民間諺語云 飢食荔枝,飽食黃皮 說明黃皮可幫助消化。百科驗證 http baike.baidu.com vi...
問一種植物的名字,問一種植物的名稱
植物網 圖中可能是紅果金絲桃 常綠小灌木,株高60釐米左右,莖紅色,花期6 8月,花金黃色,觀果期9 12月,果紅色。 金絲桃果為金絲桃的果實。金絲桃,hypericum monogynum l.h.chinense l.藤黃科金絲桃屬的一個物種。中文學名 金絲桃果 拉丁學名 hypericum m...
求一種植物的名稱,求一種植物名字
勿忘我 學名 myosotis sylvatica 又名勿忘草,是紫草科勿忘草屬的植物。分布於歐洲 伊朗 俄羅斯 巴基斯坦 克什公尺爾 印度以及中國大陸的江蘇 西北 華北 四川 雲南 東北等地,生長於海拔200公尺至4,200公尺的地區,多生於山地林緣 山坡 林下以及山谷草地,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