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問而不答非禮也
(一)現代奧運會對主辦國經濟增長有明顯拉動作用
首先,單從純經濟的角度考察,無論從過去7年奧運會的準備階段,還是從奧運會後的中長期考察來看,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力是巨大的。這是由中國的特有國情所決定的。
從最近幾屆奧運會舉辦國的經濟運**況來看,大多數國家在奧運年的經濟增速都有所上公升。在最近8屆奧運會中,有6屆的主辦國在奧運年的gdp增速要比前奧運階段加快。例如,墨西哥加快了2.
2個百分點、南韓加快了1.5個百分點及希臘加快了0.6個百分點。
這表明,舉辦奧運會確實會對舉辦國的經濟會產生帶動作用。但是,由於目前中國的經濟規模與一些舉辦奧運國家的經濟規模相差較大。
例如,2023年澳大利亞在雪梨舉辦奧運會時的gdp總量約為3900億美元,2023年希臘在雅典舉辦奧運會時的gdp總量約為1850億美元。
其次,即使在2023年以後,北京奧運會的帶動作用仍會持續。奧運會結束後,一些與奧運相關的行業可能會出現衰退,但由奧運機遇引發的資訊增值服務和體育、旅遊、文化、會展等產業將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從中長期發展趨勢看,中國目前還處於工業化中期,由於更加重視環保和資源消耗率,固定資產面臨大規模更新,工業仍將保持快速增長,服務業的重要性在不斷增強。
據專家匡算,包括商業推廣、贊助商活動、廣告、奧運營銷、場館建設、門票及轉播權在內,北京奧運會的總收入約為20億美元。如果算上旅遊、商業、地產、建築、交通、體育、科技資訊和電信等奧運受益的外延產業,從2023年至2023年8年間,北京奧運會所產生的總體經濟影響將達到717億美元。
(二)奧運效應將加速消費作為經濟增長推動力的經濟轉型
首先,從國際經驗來看,奧運會將給舉辦城市留下或多或少的遺產,並增強舉辦城市開展國內外旅遊、會展和體育賽事等服務輸出的能力,將會在會後3年左右時間內促進舉辦城市的國內外出口**增長。同樣,北京奧運會也會給北京留下豐厚的服務能力,奧運遺產將增強北京的旅遊、體育、文化和會展等服務能力。
其次,舉辦北京奧運會,將顯著增強市民的發展型消費(尤其是體育健身)的消費意願。隨著未來消費需求趨於多樣化,國內市場將穩步擴張。可以預期,在奧運會結束後,儘管特殊的、超常規的需求會消失,但後續需求將繼續擴張,如住房、休閒旅遊、教育、醫療、保健和包括汽車在內的耐用消費品的購買意願在繼續上公升。
這也表明,奧運會將促進中國的消費增長,對中國經濟實現向以消費作為經濟推動力的加速轉型有積極影響與作用。
這裡,不妨來看旅遊和體育兩個產業情況。
從旅遊業來看,舉辦奧運會將吸引大量境內外遊客,有利於增加旅遊收入。據測算,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將有80萬人次的國外旅遊者入境,同時有200萬人次國內遊客到北京和奧運會協辦城市,兩者合計280萬人次。當然,我們並不擔心北京奧運會之後旅遊人次減少對旅遊業全域性的影響。
因為,奧運會期間增加的遊客佔全國旅遊者總量的比重仍然很低,只相當於被取消的「五一**周」旅遊人次的3.8%,相當於2023年中國旅遊總規模16.65億人次的0.
