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茅山宗道派。道教符籙科教派的三大宗之一,(另外兩宗為龍虎宗和閤皁宗)為陶弘
景所開創。上清派經楊、許建立,王靈期的推廣,在社會上發生了較大影響。經陸
修靜到陶弘景,不斷對上清經作蒐集整理工作,加上後者在茅山經營數十年,開創
了對後世道教發展有深遠影響的茅山宗。陶弘景一生歷經南朝宋、齊、樑三個朝代
,學識淵博,於陰陽五行、風角星算、醫術本草等無不通曉,又是有名的山中宰相
〞。他既是上清派的重要傳人,又是茅山宗的一代宗師。他隱居茅山後便首弘揚上
清經法,除廣泛蒐集整理上清經外,又撰寫帶有教派史性質的《真誥》,著有《登
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重要道書。晉、宋以來,到茅山修道的人很多,但並
未把茅山發展成上清派的基地。陶弘景居茅山後,開設道館,招收徒弟弘揚上清經
法,使茅山成為上清派傳道基地,並於此基礎上創立了茅山宗。故從陶弘景起,世
人不再以上清派稱呼,而改呼為茅山宗。陶弘景所創茅山宗的特點,是以上清經為
主,兼收幷蓄各派道法及儒釋思想,是三教合一的產物。茅山宗以出家居道館修煉
為主,信徒通常稱上清**或三洞**,其維持方法以存思誦經為主,崇奉元始天
尊為最高神,同時又兼習靈寶、三皇等經戒法籙,主修經典為《上清大洞真經》。
到唐代,經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宗師的努力,茅山宗成為唐道教
的主流派,勢力遍及大江南北,頗受李唐皇室尊崇。宋元茅山宗香火仍盛,元以後
匯歸正一道。
2樓:匿名使用者
茅山宗是以茅山為祖庭而形成的道教派別。它宗承上清派,是上清派以茅山為發展中心的別稱。它的實際開創者是陶弘景。
南齊永明十年(492),陶弘景歸隱茅山,自號“華陽隱居”。他繼承楊羲、許謐所傳上清經,悉心搜求散失的楊、許手書上清經訣真跡,編纂了專門記述上清派早期教義、方術及歷史的《真誥》以及《登真隱訣》《真靈位業圖》等二百餘卷道經,弘揚上清經法。經他及眾**數十年的苦心經營,上清派的教理和組織逐漸完備。
實際上,當時茅山已成為道教上清派的中心,後來上清派即被稱為“茅山宗”。
茅山宗崇奉元始天尊為最高神。主要傳承、修習楊羲、許謐、許翽所造的《上清大洞真經》,同時也兼習靈寶經、三皇經及天師道經戒法籙。修持方法以思神,誦經為主,修煉理論在陶弘景時已基本形成,後經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人的弘揚而漸定型。
在中國道教史上。茅山宗有著重要地位,它不僅在隋唐時期成為道教的主流,而且對道教理論和修煉方術也有較大貢獻,組織制度也較健全。因而它在諸符籙派合併為正一道之前,能與龍虎宗、閣皁宗鼎立為符籙三宗之一,合併以後,又能以小宗單獨承傳直至近代。
歷史當中真的有茅山派麼?
3樓:匿名使用者
是真的全真教,中國道教的一個重要支派,於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期間由王重陽於陝西終南山所創。王重陽仙遊後,由他的七位**輪流接任。全真教除了繼承了中國傳統道教思想以外,更將符錄、丹藥等及思想以外的內容重新整理,為今時今日的道教奠下了根基。
全真七子之一的丘處機更因隨同元太祖西征,而使全真派在元朝得以壯大。
茅山派道教教派。中國南朝齊、樑道士陶弘景所創。因在茅山築館修道,尊三茅真君為祖師,故名。
一說漢茅盈及其弟固、衷,得道於茅山,開茅山道派。此派主修上清等經書,奉元始天王、太上大道君、太微天帝君、後聖金闕帝君、太上老君等為最高神,主張思神、通經、修功德,兼修辟穀、導引和齋醮。該派代表人物除陶弘景外,隋唐時有王遠知、潘師正、司馬承禎、李含光等,高道輩出,隱若道教正宗。
北宋時與龍虎山 、閣皁山同為道教三大符籙派 ,號稱三山符籙。元代以後歸併於正一道。
4樓:十七日月
陶弘景開創茅山宗。茅山宗在隋唐出現了元朗、司馬承禎、吳筠等道教大師,他們撰作了一些重要的茅山派道經。
據唐禮部侍朗權德輿撰(宗玄先生文集序)說:吳筠,字貞節,華陰人,“初樑陶弘景以其道授升玄王君,王君授體玄潘君,潘君授馮君。自陶君至於先生,凡五代矣。
” 吳筠著述甚多,有(玄綱論)及(神仙可學論)及 (形神可固論)、(心目論)等,均以老子之道為宗,認為“道”是宇宙萬物的本源,是“虛無之系,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源”。在(玄綱論·化時俗章第八)之中,他把“道德”與帝王聯絡起來:
遣德者天地之先,天地者萬物之父,帝王者三才之主,然則道德天地帝王一也。
這是典型的皇族宗教教義。而在(玄綱論·長生可貴章)之中,他將老莊之道與神仙學說密切相聯:
或問曰,“道之大旨,莫先乎老莊,老莊之言不尚仙道,而先生獨貴乎仙者何也?”愚應之曰:“何謂其不尚乎?
