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斷孩子的確心理上疾病,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可以這樣判斷

時間 2022-10-13 19:10:13

1樓:冰清的藍

每個人多多少少都存在一點心理問題,本來我們就該注重尤其是它影響到我們的生活的時候。

孩子的症狀出現明顯是一種孤僻的行為表現,自閉也有此表現,二者有相同處。至於只是憑你這幾句描述就給孩子的精神或心理健康下定論是得了什麼病那太武斷了,尤其是在診斷心理疾病這方面。但畢竟我們生活在群體之中,這樣的行為會直接影響他的生活。

到正規的醫院去為孩子做個測試或者是檢查,建議心理和身體都看看,因為某些行為也是身體疾病的表現,這樣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走出困境。有了檢查結果,再需要什麼具體幫助,這樣我們也能具體提供,單憑這樣籠統的提問也不好回答與幫助你,尤其是對於孩子問題,您說呢?

2樓:匿名使用者

性格孤僻、 脾氣暴躁 不願意與人交流 溝通 和同伴容易發生爭執 尤其是獨自一人到別人住處竄動 愛翻東西等這是該小孩的性格,並不是什麼心理問題,只不過是你覺得他這樣不好。他還是兒童,正在成長完善階段,如果他的家人能友好地、安定地、溫和地,多欣賞肯定他,鼓勵他,且多與他交流,孩子就慢慢會有所改變的。

3樓:夢想天堂裡

這個的確得給予重視,因為孩子還小,從小看大,如果忽視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細節,後果不堪設想

你想想笑小孩這種性格如果繼續下去的話,他身邊肯定沒什麼朋友,而且更不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與別人分享,即使是父母也會產生很大偏見與陌生,對孩子的未來造成很大的影響

我覺得應該先和孩子好好交流,了解他的內心世界,好對症下藥還有就是講些孩子比較感興趣的話題,或者看些對孩子有益的動畫片啊,等等,接近孩子,和孩子產生共鳴,最後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孩子的思想,將其引入好的性格中來。。。。。。

也許沒有那麼嚴重,但是我還是建議家長重視起來。

最後祝這位小朋友開開心心吧!

4樓:西螢系兩夥

我最厭惡把問題都加到孩子身上,孩子象一張白紙,如果這張紙畫得亂七八糟,那一定是家長的問題。孤僻,是家長的遠離;暴躁,是家長的壓抑;不願意交流,是家長很少給孩子與人溝通;與同伴爭執,是家長沒有教育孩子如何與人相處;愛翻東西,是家長缺少對孩子最基本的禮儀教育。

5樓:馬名嬌

不用擔心孩子有病,10~16歲是青春期,也稱叛逆期。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就像你孩子那樣,性格孤僻、脾氣暴躁、不願意與人交流、溝通、和同伴容易發生爭執、尤其是獨自一人到別人住處竄動、愛翻東西。

6樓:如果愛忘

請問這位家長平時是否對孩子溫柔?孩子們心理承受能力很弱,你的諷刺和責怪會壓抑孩子,孩子無助處訴說只能憋在心理,所以,家長一定要溫柔地對待孩子,盡量少打罵,棍棒底下出少年是錯得!你溫柔的鼓勵會使孩子有自信,更聰明,要從小做起

7樓:匿名使用者

你這樣的情況關鍵是要靠自己,平時要多參加一些大小活動,多與人接觸交流,要對自己有自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態。必須堅持鍛鍊。

孩子是否有心理問題,可以這樣判斷

8樓:心醫坊

1,是否經常與人衝突,沒什麼朋友。

2,是否經常衝動,情緒失控。

3,是否與周圍人聯絡,不言不語。

4,是否有怪異行為和言語。

5,是否經常自傷和傷人。

具備以上條件就應當注意。

如何判斷是否有心理疾病?

9樓:天藍水女

這種現象只能由自己慢慢地去解決,要相信時間可以解開任何問題的,不要急,成長是乙個過程,它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像你這種性格的人,我也見過,敏感,悲觀,也有點自私,但是對別人很依賴,但靠得近了,又會討厭,追求完美...要知道,凡事都有兩面性的,像你這樣子,應該把大把的時間和精力轉到學習和工作當中,做一件事,心裡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自己在做什麼,並想法設法把它做好,這樣子,久而久之,你會從陰影當中走出來的,祝你好運!

10樓:燙手金子

乙個人對事情和人的表現,往往很大程度上是從小受周邊生活環境和父母教導的影響。

「心理疾病」這個涉及到範圍很廣,產生過程也很複雜。比如:遭遇了突發事件;比如:

受虐;比如:受驚嚇;這些都可能會產生所謂「心理疾病」。你所說的一些事情其實每個人有可能都會沾點,因為「人心複雜」!