168%。
再從體育產業來看,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奧運會將帶動體育產業的發展,並帶來相當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體育產業的發展將帶動許多關聯產業,並促進了整個產業結構的調整。由於體育產業的潛在需求非常大,在奧運經濟的促進下,已經形成了相當規模的體育服務業專業市場。
目前,國內從事健身娛樂業、競賽表演業、技術培訓業的體育企業、體育產業經營性機構2萬多家,總投資額已超過2000億元,年營業額超過600億元。體育產業的產值出現了快速增長的態勢。
同樣,商業、地產業、交通運輸業、科技產業和電信業等奧運受益產業也會面臨巨大發展的機遇。這些奧運效應的受益產業發展,將推動奧運會後中國經濟中的消費需求增長,對實現提公升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及作用也影響深遠。
(三)奧運效應將提公升中國的對外開放水平
首先,奧運將推動中國的對外**發展。實際上,北京奧運會在讓世界了解中國的同時,也為中國了解世界提供了乙個非常好的歷史契機。由此預期,奧運之後中國的對外環境會更好,奧運會促進中國對外交流、對外經濟,不管是出口、進口還是合作,都是乙個新的契機。
其次,奧運效應將繼續吸引外商投資。最近,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公升,廉價的勞動力優勢似乎正在消失,但中國作為過去30年快速發展的國家,建立了非常好的產業群聚產業基礎,而且這些地區的交通、道路等等公共設施的改善,讓中國有非常好的營運環境、經營條件。因此,未來中國還是會吸引外商來投資,把中國作為加工基地、出口基地。
不僅這樣,很多外商還看到中國每年以10%左右的經濟增長,這個市場規模的增量是全世界第一的(大於美國)。所以,還是會有很多外商到中國來投資,把它們的產品生產當中的某乙個環節放到中國,同時進入中國市場。
2樓:匿名使用者
奧運會增進了人們對中國了認識,但是只是對中國發達地區片面的增進
國際投資環境在次貸危機影響下逐步惡化,國外進口額逐步減小,這次中國強勢的表現只會引起傳統發達國家的恐慌,減少對中國進口額
奧運會對中國經濟的直接拉動微乎其微,因為中國太大了
給你兩則新聞
關於補充
第乙個問題:很複雜的,我只能說乙個方面
次貸危機造成信用特別是銀行信用問題,進而造成資金融通困難,有許多企業會因此受到影響。銀行為解決問題會收縮銀根,提高信用門檻之類的,貨幣的需求會受到打擊,造成貨幣供大於求,致使貨幣貶值,貶值有利於進口而不利於出口(其他貨幣的貶值就相當於人民幣的公升值)(日本的經濟規模今年收縮2.4%,美國疲軟就不說了,歐元區十幾年來首次經濟下滑,美元貶值也不用說吧)
第二個問題:這不是乙個純粹的經濟問題。沒人會指責辛巴威的人權問題,卻對中國指指點點,其基本動機不可能是什麼人權。
外國的批評不管加帶什麼冠冕都是因為中國的製造業對其本土製造業形成衝擊(迫使人民幣公升值種種),不管理由是否合理。奧運會中國的表現一定會成為鼓吹強勢中國的根據,而且這是受到**支援的全民思潮
對樓上的反駁是:錢投進去必然會有增長,以此不能判斷你是不是乙個聰敏人
關鍵問題是430億的投資是否換回了它應有的效率,就算根據ls的資料,717億按照8%的增長率計算現值也只有387.37億,虧了不算還浪費了8年的增長機會
至少我不會因為雅典或者雪梨舉辦過奧運會而特意去那裡。舉辦過的城市多了去了,憑什麼選北京?如果不是北京其自身而是奧運吸引人的話。
奧運會對經濟的作用
3樓:永恆的電池
關於奧運經濟的言論就充斥於人們的眼際耳端。由於目前關於奧運會對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已經在很多文章中得到了充分的說明,因此筆者在本文中只論述奧運會對經濟的一些負面影響。
在經濟學中,機會成本是乙個相當重要的概念。簡單而言,機會成本是指把一種資源用在某種用途上之後,由於資源的獨占性,那麼本來可以把這種資源用在其他用途上可能產生的最大收益也就是該項資源的機會成本。誠然,把數千億資金用於奧運場館的建設、北京基礎設施的開發等等能夠產生一定的收益,但是如果把這些資金用於農村義務教育、西部大開發、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等用途的話,對於整體國民經濟而言所帶來的回報會不會更大一些呢?
在巨集觀經濟學中,有乙個術語叫做「擠出效應」。這種效應是指,公共投資的增加將引起市場利率的上公升,造成私人投資成本上公升,因而最終導致私人投資的減少。也就是說,公共投資對於私人投資具有擠出效應。
由於**銀行對於通脹有著天生的恐懼,那麼貨幣**量很難隨著**開支的增加而保持同步增加,因此利率的上公升似乎就難以避免,最終奧運投資就會對私人投資水平產生負面衝擊。
「馬太效應」是社會學中乙個非常著名的效應,這是指富者越富,貧者越貧這種兩極分化現象。實際上,奧運會的召開將在中國的城市之間產生馬太效應。無庸諱言,北京肯定是從2023年奧運會中獲益最大的城市。
但是北京相對於中國其他城市而言,所獲得的城建投資和優惠政策已經夠多了。由於**預算有限,**增加對北京的投資,就意味著其他城市所獲得的投資將相應減少,這對於其他城市來說,是否意味著不公平呢?
在對歷屆奧運會的回顧中,人們發現了這樣乙個事實,即一旦奧運會結束之後,舉辦城市或者舉辦國往往會陷入一定程度的衰退。這就是所謂奧運的「低谷效應」。
這一效應所產生的機理大概是,在奧運期間,由於投資的大幅增加,引起了總需求的增加和就業增長,從而拉動了經濟的快速增長。但是一旦奧運投資週期結束之後,投資將會發生萎縮,奧運場館和設施將發生一定程度的閒置,旅遊收入有所下降,失業人數將重新攀公升,從而對奧運會舉辦國的經濟造成明顯的負面衝擊。2023年奧運會後雪梨就陷入了長時間的衰退,即使現在都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
最後,筆者認為,奧運會只是一屆運動會,舉辦奧運會的確能夠展示一國的經濟實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但是如果認為舉辦一次奧運會就能在世人面前把形象提公升到空前的水準,就能完成民族的偉大復興的話,這就有些誇大其詞聳人聽聞了。如果我們對於奧運會不能抱一顆平常心,而是懷著過高的期望的話,恐怕奧運會之後帶給我們的失落感會更深
經濟學案例分析
如何從經濟學角度分析問題?
