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領會再別康橋一詩中所包含的情感內涵

時間 2021-05-02 20:47:55

1樓:guxuecan劍

講述內容:

《再別康橋》將具體景物與想象糅合在一起構成詩的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巧妙地把氣氛、感情、景象融匯為意境,達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

《再別康橋》的惆悵之情深藏於飄逸、灑脫的抒寫之中。「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抒情主人公就如一朵流雲,無形無跡,自由而舒展。

主人公心中的康橋也如夢似幻,美好而易碎。詩中用「金柳」、「青荇」、「星輝」、「笙簫」等意象來描寫康橋景觀之美和自己對康橋的眷戀。這些意象往往既是寫景同時又是抒情,景與情難分難解。

「那湖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新娘」既是一種景象,也是「我」心中的眷戀著的情人形象,是「我」心中之舊情的流露——情與景已互為一體。在金柳之間,在青荇之上,「我」固執地尋找著「彩虹似的夢」,「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而事實上,「我」又不能縱情放歌,只有「沉默」,「悄悄」地離去。景色依舊,人事全非,落詩人用與情人纏綿惜別的心情和筆調與「康橋」道別,寫出了一種包含淡淡的惆悵和酸楚的不捨之情。

應該說,這首詩,是詩人在與自己心中的理想道別,那份深情和靜謐,似乎唯恐驚破心中之夢。它微妙地展露了詩人因「康橋」理想的破滅而無限哀傷的情懷。

思想感情:

《再別康橋》抒發的情感有三: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2樓:匿名使用者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講述的是作者離開康橋時的依依不捨之情,表達了他對理想的幻滅和永不再來的戀情的無限哀痛。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 《再別康橋》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抒發的是什麼呢?

三句話概括:是一種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意是主觀思想感情;境是詩內描寫的客觀景物。

何謂意境?是人物的主觀思想情感和客觀景物完美的融合,且形成一副具有個性色彩的藝術畫面,既稱為有意境。

3樓:匿名使用者

全詩描述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雋永。

4樓:匿名使用者

再別康橋寫的應該是作者到了英國,見不到其在英國留學時所交的英國女友時的那種悵惘失落的情緒,而我們國立教參中的種種說法,好象是為了不捅破作者的神聖的面紗吧,在分析的過程中都不願提及作者的這一方面的情感因素。康橋只不過是一種象徵罷了,詩本身寫的異常優美,細細品味之後,會讓人有一種柔情滿懷的感覺。

5樓:黑哥

講了作者惜別之情。表達了作者的不捨和留戀之情

6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一首抒寫自然之美與作者心情的短詩,詩人是崇高、讚美自然的。詩中景物的描寫真實細膩,可見康橋在詩人心中打下了極深的烙櫻不僅如此,而且康橋是詩人的理...

再別康橋體現了作者的怎樣的思想感情

7樓:韓琴

《再別康橋》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此詩寫於2023年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全詩原文如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此詩寫於2023年11月6日,初載2023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第10號,署名徐志摩。康橋,即英國著名的劍橋大學所在地。

2023年10月—2023年8月,詩人曾遊學於此。

2023年詩人故地重遊。11月6日在歸途的中國南海上,他吟成了這首傳世之作。這首詩最初刊登在2023年12月10日《新月》月刊第1卷10號上,後收入《猛虎集》。

此詩寫於2023年徐志摩第三次歐遊的歸國途中,是一首寫景的抒情詩,其抒發了作者的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

最後「西天的雲彩」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下的新娘,波光裡的艷影,在我心頭蕩漾。」這節詩實寫的是康河的美,同時,柳樹在古詩裡「柳」——「留」,留別有惜別的含義,它給詩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的牽掛用「在我心頭蕩漾」,把牽掛表現得非常形象。他運用的手法是比擬(擬人、擬物)。

「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在康橋的柔波裡,我甘做一條水草。」第三節詩突出了康河的明靜和自由自在的狀況,自由、美正是徐志摩所追求的。同時表現一種愛心,那水草好像在歡迎著詩人的到來。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躁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這節詩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實」是景物的描寫,「虛」是象徵手法的運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來,「不是清泉,是天上虹」,一片紅光,是實寫。

「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慢溯,滿載一船星輝,在星輝斑斕裡放歌。」這節詩是徐志摩對往昔生活的回憶、留戀。

他在康橋生活了兩年。他那時有自己的理想,生活是充實的,對明天懷著希望。所以,他用「一船星輝」來比喻那時的生活,帶有象徵的意味。

過去的已經成為歷史,回到現實仍然是哀傷,所以「悄悄是離別的笙蕭,夏蟲也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橋。」這第六節詩是情感的高潮,充分表現了徐志摩對康橋的情感,集中表現了離別的惆悵。這節詩就需要聯絡別的詩,包括古詩來理解。

「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是暗喻的手法。

8樓:黛妮

一、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二、作品簡介:

《再別康橋》是現代詩人徐志摩膾炙人口的詩篇,是新月派詩歌的代表作品。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三、附原文如下: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

作別西天的雲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

在我的心頭蕩漾。

----

軟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

甘心做一條水草!

