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翰林學庫
20世紀70年代,德國植物學家在研究植物葉面時發現,光滑的葉子表面有灰塵,要先清洗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而蓮葉等葉面卻總是乾乾淨淨。他們利用人造的灰塵粒子汙染玉蘭、林山毛櫸、蓮花、芋、甘藍等植物的葉面,然後用人造雨清洗2分鐘,使雨滴滑落,再觀察葉面灰塵粒子殘留狀況。實驗發現,有些植物葉面殘留的汙染物多達40%,而蓮花等植物葉面的汙染物殘留比例均小於5%。
這就是所謂的蓮花效應。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蓮花效應呢?
通過電子顯微鏡,我們可以觀察到蓮葉表面存在著非常複雜的多重微公尺、奈米級的超微結構。蓮葉表面上有一些微小的蠟質顆粒,並且覆蓋著無數個約10微公尺的突包,每個突包
的表面又布滿了直徑僅為幾百奈米的更細的絨毛。在突包間的凹陷部分充滿著空氣,從而使得在尺寸上遠大於這種結構的灰塵、雨水等落在葉面上,不會大範圍直接接觸葉面,而是隔著一層極薄的空氣,並且其能接觸的點也只是葉面上若干個凸起的點。
這是自然界中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正是這種特殊的超微結構,使得蓮葉表面不沾水滴,可以保持清潔:當蓮葉上有水時,水會在自身表面張力的作用下形成球狀,風吹動水珠在葉面上滾動時,水珠可以沾起葉面上的灰塵,並從上面高速滑落。
這種自潔能力對於防止病原體的入侵也有著特別的意義。像蓮花這樣的植物,就是生長在很「髒」的環境中也不容易生病。因為即使病原體到了其葉面上,一經下雨就會隨雨水沖走;如果不下雨,葉面很乾燥,病原體還是生存不了。
蓮花的這種自潔功能引起了科學家們的極大興趣。他們努力模仿這種表面,使應用研究
迅速發展。20世紀末,基於「蓮花效應」的塗料陸續問世,在越來越多的建築中得到應用。
人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的看法是怎樣的
2樓:匿名使用者
個人受環境因素而影響。
中國有句俗話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強調環境對人成長的影響對此你怎麼看請自定立
3樓:舒雅學姐
一、思路:
1、第一段闡明觀點。
2、第二段解釋觀點。
3、第三段舉例。
4、第四段總結概括。
二、看法:
環境對乙個人的成長起著重要的作用,特別是在成年前作用更明顯。
家庭環境中父母文化水平高,善於溝通,注意家庭教育的,孩子從小就養成了好習慣,如懂禮貌,講衛生,喜歡讀書,對人友好等等。積極向上的影響多,消極負面的情緒就會少一些,裝這不裝那,空間就恁大。所以,孩子在成長過程中跟誰在一起就很重要了。
城市與農村,重點學校與普通學校,優秀教師與普通教師,優秀班主任與普通班主任等等,這種區別實質上就是環境要素的不同,關鍵要素決定了本質的不同。如跟著乙個負責任的班主任,孩子在生活學習等方面有可能養成好習慣,換個班主任則可能是另一番景象。
當然環境對人的影響也不是決定性的。人的生活是豐富多彩,單一環境對人的影響可通過其他環境的影響進行覆蓋,從而降低效能。環境決定論者過分強調環境對人的影響。
我們應該客觀評估環境對孩子成長的影響,從而正確引導或者主觀干預使環境有利於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4樓:直到遇見你天蠍
古語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在強調環境對人影響之大。這個說法並沒有什麼錯,但相比之下,我覺得環境並不是決定乙個人成功與否的全部因素。
每個人身處的環境,並不由自我控制。有的人生在農村,有的人誕於皇宮,雖然他們的身份地位懸殊之至,但他們卻能同樣的平庸,也能同樣的成就非凡,這是最典型的例子。每個人的成功與否,更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是否努力,是否有堅韌的意志力。
有的人覺得,我是貧苦家庭的孩子,生下來就注定要面朝黃土一輩子,但同樣出身底層、生活貧困的林肯,幾乎沒有理解過正規教育,他是怎樣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之一的呢?他是靠著刻苦自勵、勤學自修而成功的。所以這些人,不應當因為自身的環境而抱怨,他們應當意識到的是:
越是惡劣的環境,越能磨礪乙個人的意志力,這是乙份精美的禮物,它能讓你比別人飛得更高更遠。
還有的人,覺得自我周圍的環境是不可改變的,於是便順從了環境,而不想著去突破。對於這一點,我們能夠輕而易舉地想到正鳴叫著的青蛙,以及讓你覺得膽戰心驚的蛇,它們所代表著的兩大類事物:兩棲動物和爬行動物,它們都是從水裡爬出來的。
如果遠古時期,海洋中的生物不選擇改變自身的生活環境,而是選擇由環境去影響自我,又怎樣進化呢?。若它們沒有禁得住初登上岸時的粗糙、乾燥的折磨,如何能進化得更高階呢?