我現在從表面來看,只能說這個人的脾氣古怪,性格多疑內向,情緒不穩等~~~。

11樓:匿名使用者

不是心理疾病,只是你對目前的生活不太滿意,內心深處還有一些嚮往。建議你去離你家較遠的地方玩兩天,忘記過去,從回來的那天開始,好好生活。開始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放下一切包袱,快樂生活。

本人拙見。

12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你是個好女孩,心裡問題大家或多或少都有,既然你能把你的不快及不為人知的想法今天都能總結表達出來,我感覺你心裡已經好受了好多,心裡垃圾已經排放。你不存在心理障礙,主要原因是你年齡還小,經歷較少,建議你以積極的態度樂觀面對每一天,多想快樂的事,心情鬱悶時出去走走,逛逛商店、吃點小吃也是一種很好的情緒釋放。相信你感覺會越來越好。

祝福你。

13樓:很想說點啥

判斷乙個人是否有心理問題,標準不一,但通常的診斷標準是看是否影響社會功能:工作、生活、學習、社會交往。

從以上您的描述來看,似乎沒有影響到社會功能,所以不能說她患有心理疾病。

14樓:朱玲

這些應該和她的成長經歷有關。有點抑鬱症的傾向。

15樓:蘇素芹倪婷

想到以前不開心的事情都很會很不好過的,就像我要是想到我女朋友和原來男朋回友的情景我也會很難答受。人都是這樣的,這怎麼能算是心理疾病?只不過有人把這種難受壓抑得很厲害,所以什麼都表現不出來,有些人克制自己不夠,就會像你那樣表現的脾氣暴躁!

其實你應該想開些,對於過去發生的一些不開心的事情,一些讓你生氣的事情,再怎麼說,他也成了既定的事實,無法改變,所以,你的生氣,你的憤怒,全都是無謂的!你得學會自己勸自己,學會自己調節自己的情緒,試著去接受那些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的事實。因為我們要的是現在和未來,過去的已經屬於死神了,誰也改變不了,誰也拿不回來了!

慢慢的你應該能接受下來!

真不能接受,那就不好辦了,你只能放棄以及離開那些能讓你想起這些事情的東西及人了。。。

早日調整過來,蟈蟈。。。。。。

如何讓家長正確對待孩子的(潛在)心理疾病

16樓:

孩子有問題了,最揪心的就是父母,有四種思維是父母在面對孩子心理問題時最常見的!

1、不承認,覺得孩子不可能會是心理問題。

一些父母在最初發現孩子有問題的時候,往往認為孩子是學習態度不好,不愛學習,或者是身體問題,而不會想到孩子會有心理問題。因此會帶孩子去做進行身體檢查,當身體機能方面查不出問題的時候,才會去心理科,或者到心理諮詢中心。

當拿到孩子的心理測量結果的時候,有些父母無法接受孩子是焦慮症,或者抑鬱症這樣的診斷的。這可能跟父母對心理疾病不夠了解有關。一些家長聽到心理問題,馬上想到的就是精神病,神經病等,在他們看來自己的孩子怎麼可能是那種情況,所以即便有量表測試結果,有診斷,很多父母依然選擇了諱疾忌醫。

實際上孩子的心理問題發病率是非常高的。《中國青少年心理健康報告》中指出19-20%的孩子存在輕、重度心理問題。43.

6%孩子存在考試焦慮,39,7%的孩子有厭學傾向。24.2%的初三學生可能存在輕度到中度抑鬱,15.

3%可能存在嚴重抑鬱。高中更甚!

心理問題其實很普遍,這和我們感冒了很類似,並非什麼不治之症,及早發現和**並不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什麼嚴重影響。反倒是拖著不去面對,會讓問題更嚴重!

2、孩子的問題和我無關,你們應該給孩子諮詢,而是不是我!

父母容易出現的第二個想法往往是會把孩子當作問題的主題,認為出問題的是孩子,那麼要解決問題的也應該是他,和父母是沒有關係的。

沒有人個一座孤島,成長的過程就是乙個鏈結的過程中,從最初和母體鏈結,到開始建立屬於自己獨立的人際關係。過去的父母如何對待我們,我們就可能用同樣的模式去對待同事,朋友和孩子。同樣孩子也在父母身上學習和建立鏈結,所以很多心理學家才會說孩子是父母的影印件,那麼孩子出了問題,自然要從父母身上找原因了!