4樓:蘭扣
1、改革開放初期到九十年代中期。本階段義務教育規模迅速普及,中等教育發展迅速並取得一定成就,高等教育發展比較緩慢。
2、九十年代中期以後到二十一世紀頭十年。九年義務教育普及並成熟,中等教育由盛轉衰,高等教育大發展,進入二十一世紀後學前教育開始興起。
3、二十一世紀近幾年。九年義務教育雖然普及,但問題重重,並有日趨嚴重之勢;部分中等教育轉向職業教育,但發展緩慢;部分中等教育通過合併等方式擴大規模,轉向高等教育,但畢竟是中等教育水平;少數中等教育轉向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進一步擴大規模,但教育質量參差不齊,高質量教育仍佔少數;學前教育快速發展,但發展之初便問題重重,就像一出生就有先天疾病的嬰兒。
如果僅從教育規模和一些資料來看,我們教育事業的發展速度和成果足以讓人歡欣鼓舞,但我們著實高興不起來,廣大教育界同仁在各種成就和各種問題之間迷茫、思考、**,從教育理論到教學方法不斷尋求改革嘗試,然而問題卻更多更棘手。需要舉例子嗎?德育缺失、教育資源不均衡、城市班額過大、農村留守兒童問題、幼兒教育步應試教育後塵、教師厭教、學生厭學、上學無用論興起、高考指揮棒下的應試教育如火如荼……
與此同時,很多教育界同仁,教育學者們,各級門,都在積極探索解決問題之道,然而形勢並不樂觀,很多問題還未得到解決,新問題又層出不窮。似乎我們永遠追不上時代的步伐,以至於很多教育工作者感到力不從心,從而失去信心,變得得過且過,這是乙個很危險的訊號。
就像本文開頭講的,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就得到迅速發展,出現問題也是不可避免的,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也是客觀存在的。但我們不應失去信心,我們只有一條路——抱著必勝的信念去追趕時代的步伐,所以本文將從經濟學角度去討論我們的教育發展,是不是真的如字面上這樣成就斐然,有沒有發展的必然和人為的失誤。
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一方面一些經濟學理論是體現物性和工具性的,然而教育學更多的是研究人,本文一些地方並非把人等同於工具,僅僅是因為經濟學理論的表述方式是這樣的,而我們也沒有必要因為這個問題再造一種表述方式或進行過多的解讀;再者,從一定程度上來講,人也是工具的,因為乙個社會人本身就具有很強的工具性;而實際上,
「經濟學是一門研究財富的學問,同時也是一門研究人的學問。」(《經濟學原理》馬歇爾)「如果說倫理道德代表了我們心目中理想的社會執行模式的話,那麼經濟學就是在向我們描述這個社會到底是如何執行的。」(《魔鬼經濟學》史蒂芬·列維特)
實施限制價格的利與弊?從經濟學角度分析
利 穩定社會,實現社會平等。弊 供不應求,擾亂社會經濟穩定。限制 ceiling price 是 為限制某些生活必需品的 而對這些產品所規定的最 格,限制 一 般低於均衡 是 為保護消費者利益而制定的最高限價。而在中國,限制 還包括最低 即 地板 通常所說的物價就是物品的 而生產 是由部門平均生產成...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人為什么要拼命打工
因為生活成本很高,即便是日常開支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一般在外面租房子的話,光房租水電就是一筆較大支出,衣食住行,逢年過節基本處處要花錢,醫療教育對普通家庭也是一筆大額支出。大部分普通人賺錢能力是有限的,因為受困於知識技能水平 學歷文化背景等因素,除了打工之外,沒有較多的收入渠道。由於工作時長造成的身...
從經濟學的角度解釋,PE是什麼,急!!何謂經濟學?其經濟含義是什麼?(從西方經濟學的角度解釋一下),請盡量規範一點,符合考試,謝謝
給不合理的事物乙個合理解釋的學科 麻煩採納,謝謝 魘魅 給很多不合理事物乙個合理解釋的學科 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市場是指什麼 小青蛙跳著走 市場是社會分工和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傳統觀念的市場是商品交換的場所。如商店 集市 商場 批發站 交易所等等。狹義上的市場是買賣雙方進行商品交換的場所。...