……老子曰:‘深根固蒂,長生久視之道。'又曰:
‘穀神不死'。莊子曰:‘千載厭世,去而上仙,乘彼白雲,至於帝鄉。
'又曰:‘故我修身千二百歲,而形未嘗衰。’又曰:
‘乘雲氣,馭飛龍,以遊四海之外。'又曰:‘人皆盡死,而我獨存。
'又曰:‘神將守形,形乃長生。'斯則老莊之言長生不死神仙明矣,曷謂無乎。
” 類似吳筠這樣用神仙學說闡發老莊之道的思想,作為道教的基本教義,在唐代頗為盛行,對後世的道教思想產生了深遠影響。
據(舊唐書·司馬承禎傳)記載,司馬承禎,字子微,自號白雲子,河內(南)溫縣人。少而好學,薄於為吏,遂為道士。師事潘師正,傳其符錄及辟穀、導引、服餌之本。
師正特賞異之,謂曰:“我自晦隱居傳正一之法,至妝四葉矣。”故司馬承禎亦為茅山宗重要人物。
武則天、唐容宗、唐玄宗皆禮敬之。司馬承禎工於詞章,與陳子昂、盧戎用、宋之間、王適、畢構、李白、孟浩然、王維、賀知章等為仙宗10友。卒後賜銀青光祿大夫,號貞一先生。
司馬承禎撰有(天隱子)、(坐忘論)、(修真祕旨)、(修身養氣訣)、(道體論)、(服氣精義論)、(洞玄靈寶五嶽名山朝儀經)、(上清天宮地府圖經)、(太上升玄經)等10餘種道教著作,其中對後世道教影響較大的是(坐忘論)和(天隱子)兩種。
(坐忘論)中,論述“道”與“生”之關係,認為生道合一,乃為長生之根本。他說:“夫人之所貴者生也,生之所貴者道也。
人之有道,如魚之有水。”又說:“養生者慎勿失道,為道者慎勿失生。
使道與生相守,生與道相保,二者不可相離,然後乃長久。”
(天隱子)中,講述道教修煉經過的“五漸”之門,將“坐忘”列為與齋戒、安處、存思、神解並提的五漸之一。
(天隱子)論“坐忘”曰:
坐忘者,因存想而得也,因存想而忘也。行道而不見其行,非坐之義乎?有見而不行其見,非忘之義乎?
何謂不行?日心不動故。何謂不見?
日形都氓。故天隱子瞑而不視,或者悟道,乃退曰:道果在我矣,我果何人哉?
天隱子果何人哉?於是彼我兩忘,了無所照。
這種坐忘合道的修持理論,成為後世道教修煉的準則。唐末五代出現的鐘呂金丹道,其修持理論同司馬承禎的坐忘學說有一定淵源關係。
隋唐其他茅山宗大師也有不少道經著述。
是否真的有茅山道士的存在?
5樓:匿名使用者
是 的 茅山,是中國道教抄上清bai
派的發源地。又是du道教上清、正一、全真多派公修共zhi存之地。但其派的很dao多符咒和馭鬼術在民間流傳或被術士使用,名聲較大,而有的民間法術也冠以茅山術之名。
但茅山術中的符錄和馭鬼術確是很著名的。還有小時候看的動畫片“茅山道士”印象深刻。
6樓:匿名使用者
道教的一支。茅山派。
7樓:匿名使用者
確實存在,只不過是很難見到!!
靈魂是否存在,靈魂是否真的存在
爵爺 佛教相信靈魂的實在嗎?不。佛教不相信有乙個永恆不變的靈魂,如果相信了靈魂的實在,那就不是正信的佛教徒,而是 神我外道 不錯,在一般人的觀念中,除了他是唯物論者,往住都會相信人人都有乙個永恆不變的靈魂,晚近歐美倡行的 靈智學會 他們研究的物件,也就是靈魂。教 回教 印度教 道教等的各宗教,多多少...
是否真的存在黑洞,黑洞是否真實存在
黑洞真的存在嗎?換句話說怎麼證明黑洞的存在?黑洞無法直接觀測,但可以用間接方式得知其存在與質量,並且觀測到它對其他事物的影響。通過物體被吸入前的因高熱而放出紅外線和 射線的 邊緣訊息 可以獲取黑洞存在的訊息。黑洞存在,那是一種衰老的星體,收縮太劇烈,密度太大,逃逸速度太大,光也沒有辦法從中逃逸,所以...
伏羲是否真的存在過
黑暗中的光束 嗯,存在過。伏羲 生卒年不詳 風姓,燧人氏之子。史記 中稱伏犧,又寫作宓羲 庖犧 包犧 伏戲,亦稱犧皇 皇羲 太昊,又稱青帝,是五天帝之一。傳說其生於成紀,所處時代約為新石器時代早期。伏羲是古代傳說裡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最早的王,是中國醫藥鼻祖之一。相傳伏羲人首蛇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