----

那榆蔭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

沉澱著彩虹似的夢。

----

尋夢?撐一支長篙,

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滿載一船星輝,

在星輝斑斕裡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夏蟲也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橋!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四、作者簡介:

徐志摩(2023年1月15日—2023年11月19日),浙江海寧硤石人,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曾經用過的筆名:

南湖、詩哲、海谷、谷、大兵、雲中鶴、仙鶴、刪我、心手、黃狗、諤諤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

2023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 2023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

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2023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在劍橋兩年深受西方教育的薰陶及歐美浪漫主義和唯美派詩人的影響。

奠定其浪漫主義詩風。2023年成立新月社。2023年任北京大學教授。

2023年任光華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前身)、大夏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前身)和南京**大學(2023年更名為南京大學)教授。2023年辭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職務,應胡適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學教授,兼北京女子師範大學教授。2023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罹難。

代表作品有《再別康橋》《翡冷翠的一夜》。

9樓:匿名使用者

康橋給徐志摩的記憶是最深刻的。於是想要告別,往事就會如陳酒香氣迴腸,激盪心扉。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橋的一幕幕情景再現眼前:

金柳,青荇,潭水,三個意象表現了作者對康橋的眷戀。對這份眷戀的加重昇華,應該說是從第五節「尋夢──」開始,而正是那潭水中「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勾起了他對當年的舊夢,那些纏綿的「宿願」和「理想」的記憶。景色依舊,人事全非,詩人想再尋舊歡,注定是不可能的事。

於是「不能放歌」「只好沉默」。此時此刻「沉默」的不是「今晚的康橋」,是作者自己。詩人已完全陷入對往昔生活的甜蜜回憶之中。

當作者醒來,再次明白他是在告別,使得詩的結尾便帶上幾分苦澀,悵惘和難言的情懷。於是,這最後的「揮袖」便帶了幾分無奈進去,詩人不願帶走一片雲彩,那雲彩想來便是那些夢,詩人可能只是想把它永遠地珍藏在心中(也許包括那些和泰戈爾一起的日子)。

這首詩的美,當然不只在詩人那份細膩的感情上,在藝術形式上,**的美和建築的美皆融其中,這大約是好多人喜歡的原因吧。

10樓:匿名使用者

對康橋的不捨和留戀,對人生如浮萍般漂泊的憂傷

《再別康橋》這首詩表現了詩人的怎樣的思想感情?

11樓:阿沾

《再別康橋》表達了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對康橋的依依不捨、留戀之情。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

這首詩意境優美,情感深摯含蓄,詩思精巧別緻。詩人以康橋的自然風光為直接抒情物件,採取間接抒情的方式,寓情於景,人景互化。通讀整首詩,無一處不是在寫景、又無一處不是包含著詩人那淡淡的離別愁緒。

全詩以離別康橋時感情起伏為線索,抒發了對康橋依依惜別的深情。語言輕盈柔和,形式精巧圓熟,詩人用虛實相間的手法,描繪了一幅幅流動的畫面,構成了一處處美妙的意境,細緻入微地將詩人對康橋的愛戀,對往昔生活的憧憬,對眼前的無可奈何的離愁,表現得真摯、濃郁、雋永,是徐志摩詩作中的絕唱。

這首《再別康橋》全詩共七節,每節四行,每行兩頓或三頓,不拘一格而又法度嚴謹,韻式上嚴守

二、四押韻,抑揚頓挫,朗朗上口。

這優美的節奏象漣漪般蕩漾開來,既是虔誠的學子尋夢的跫音,又契合著詩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種獨特的審美快感。七節詩錯落有致地排列,韻律在其中徐行緩步地鋪展,頗有些「長袍白面,郊寒島瘦」的詩人氣度。可以說,正體現了徐志摩的詩美主張。

徐志摩(2023年1月15日—2023年11月19日),現代詩人、散文家。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學英國時改名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

再別康橋原文,《再別康橋》的原文?

科院小百科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 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 波光裡的艷影,在我的心頭蕩漾。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 在康河的柔波裡,我甘心做一條水草!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間,沉澱著彩虹似的夢。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青處漫溯...

再別康橋寫作背景,再別康橋的寫作背景和作者資料

文庫精選 內容來自使用者 三一建築 關於 再別康橋 的寫作時間和緣起也有幾種說法。一種說法是,1920年徐志摩遠渡重洋,從美國到英國研究文學。在倫敦劍橋大學,他以乙個特別生的資格,隨意選科聽課,度過了一年多真正悠閒自在的日子。據他後來回憶,這是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在風景秀麗的康河兩岸,他仰臥在有星...

《再別康橋》原文解釋是什麼,《再別康橋》原文的含義

原文解釋 1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這節詩可用幾句話來概括 舒緩的節奏,輕盈的動作,纏綿的情意,同時又懷著淡淡的哀愁。最後的 西天的雲彩 為後面的描寫布下了一筆絢麗的色彩,整個景色都是在夕陽映照下的景物。所以這節詩為整首詩定下了乙個基調。2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