一旦父母不想承擔自己的部分原因,光想著找個機構或醫院把孩子推給別人的時候,往往是父母放棄了自己為人父母的義務。父母的不作為,會導致孩子即便在機構有好轉,回歸家庭之後,依然會「舊病**」。

所以面對孩子的問題的時候,父母更要反思自身,通過自身的改變來改變孩子。

3、內疚,一切都是父母的錯。

有些父母屬於過於反思型的父母,當孩子出了問題之後,他們很能從自身找原因,甚至陷入了深深的內疚之中。

記得十年前我做過乙個案例,乙個單親媽媽,只能把年幼的女兒早早的送到幼兒園,因為她需要上班,需要生活。當孩子在初中表現出問題的時候,她愧疚自己不應該在孩子小的時候離婚,不應該那麼早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否則孩子現在也不會出現問題了。

有些心理問題確實和童年經歷有關,但父母並非神仙,我們也不是無所不知的。很多父母都是第一次做父母,我們會焦慮,會擔心,也會出現錯誤,但這不應該是被指責的藉口。

內疚並不能解決孩子的問題,父母反而會因為內疚對孩子處處開綠燈,這也不利於孩子心理問題的恢復。

孩子生病了,並非父母所願,反思自己,去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這就夠了,過度陷入內疚,除了傳遞給孩子焦慮的情緒之外,也不會起到什麼更好的作用。

4、他是個特殊的孩子,需要特殊照顧。

父母面對孩子心理問題的時候,還容易出現的乙個想法就是自己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孩子,別管別人如何,自己先把孩子當成了乙個特殊的個體,開始謹小慎微,開始處處給孩子開綠燈。

自己有情緒,壓下;,自己有抱怨,吞掉;看著孩子的行為很過分,也堅持忍住不說,直接跟自己之前來了乙個180度的大轉彎,認為這樣可能對孩子的問題會有幫助。

孩子的成長無法缺少規則和要求,他們還沒有能力獨自為自己負責,父母卻因為他們生病,給了他們太多的特權,這個時候不但不利於孩子問題的解決,反而會讓問題更嚴重。

17樓:

第一,心理健康常識要普及到家家戶戶。

第二,社會對心理健康要重視,無論是什麼人群。

第三,社會上多構建一些免費公益心理諮詢機構,讓家長可以隨時帶孩子去檢查。

第四,家長要正確看待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因為很多孩子有大大小小的問題,這是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之一。

第五,家長要密切留意和跟進孩子的心理健康狀態,並做相應的措施。

怎麼判斷孩子說話晚是不是病

18樓:採久久

一般嬰兒出生就會哭,3~4個月開始咿呀作語,7~8個月會發爸爸、媽媽等重複音節,10~12個月會知道大人說的一些熟悉的事物和人,1歲會模仿大人說一些單字,開始學習語言表達,2~3歲開始會用代詞,較自如地用單詞單句進行表達。2~3歲是嬰兒語言發展的關鍵期,不同孩子個體差異較大,但一般不應超過4歲。如果家長發現寶寶說話較晚,可以從以下幾個環節檢查,一是感知方面,檢查嬰兒聽力是否異常,敏感程度如何;二是檢查對語言的理解,看有沒有理解問題;三是檢查嬰兒的表達器官,聲帶等生理結構有沒有問題。

最後還可以從動作等其它方面進行綜合的檢查,如果這些都正常,只是單純語言表達慢,可能孩子智力是正常的。如果發現哪乙個環節有問題,就要找醫生**了。

我是不是心理上的疾病?我是不是有心理疾病了?

自己是最了解自己的人,自己也是最不了解自己的人,心理問題只是暫時大腦程式錯亂,大自然造就了人,不是來享受痛苦的,這絕不是大自然的規律,世界應該是平衡的,有多少白天就有多少黑夜,每個人有多少痛苦就應該有多少快樂。世界就應該是平衡的,人的大腦一定能慢慢修復自己的傷,堅持就是勝利,有時痛苦是由於自己的無知...

我的老婆為什麼總像個孩子?心理上怎麼永遠都長不大

shirely小雪 是因為你太寵她了吧,其實一個成年人,心理承受能力不會太弱的,只是知道自己有依靠,所以她不願意去展現自己堅強的一面而已。 我表姐嫁給了個好男人,她是個很孩子氣的女人,她老公不嫌棄她反而把她捧在心裡.捧在懷裡。 焚枯食淡覅和 可能是她的家庭條件好,從小被捧在手心裡長大。沒吃過苦,沒受...

單親家庭裡長大的孩子心理上到底缺失什麼?

親密關係中的勇敢和寬恕別人的能力。對我來說,說謊基本上一票否決乙個人的,乙個傷害過我哪怕一次的人我都再也不想給他一次機會了 利益關係除外 因為沒有支援和受傷太多,再也沒有勇敢去面對乙個人,或者去包容乙個人。敏感,小自卑,怕事 容易喜歡上大叔。不缺,只是多了乙個東西,防備心而已。有關親情和家庭的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