由此可見,如果我們一味地承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言論,就會失去前進的鬥志,沒有沖開束縛的勇氣;就會深信環境無法改變而失落沮喪,一顆星星可能會斂起光芒墜落黑夜。
無論處在怎樣的環境裡,只要努力堅韌
5樓:情感導師琉璃
有一句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見周圍的人或者是環境對乙個人的成長的影響也是非常大的,環境確實是能夠影響人,環境造就人
6樓:齋冰
人她的性格確實是會受環境的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能夠流傳下來,絕對是有一定道理的
7樓:風行天下
這個是肯定的啊,這個是環境肯定會改變乙個人的,這個是毫無疑問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8樓:happy之happy樂之者
我是非常贊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種環境對人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但是也有那種出淤泥而不染的!
9樓:等未來
這個意思很簡單的呀,就是身邊的朋友對自己以後的影響很大呢,所以我們應該多結交一些正能量陽光的朋友就可以了
10樓:在巴塞隆納寫遊記的迎客松
還有句俗語叫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強調環境對人成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我們生活中要跟一些優秀的人在一起,就成為優秀的人,更為不好的人在一起就會變得更不好
11樓:泰丹秋
中國有一句俗語叫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強調的就是環境對人的成長 這句話非常有道理 成長的環境決定你的生路 這也並不是絕對的 如果你自制力特別強 也可以不會被大環境所汙染
12樓:獅子
你好朋友,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說的非常有道理,有的時候處在某一件事情上可能會轉不過頭,希望能幫助到你。
13樓:聰聰有話講
我認為這句話很有道理,如果你經常接觸一些不是還不是的人的話,你整個人也會變得不好,所以說你自己應該更加自律接觸什麼樣的人。
14樓:小木屋
我確實是非常認同這句話的,有些人就是因為和好的同學在一起才會有好的成績。
15樓:選了個選闖天涯
我完全贊同這句話,因為就是人與人相處時間長了之後都會彼此受到影響的嗯,所以要與那種積極向上的人來往
16樓:拾秒致
乙個人對環境的依賴和環境對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一定要找乙個環境比較好的地方
17樓:有理想的乙隻朵朵
自己覺得就是說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我很贊同
18樓: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千真萬確。
文言文中之的用法有哪些
19樓:日久生情
⑴[代詞]他,她,它(們)6261696475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3656636。例:
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術者)
②以刀劈狼首,數刀斃之。(之:它,指狼。)⑵翻譯為:的。例:
①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
②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⑶[動詞]往,到......去。例:
①於是棄其家走之關中。
②諸將請所之。
⑷這,此。例:
①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
②公輸盤為楚造雲梯之械。
⑸作賓語前置(倒裝句)的標誌。例:
①何陋之有?
②宋何罪之有?
⑹我。例:
①君將哀而生之乎?
②不知將軍寬之至此也!
⑺用在句末補足音節,無實義。例:
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本義項指後乙個之。)⑻用在主謂結構中,表示了消句子獨立性。例:
①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②樂郊樂郊,誰之永號!
⑼作定語後置的標誌。例:
①雲之崔嵬。
②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⑽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
①備他盜之出入與非常也。
②皮之不存,毛將安附焉?
之的基本字義
1、助詞,表示領有、連屬關係:赤子之心。
2、助詞,表示修飾關係:緩兵之計。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用在主謂結構之間,使成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4、代詞,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閒視之。
5、代詞,這,那:「之二蟲,又何知」。
6、虛用,無所指:久而久之。
7、往,到:「吾欲之南海」。
文言文中的用法為:動詞,本義,出、進、發展;動詞,往,到......去;、助詞,表示之前後之交集,常可譯作的;代詞,他,她,它(們);作賓語前置(倒裝句)的標誌;用在句末補足音節,無實義;用在句中(常用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翻譯。
20樓:奇銘莊武
「之」在文言文中常當代詞、助詞、動詞用,其作用各不相同。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431356565
一、作代詞
1、代人,如《項脊軒志》中的「先妣撫之甚厚」,「之」可譯作「她」,代老嫗。
2、代物,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若不闕秦,將焉取之」,「之」代「土地」。
3、代事,如《鄒忌諷齊王納諫》中的「與坐談,問之客曰」,「之」代「與徐公孰美這件事」。
4、指示代詞,如《寡人之於國也》中的「無如寡人之用心者」,「之」可譯作「這,這樣」指上文「河內兇……亦然」。「不若長安君之甚」《觸龍說趙太后》,「之」譯作「那樣」。
二、作助詞
1、定語的標誌,如《諫太宗十思疏》中的「代百司之職役哉」,這裡的「之」鏈結名詞性定語「百司」和中心語「職役」,可譯作「的」,表示限制的偏正關係。此句可譯為「代管百官的職事呢?」。
《過秦論》中的「東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兩個「之」分別鏈結形容詞性定語「膏腴」、「要害」和中心詞「地」、「郡」,表示修飾的偏正關係。
2、補語的標誌。如《捕蛇者說》中的「未若復吾賦不幸之甚也」,「之」在這裡作補語的標誌,可譯作「得」,表示鏈結中心詞「不幸」和補語「甚」。
3、賓語前置的標誌(不譯)。如《燭之武退秦師》中的「夫晉,何厭之有」,這裡「何厭」是「有」的賓語,提前了。此句可譯為「晉國(的慾望),有什麼滿足的(可能)呢?」
4、定語後置的標誌(不譯),如《勸學》中的「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兩個「之」都作定語後置的標誌,「之」字前是中心語,「之」字後是定語。此句可譯為「蚯蚓(雖然)沒有銳利的爪牙,強健的筋骨」。
5、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不譯)。如《歸去來兮辭》中的「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這裡兩個「之」用在主謂片語之間,表示這一片語不能單獨成句。此句可譯為「(我)羨慕一切生物得到復甦的時節其時,感嘆自己的年華行將結束。
」6、用在主語和介詞結構之間,表示它們已經成為乙個整體,強調、突出這個介詞結構的意義。(不譯),如《寡人之於國也》中的「寡人之於國也,盡心焉耳矣」中的「之」,接在主語「寡人」與介詞結構「於國」之間,強調「於國」的意義,此句可譯為「我對於治理國家,可算是盡了心的了。」
7、襯音助詞(不譯),用在表示時間的詞或某些動詞的後面,湊足乙個音節,它沒有實際意義,只是起著協調音節的作用。如《勸學》中的「不如須臾之所學也」,「之」嵌在時間詞「須臾」的後面,協調音節,作詞綴,此句譯作「比不上片刻學到的東西多」。《諫逐客書》中的「由此觀之」,這裡的「之」接在動詞「觀」後面,協調音節,無義,此句可譯作「從這看來」
8、嵌在姓名中間,無實義。如「佚之狐言於鄭伯曰」、「若使燭之武見秦君」、「介之推不言祿」、「宮之奇諫假道」中的「佚之狐」、「燭之武」、「介之推」、「宮之奇」。
9、嵌在專用名詞之間,無義。如《病梅館記》中的「闢病梅之館以貯之」。前乙個「之」用在「病梅館」這個專用名詞中,不譯。
三、作動詞
用在處所句詞前,可譯作「到、往、去」。如《鴻門宴》中的「項伯乃夜馳之沛公軍」,「之」用在處所名詞「沛公軍」前,作動詞。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不吃肉真的會缺營養嗎?如果會,肉類中有哪
植物性食物中不存在的常見營養素包括維生素a和維生素d,以及必需脂肪酸dha和epa,不過,部分蔬果和甘薯中富含的類胡蘿蔔素可轉化成維生素a,菌菇 酵母菌經紫外線照射也會產生維生素d,大豆 芥花油 改良後的菜籽油 部分堅果油籽及其植物油中富含的ala 亞麻酸 可轉化成dha和epa,部分藻類也富含dh...
什麼是生物學,生物學是什麼!
乖乖吥哭 生物學是西洋字biology或biologie的譯名,bio是 生 的意思,logy是學問,合 起來意思是研究有生命的東西的學科。要合科學地說明無生物和生物的分別究竟在 不是容易的事情,但哪些是有生命的東西,哪些又是無生命的,我們卻知道的。草木蟲 魚都是生活的,它們都是生物學研究中的目物。...
什麼是生物學,生物學是什麼!
生物學是自然科學的乙個門類。研究生物的結構 功能 發生和發展的規律。以及生物與周圍環境的關係等的科學。生物學源自博物學,經歷了實驗生物學 分子生物學而進入了系統生物學時期。在自然科學還沒有發展的古代,人們對生物的五光十色 絢麗多彩迷惑不解,他們往往把生命和無生命看成是截然不同 沒有聯絡的兩個領域,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